木香的功效与作用及用量,牵牛子有什么药效?
牵牛子的功效是: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入肺、肾、大肠经。
功能:泻下去积,逐水退肿,杀虫。
主治:热结便秘,水肿,蛔虫,绦虫。
(白丑)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逐水消肿,但只适宜于水肿实症,有胀满、便秘,病人体质尚可者。
1、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配大黄、芒硝、枳实,如消水方,此方去水较满意,泻三、四次后,腹水显著消退。
2、用于治疗肾性水肿。慢性肾炎肾变性期的水肿,可用黑丑30~60g(成人量)与其它泻水、温肾药同用;或用舟车丸(黑丑、甘遂、芫花、大戟、大黄、青皮、陈皮、木香、槟榔、轻粉)逐水。
此外,也可用于治疗虫积(由蛔虫病所致的便秘等症状),舌上有碎米样的红点,口苦苔黄,小便黄短,用黑丑9g(炒),槟榔15g,研成细末,每服6g,开水冲服,或在其它驱蛔方剂内酌加黑丑亦可,但要慎用。
(黑丑)
使用注意:1、逐水消胆时如使用牵牛子,要注意攻补兼施,或攻后即补。凡体质虚弱、老人或孕妇,均忌用牵牛子;腹不胀满,或无便秒者也不要轻易使用。
2、牵牛子在常用量下不致中毒,但如过量(例如儿童子用30g以上)可中毒,出现神经症状、血尿、大便有粘液、剧烈腹痛、呕吐。
用量:常用量粉剂1.5~4.5g,大剂量酌情用至12~15g。入汤剂量可稍大,用至24~30g。
处方举例:消水方:黑牵牛24g(研末,冲),大黄15g(后下),元明粉12g(冲),枳实9g,水煎服。如体质虚弱,或服后泻下太历害,可用枣汤调服(大枣30g煎汤)。又此方不可久服,得效便止。
注:
1、开白花者种子为白丑;开红紫色花者种子为黑丑。
2、裂叶牵牛的种子一般较圆叶牵牛的种子稍大,且三棱明显。
地锦草有什么作用?
很高兴能为恁解答地锦草的作用:
地锦草为大戟科植物地锦草及斑叶地锦的全草,地锦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止血,地锦草的作用是治痢疾,泄泻,黄疸,跌打肿痛,热毒疮疡地锦草用药禁忌是脾胃虚寒者少用地锦草。
基本概述
药名:地锦草
别名:奶汁草、草血竭、血见愁草、血见愁、小虫儿卧单、铁线草、普瓣草、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猢狲头草、扑地锦、奶花草、奶草、铺地锦、铺地红、红莲草、斑鸠窝、三月黄花、地蓬草、红丝草、小红筋草、仙桃草、莲子草、软骨莲子草、铁线马齿苋、蜈蚣草、奶疳草、红茎草、红斑鸠窝、地马桑、红沙草、凉帽草、小苍蝇翅草、九龙吐珠草、地瓣草、粪脚草、粪触脚、花被单、铺地草被单草、星星草、斑雀草、多叶果、凤凰窝、龙头狮子草
功效分类:活血药、止血药、清热解毒药 性味:味辛、性平 归经:肺经、肝经、胃经、大肠经、膀胱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止血 主治:痢疾、泄泻、黄疸、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乳汁不下、跌打肿痛、热毒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者可用15--3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撒。
药材基源:地锦草为大戟科植物地锦草及斑叶地锦的全草。
功效作用
1、地锦草治痈疽恶疮、跌打伤痛湿疹溃疡、烧烫伤及毒蛇咬伤诸证,临床多用鲜品捣烂外敷。
2、地锦草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地锦草1000克。水煎去渣熬膏。每日二次,每服7.5克,白酒送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3、地锦草治感冒咳嗽:鲜地锦草50克。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4、地锦草治咽喉发炎肿痛:鲜地锦草五钱,咸酸甜草25克。捣烂绞汁,调蜜泡服。日服三次。(《泉州本草》)
5、地锦草止血,利尿,健胃,活血解毒。治黄疸,痢疾,腹泻,尿路感染,便血,尿血,子宫出血,痔疮出血,跌打肿痛,女人乳汁不通,蛇咬伤,头疮,皮肤疮毒。《上海常用中草药》
6、地锦草治小便血淋:血风草,井水擂服。(《刘长春经验方》)
7、地锦草治脾劳黄疸:草血竭、羊膻草、桔梗、苍术各50克,甘草25克。为末,先以陈醋二碗入锅,下皂矾200克,煎熬良久,下药末,再入白面,不拘多少,和成一块,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腹醋汤下,一日二服。(《乾坤生意秘韫》如圣丸)
8、地锦草治脏毒赤白:地锦草采得后,洗,暴干,为末,米饮服5克。(《经验方》)
9、地锦草治妇女血崩:草血竭嫩者蒸熟,以油、盐,姜腌食之,饮酒一、二杯送下,或阴干为末,姜、酒调服5--10克。(《世医得效方》)
10、地锦草治缠腰蛇(带状疱疹):鲜地锦草捣烂。加醋搅匀,取汁涂患处。(《福建中草药》)
11、地锦草治牙齿出血:鲜地锦草,洗净,煎汤漱口。(《泉州本草》)
12、地锦草主心气,女子阴疝血结。《别录》
13、地锦草治疗带状疱疹:鲜地锦草捣烂 加醋搅匀 取汁涂患处.(《福建中草药》)
14、地锦草治血痢不止:地锦草晒研,每服10克,空心米饮下。(《乾坤生意》)
15、地锦草治跌打肿痛:鲜地锦草适量,同酒糟捣匀,略加面粉外敷。(《湖南药物志》)
16、地锦草治胃部痞满疼痛,冷骨风,臭痰,痔疮及下乳。《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17、地锦草治血热吐血、衄血者,可与生地黄、牡丹皮同用,以增凉血止血之功。
18、地锦草治细菌性痢疾:地锦草50克,铁苋菜50克,凤尾草50克。水煎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19、地锦草治火眼:斑鸠窝熬水洗,或蒸猪肝食。(《贵阳民间药草》)
20、地锦草健胃止泻,治小儿疳积。《浙江民间草药》
21、地锦草治小儿疳积:地锦全草10--15克。同鸡肝一具或猪肝150克蒸熟,食肝及汤。(《江西民间草药》)
22、地锦草主痈肿恶疮,金刃扑损出血,血痢,下血,崩中,能散血止血,利小便。《纲目》
23、地锦草治项虎(对口疮):鲜地锦草加醋少许,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24、地锦草治咳血、吐血、便血、崩漏:鲜地锦草50克。水煎或调蜂蜜服。(《福建中草药》)
25、地锦草治风疮疥癣: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捣末敷。(《乾坤生意秘韫》)
26、地锦草主通流血脉,亦可用治气。《嘉祐本草》
27、地锦草治臁疮烂疮:斑鸠窝为末外搽。(《贵阳民间药草》)
28、地锦草治胃肠炎:鲜地锦草50--100克。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29、地锦草治湿热黄疸:地锦全草25--30克。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30、地锦草凉血散血,解毒止痢之药也。善通流血脉,专消解毒疮。凡血病而因热所使者,用之合宜。设非血热为病,而胃气薄弱者,又当斟酌行之。《本草汇言》
31、地锦草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者,可单用,或与茵陈、栀子等配伍,以清热利湿退黄。
32、地锦草治痈疮疔毒肿痛:鲜地锦草,洗净,和酸饭粒、食盐少许敷患处。(《泉州本草》)
33、地锦草主调气和血。《品汇精要》
34、地锦草清热凉血,消肿解毒。《福建中草药》
35、地锦草治蛇咬伤:鲜地锦草捣敷。(《湖南药物志》)
36、地锦草治金疮出血不止:血见愁草研烂涂之。(《世医得效方》)
37、地锦草治奶汁不通:地锦草七钱。用公猪前蹄一只炖汤,以汤煎药,去渣,对甜酒100克,温服。(《江西民间草药》)
食用方法
地锦草葛根汤 组成:葛根12克、川黄连3克、金银花10克、地锦草、焦山楂各30克、滑石、泽泻各15克、黄芩、木香(后下)、甘草各6克。
制作: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2次,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清肠止泻。 主治:适用于湿热型腹泻者。
地锦草豆腐汤
材料:地锦草30g(鲜草加倍)、豆腐3块。
制法:地锦草洗净与豆腐共煮(加适量水及调味品)。饮汤食豆腐,每日1次。
功效:地锦草有清热解毒,消痈毒功效;豆腐可清热、散血、润燥、生津。有消炎止痒作用。
主治:用于治疗炎性乳癌患者。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者少用地锦草。
以上回答希望能帮到更多的人
山苍子有哪些形态特征和功效?
山苍子,别名山鸡椒、木姜子、木香子,过山香等,为樟科植物,落叶灌木加小乔木。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但以酸性土壤(pH值5一6)生长最为旺盛。山苍树高可达8-10米;幼树树皮黄绿色,光滑,老树树皮灰褐色。小枝细长,绿色,无毛,枝、叶具芳香味。顶芽圆锥形,外面具柔毛。叶纸质互生,披针形或长圆形,长4-12厘米,宽2厘米左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纸质,上面深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均无毛,羽状脉,侧脉每边6-10条,纤细,中脉、侧脉在两面均突起;叶柄长6-20毫米,纤细,无毛。
伞形花序单生或簇生,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果近球形,成熟时黑色,花期2-3月,果期7-8月。根、茎、叶、果实均可入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肾、膀胱经。临床上用于心律失常,驱风散寒,腰膝疼痛,跌打瘀肿,支气管炎等症。种子成熟采下干燥备用,叶可随采随用,捣烂敷跌打肿痛。
怎样使用大白片?
1.若脏器虚寒生虫者,与川椒、吴萸、人参配伍使用。2.若饮食不节,湿热虫积者与芦荟、使君子、胡黄连配伍。3.若痰湿凝聚、血络瘀阻积块坚硬疼痛者,与莪术、三棱、瓦楞子同伍使用。4.湿热积滞,壅结肠胃而致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者,与木香、黄连、当归、大黄配伍使用。5.脚气:湿阻经络,气血不行致脚径肿大者,用之除湿与陈皮、木瓜、吴萸、生姜配伍使用。6.疟疾:疟邪伏阴、寒湿内阻而致牝疟者,用之利气除湿,宣散疟邪,与常山、草果、厚朴、乌药配伍。7.疝气:寒凝气滞而致小腹引控睾丸而痛者,用之宣壅行滞、利气止痛,与台乌药、木香、川楝子配伍使用。用法与用量:生用或炒用,内服6~15克,大剂量可用至100克。使用注意:下气破积力强,能伤正气,气虚下陷、体虚者慎用。能监制常山致吐的副作用。
适合吃哪些中成药?
胃胀不消化就是我们常说的“吃撑着了”、“积食了”。马上要过年了,节日饮食更应该注意掌握食物的品种、数量,不要暴饮暴食,人为的造成胃胀不消化。胃伤了,再好吃的食物都不敢吃了,稍微不注意就会引发胃胀不消化,一旦反复出现脾胃这”后天之本“被伤了,一辈子就没有”舒服“吃食物的口福了。
胃是有相对固定的容量和“排空“时间的!如果吃的食物过多,影响到食物向下”走“的速度,延误了向下”走“的时间,停滞在胃中,就会出现胃胀。多吃可以引起胃胀不消化,脾胃本身的功能出现障碍也同样会出现胃胀不消化。
在这里除介绍中成药外,还介绍了3款消食化滞(伤食、食积)茶。
胃胀不消化的中成药下面介绍的都是适合用于胃胀不消化的中成药,是伤食(实证)还是脾胃虚(虚证),一定要分清,这样才便于有选择的对证用药。1、保和颗粒(冲剂、片、丸、浓缩丸)
这是中药方剂中消食类的代表方,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对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导致的食积停滞于胃,影响胃的消化功能,胃失去“和降”的功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功能主治】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胃脘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等。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哺乳期妇女及糖尿病者慎用。
2、复方鸡内金片
本方的药物以消食药为主,组成比较简单。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用于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胀满,饮食停滞,呕吐泄泻。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小儿用法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如服药三天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症状时,应立即停用并到医院诊治。
3、木香顺气丸(颗粒)
本方的针对性较强,方中用行气药发挥“气行则水行”的作用,适合脾不运化,湿邪内阻的胃脘胀痛。
【功效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湿浊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本药较宜空腹用温开水送服;本药为香燥之品组成,如遇口干舌燥,手心足心发热感的阴液亏损者慎用。
4、大山楂丸(颗粒、咀嚼片)
方中有山楂、麦芽、六神曲,这三药都是消食药配合起来助消化、除油腻、健脾胃,适用于肉、食、米、面各种食积。
【功效主治】开胃消食。食积内停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脾胃虚弱,无积滞而食欲不振者不适用。
5、香砂养胃丸(颗粒、胶囊、浓缩丸)
主要针对的是“脾胃”虚寒,功能受阻。
【功效主治】温中和胃。主治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 忌生冷油腻食物;胃部灼热,隐隐作痛,口干舌燥者不宜服用本药。
6、六味安消散(丸、胶囊)
【功效主治】和胃健脾,导滞消积,活血止痛。用于胃痛胀满,消化不良,便秘,痛经等。
【注意事项】本药不适用于久病体虚的胃痛患者;应按照用法用量服用,老年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浮肿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消食化滞茶(用于伤食、食积)1、山楂麦芽茶
【组成制作】山楂、生麦芽各10克。二药一同放入杯中,沸水冲泡,加盖闷30分钟,代茶饮。
2、甘露茶
【组成制作】麸炒神曲45克,生谷芽30克,橘皮120克,陈茶叶90克,炒山楂、炒枳壳、乌药、姜炙川朴各24克。上药干燥,共制粗末,和匀过筛,分袋包装,每袋9克。1日1-2次,每次1袋,开水冲泡,代茶温饮。
3、神曲丁香茶
【组成制作】神曲15克,丁香1.5克。二药放入茶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饮。
胃,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每天的一食一饮都要和胃”打交道“,关爱自己的胃就是自我健康中的关键一环,切不可大意。欢迎朋友们一起讨论健康问题,喜欢就转发和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