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每天晚上喝点药酒对身体有好处吗?
自古以来,药酒养生一直是中医较为推崇的养生保健方法,适量饮用有活血、止痛、散寒、助阳等功效,但药酒毕竟不是普通酒,并非人人皆宜。
前阵子值班,晚上19:30突然来了一名男性病人,25岁,由家属背着入院的。
主诉“饮酒后腹部剧痛30分钟”。
现病史:患者半小时在家里吃饭时,喝了约25ml药材酒,当时立即就出现上腹部剧痛不适,冒冷汗,家属遂急送入我院。既往无慢病史、过敏史。
查体:神清,烦躁不安,皮肤湿润,四肢发冷,脉搏增快,腹肌紧,上腹压痛。测血压 75/55mmhg。
我第一感觉是过敏性休克,来不及细想了,都休克了。马上叫护士:肾上腺素0.5mg肌注,建立静脉通道,地塞米松10mg静推。
之后患者血压开始回升,腹痛缓解,病情好转。看患者稳定后,我喊他家属回去看下究竟是什么药材酒,家属回来说:酒里面泡了有黄蜂蛹。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炎一例……想起同事的一件事,同事的70岁父亲因为关节炎,有人在神农架区为他找到一种鬼臼药材(鬼臼,别名八角莲、八角乌。可入药,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但根和根茎含鬼臼毒素、去氢鬼臼毒素)。
老人家于是乎当作宝物,泡在作坊里良好的上等白酒里,泡好后,于是在从某天开始,一周每天饮用。
有一天,家人早上发现这位老人呼吸困难,不能起床了,后来抢救,命是捡回来,只能在轮椅上生活了,诊断: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炎。
药酒你喝对了吗?药酒和其他中成药一样,不同的药酒有着不同的功效和治疗范围,以及不同的禁忌症,所以切不可当作普通饮品来饮用。
在不了解自己身体状态的情况下,随意饮用药酒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药酒虽好,不对症、不对人、不适量也会有害。 比如乏力、腰腿疼痛、湿热病人不适合药酒治疗, 建议先去医院看诊,了解自己是否适合再喝药酒。
所以说,药酒是药不是酒,随意饮用药酒也属于滥用药物的行为。
误区一:药材都能泡药酒一说药酒,很多人都觉得只要是药材,都可以用来泡酒。其实不是,比如未经炮制的生首乌会损伤肝脏外,川草乌(又名乌头)、附片等含有乌头碱,毒性更重。
乌头碱剧毒,与断肠草、鸩、鹤顶红和砒霜等并称 “中国古代绝顶毒药”,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引起呼吸麻痹。
再比如,动物类中药:如白花蛇、蟾酥 (蟾蜍)、蜂房等,这类中药祛风、镇痛的效果好, 常被风湿、关节痛患者用以泡药酒。
但动物类中药往往含有一定的毒性,必须去除内脏或头部才能泡酒,一般人不知其中道理,很容易中毒。
误区二:喝药酒多多益善由于酒精的含量高,药酒浓度高,大大超过汤药的浓度,所以在服用药酒时,要根据个人对酒的耐受力,不是越多越好,每天最多喝一两左右即可。
在服用药酒时间上,通常情况下不能在吃饭时服药,药酒的服用同样应遵守这一规则,吃饭时喝药酒不仅会对消化道产生刺激,还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可以空腹喝,如果有胃病的人,可以餐后喝。
误区三:药酒越陈越上乘很多人认为,酒是陈的香,药酒也应该是泡得越久越好。事实并非如此,饮药酒要注意时效。
药酒一般浸泡半个月以上即可饮用,一般而言,用酒精浓度低于20度的黄酒、糯米酒等浸泡的药酒,保质期不超过一个月;用50度以上的白酒配制的药酒,保质期也只有2~3年。
最后,提醒各位朋友,药酒不能取代医院开的药,严格讲药酒也是一种保健性的药,作用效果是长时间积累的,完全不能取代正常治病的药。
妊娠期糖尿病怎么避免?
二胎的放开,社会上有了越来越多的准妈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妈妈更加注意孕期的营养加强,但是这种盲目的补充营养,导致很多的准妈妈患上妊娠糖尿病。近年来,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经由以往的8%迅速增长到17%,糖尿病已成为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九大原因。
为什么妊娠期容易得糖尿病?
妊娠期才出现的糖尿病才叫做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由于雌、雄激素的作用,导致胰岛素分泌随着孕周而逐渐增多,但同时由于胎盘分泌的对抗胰岛素的激素,使得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反应的敏感性下降等因素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胰岛素分泌能力比不上胰岛素抵抗程度导致血糖升高,最终发生妊娠糖尿病。随着孕周的增加,妊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增加
血糖高对孩子有影响吗?
孕妇血液中的葡糖糖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是促进胎儿生长发育的原料;孕妇高血糖也则会造成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刺激胎儿胰岛β细胞增生,产生大量的胰岛素,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将导致胎儿全身脂肪聚集,发生巨大儿,以及头盆不称、宫缩乏力,两者均会使产程异常,巨大儿经阴道分娩容易出现产伤,或者不得已选择剖宫产,产褥期恢复慢,并且,胎儿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会使胎儿的耗氧量增加,加重胎儿宫内缺氧,导致胎儿窘迫,同时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使肺Ⅱ型细胞成熟延迟,从而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产生,导致新生儿容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妊娠期糖尿病有哪些表现?
饥饿感
饥饿感是妊娠期糖尿病早期常见的症状,但许多人认为,孕妇是一个人的嘴巴,两个人的饭量,所以很容易感到饥饿,因此这个症状常常会被忽略。
口渴
在妊娠期糖尿病早期时,孕妇常常容易出现不明原因的口渴,不停喝水仍感到口干,这并不是正常的妊娠反应,孕妇需警惕是否患上妊娠期糖尿病。同时,因为口渴导致饮水量的增多,加上胎儿压迫膀胱,孕妇时常感到尿频,上厕所的次数大大增加。
皮肤瘙痒
患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容易感到皮肤瘙痒,明明没有皮疹等症状出现,但皮肤特别容易干燥瘙痒。由于冬天皮肤易干燥,夏天有蚊虫叮咬,所以这个症状也常常被孕妇忽视。
容易感到疲乏
疲乏可能是糖尿病导致的,也可能是怀孕劳累导致的。当孕妇时常感到劳累时,需要观察自己是否同时出现其它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征。
头晕
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发生血糖低的症状。有的孕妇会头晕,甚至晕倒。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去医院验血糖了。
注:由于妊娠期糖尿病早期症状和妊娠反应类似,在早期很难发现。妊娠期糖尿病一旦拖延,病情严重的话会导致胎儿成巨大儿、畸形甚至死亡率增高,因此,孕妇一旦发现自己同时出现上述症状时,就应引起注意,及早到医院检查身体。
哪些人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过胖。若怀孕前体重指数在24以上应当心。
2.年龄在30岁以上,尤其是35岁以上的孕妇。
3.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甲减、糖耐量异常病史。
4.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
5.孕期的尿常规检查经常出现空腹尿糖阳性。
6.孕期反复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7.既往怀孕时出现过不明原因的反复自然流产、胎儿宫内死亡、胎儿畸形等情况。
8.曾分娩体重大于4公斤的胎儿。
9.之前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
10.怀孕过程中发现胎儿比实际孕周偏大或出现羊水过多。
11.维生素D缺乏。
12.久坐、不良饮食亦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头胎患糖尿病二胎也算“糖妈”
糖妈妈备孕二孩包括两类群体,一类是本身就有糖尿病、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的女性;另一类是一孩怀孕期间患有妊娠糖尿病、产后正常的女性。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怀头胎时妈妈患了糖尿病,即使产后恢复正常,她怀二胎时还是算“糖妈”。
专家提醒,约70%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产后10年左右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而且,怀头胎时患有妊娠糖尿病,即使产后恢复正常,在孕育二孩时,妊娠期间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性仍为30%~50%。
妊娠期血糖控制标准是多少?
对于所有进行产检的孕妇推荐在妊娠24-28周及28周后首次就诊时进行糖耐量试验,服糖前及服糖后1,2h3项血糖值应分别低于5.1,10.0,8.5mmol/L。任何一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就可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血糖需要控制在餐前及餐后2h小于5.3,6.7mmol/L,夜间血糖不低于3.3mmol/L,HbA1c<5.5%。
什么时间需进行妊娠期糖尿病检查?
第一次产前检查时,测空腹血糖,如≥7.0mmol/L提示患DM,如<7.0mmol/L在孕24-28周再行空腹血糖或者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75gOGTT),如果错过上述时间28周后随查。
妊娠期得了糖尿病该怎么办?
控制饮食
由于妊娠时母亲不仅自己需要营养,而且还要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所以饮食管理的要求与其他类型糖尿病不同,均衡饮食以保证有效控制血糖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关键。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是健康妊娠的重要组成部分,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妈妈适量运动还可以帮助自身的胰岛素更好地工作,是帮助控制血糖的有效途径。
药物治疗
经过严格的饮食管理和运动疗法,血糖仍不能有效控制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就应该接受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可以使用口服降糖药,以免对胎儿构成不利影响。胰岛素是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用药,但不宜使用长效胰岛素,宜选择中、短效胰岛素,在餐前使用为宜。
定期孕检
妊娠期持续高血糖对孕妇和胎儿都会有不良影响,孕妇容易出现血压升高、羊水增多、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症状,流产、早产、死胎发生率也高于正常孕妇,一些孕妇甚至会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危及自身和胎儿生命。因此要定期孕检,发现异常可及早处理。
特别提醒:产后至少每3年要做一次糖耐量检查
妊娠期糖尿病母亲的糖代谢异常在产后多数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的机会增加,患病率比正常人群要高几倍。因此,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6周就应该进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而且,产后至少每3年要做一次糖耐量检查。而肥胖等高危人群更应每年检查一次。
糖尿病高危人群,不论是本人还是其后代,都一定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避免肥胖,以减少患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产后一定要注意通过产后饮食结构调整,均衡合理饮食,控制每日食物摄入,同时增加锻炼,防止肥胖,减少或者推迟2型糖尿病的发生。
控制糖尿病会使孕妇和宝宝的营养缺乏?
有些糖妈妈担心控制糖尿病就需要控制饮食,而“控制”就意味着“少吃”,因此担心少吃会影响宝宝的营养健康,造成营养缺乏。其实,只要每天的营养摄入能够保证营养充足、平衡、合理即可,不用非得靠暴饮暴吃来获取营养。也需要注意,过分地控制饮食不但不利于控制血糖而且容易出现饥饿性酮症,对胎儿产生不好影响。科学营养治疗的目的就是在保证营养充足的基础上控制血糖。因此控制血糖并不意味着少吃或者不吃。
一般来说,怀孕前三个月体重增加不要超过4斤,前7个月不要超过10斤,整个孕期体重以增加25-30斤为宜。“糖妈妈”产后哺乳也要严控汤水摄入,产后头三天进补要慢些,最好吃一些柔软的食物,粗细搭配的主食。由于产后3-5天才是泌乳高峰,因此喝汤要循序渐进,遵循蔬菜汤、鸡蛋/豆腐汤、鲫鱼汤、鸡汤、肉汤、药膳汤的进度,每种汤水喝2-3天下奶效果不好的话再依次换下面的。切忌一上来就大补特补,因为这不但会增加患乳腺炎的几率,而且孕妇多饮多尿多汗也不利于正常泌乳的进行。
本文的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三甲医院网删除。
本文编自网络,不代表三甲医院网观点,其中若有文字或图片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三甲医院网删除。
想要了解更多的看病攻略,欢迎关注“就医搜”微信公众号,每天都会有实用的文章推送给您!
糖尿病人血糖多少用胰岛素?
糖尿病,号称我国第一大代谢性疾病,全民患病率约为10.9%。发现血糖异常以后,应及时就医,确定是否为糖尿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预防其带来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冠心病、糖尿病肾病、脑梗死、糖尿病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那么,诊断糖尿病以后,血糖达到多少开始使用胰岛素?使用胰岛素与否,需要血糖水平结合糖化血红蛋白共同决定。
正常情况下,我们空腹静脉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静脉血糖<7.8mmol/L。当空腹静脉血糖为6.1-7.0mmol/L,为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当餐后2小时静脉血糖7.8-11.1mmol/L,称为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调节受损与糖耐量异常均为糖尿病早期病变,此时若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运动+饮食疗法,血糖多可恢复正常,或延缓其发展为糖尿病。当空腹静脉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2小时静脉血糖大于11.1mmol/L,此时应诊断为糖尿病。
诊断糖尿病以后,何时启动胰岛素治疗诊断糖尿病以后,分两种情况:一是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只要糖化血红蛋白达到9.0%,或空腹血糖达到11.1mmol/L,应立即启动胰岛素治疗;而是既往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应根据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决定好何时需要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早期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0mmol/L的患者,暂不需要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应先给予运动及饮食治疗控制血糖。经饮食及运动疗法后血糖仍不达标,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0%,应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启动口服降糖药治疗。药物治疗可先给予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中的一种,首选二甲双胍。若单药治疗的基础上,血糖仍不达标,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降糖机制不同的药物二联降血糖,如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格列奈类、GLP-1受体激动剂、DD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二联治疗,血糖仍不达标,可在二联的基础上,在加用上述降糖机制不同的药物,三联降血糖。三联治疗,若血糖仍不达标,应启动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2-3次/天。
补充一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目标: 普通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低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0mmol/L ;青年糖尿病患者,青年人由于病程短,预期寿命长,降糖指标应严格要求,空腹血糖低于6.5mmol/L,或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8mmol/L ;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病程较长,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应在普通糖尿病患者的基础上,适当放宽降糖指针。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在启动胰岛素治疗以后,起始剂量应根据体重、年龄等因素共同决定。起始剂量应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由于不同的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同,而夜间又多处于睡眠状态,不容易发现低血糖,故启动胰岛素治疗以后,建议检测夜间血糖,如2点、5点血糖,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综上,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到9.0%,或空腹血糖达到11.1mmol/L,应立即启动胰岛素治疗;既往诊断糖尿病的患者,若经三药联合治疗,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达标,应启动胰岛素治疗。感谢阅读!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糖尿病人可以吃香椿吗?
有关香椿的营养价值及食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等,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应该都已经有说过了的。
关于糖尿病人能否吃香椿的事吧 我仅仅代表个人,再发表一下意见。
现在,我想,既然又是说到了“糖尿病人能不能吃香椿”这个问题,那么,毋庸置疑,大家一般都是会觉得,糖尿病人吃香椿,可能是会有“危险”的咯。很多人应该就是认为“糖尿病人是不能吃香椿”的了。
可是 我却有不同的看法,这个,我还真是有发言权的,因为就在我的身边(一个熟人),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老太婆,她因为早些年的自私自利与贪吃(怕自己少吃了,不划算),后来,终于就顺理成章的患上了糖尿病。
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她也想尽办法,想将自己的糖尿病给治好。她常常与别人攀谈时,会有意无意的谈到糖尿病,特别是同为糖尿病的患者,她们在一起时都会讨论关于糖尿病的一些治疗方法,或者说是偏方。尽管家里有一个也能治疗一些别的病的赤脚医生(常常还会有人慕名前来,或者是请去,请他们给帮忙治病的)。当然,她自己自从发现换上了糖尿病以后,就早已经在医院里保守治疗,并时常会去医院检查,她也有吃降糖药与打胰岛素等等控制血糖,常吃苦瓜,还有一些据说是适合糖尿病人吃的食物,如山药、南瓜、洋葱、西葫芦等等。而据说是糖尿病人不能吃的高糖水果如梨瓜、西瓜、龙眼、芒果等等,她就再也不吃了;而,那些别人送来的礼品包装食品,如蜂蜜、芝麻核桃粉、银鹭花生牛奶、新疆红枣及旺旺大礼包等等一些“甜食”,她因为担心加重病情,都不敢再吃了,最后,许多的都因为她收藏在一间仓房里锁着,自己不能吃,又不想给别人吃,(包括她唯一的亲孙子),结果,有一部分都过期了,最后只得又请人给提到垃圾场去丢弃了。(一箱箱、一件件、一盒盒的,连那个帮忙干活的人 都说,“可惜了”。)
有一段时间,她听说了银杏树叶能够治疗糖尿病,自家栽植的银杏树还没有长大,便马上去药店买来了银杏树叶泡水喝;有一回,她与熟人聊天时,说到现在妇产医院里别人打胎下来的胞衣,能够治疗一些病,而打下来的胎儿,要是有关系,能够搞得到,吃了,也许能够对糖尿病有好处,她说,“要是能够把病治好,就是吃屎,都可以的咯……”
又有一次,当她听说了“香椿能够治疗糖尿病”时,她马上就让人弄来了香椿,晚上就将香椿给炒鸡蛋吃了,次日,她又吃了一餐香椿做的菜。——虽然,她现在还依然是糖尿病患者,仍然得时不时的打针吃药,并定期去医院检查,但是,那次,我亲眼所见,她吃了些香椿,糖尿病虽然也没有好,但是也并没有发展得更严重。
后来,我又时不时的会听到说“糖尿病人不能吃香椿”的传闻,甚至是一度传得沸沸扬扬的。(你们看,现在,关于“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吃香椿”这个问题,不是又来了么?!)
所以,我以事实说话,仅仅代表个人,认为:糖尿病患者,吃一点儿的香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不必大惊小怪,“谈香椿色变”;但是,最好还是别吃吧。而糖尿病人要做的,还是那句话:“管住嘴,迈开腿!”
最后,大家最好也能“管住嘴,迈开腿”,与各种疾病说“bye——bye”!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