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是调理什么的,我婆婆五十一岁?
老人失眠的患者群越来越壮大,偶尔失眠不能作为病态来看,经常失眠,则需求医问法了。
经常失眠怎么办?治疗或调理失眠的方法很多,比如中药、西药治疗,还有经络按摩、针灸、中药枕等调理失眠。
1.中西医结合:辩证后使用一些中成药,比如说逍遥丸、解郁丸、枣仁安神胶囊等,如果效果不好,可以服用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安定片等,但是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大,容易形成依赖,新型的治疗焦虑失眠的药物有右佐匹克隆副作用相对较小,但是也是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中药枕助眠:薄荷枕:该药质软,性辛凉,芳香辛散,清利头目,闻之可疏肝行气,适用于失眠、头晕、脾气暴躁者。藿香枕:本品辛、微温,具有芳香化湿、发表解暑的作用,适用于夏季多汗、烦躁不安、失眠、食欲下降的人群。决明子枕:决明子性微寒,用其做枕头,考虑有二,一是体积小,枕之不会感到不适,二是具有清热明目的功效,对于肝气郁滞、视力模糊、头痛头晕而致失眠的人们来说,用之较适宜。绿豆枕:绿豆家中常见之物,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消暑的功效,多适用于夏季,对于怕热难以入眠的患者较适宜。其中,决明子及绿豆枕适合夏季使用。
二、非药物治疗1.心理调节:如果是因为心理原因造成的失眠的话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配合心理疗法,严重的心理疗法可以配合药物疗法。
2.按摩穴位:晚上可以用热水泡脚,揉涌泉穴,涌泉穴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穴位,不仅仅可以调节失眠,还可以温阳补肾,治疗高血压、神经性头痛等疾病,涌泉穴位于足底,蜷足时足前部位凹陷处,约第二三趾缝前1/3与后2/3交点,按摩方法是先用手掌搓脚心100下,直到脚心发热再用大拇指对准穴位按摩,也可以用手指强刺激,以局部有酸胀发热为度。配合内关穴、失眠穴效果更好!
当然,晚上睡觉的时候用梳子刮刮头皮,也可以帮助睡眠,选择一个舒服的床,好的休息环境也是有助眠的必备条件。
文:卢冬冬/王传航教授
阿胶膏能调理内分泌么?
我以我的后半生发誓,
市场上的阿胶没用!!
阿胶没用!
没用!
我去参加过这种药品的推销会议。在长沙。类似的产品,大牌子的也很多,东阿阿胶什么的,零售都是五六百的,拿货基本上是0.5折。一折都不到。根本没什么用。。纯粹浪费钱,吃坏身体。。有腰酸背疼的,去骨科找个40岁左右的医生看看,他们治疗理念先进。。千万别信这些广告药。。凡是广告上的药,都是otc就是非处方药。随便哪里都可以买的到,不用医生开处方。没啥用。。真正治病的药不允许做广告。。不能随便购买。
大家要记住这么条理论:
1凡是大部分药店都有的,
2otc的,保健品的
3药店里摆放在中间偏上,让人一下子就看到的位置的,
4药店里人给推荐的,
5报纸上广播电台经常播的,
符合这几项的,绝对不能买。。
药店里的东阿阿胶,每条都符合。。真阿胶,跟真蜂蜜比,你觉得哪个真?蜂蜜假的都那么多,阿胶你随便就能买到有用的?保健品更没用!保健品还不如杀个老母鸡吃。
你觉得我说的怎么样?
欢迎关注。
气血虚的人该如何调理?
寒气湿气什么的都是伪概念。
一提起中医,很多国人第一反应就是“西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标不治本;中医讲究整体观,标本兼治”。还有很多人认为中医对西医治不了的绝症和慢性病有很好的效果。
这简直是国人对中医最大的误区!
首先,世界上存在的任何一种医学,都是讲究整体观的,你见哪个医学发烧只降温,咳嗽只治嗓子的?
中医之所以特别强调整体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中医缺乏了解细节的能力。
古时候科技水平落后,中医不知道细菌,不知道病毒,对微观世界基本没有什么认知,所以只能从整体入手,用“冷热凉温”等表象去笼统的解释一些东西。比如说吹了冷风或着凉后,身体出现不舒服的地方,中医想当然的就认为是风寒侵体。至于“风寒”什么样子?从哪里侵进去的?侵进去多少?最终到了哪里?又是怎么对人体造成影响的?没有人能说明白。
“阴阳平衡、五脏五行、寒热凉温”等貌似可以解释一切,实际上什么也没解释清楚。
相对于中医的“伪整体观”,现代医学有现代科学的支持,其有能力研究生命过程的细节,同时又将这些细节组合起来,这才能真正的把握整体。
************
举个例子,比如说临床遇到一个腿脚不便的人,症状就是腿疼脚麻。
让现代医学来诊断,一定是通过细致的检查判断其病因如何。如果是局部的肌肉、骨、韧带的因素造成的,通常是以局部(腿脚)的治疗为主;如果考虑是神经源性的因素,病变部位可能在脊髓或脑,治疗手段就要作用于腰或头;如果是血管因素,在局部治疗的同时,必须考虑全身有无病变,是否与动脉硬化、糖尿病等有关,可能就要治心或胰等。这样的考虑还有很多很多,“本”不同,治疗的方案当然也就不同。
中医呢?中医讲究“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对腿疼脚麻的治疗无非就是舒筋活血,活络经脉罢了。
那我就问了,如果是脑肿瘤或脑血管瘤压迫神经造成的腿脚不适,舒筋活血活络经络能治好么?
中医连“本”弄不明白,还敢嚷嚷着标本兼治,简直是不知羞耻!
************
可能有的人会不服气,说我不懂中医,那我再说个临床很常见的病例,请懂中医的人来回答下。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腹痛的疾病有很多,有可能是胃肠方面的疾病比如胃溃疡、癌瘤、阑尾炎、肠梗阻、肠穿孔、肠套叠、急性肠溃疡、局部肠炎等;有可能是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比如肾结石或癌瘤引起的肾绞痛、肾盂肾炎、前列腺炎、膀胱炎;有可能是肝胆疾病,比如胆囊炎、肝炎、胆石症;有可能是不同原因引起的腹膜炎;也有可能是血栓性的疾病等等等等。
也就是说,以上疾病都可能引起腹痛,临床上要注意诊断区分,因病施治。
下面那就麻烦那些懂中医的出来讲讲,中医临床遇到腹痛病人,“望闻问切”能诊断出个屁?(估计也只能诊断出个“屁”了,消化不良嘛)
我就从上面随便挑出几个,阑尾炎、肠梗阻、肠穿孔、局部肠炎、肝炎、前列腺炎、肾结石,谁能给我说说,这几个病症,中医临床怎么区分。
望上去舌苔颜色有啥区别?闻上去味道有何不同?问患者又能问出个啥名堂?切脉能切出多少种跳法?
这些病中医是怎么称呼的,怎么个治疗方案?
怕是连什么病都诊断不出吧。也就是跟在西医屁股后面,等西医确诊并拿出了治疗方案后,然后中医凑上去什么虚啊实啊胃虚脾虚的一顿辩证,开点中药美其名曰中西结合混口饭吃罢了。
************
既然急症中医只能望而兴叹,那中医对绝症、疑难杂症是否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呢?
我们知道,在科学基础上的医学并不隐瞒自己的“短”。这本来就是科学的态度(只有宗教才标榜自己是全能的)。
那么,什么是现代医学之“短”呢?这就是虽然西医目前可以成功地治疗人类绝大多数疾病,但是对于少数一些疾病目前还没有找到很成功的疗法,比如艾滋病、癌症等等。
西医又是如何克服此“短”呢?这还是要坚持科学的原则,靠不断的实践去认识世界,靠科学本身的发展,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西医是一个高速发展中的医学,其发展也直接受益于其它科学领域的发展。新的诊断和治疗的手段、方法、和设备不断被发明和创造出来,新的药品不断被研制出来。
以让人谈之色变的癌症为例。西医对癌症的治疗已经比几十年前有了巨大进展。通过早期预防性的诊断,提前发现癌症,早期手术治疗,这治愈了许多癌症病人,大大降低了癌症的死亡率。
而中国有博大精深的中医,有号称专治各种疑难杂症的中医,那中国对癌症的治疗是个什么现状呢?
根据2013年美国癌症协会与2013年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的统计数据,中美在癌症五年整体存活率上有着显著差距:30%比66%,不说美国,就说隔壁的日本吧,日本2013年胃癌五年存活率就已经达到了80%以上。反观中国,据2017年中国癌症中心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度中国新发胃癌68万例,因胃癌死亡50万例,5年生存率不足30%,这就是有博大精深专治各种疑难杂症的中医加持的中国医疗水平?这就是中西结合的牛叉战绩?
平时说的比唱的都好听,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得了某某癌症被医院判死刑了,拉回家却让中医治好了,讲起故事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真得了癌症,跑医院跑的比兔子都快。
中医治癌症?没有现代医学,中医恐怕连癌症都诊断不出来吧。不信你找个西医确诊的肠癌,胃癌,肺癌,肝癌,脑癌患者,不告诉中医,然后让中医望闻切问试试,我看哪个中医诊断出来。
***********
最后说说慢性病。急症和绝症中医都无可奈何,那有任何人能够开出一个清单,把中医可以治愈或有效治疗慢性病都列出来吗?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骨质增生?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肝硬化?一个病也列不出来,如果有,中医早拿诺贝尔医学奖了,还用在这儿吹?
就拿骨质增生来说,现代医学没明确阐述之前,中医还认为骨质增生是什么瘀邪交结、凝而不散,治疗应化瘀驱邪、舒筋通络为主。现在但凡有点医学常识的人就应该知道这套说辞是多么荒谬。
还有那些声称能根治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你要是真能治了,胰岛素和西药降压药早烂在药房了。你知道有多少国家元首级人物都要天天服用降压药么?你要真那么牛逼,早被国家重点保护了,估计特朗普和普京都得请你去。还需要在这儿扯着嗓子喊?
前不久刚在头条看到个自称专治各种面瘫和帕金森的“牛逼”中医,号称治不好愿负法律责任。我就笑了,去年刚去世的物理学巨匠霍金就是渐冻症,面瘫,你咋不去给他治一治?保证你名垂青史一万年。
***********
综上诉述,什么标本兼治,什么对疑难杂症和慢性病更有效等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只不过在急症方面中医实在是比不过西医,所以只能投机取巧,在现代医学还没有攻克的某些领域里忽悠大众罢了。
***********
最后说说中药,中药相对于中医阴阳五行理论,还算贴点谱。毕竟有一些中药含有的某些成份确实对某些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但“贴谱”的这些中药不过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在与大自然搏斗过程中一些经验的总结罢了,而且只是极少一部分。
很大一部分中药的药用价值都是中医取象类比臆想出来的,言过其实。比如什么虎骨壮骨、熊胆利胆、红枣补血、黑豆补肾、水蛭活血、蚯蚓通络、大米聪耳、蝙蝠屎明目等等等等。
蝙蝠屎(夜明砂)为何能明目?蝙蝠晚上飞行畅通无阻,视力肯定非常好,它的屎当然能明目啦。
当然在现代人看来,这是很可笑的,蝙蝠晚上飞行靠的又不是视力,可古人却一直深信不疑。
如果有不服气的,认为我在胡说八道,那你来说说中医怎么发现蝙蝠屎能明目的?难道是某个视力不好的人偶尔吃了点蝙蝠屎视力变好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中药的药用价值,是中医根据阴阳五行的理论臆想出来的,就更不靠谱了。
比如中医有一个很常用的方子“乌鸡白凤丸”,其中一味主药是“乌鸡”。相比于普通鸡,乌鸡肉、骨颜色发黑,显得很特别,也就被中医当成了珍贵药物。
至于它的功效,则是根据阴阳五行推测出来的。鸡在五更时鸣叫,这时太阳在东方,是八卦中的巽位,在五行中属木,所以古人认为鸡属木。乌鸡又是黑色的,黑色在五行中属水,根据五行生克理论,水生木,所以古人认为乌鸡得了水、木之精气,其性属阴,可以用来补血益阴,疗效甚佳。
注意,这个不是我自己想的,这可是《本草纲目》和《本草经疏》中的说法。
当然了,我们也不排除乌鸡中真的含有某些普通鸡所没有的成份,具有特殊药用价值。但我相信,但凡有点科学素养的人就知道中医上面那套理论是多么的荒谬绝伦!
现在如果还有人相信中医上面那套说辞的话,那可真的是愚昧透顶、不可救药了。
蒲公英和什么一起泡水喝能缓和其寒性?
湿热体质的人想要祛除体内的湿热,得用清热利湿药物,让湿热通过二便排出体外,药性自然是偏寒凉的。蒲公英的药性的确偏寒凉,能够清热利湿,比较适合湿热体质。
如果湿热比较明显,比如口苦、口臭、腹胀闷、大便粘腻不爽、小便黄、舌苔厚腻的话,是可以不用担心蒲公英的寒性;而且还应该搭配其他一些清热祛湿药一起,效果才会更好,比如栀子、车前草、垂盆草、蛇舌草或大黄等等。如果体内湿热重,还担心药物偏寒凉而加以甘温的药,那可能会出现湿热不仅不除,还会导致湿热加重。
但如果湿热不是特别明显,比如口苦不明显,或者舌苔白腻偏干,或者略有一点黄腻苔,那可以不用太寒凉的清热利湿药,蒲公英也是可以使用的,因为它的药性虽偏凉,但不会很寒凉。当然也可以适当的搭配一些其他的药物一起,可以加强利湿而不会伤脾胃。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搭配红枣,因为红枣甘温滋腻,容易助湿热,所以体内有湿热的人一般不要吃红枣,也包括其他比较甜的食物。那么蒲公英常见的搭配有以下这些:
一、蒲公英配甘草,甘草能够缓急止痛、缓和蒲公英的寒凉之性,用于保护脾胃,但甘草不要太多,3-5克就可以了。脾胃功能正常,脾胃运化水湿能力也加强,再加上蒲公英的清热利湿,湿热就更容易去除。
二、蒲公英配陈皮,陈皮能够健脾化痰,对于湿热不明显,脾胃较差的,可以加陈皮,也是3-5克就可以了。蒲公英偏寒凉,发挥清热利湿作用;陈皮偏温燥,发挥健脾化痰,佐制蒲公英之寒,两者配伍一寒一热,健脾加强,清热利湿而不伤脾胃。
三、蒲公英配荷叶,荷叶能健脾升阳,消暑利湿,用量不需要多,3-5克就可以。体内湿热蕴结,脾胃运化失常,气机升降失司,配以荷叶能助脾胃升清降浊功能恢复正常,同时能助蒲公英利湿,达到脾胃健,湿热清的作用。
四、蒲公英配山楂,山楂能开胃消食,健脾行气,山楂的用量可以5-10克。湿热内蕴,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导致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山楂能健脾行气,脾得健则水湿运化有力,有助于湿热祛除。
五、蒲公英配茯苓,茯苓能健脾利湿,用量5-10克。不仅有助于护卫脾胃功能,而且能加强蒲公英的清热利湿之力,以发挥扶正不留邪,驱邪而不伤正的效果。
六、蒲公英配茵陈,茵陈能清热利湿,退黄疸,用量和蒲公英一样。茵陈的药性也是偏寒凉,但不会大寒,所以对于体内湿热严重,尤其是湿气明显的,甚至出现黄疸的,都可以使用。茵陈和蒲公英两者相须为用,共同发挥清热利湿之功,能大大增强祛除体内湿热的效果。
蒲公英的搭配还有很多其他的,根据身体的实际情况,比如脾胃虚弱与否,湿热是否严重,以及有没有气郁、肝火等等,不同的情况配以不同的药物。如果脾虚不虚,湿热严重,不用担心药性寒凉,中医讲究有是证用是方。但是如果湿热不明显,不要随便用药,不要别人说蒲公英祛湿热好,还能护肝,就天天喝蒲公英茶,这样反而更容易伤身体。
脾虚肾虚湿气重如何调理?
说到湿气和浊气,很多人都会有体会,湿气严重的话会让人头昏脑涨,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还经常会感到很冷,遇到这样的症状之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通过吃来调理,因为本身湿气的产生和饮食的关系是最大的,但是除了饮食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湿气不仅仅可以通过饮食改善,还可以通过运动改善,之所以说运动很重要是因为运动是治其根本,通过增强抵抗力来解决根本问题,只有抵抗力增强了,身体的消化功能和吸收功能才会更好。今天小伽要介绍的就是,可以祛除身上湿气和浊气,能够有效排毒的体式,要认真看哦!
1.脊柱扭转式
这个体式对于增强脾胃,促进消化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首先以坐姿起步,将双腿伸直,之后将左腿曲膝,跨过右腿,放置在膝盖旁边,将背部挺直,将左手撑在臀部后侧的地面上,身体往右侧倾斜,颈部和头部也自然的挺直,身体往右倾斜的过程中,很多的按摩了腹部和脾胃,这个体式不会很难,坚持20-30秒,接着换另一侧继续练习,只要身体可以接受,可以多练习几次。
2.神猴式
这个体式不仅可以按摩腹部器官,。促进消化,还有助于治疗坐骨神经痛。首先以跪姿开始,让身体保持放松的状态,接着将右腿向前迈一大步,左腿向后迈一大步。尽最大的可能让双腿迈开,不过要是腿感到负重过大的话就要赶紧放弃,千万不要强求导致受伤。对于柔韧性好的练习者或者是高阶练习者来说,臀部落地效果最佳,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真的很难,柔韧性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慢慢来就好,不要着急。将背部挺直,让双手放在身体两侧,让手撑在地面上,作为身体的重心。保持这个姿势15-20秒,可以换一侧继续练习,要是可以坚持的话,多练习几次就更好了。对于高阶练习者来说,可以将重心放在臀部,将双手举过头顶。
3.蝗虫式
首先以俯卧的姿势开始,将下巴贴地,让双臂向后伸展,将双腿伸直,臀部收紧,运用腹部的力量,尽可能的将颈部胸部向上抬起,以腹部为重心,同时将双腿慢慢抬起,双腿尽可能的伸直,抬到自己的最大限度,要是感觉到疼痛的话就要马上停下来,千万不要勉强,勉强很容易受伤,将胸腔打开,抬头,让颈部伸直,双手尽量与地面平行。保持这个体式15-20秒,要是身体还能承受的话,可以多练习几次。
4.犁式
首先躺在地面上,全身放松,将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双腿绷直,接着借助腹部和臀部的力量,慢慢抬起双腿,尽可能的将双腿往前伸展,要是实在很难做到的话,也可以让别人帮忙,一直向上伸展,直到双脚落在头部上方,要是实在有难度的话,可以在头部上方放一把椅子,让双腿放在椅子上。能做好的动作尽量做好,但是做不好的动作不要强求,不要造成不必要的身体伤害,瑜伽本身就是追求修身养性,急不来的。保持这个姿势15-20秒。要是觉得还可以继续练习的话,多练习几次。
5.摩天式
这个体式本身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并不代表功效就很少,虽然简单,但是对身体的益处是很多的。首先以站姿开始,将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将背部挺直,双眼目视前方,脚趾也指向正前方。将身体放松,肩部舒展开,挺胸收腹,接着慢慢将双手向上举起。从下至上,直到双手交握。尽量伸展脊柱,踮起脚跟,尽可能的踮起,最后让脚趾支撑身体,收紧腹部背部和腿部的肌肉,保持这个体式15-20秒,在身体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多重复几次。
注意要点:运动之前一定要先热身,让身体的各个关节全部都活动开来,从上到下,每一个地方都不要错过,让身体都热起来,才能更好的练习体式,也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扭伤,所以一定要热身!对于自己很难做到的动作,尽可能的做到最好就行,千万不要勉强自己,过度的练习对身体也没有好处,所以一切循序渐进就好。
只要坚持练习这5个体式,保持锻炼就可以增强抵抗力,不会怕冷,饮食也要营养均衡,多吃青菜,这样才能真正的祛除身上的湿气和浊气。不要再犹豫了,快快运动起来吧!
要是喜欢小伽的分享,记得加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