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症状图片初期 嘴巴,手足口好了有什么症状啊?
疾病的痊愈并不是以一个局部的症状改善为判断。单纯以手部没有疱疹来判断手足口病治愈是欠妥当的。手足口普通型可表现为发热和口腔不适,不愿进食,可伴轻咳、流涕、咽痛。体检可见口腔粘膜散在小疱疹或散布于舌面、颊粘膜、上颚、唇内侧粘膜处的浅表溃疡。这种表现需要和疱疹性咽峡炎进行鉴别。他们主要的区别在于疱疹性咽峡炎单纯感染口腔粘膜处,而手足口可以在手、足、臀部发现皮疹。皮疹大小约为3-7mm,基底部坚实,疱疹皮稍厚,周围可见红晕。有时会波及到会阴区。一般2-3天自行吸收,不脱屑,无瘢痕或色素沉着。而口腔内疱疹需要一周时间才会自愈。所以单纯以手部疱疹消退作为治愈标准并不合适。作为手足口病的感染者,病后4-5天内经过鼻咽分泌物排出病毒,其后粪便中排毒量增多,一周时达到高峰,病毒排出会持续2-3周。在孩子排毒期,相当于一个传染源,所以最好隔离至孩子完全康复(未排毒)为止。对于传染性疾病,最好还是做好预防工作。科学合理的饮食,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有好处的。欢迎关注儿科恩铭,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加油助力。谢谢。
宝宝得了手足口病?
欢迎关注头条号:带量食谱手足口病为什么易复发,因为它是二十几种病毒同时在攻击!
手足口病,是幼儿的妈妈们最为头疼的。这病传染性极高,说来就来,又是高烧又是长疱疹,宝宝受累,也操碎了妈妈们的心啊!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这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流行性疾病,专挑五岁以下的宝宝下手。宝宝得了手足口病,除了发烧,还会在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者疱疹,手足口病就是因出疹子的部位特殊而得名。
手足口病有两个特征:高发病率和高传染性
高发病率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病,夏秋两季尤其猖獗。据我国卫计委统计,2009年,我国手足口病发病115万例,
而2015年,我国手足口病发病199万例,发病例数整整提高了54.19%。
高传染性
手足口病的高增长量,源于它极强的传染性。一个宝宝得了手足口病,用不了一两天,整个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有可能被传染。宝宝被传染了手足口病,全家人的生活都乱套了。
手足口病也不是一下子就得上了,它有一个发病过程,而通常家长发现的时候,已经是高烧或者长疱疹了。
手足口病的发病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阶段:潜伏期。一般来说,手足口病有三到五天的潜伏期。这个阶段,宝宝没什么症状,该吃吃该喝喝。
第二阶段:发烧。手足口病引起的发烧有两个特点,升温快,温度高。刚才还好好的,一转眼,宝宝额头就滚烫滚烫的,一般热度是38-39℃,严重时会烧到40℃。如果不采取退烧措施,可能会持续四到七天。
第三阶段:出疱疹。发烧一两天后,嘴里、手掌、脚掌,甚至小屁屁上,就开始冒出米粒大小的玫瑰色疹子。疹子出齐后,部分疹子会变成绿豆大小的疱疹,疱疹的周围有红晕。身上的疱疹一般不疼不痒,嘴里的疱疹可就麻烦了,一碰就破,一破就疼。一般两到四天后,疱疹就开始吸收、结痂,结痂基本就代表手足口病要好啦。
手足口病小心并发症
其实,手足口病病毒跟感冒病毒一样,它们只有最多7天的寿命。
哪怕放手不管它,时间一到,也会好的。不过,也有极少数的宝宝在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后,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等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危害这么严重,如何区分手足口与普通感冒呢??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躲过并发症呢?记重点:“两摸两看”。
遵守两摸两看原则。
两摸:一摸宝宝的额头,二摸宝宝的四肢,如果宝宝高烧超过39℃并且四肢冰凉,那就是危险的信号了。
两看:一看宝宝精神,二看宝宝有没有四肢抽搐。如果宝宝出现没精神或四肢抽搐等现象,赶紧去医院!赶紧啊!
其实,手足口病发烧不超过39℃时,基本没危险!宝宝虽然受点儿罪,但免疫力可是能增强不少呢。
手足口病为什么只在手、足、口这些位置长疱疹?为啥孩子会突然发烧?为何手足口病的传染性那么高,它的病毒是怎么传播开来的?
手足口病病毒,叫做柯萨奇病毒A16。这不是一种病毒,而是二十几种病毒。当然其他二十几种病毒都是陪衬,能和柯萨奇病毒A16齐名的,要算肠道病毒71型。
这就是为什么手足口病会反复传染,是因为他们不是一种病毒在战斗,而是二十几种病毒在作乱。免疫细胞一次只能对一种病毒产生抵抗力,这次打败了老大,下次老二又来了。这就是宝宝会多次得手足口病的原因了。
手足口病毒主要活跃在人体肠道。而且他的寿命和感冒病毒一样,都只有7天时间。
但是手足口病毒的复制速度特别快,从出生到死亡,都在不断复制、繁衍。随着时间的增加,数量不断加倍,数量累计到一定程度,宝宝就开始出现症状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潜伏期。
潜伏期的不断复制,导致病毒数量惊人,肠子很快就不够住了。手足口病毒中有的病毒就开始向别的地方进攻了。由于手足口病毒生长于肠道,所以喜欢找一些有粘膜的、相对湿润的、皮肤比较薄的地方安家。于是,手、足、口,就被选中了。
在肠道时,手足口病毒并不会引起免疫细胞的反应,这也就是潜伏期的时候,为什么宝宝没有任何一点症状。可手足口这些部位的免疫细胞,见到手足口病毒就开始工作。于是病毒和免疫细胞开始打仗了。这时,宝宝开始靠升温来增加免疫细胞的力量。这就是手足口病为什么会发烧了。
手足口这些部位的免疫细胞很敬业,它们把手足口病毒踩过、粘过、碰过的细胞,全都杀得一干二净。细胞集体死亡后,就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疱疹。所以宝宝身上那些疱疹都是免疫细胞的里程碑、功劳簿啊!
手足口病毒一般存在于哪里呢?
过期的、变质的、生冷的食物上面,尤其是没煮沸的水里,满满都是手足口病毒的身影。宝宝一吃,很容易传染。食物传播是手足口病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所以食材要新鲜,食物要煮熟,水也要煮沸。小朋友们最好不要你一口啊,我一口。这样最容易传染。
手足口病毒一般怎么传播呢?
除了食物直接传播,还有就是飞沫了。几个宝宝窝在一起说话,这一开口,病毒的机会就来了,只要有一个宝宝携带病毒,那么其他几个宝宝都有极大的可能被感染。
所以说飞沫传播是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之一。
给宝宝戴个小口罩,就能轻松挡住手足口病病毒。得病的宝宝需隔离,以防疾病扩散呦。小朋友的玩具业需要定期清洗。特别是手足口病宝宝玩过的玩具,一定要消毒。直接接触、间接接触都是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说到消毒,那怎么消毒呢?
宝妈们一听说幼儿园里出现手足口病了,如临大敌,开始用酒精消毒,想弄死手足口病毒。但是酒精是不能杀死手足口病毒的!
紫外线、漂白粉、甲醛、碘伏,才是手足口病毒的克星。高温水煮也可以杀死手足口病毒。
所以,这里再强调一次,酒精对手足口病病毒是没有用的。记要点:煮、泡、晒、擦。
煮。宝宝的奶瓶、餐具,用前煮个20分钟,煮煮更健康。
泡。宝宝的玩具,每周用消毒液或漂白粉泡个30分钟,把病毒杀干净。
晒。宝宝的毛巾、尿布、衣物、被子等,都要经常换洗。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病毒可是杠杠的。
擦。地面、台面等宝宝经常碰的地方,每周用消毒水或者漂白粉进行擦拭。尤其像厨房、卫生间这些卫生重灾区,更要重点对待。
手足口病的治疗
手足口病的治疗,最最关键的就是两点,一个是体温,一个是疱疹。
关注宝宝的体温变化,不超过38.5℃时,可以用物理降温,超过39℃就要用药物降温啦,要注意观察,发现宝宝精神不好时,立即就医。
宝宝身上刚长疹子时,可以涂炉甘石洗剂,
并及时为小朋友修剪指甲,以免抓破疱疹。
如果疱疹破了,就要改涂消毒液,防止感染。口腔内的疱疹容易破损,形成溃疡,还疼得厉害。可以往宝宝的小嘴里,喷点儿雾状消炎药,让溃疡早点儿恢复。饮食以牛奶、蛋羹、肉糜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为了减少对溃疡的刺激,吸管是个不错的选择呦!
手足口病日常营养应该注意什么呢?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传染病,它与儿童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人体的营养状况决定了免疫功能水平,提高免疫力是治疗手足口病的主要理念。而且据研究发现,贫血儿童,手足口病高发,所以更从侧面证明了,营养不良会导致免疫力低下,会导致手足口病的高发。
维生素A (vitamin A, VA)是儿童时期最重要的微量营养素之一,能保护皮肤和粘膜的完整性,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目前,VA缺乏仍然是影响我国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可导致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VA能维持免疫细胞的正常发育和功能活动,促进抗体的产生,从而提高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
近年来,在我国出现了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与VA缺乏处于相似的好发年龄段。另一方面,手足口病的典型病理损伤出现在皮肤和粘膜,而VA具有维护皮肤粘膜完整性的作用。因此,我们推测VA营养可能与儿童手足口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那免疫力如此重要,我们如何提高免疫力呢?
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首先排列第一的就是均衡膳食:足口病高发于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的膳食推荐是什么呢?
2~5岁儿童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好饮食习惯培养 的关键时期。足量食物,平衡膳食,规律就餐,不偏食不挑食,每天饮奶多饮水,避免含糖饮料是学龄前儿童获得全面营养、健康生长、构建良好饮食行为的保障。
家长要有意识培养孩子规律就餐、自主进食不挑食的饮食习惯,鼓励每天饮奶,选择健康有营养的零食,避免含糖饮料和高脂肪的油炸食物。
此外,户外活动有利于学龄前儿童身心发育和人际交往能力。
饮食原则要牢记:
1、规律就餐、自主进食不挑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2、每天饮奶、足量饮水,正确选择零食。
3、食物应合理烹饪,易于消化,少调料、少油炸
4、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增进对食物的认知与喜爱。
5、经常户外活动,保障健康生长。
归根结底,饮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吃好每一顿烦,吃好每一口饭,增强自身抵抗力,就可以远离疾病。
手足口病嘴巴里面溃疡要多久才好呢?
手足口病嘴巴里面溃疡大约一周左右就可以痊愈。如果手足口病病情比较严重,出甚至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等情况,可能需要更长。如果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等情况,激素以及球蛋白等综合治疗,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您身边的宝宝中招了吗?
手足口病在我国北方夏秋季高发,南方春夏季为高峰期,秋冬为次高峰期。
6个月~5岁内孩子多见,3岁以内更常见。
此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口、手足、臀处起疱疹,并伴有发热。
临床表现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孩子发病多数是普通型,症状较轻,无需治疗就能自行恢复。
普通型表现为急性发病,在出疹前就可能出现发热,但体温一般不会超过38.3℃。
口腔疱疹刚开始为红色斑片,随后发展为红晕水泡,5天左右水泡破裂,形成红斑围绕的溃疡,这时孩子会感到疼痛,拒绝进食。
手足臀处的表现是:有几个或几十个斑丘疹或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5天左右吸收,10天完全消失。
但是由柯萨奇病毒A6型导致的手足口病,斑丘疹会有疼痛表现。
有1%~1.6%的病情会发展成重型。孩子体温一旦上了38.5℃,并持续了3天,同时有头痛,呕吐,嗜睡表现,立即上医院!
孩子是怎么被传染到的呢?
引发手足口病的元凶是肠道病毒,肠道病毒有百十多种,几乎每个孩子都被感染过。最常见的就是腹泻,如果小月龄宝宝连续拉了几天的水便,多是肠道病毒引起的。
如果含有病毒的呼吸道分泌物(鼻涕、口水)、或大便、带疱疹的皮肤接触过地面,墙壁,玩具的话,就会附着病毒,具有了传染性。
健康的孩子不经意的接触后再吃手,或和患病儿身体接触,就会发病。部分病毒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如打喷嚏,健康孩子吸入病毒而致病。
得了手足口病该用什么药?
目前还没有抗肠道病毒的药,所以利巴韦林、干扰素等,对孩子有害无益。还有其它退热颗粒或口服液,同样没有效果。静脉注射喜炎平,炎琥宁等中药的,除没有效果,还会增加危险。
手足口病98%都是普通型,属自限性疾病,不用治疗自己也能好。我们能做的就是对症缓解孩子的不适,等待疾病的消退。重症型除外!
手足口病的孩子怎么注意饮食?
饮食清、软、糯为主。建议食物温度偏凉,能缓解孩子口腔疼痛。硬、干、膨化不能碰,并且不接触刺激食品。
及时补水,少量多次。孩子小便次数不能减少,颜色要透明或淡黄为好。如果体内缺水,身体机能就会降低,疾病恢复的就慢,还可能导致脱水。家长要耐心的用勺子慢慢喂。
患病期间的家庭护理
患病期间,孩子穿衣要宽松、柔软,勤剪指甲,避免抓破皮疹。可洗澡,不用避风,家里要多通风换气,就是别出门,会传染别的小朋友。
肠道病毒对75%的酒精不敏感,对漂白剂(次氯酸钠)敏感,56℃,30分钟就可灭活。
容易沾到孩子唾液的玩具、墙壁、地面可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
孩子奶瓶、餐具要高温煮沸消毒;衣服、被褥单独清洗后,用70℃的水浸泡30分钟。
勤洗手,采用七步洗手法,选择肥皂或含氯的洗手液,对预防手足口病非常关键。
室内通风2次/每天,30分钟/次。
少去人多的地方,人群密集,病毒密度也高。疾病高发期,一定不能带孩子凑热闹。
及时接种手足口病疫苗,一共2针,间隔1个月以上。该疫苗对肠道病毒有预防效果,保护率为90%左右,对预防重型手足口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注意食品卫生、防止小月龄宝宝乱舔东西、大人从外面回家后要洗脸、洗手后再接触孩子。
手足口病的患儿能推拿吗?
当然可以啦!
手足口病是因为湿热的环境,肠道病毒引起,中医治疗的方法就是清热利湿。临床中用小儿推拿法推拿过手足口,效果还是很好的。重症型除外。
推拿处方:逆八卦、取天河、退六腑、总筋、清肺、清板门、清肝、清心、清大肠、补肾阴、倒捏脊、顺摩腹。
因此病有很强的感染性,不建议在推拿馆推拿,可预约上门推拿,并严格消毒,严防交叉感染。
宝宝一岁多了?
首先要带孩子到医院去看一下,是不是因为手足口病所引起的,因为在手足口病的时候是会引起嘴巴上长泡的情况,如果是由于手足口病所引起,也要及时的对孩子进行治疗的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而且传播性也是特别强的,是可以服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来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