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自测,乙型肝炎多少正常?
只要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就是一种不正常的表现。只有体内完全检测不到乙型肝炎病毒,才是正常的。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者来说,乙肝病毒dna检测结果小于10的3次方,肝功能化验结果完全正常,肝纤四项正常,肝脏超声检查没有明显异常,则属于正基本正常的表现。
肝病前兆症状有哪些?
肝病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只要是涉及到肝脏功能出现异常的情况,都可以笼统的给出肝病这个前期诊断,进一步检查后才可以诊断出具体的疾病,目前主要威胁人类的肝病有: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损害及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病变,这些具体诊断明确之前都可以叫做肝病。
不同疾病都可以造成肝功能的损伤,但早期临床表现往往不一样,下面将一些常见的可能提示肝脏病变的症状介绍给您:
一、肝区不适和肝区疼痛:在所有肝病症状中,肝区不适和肝区疼痛比较最具有特异性,常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肝癌患者,由于肿瘤组织不断增大,压迫肝脏包膜,从而导致疼痛进行性加重。因为肝脏内部并没有痛觉神经,因此肝脏内部出现病变时并不会感到肝脏的疼痛不适,只有病变累及到肝脏包膜才会出现肝区不适和肝区疼痛,此时肝脏疾病多已经很重了。
二、全身表现:这是病人自我感觉的,也是临床医生在问诊时的重点,都会在病历中详细记录的,如果我们能够经常自己反思,有时也能早期发现这些异常。
1、肝脏功能损伤最早会出现身体乏力,容易疲劳,但容易被人忽视,而且特异性交叉,很多疾病都会出现乏力,比如说贫血最早也是这样的感觉,所以当出现这个症状时一定结合自身其他异常情况综合判断。
2、出血倾向也是比较常见的全身表现,这些病人多会发现自己刷牙时容易出血、经常鼻腔出血,还有的会发现身上无明显原因出现瘀斑的情况。
三、皮肤外在的表现:这在临床医师书写病历时都要详细记录的内容,也是医生通过观察发现的情况,因此,只要我们注意,也能够及早发现。
1、面色晦暗:病人会发现自己面部暗淡而无光泽度;与太阳晒黑的皮肤不同,这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2、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表现为眼睛黄尿黄,皮肤黄,同时可以伴有皮肤瘙痒。
3、肝掌:是大拇指和小指根部的大、小鱼际处皮肤出现片状充血或红色斑点、斑块,加压后变成苍白色,解除压迫后又变成红色,掌心颜色正常。肝掌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但也可见于少数健康人。
4、蜘蛛痣:是一种红色的血管病变。中央突起,向四周伸出许多像蜘蛛腿样的毛细血管。当用细棒一端压迫中央突起、全痣消失,放开后又会出现,这一肝病患者早期症状可与其他血管痣相鉴别。通常是因为肝脏对雌激素灭活能力下降,雌激素水平升高造成的。尤其,男性体表有蜘蛛痣者,更要注意肝脏功能的检查。
四、消化道症状:这是最常见的肝病症状,大多数肝功能损伤的病人都会出现恶心,厌油腻,呕吐,食欲差、腹胀等症状。
五、腹水:一般在肝病晚期才有可能出现,比如肝硬化出现腹水,表示已经进入肝硬化时代,长期肝脏功能失代偿。
肝脏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1、肝脏的胆汁分泌作用;
2、肝脏参与物质代谢:肝与糖的代谢;肝与蛋白质的代谢;肝与脂肪代谢;
3、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肝脏通过化学作用;分泌作用;蓄积作用和吞噬作用来解毒。
肝脏具有巨大的机能贮备能力:当肝脏被切除70~80%后,并不显示出明显的生理紊乱,而且残余的肝组织具有再生能力。
肝脏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功能,因此也最容易受到损失,不但饮食、烟酒,还有不当的用药,各种病毒、细菌及其他组织器官的疾病都可以累及肝脏,因此,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肝脏,如果早期发现这些异常,一定不要大意,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想查一下肝脏是不是有肝炎?
想查一下自己有没有肝炎,包括三个方面的检查。一是自我判断有没有肝炎的相关症状,二是去医院让医生做一下体格检查,三是化验和影像学检查。
第一、症状自我判断肝脏属于消化系统,所以,肝病主要的表现是消化系统的症状,包括食欲减退、食量减少、厌油腻、恶心、腹胀、右上腹不适感等,有的人可能会伴有腹痛和腹泻,急性肝炎还可能有畏冷发热等前驱症状。
除此之外,由于在肝炎的时候,人的消化吸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会出现营养方面的问题,出现四肢无力、容易疲劳、肌肉酸痛等表现。有些人的小便,也会表现为黄色加深。面色方面,如果突然面色变黄,或者眼睛的巩膜变黄,也要考虑是不是肝炎。
第二、医生的体检没去医院之前,这个也可以由家人或自己做初步的检查。有黄疸的人,会发现自己的肤色变黄,眼睛的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或者肝区可有叩击痛。慢性的肝病,可出现蜘蛛痣和肝掌。
第三、化验和影像学检查
化验检查,首要的是肝功能。肝功能检查是判断有没有肝炎或者肝功能损害的最重要检查。
肝功能检查主要看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这两个指标,如有升高,提示肝细胞炎症、水肿和坏死。肝功能里面的其他指标,也有一定的意义,如果出现白蛋白下降或者胆红素升高,往往提示肝脏的合成和代谢功能受到影响。
如果发现有肝功能异常,需要查一下原因,可以查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甲肝抗体、戊肝抗体和自身免疫抗体等,以明确肝损害的病因。
影像学检查,最初步的检查是B超。B超能够发现肝脏的形态是否有改变,急性肝炎可能会出现肝脾肿大。而慢性肝病,则表现为弥漫性的病变,如肝实质回声增粗等等。
更进一步的检查,是肝脏的CT和磁共振,需要在发现问题后,决定是否需要做。
总之,如果单纯只想看一下肝脏功能有没有损害,可以初步做肝功能、乙肝两对半和丙肝抗体的检查。
肝病怎样检查?
肝病有很多种,还有很多测试要做。不同肝病的具体测试并不完全相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1.病毒性肝炎,主要检测有:肝功能、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甲型肝炎抗体、戊型肝炎抗体、肝胆彩色多普勒超声、各种病毒的核酸检测;2.脂肪肝,肝功能、血脂、血糖检测,肝胆彩色多普勒超声。
肝病能从脸上看出来吗?
学看脸,不如学看报告,我国是乙肝大国,约有9300万人为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虽然大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无需服药治疗,但定期检查时必不可少的。可是,对于多数没有专业知识的病人来说,最令他们烦恼的是看不懂各种各样的乙肝相关化验单。
一、常用的乙肝检查化验有哪些,又该如何解释这些结果呢?
1、血清转氨酶血清转氨酶是肝功能检查中最常用、也最重要的项目,一般体检有此项目,肝炎患者更是要定期检查。人体内有许多酶,能催化新陈代谢反应。肝功能中最常用的酶有两种:丙氨酸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正常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催化这两种氨基酸的代谢。
任何原因的肝细胞炎症或损伤,转氨酶从肝细胞中释放出来,都会使血清转氨酶升高,但是如果肝脏病情严重,肝细胞坏死,细胞内的所有成分都被破坏,血清转氨酶反而不高了。
有些人会误认为血清转氨酶升高代表有乙肝有传染性了或是肝炎传染性增强了,其实不然,血清转氨酶升高表示肝脏发生炎症,肝细胞受到了损伤,而传染性是指病毒经过特定的渠道传播给其他人,与血清转氨酶无关。肝炎病毒可以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脂肪肝,酒精,劳累及某些药物、毒物同样也可以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
2、乙肝两对半定性/定量
我们通常称为乙肝五项,包括①HbsAg即表面抗原,②HbsAb即抗-HBs俗称表面抗体,③HbeAg即e抗原,④HbeAb即抗-Hbe俗称e抗体,⑤HbcAb即抗-HBc俗称核心抗体。定性即通常说的阳性、阴性,定量则可以测定出每一项的具体数值,能够更为准确的评价每个人的状态及病情变化,其中以HbsAg变化最为重要。他们的常见定性结果组合及意义见下表:
大家可对应着自己的检查单查看
3、甲胎蛋白(AFP):
在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诸多致病因素中最主要的病因。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约30%有慢性肝炎史,提示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高发相关。因此,慢性肝炎的患者应当定期检测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普查、诊疗、判断治疗效果及预测复发,血清AFP浓度通常与肝癌大小呈正相关,但是在生殖腺胚胎瘤、少数转移性肿瘤以及妊娠期、肝炎活动期、肝硬化炎症活动期时AFP可以呈假阳性,但是升高不如肝癌明显。
在排除妊娠、肝炎活动和生殖腺肿瘤的基础上,血清AFP检查诊断肝细胞癌的标准为:
①大于500μg/L持续4周以上;
②在200μg/L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以上;
③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
④呈低浓度阳性持续达2个月或更久,ALT正常,警惕亚临床肝癌;
⑤部分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例血清AFP可呈低浓度升高,但多不超过200μg/L,常先有血清ALT明显升高,AFP呈同步关系,一般在2-3月内病情逐渐好转,ALT下降,AFP随之下降。
4、血清HBV-DNA定量检测:
虽然乙肝五项的检测可以初步判断HBV感染状态,但是不能直接,准确的反应体内HBV复制情况,这样,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了。
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的意义在于:
① 判断体内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了解病人传染性的高低。目前多数医院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的正常值是<103copy/mL(103即 1000,104即10000,105即100000,以此类推,如1.29×105 即129000),低于103copy/mL,表明体内HBV的复制水平很低,携带者的传染性很小。定量水平越高,病毒的复制程度一般就越高,传染性也就越大。
② 了解抗病毒治疗的效果。通过血清HBV-DNA水平的变化来评价药物疗效如何。在乙肝抗病毒治疗方面,专家们有个共识,就是HBV-DNA定量水平在 104到107 copy/mL之间,且ALT在正常值的1.5-10倍之间的情况下,抗病毒治疗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HBV的复制状态,也就是血清HBV-DNA定量高低并不一定与肝脏受损的程度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大三阳的病情并不一定比小三阳的严重,如需评判肝脏受损程度,还需要进行其他一系列的相关检查,如肝脏B超,肝脏穿刺活检等。
5.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
尽管影像学检查对病毒性肝炎本身的诊断价值有限,但他们可以帮助我们鉴别阻塞性黄疸、脂肪肝及肝内占位性病变等,并对肝脏组织纤维化、肝硬化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反映肝脏表面变化,门静脉、脾静脉直径,脾脏大小,胆囊异常变化,腹水等。
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是B超。其检查方法简单,患者没有痛苦,也不用担心受到X线的辐射,费用相对低廉,是一种最为普及的诊断方法。
肝硬化的影像学诊断:B超见肝脏缩小,肝表面明显凹凸不平,锯齿状或波浪状,肝边缘变钝,肝实质回声不均、增强,呈结节状,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增宽,肝静脉变细,扭曲,粗细不均,腹腔内可见液性暗区(腹水)。
6.肝穿刺活检:
肝穿刺活检是将一种特殊的细针从体表刺入肝脏,抽取肝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地检测方法。对于各型肝炎(如病毒性、先天遗传性、酒精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的诊断均有较大的价值,特别是慢性肝炎时可以判断疾病的活动和进展情况,鉴定是否有肝脏纤维化或是早期肝硬化,有条件者应该争取进行。
二、抗病毒治疗后需要定期做哪些检查呢?
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疗分为两种治疗药物,不同药物及其相关副作用不同定期检测的项目也不同:
①核苷类药物:血清转氨酶,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甲胎蛋白,乙肝两对半,B超, 肌酸激酶,肾功能等。
②干扰素:血清转氨酶,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甲胎蛋白,乙肝两对半,B超,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血糖等。
关注我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