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三个地方痒,有哪些禁忌和建议?
【1】不要怀孕!
【2】不要衣着暴露。
胃癌会引起什么部位痒?
胃癌会引起什么部位痒?
皮肤瘙痒不是胃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早期胃癌一般不会引起瘙痒,胃癌转移至肝脏或者压迫胆道引起梗阻性黄疸,可能会引起轻度的皮肤瘙痒。胃癌腹腔转移或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压迫输尿管导致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升高也会出现全身皮肤瘙痒,这两种情况往往合并其他症状。
大部分早期胃癌无症状,部分人可有消化不良症状,也可有疲乏无力等症状。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症状是体重减轻和上腹痛,另有贫血、食欲缺乏、厌食、乏力。胃癌发生并发症或转移时可出现一些特殊症状,贲门癌累及食管下段时可出现吞咽困难。并发幽门梗阻时可有恶心呕吐,溃疡型胃癌出血时可引起呕血或黑便,继之出现贫血。胃癌转移至肝脏可引起右上腹痛、黄疽和(或)发热、皮肤瘙痒等;腹膜播散者常见腹腔积液;极少数转移至肺可引起咳嗽、呃逆、咯血,累及胸膜可产生胸腔积液而发生呼吸困难;侵及胰腺时,可出现背部放射性疼痛。
另外,全身性皮肤瘙痒一般常见于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肝脏胆道疾病,内脏肿瘤,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血液病,免疫性疾病,过敏症,肠道寄生虫,神经性疾病,精神焦虑等。
本内容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梁斌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肠道病变会出现哪些迹象?
肠道,其长度,约为身高的4~5倍,蜿蜒曲折。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人体70%的免疫力来自肠道,95%以上的感染性疾病与其有关。
人的一生中,大约要摄入70吨的食物,都要经过肠道处理。
人的一生中,要排出约4000公斤的大便,有1/3是肠道细菌,80%以上的毒素由肠道排出体外。
肠道十分“脆弱”,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都会损害肠道,导致其“病变”,损害生命健康。
肠道病变,有迹可循,一旦出现下面这些不适,及时检查,莫拖延迹象1,放屁增多,且臭味重
放屁,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然而,如果突然间放屁多,每天放屁超过20次,并且味道恶臭,需警惕肠道病变。
迹象2,排便次数多
一旦肠道发生病变,最先影响的就是排便习惯。
如果,无缘无故,每天排便次数变多,甚至经常腹泻,一定要高度警惕肠道病变了。
迹象3,出现血便
血便,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也是大肠癌的一种早期症状之一。
和痔疮的便血不同,痔疮的便血大多是鲜血,而患有肠癌排便时有明显出血,量少且伴有黏液。如有感染,会出现脓血便,切莫大意!
迹象4,中下腹部疼痛
腹痛十分常见,很多人会认为是普通的胃肠疾病,吃点止痛药。
一旦肠道发生癌变,十分容易导致腹痛,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
当腹痛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时,也表明肿瘤在不断恶化,一定要尽早就医。
迹象5,肛痛
这一点,十分容易与痔疮混淆。
一旦是接近肛门的直肠,发生癌变,就很可能表现出肛痛。
此时,一定要注意与痔疮区分,最好及时就医确诊,切莫忽视。
三大行为,损害肠道健康,劝你少做为好1、久坐不动
长期久坐不动,肠道蠕动会减慢,粪便中有害成分,会在肠道内滞留,刺激肠黏膜;
加之,久坐的人腹腔、盆腔、腰部血液循环不通畅,容易导致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增加癌症的发生。
2,喜欢吃肉
有研究表明,每日食用100克红肉,可增加17%的结直肠癌风险。
每日食用50克加工肉制品,就可增加18%的结直肠癌风险。
3、长期熬夜
经常熬夜,肠道失调加班熬夜、周末通宵玩乐,白天则疯狂补觉。
但过度疲劳和不规律的作息,会改变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引发肠胃不适。
减少熬夜的次数,哪怕是补觉,也不要补过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日常养护肠道,做好三件事第一件:吃好1、多吃蔬果
新鲜的蔬果,一定要多吃点,不可缺少。
蔬菜水果吃得少,已经成了现代人的通病,而这也会增加结肠癌的风险。
因此,生活中,一定要记住,切莫大鱼大肉,每天都要吃点新鲜的蔬果。
蔬果中,营养丰富,并且含有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蠕动,带走有害物质。
2、多吃粗粮
粗细搭配,对于肠道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
食物吃的过于精细,也是导致肠癌的诱因之一。
粗粮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可增加粪便的体积,使粪便成形利于排出。
同时,还可减少致癌物与肠壁的接触,降低肠道中的致癌物质的浓度,从而减少发生结肠癌的危险。
3、少吃烫口食物
食物入口温度,不宜超过60℃。
调查发现,过烫的食物,以增加胃癌、肠癌、食管癌等消化道癌症。
因此,虽然食物要“趁热吃”,但是绝对不能“烫口吃”。
第二件:喝好1、多喝白开水
水,是使肠道保持清洁、润滑的重要因素之一。
多喝水,可减少肠道有害气体,使大肠保持清洁,能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温热的白开水,是最佳选择,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
茶水,对于润肠通便,改善便秘,十分有益。
2、多喝茶水
除了白开水,喝点植物茶水,润肠通便,排肠毒,更可预防癌症。
植物茶水,比白开水好喝,比饮料健康,是养护肠道,不错的选择。
咖啡草根茶,泡水喝,可以排肠毒,改善肠道菌群,亦可改善肠炎,预防癌变。
咖啡草,是从欧洲引入国内的,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其根茎药用价值高,对改善肠道内环境,促进粪便排出有很好的帮助。
相关研究表明,咖啡草根富含菊粉,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对保养肠道,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炎有不错的帮助。
还有研究显示,其提取物可促进有益菌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生长,从而改善肠道内微环境。
同时,还能清肠排毒,改善脂质代谢,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粪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利于粪便排出,增加排便量,预防和改善便秘。
因此,生活中,经常用其泡水喝,对于肠道健康,十分有益。
3、多汤水
黑木耳,银耳,一起煮汤饮,可促进肠蠕动,利于肠道排空,保持大便通畅。
黑木耳,含有大量植物胶质,可在短时间内,吸附残留于肠道的“毒素”,并将其排出体外,起到“洗涤”肠道的作用。
银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和吸水膨胀,有利于粪便的排出。
第三件:动好研究发现,坚持运动6周,就能改变人们的肠道细菌。
1、走路
研究显示,常走路的女性,和几乎不走路的女性相比,得大肠癌的机率降低了31%。
走路,是预防肠癌,最简单方便的运动,随时随地,都可进行。
2、慢跑
慢跑,可使体内物质代谢增强,促进消化系统功能,改善食欲,避免或减少胃癌和肠癌的发生。
跑步,能够降低人们患结肠癌高达31%的机率。
即使,只是每天跑10分钟到15分钟,也能够帮助消化系统运作。
因此,养成跑步的习惯,也是不错的护肠运动。
有多少人了解胆囊癌?
胆囊癌是胆系恶性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直肠、食管及胰腺而居消化道肿瘤的第5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胆囊癌占胆道疾病的构成比为0.4~3.8%。女性多见。
胆囊癌病因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胆囊结石的慢性刺激。
2. 石胆酸的致癌作用。
3. 胆囊息肉癌变当息肉>10mm时,恶变可能性很大。
4. 其它因素 胆胰管合流异常使胰液逆流至胆囊内,引起胆囊炎症与间变,乃至最终癌变。肠道炎性疾病、胆囊慢性伤寒杆菌感染、结肠息肉病等易引发胆囊癌。本病有家族性发病倾向。
胆囊癌病理胆囊癌主要是腺癌约占80%,其中60%为硬化型癌,乳头状癌占25%,胶样癌占15%。另有未分化癌(6%),鳞状上皮癌(3%),混合性癌(1%)。
分期胆囊癌分期(Nevin 分期)较适用于临床。Ⅰ期:粘膜层内原位癌;Ⅱ期:侵入粘膜和肌层;Ⅲ期:侵及胆囊壁全层;Ⅳ:侵及胆囊壁全层合并周围淋巴结转移;Ⅴ期:侵犯或转移至肝或其它脏器、部位。 一般医生提及的晚期是指:Ⅳ期和Ⅴ期。要么无法手术,要么手术复发风险高,手术效果差。
症状a、长期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石症病史或类似病史;
b、体重减轻和衰弱。半数患者出现黄疸、瘙痒、尿色深、粪色浅;
c、右上腹可触及肿大、质硬、不规则、无压痛的胆囊,或肿大积液的胆囊。晚期由于癌细胞侵犯肝脏,使肝脏肿大;
d、由于肝门部癌性侵犯或淋巴结转移导致进行性黄疸。随之明显消瘦、腹水、恶病质等晚期征象。
手术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切除率仅10%~30%。
(一)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选择取决于临床分期;
1. 胆囊切除术
适于Ⅰ、Ⅱ期胆囊癌。
2. 扩大胆囊切除术
适用于Ⅲ、Ⅳ期者,其毗邻3~125px肝组织应予切除,淋巴结及脂肪组织应予清除。
3. 联合肝叶切除术
适于肝转移,酌情行胆囊切除及肝楔形切除,可右半肝或右三叶切除。
4. 胆囊癌扩大根治术
适于V期胆囊癌,年龄不大、健康状况良好者。范围包括肝右叶切除、淋巴结清扫、胰十二指肠切除、门静脉重建等联合手术。但并发症与死亡率很高。
5. 姑息性手术
适用于晚期、全身情况较差,又伴有梗阻性黄疸者,可行梗阻近端胆管空肠Roux-y吻合、Longmire手术、或T管、U形管支撑引流或PTCD等。引起十二指肠或结肠肝曲梗阻者应分别行捷径手术。
其他治疗1) 放射治疗:胆囊癌已广泛浸润邻近器官、胆(肝)总管已受累梗阻,无法手术切除者,予以应用,疗效不肯定。
2)化学疗法:已无手术指征者,部分病例有一定效果。多用于术后辅助治疗。
3)其它治疗:含介入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各种生物反应调节剂如干扰素、白介素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
欢迎提问,我一定会回复各位!可以关注小马医僧,及时更新各方面医学知识。
胃癌手术后?
考虑有黄疸,筛查胆囊转移可能,如果黄疸严重,可在超声引导下体外穿刺引流消除黄疸。此外,手术本身只是部分切除肿瘤,术后继续巩固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术后可以配合抗肿瘤中成药口服液,加快恢复,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减轻疼痛,增强手术效果。消除手术切除不了的小病灶及残留的肿瘤细胞,良好的治疗效果可长期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