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白鲜皮的功效与主治,百部有什么作用和功效?
百部,又叫白条根、百部草、婆妇草、药虱草等等,为百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对生百部的干燥根茎。每年春季新芽出土前或秋季即将枯萎时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及杂质,洗尽,略煮或蒸至无白心后切断晒干,也可照蜜炙法制成密百部。百部喜欢较为潮湿、阴凉的环境,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等地,江西、湖北、四川、河南亦有产出。
百部使用历史悠久,古人多用于治疗咳嗽,首见于《本草经集注》,《雷公炮制论》上也有关于百部的记载,陶弘景说:百部火炙酒渍,饮之疗咳嗽,亦主去湿。又主暴咳。《药性论》有云:治肺家热,上气,咳嗽,主润益肺。
百部味:甘、苦,性:微温,无毒一说有小毒;归经:归肺经;
功能:润肺、下气、止咳、杀虫;
主治:用于新久咳嗽,肺结核,老年咳嗽,百日咳,蛲虫病,蛔虫病,外用可用于头虱,体虱,疥癣、湿疹、阴痒;蜜百部转喻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劳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浸酒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水煎洗或研末调敷或浸酒涂搽;
禁忌:脾胃有热之热咳,阴虚火热咳嗽忌用。《得配本草》:热咳、水亏火炎者禁用。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除百部、蜜百部外,还可炒制,甘草炙等。
现代实验室研究发现,百部主要含有百部碱、糖类、蛋白质、灰分、甲酸、乙酸、苹果酸等等。
具有抗菌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如金黄/白色葡萄球菌、脑膜炎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肺炎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鼠疫杆菌、结核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抑制呼吸中枢而具有镇咳之效,对于流感病毒有一的防治效果,还有杀虫灭虱之效。
百部能温润肺气,肺气上逆而致咳嗽气喘,百部苦泄,入肺经,善降肺气,又能温润肺部,随证配伍可用于久咳、痰多 、肺寒咳嗽、肺结核、百日咳、哮喘等症。
百部润而不燥,清肺热而解表,又可杀虫,外用可用于皮肤疥癣、湿疹、阴痒、头虱、体虱等症。
临床上主要用于百日咳、肺结核、慢性气管炎、滴虫性阴道炎、蛲虫病及癣症的辅助治疗。含有百部的中成药有很多,如;咽炎片、止咳宝片、肺力咳合剂、强力枇杷露、复方百部止咳糖浆、参子洗剂、妇阴洁洗液、川白止痒洗剂等等。
百部的使用一定要遵医嘱,服用过量有中毒之嫌,会抑制呼吸中枢兴奋性,引起呼吸中枢麻痹,导致呼吸困难。
百部,又叫白条根、百部草、婆妇草、药虱草等等,为百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对生百部的干燥根茎。每年春季新芽出土前或秋季即将枯萎时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及杂质,洗尽,略煮或蒸至无白心后切断晒干,也可照蜜炙法制成密百部。百部喜欢较为潮湿、阴凉的环境,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等地,江西、湖北、四川、河南亦有产出。
百部使用历史悠久,古人多用于治疗咳嗽,首见于《本草经集注》,《雷公炮制论》上也有关于百部的记载,陶弘景说:百部火炙酒渍,饮之疗咳嗽,亦主去湿。又主暴咳。《药性论》有云:治肺家热,上气,咳嗽,主润益肺。
百部味:甘、苦,性:微温,无毒一说有小毒;归经:归肺经;
功能:润肺、下气、止咳、杀虫;
主治:用于新久咳嗽,肺结核,老年咳嗽,百日咳,蛲虫病,蛔虫病,外用可用于头虱,体虱,疥癣、湿疹、阴痒;蜜百部转喻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劳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浸酒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水煎洗或研末调敷或浸酒涂搽;
禁忌:脾胃有热之热咳,阴虚火热咳嗽忌用。《得配本草》:热咳、水亏火炎者禁用。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除百部、蜜百部外,还可炒制,甘草炙等。
现代实验室研究发现,百部主要含有百部碱、糖类、蛋白质、灰分、甲酸、乙酸、苹果酸等等。
具有抗菌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如金黄/白色葡萄球菌、脑膜炎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肺炎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鼠疫杆菌、结核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抑制呼吸中枢而具有镇咳之效,对于流感病毒有一的防治效果,还有杀虫灭虱之效。
百部能温润肺气,肺气上逆而致咳嗽气喘,百部苦泄,入肺经,善降肺气,又能温润肺部,随证配伍可用于久咳、痰多 、肺寒咳嗽、肺结核、百日咳、哮喘等症。
百部润而不燥,清肺热而解表,又可杀虫,外用可用于皮肤疥癣、湿疹、阴痒、头虱、体虱等症。
临床上主要用于百日咳、肺结核、慢性气管炎、滴虫性阴道炎、蛲虫病及癣症的辅助治疗。含有百部的中成药有很多,如;咽炎片、止咳宝片、肺力咳合剂、强力枇杷露、复方百部止咳糖浆、参子洗剂、妇阴洁洗液、川白止痒洗剂等等。
百部的使用一定要遵医嘱,服用过量有中毒之嫌,会抑制呼吸中枢兴奋性,引起呼吸中枢麻痹,导致呼吸困难。
白鲜皮熬水兑冰糖行吗?
可以。
白鲜皮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内服主要治疗湿热疮毒、黄水疮、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痹、黄疸尿赤等症。
白鲜皮主要含白鲜碱、茵芋碱、梣酮、黄柏酮等成分。
其中,梣酮、黄柏酮等主要是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抑制炎性生物酶的渗出,可以增进伤口愈合和止痛,由于具有强抗组织胺性,可以用于各类敏感症。因此,对于治疗毒性疮、癞、癣、疥需求者,服用时可以加冰糖,因为它们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不会影响药效。
但对于湿热疮毒则不可以,因为糖是助湿的,会加剧症状。
至于白鲜碱、茵芋碱之类的物质,虽然它们具有抗菌和对皮肤湿疹、皮肤瘙痒的治疗作用,但实际上这些物质基本不溶于水,在水煎剂里加糖就加了,反正药汁里根本没这些成分,还怕它起什么反应吗?
因此,除了体内水湿过重的情况以外,单纯服用白鲜皮,是可以加冰糖的。但也正如以上所说,仅用白鲜皮的水煎剂,有很多有益于疗效的物质无法析出,因此,还应合理配伍以使用。
马蜂窝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一男子为泡马蜂酒,独自上山抓马蜂身亡,找到他时,马蜂还继续蛰着。众所周知,马蜂的毒性特别强,为什么人们还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寻找马蜂呢?
以前老人就说过千万别惹马蜂,一只马蜂可以杀死一头牛,马蜂的攻击力十分惊人。
既然马蜂这么恐怖,那我们不去招惹他就好了。即使是生活人群密集的城市,马蜂也是到处在,以前上学的时候,学校地处于城市中央繁华地带,在我们的实验楼的外墙上,有着一个大大的马蜂窝。
有密集恐惧症的人看到它,密密麻麻的马蜂让围绕在蜂巢周围,看得头皮发麻。夏天时,在实验楼下边都能听见它们嗡嗡的声音。
马蜂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也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这些年不断有新闻报道,有些人为了去山上找马蜂,被马蜂蜇新闻屡见不鲜。
这也是人们为什么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寻找马蜂的原因。
2021年的夏天,浙江省某市一男子为了泡马锋酒,竟然独自一人上山寻找马蜂。结果失联了好几天,当人们在深山老林中找到他时,他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然而马锋却不肯放过他,还有马锋继续在他的身上蛰,马蜂的攻击力不一般。
马蜂这类生物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如果有人惊扰到它的蜂巢,做卫兵的工蜂会不断地去攻击人或者是动物,一直会追赶着人和动物。直到它认为威胁已被消除为止。
马蜂的蜂毒素毒性强,然而蜂蛹却十分美味现在在市面上售卖的野生马蜂的蜂窝一斤能达到三四百元。从蜂窝里面摘取出蜂蛹,只要加一点点油与食盐将其爆炒,即十分美味。
不过有些人不能食用蜂蛹,蜂蛹富含高量的蛋白质,有些人食用会过敏。
马蜂窝是一味中药材,在中药中也叫作为蜂房中药材来源广泛,无论是动物的粪便,还是动物的本体,都是重要的中药材,在我们认识当中,有五灵脂、士元、地龙等等,它们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蜂房是来源于胡蜂科昆虫果马蜂,日本长脚胡蜂,或者异腹胡蜂的巢。很多种本草书籍中将蜂房也称作为露蜂房,或是马蜂窝,蜂巢等,马蜂窝只是其中一种。
在市面上售卖的马蜂窝大多数是呈圆盘状的,或者是不规则形的块状,有些像莲花房一样。
表面有灰白色,或者是灰褐色,腹部大多数有整齐的六角形的孔,背面是黑褐色的块状。这些孔里面有未孵化的马蜂,有些是马蜂的幼虫形式,有些还是一颗蛋,还有些是蜂蛹。人们就是拿这些蜂蛹来食用的。
马蜂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这也是人们为什么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寻找
在市面药店干蜂房价格一公斤达到上千元,可见其经济价值还是蛮高的,在药用价值高,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作用比较广泛。
1、马蜂窝具有攻毒,杀虫的功效,可用于各种痈肿,瘙痒等症马蜂窝质轻,略有弹性,气味辛淡,马蜂窝与蝉蜕一样善于走表,在中医中,常常适用于皮肤常用药,可用于治疗红肿热痛。因红肿引发的皮肤瘙痒,疼痛等症状,起到消肿止痛的功效。
马蜂有毒,同样的在本草书籍中记载”马蜂窝入阳而质明也。”与马蜂一样,自带有毒性。
中医上有以毒攻毒的用法,常用于马蜂治疗皮肤方面的顽疾。
杀虫这一用法经常是用外洗来体现。比如说杀虫止痒,可用于治疗皮肤方面,皮肤科方面的诸多搔痒,比方说是隐疹,疥疮,顽癣等。
在《本草纲目》中有用马蜂窝研成粉末与猪油一起调用,抹在患处来治疗头癣。
2、马蜂窝具有祛风止痛,对于风湿痹痛牙痛,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风湿这一类疾病在中医中称作为痹症,多数是由于寒湿外邪入侵于肌表,或关节所造成。
在中医治疗中,常常用各种风湿类的药材泡酒外用与内服治疗风湿痹痛。同样的具有祛风除湿功效的马蜂和马蜂窝,同样也能用于泡酒,可以缓解风湿疼痛这方面的作用。
然后我们要明确知道的是,马蜂和马蜂窝的毒性比较强。使用马蜂窝这类药材时,我们应该外用比较好,避免了马蜂窝的毒性,也能够减少因马蜂的毒性对于我们的不良作用,起到治疗的作用。
在《本草纲目中》,就写道用于治疗风虫牙痛,可用马蜂窝用醋煎煮,然后热敷。
3.马蜂窝在现在应用十分广泛据研究发现马蜂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挥发油和蜂蜡组成,具有抗炎,镇痛等功效,可常应用于牙痛,慢性鼻炎等症。
马蜂窝是位好药材,然而这味药材却十分难得,在马蜂窝周围的马蜂攻击得十分强,人畜不敢靠近。
马蜂窝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用于治疗疾病方面,祛风湿攻毒,杀虫方面的作用还是十分显著。作为野味也是十分吸引人们尝试。
如需要用的话,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马蜂窝。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觉得有用的话,别忘了点赞收藏或者分享给更多的人。
土茯苓白鲜皮蛇床子艾叶各有什么作用?
土茯苓
善治湿热疮毒。阴痒是妇女常见的多发病,症见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者,亦称“阴门瘙痒”。因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外阴失养而致阴痒,属虚证;因肝经湿热下注,带下浸渍阴部,或湿热生虫,虫蚀阴中以致阴痒,为实证。临床上以后者多见。余常用燥湿止痒汤治之,多获立竿见影之效
白鲜皮功效与作用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白鲜皮可祛风,燥湿,清热,解毒。白鲜皮治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①《本经》:白鲜皮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②《别录》:白鲜皮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太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③《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④《兵部手集方》:白鲜皮疗肺嗽。⑤《日华子本草》:白鲜皮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并一切风痹筋骨弱乏,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 根皮良,花功用同上。⑥《本草原始》:白鲜皮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 白鲜皮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 外用:煎水洗。白鲜皮的宜忌虚:寒证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螵蛸、桔梗、茯苓、萆薢。 ②《本草经疏》:下部虚寒之人,虽有湿证勿用
蛇床子
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用于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
禁忌
下焦有湿热,或肾阴不足,相火易动以及精关不固者忌服。
蛇床子,别名野胡萝卜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掉杂质,然后再晒干。 从古至今,中药“蛇床子”均被历代医家视为治疗皮肤病、瘙痒症的要药。
清代名医陈士铎在其《本革新编》中曾说:“蛇床子,功用颇奇,内外俱可施治,而外治尤良。”
艾叶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东北白鲜皮种植技术?
白鲜皮别称白藓皮、八股牛、山牡丹、羊鲜草等,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江苏等地,生于土坡灌木丛中、山地灌木丛中及森林下,根皮入药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抗癌的作用,栽培价值较高。
生长习性 野生白鲜皮多生长在向阳的山坡、林缘及低矮灌丛间含沙石土壤,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喜光照,耐严寒,耐干旱,不耐水涝。种子呈圆球形,亮黑色,千粒重20~21克,适宜发芽温度16~20℃。条件适宜,播种后15~18天出苗,当年生株高10~15厘米,冬季能自然越冬。两年生株高20厘米以上,主根长15~20厘米。3年生苗开始开花结实。栽培的白鲜皮生长期150天左右,4月下旬返青出土,9月下旬地上部分开始枯萎。
选地整地 白鲜皮主要用种子繁殖,先集中育苗,生长1~2年再进行分栽。育苗地应选择阳光充足、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平地或缓坡地,低洼易涝、盐碱地或重黏土地不适宜,最好应有排灌条件。深翻地25~30厘米,同时根据肥力情况每亩施充分腐熟农家肥1500~2000公斤。打碎土块后做床,床宽1~1.2米,高15~20厘米。移栽地应选缓坡地,要注意排水良好,山区可以利用阳光充足的山坡荒地、果园及人工幼林的行间栽培,也可以利用承包的柞蚕坊、榛子园的低矮灌丛空间栽培。 播种移栽 1、播种:白鲜皮种子采收后晾晒5~7天,放在阴凉通风处贮存,10月上旬至11月初,进行秋季播种,如果不能秋播,将种子放在室外进行低温冷冻,翌春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秋季播种出苗早、苗齐。播种时搂平床面,按行距12~15厘米开沟,沟深4~5厘米,踩好底格,将种子同细沙一起播到沟内,盖土3~4厘米,每平方米播种量10~15克。盖土后床面稍加镇压,有条件的床面盖一层稻草保湿,有利出苗。 2、移栽:白鲜皮幼苗生长1~2年,在秋季地上部枯萎后或翌春返青前移栽。将苗床内幼苗全部挖出,按大小分类,分别栽植,行距25~30厘米,株距20~25厘米,根据幼苗根系长短开沟或挖穴,顶芽朝上放在沟穴内,使苗根舒展开。盖土要过顶芽4~5厘米,盖后踩实,干旱时栽后要浇透水。
田间管理 1、育苗田:白鲜皮育苗田出苗时应逐次将床面的覆盖物除去,生长期内要经常除草松土,雨季应做好田间排水。2年生苗在生长盛期适当追施氮磷肥,也可用0.3~0.5%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喷肥。秋季地上部分枯萎之后,除去残存茎叶,向床面盖土2~3厘米,以利幼苗越冬。 2、移栽田:白鲜皮移栽田经常松土除草,每次除草后要向茎基部培土,防止幼根露出地表。7~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做好排水,防止田间积水造成烂根,同时增施磷钾肥。不采种子的植株在孕蕾初期剪去花蕾,以利根部生长。秋季枯萎后,及时割去茎叶,床面盖土或盖一层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俗称施“盖头粪”,利于根部越冬和翌年植株生长。
采收留种 1、采收:白鲜皮移栽后生长2~3年,在秋季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后或翌春返青前采收药用根部,以秋季采收好。先割去地上茎叶,从苗床一端开始将根全部挖出,去掉泥土及残茎,放阳光下晾晒。晒至半干时除去须根,将根抽去中间硬芯(木质部),再晒至全干后入库备用。2.8~3.3公斤鲜根可晒干品1公斤,亩产干品300~350公斤。 2、留种:留种田应选生长4年以上的健壮植株,平时应加强管理,花期增施磷钾肥,雨季注意排水。种子在7月中旬开始成熟,要随熟随采,防止果瓣自然开裂,使种子落地。果实绿色开始变为黄色、果瓣即将开裂时即可采取。每天上午10点前趁潮湿时将果子剪下,放阳光下晾晒,上面盖一透明塑料布,以防止种子弹到他处。果实全部晒干开裂后再用木棒拍打,除去果皮及杂质,将种子贮存或秋季播种。
病害防治 1、霜霉病:霜霉病通常在3月开始发病,多发生在叶部,叶初生褐色斑点,渐在叶背产生1层霜霉状物,使叶片枯死,可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信液,或50%瑞毒霉500倍液、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射。
2、菌核病:菌核病通常在3月中旬发病,为害茎基部,初呈黄褐色或深褐色的水渍状梭形病斑,严重时茎基腐烂,地上部位倒伏枯萎,土表可见菌丝及菌核,可用3%菌核利或1:3石灰和草木炭混合后撤入畦面,或用5%氯硝铵粉剂撒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