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级别,血压到底看高压还是看低压?
高压就是收缩压,低压就是舒张压。高压和低压有什么区别?哪一个更重要?
高压和低压的区别是测量的是心脏不同状态的血压情况。高压指的是心脏收缩时,左心室射到动脉里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低压指的是心室舒张时,动脉弹性回缩产生的血压。
高血压指南规定,我们的高压≥140mmHg,或/和低压≥90mmHg,就属于高血压。
也就是说,不管是高压升高了,还是低压升高了,还是高压和低压都升高了,都叫做高血压。高血压分为:单纯收缩压升高的高血压,单纯舒张压升高的高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升高的高血压。
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高压呈一个逐步升高的趋势,低压呈一个逐步下降的趋势。二者之间的差值是越来越大,称之为脉压增大。一般来讲,老人以高压升高为主,中轻年以低压升高为主。
如果单论危险性,那么血压中的高压升高要比低压升高的后果更危险。因为高压升高,往往意味着大动脉硬化的情况更严重,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一般来说,单纯的高压升高是动脉本身发生病变,无法逆转,而单纯的低压升高,动脉弹性正常,是可以逆转的。
无论是高压,还是低压,血压的异常,都是不健康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预防高血压,才能减少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阿司匹林能不能长期服用?
谈及阿司匹林,众人所周,它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应用已有100多年历史。它最主要的作用是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问题来了,很多人把阿司匹林当成“灵丹妙药”,那么这个药真有那么“神奇”吗? ,于是就引出一系列的疑问,哪些人需要服用,适合长期服用吗,哪些人不需要服用,副作用有多大以及如何平衡利与弊!
首先了解阿司匹林如何抗血栓?阿司匹林可以抑制环氧化酶,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对于血栓素A2的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产生不可逆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起到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重点来了,哪些人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对于患有脑梗死、心肌梗死的病人以及患脑梗死、心肌梗死风险较高的高危人群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已经确诊脑梗死或心肌梗死的病人● 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三个以上者● 颈部血管或颅内血管狭窄超过50%以上者● 颈动脉斑块大小超过1厘米和(或)为不稳定斑块,且存在两个以上危险因素者
要注意的是:心房颤动所导致的脑梗死,建议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优于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重点来了,适合长期服用吗,副作用有哪些?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 皮疹
● 胃肠道溃疡、出血
● 脑出血
● 诱发痛风
● 诱发哮喘
● 上腹痛
● 头晕头痛
● 恶心呕吐
较为严重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出血和脑出血。
与心肌梗死患者相比,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会更明显一些,因为冠心病患者多在40~50岁,脑梗死患者多在60岁以上,而且脑血管相比心血管来说,是比较脆弱、娇嫩的,我们经常听说过脑出血,但是很少听说过心脏出血的。
医生忠告:1、现在普遍研究表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胃肠道出血和脑出血的风险在2~3%左右,而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复发的风险可下降16~20%。故对于患有脑梗死、心肌梗死的病人以及患脑梗死、心肌梗死风险较高的高危人群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而且获益大于风险。
2、目前抗血小板的药物不止阿司匹林一种,还有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氯吡格雷临床上也较为常用,胃肠道出血风险相对较小,但是中国人有14%的人对氯吡格雷抵抗,建议服用氯吡格雷前检测氯吡格雷作用位点基因,以判断是否服用氯吡格雷有效。
哪些情况下需要更换阿司匹林?● 服药期间出现胃肠道出血(观察早期是否黑便、皮肤淤青、牙龈出血等),甚至脑出血
● 完善血栓弹力图检测,看AA抑制率是否达标,如果不达标,阿司匹林未起效
● 患者在规律服用标准剂量阿司匹林的情况下,仍有脑梗死、冠心病或其他血管事件发生
● 不可耐受的副作用出现
哪些人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不是灵丹妙药,更也不是万金油的药物。有些人做体检发现腔隙性脑梗死或者颈动脉有个小斑块,就自行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脑梗死,这是不科学的,而且这种滥用阿司匹林方式造成严重的副作用的风险远远大于获益。
有项重磅研究发布在国际顶尖医学杂志上,针对1,9114名年龄在65~70岁之间的健康老年人(未患心脑血管病的人)的研究中,一组要求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另一组服用安慰剂。观察4.7年后,发现两组最大差异是内出血率。阿司匹林组中,脑出血、胃肠道出血和其他出血的发生率为8.6/1000(千分之8.6), 安慰剂组6.2/1000(千分之6.2),而阿司匹林组发生脑梗死和心肌梗死的风险是10.7/1000/年,而安慰剂组11.3/1000/年。这意味着,对于健康老年人预防性服用阿司匹林不能降低脑梗死和心肌梗死的风险,相反增加了脑出血、胃肠道出血和其他出血的风险,别看出血率仅增加了2.4(8.6-6.2)/1000,放在几万,几十万以上的人群中,这个差别就会很明显。
目前,国际上对健康人,是否应该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存在争议。英国并不推荐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他们认为阿司匹林的副作用超过预防功能。
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病,重要的仍然是首先控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吸烟饮酒、肥胖、颈动脉狭窄等因素。
医生忠告如下人群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
● 心脑血管病低风险的人,比如,没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或仅有1~2个而且控制良好;腔隙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小于1个厘米且为稳定斑块。
● 胃溃疡病史。● 最近3个月内脑出血。● 对拜阿司匹林过敏。● 明确发病是心房颤动导致的脑梗死(需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而并不是拜阿司匹林)
那么如何正确的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有普通的片剂与肠溶片两种,很多患者在买药时就犯迷糊了,分不清两者的区别。
两种药物的主要区别在于服用之后的副作用以及服用方式。临床研究显示: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副作用要明显小于阿司匹林普通片。
● 阿司匹林普通片:普通方法制成,迅速分解,但是会对胃黏膜产生直接刺激作用,因此为了减少阿司匹林普通片对胃黏膜造成的刺激,一般建议患者在饭后服用阿司匹林普通片。● 阿司匹林肠溶片:片剂外部包有耐酸的物质,所以会有效抵抗胃酸侵蚀,并且肠溶片是在肠内分解的,可有效避免对胃粘膜造成直接刺激。
但需注意,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最大不同就是服药方式。由于阿司匹林肠溶片不会对胃黏膜造成直接刺激,所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以在空腹的时候服用。
医生忠告:临床上推荐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林)100mg 每天 空腹服用
结语阿司匹林这个药是好药,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基石用药,但不是神药。从长远来看,大部人是可以长期服用的,但是需要严格掌握适用的人群,切忌自行用药。
作者言:大家好,我是致力于以简洁、通俗的语言科普神经疾病知识的魏医生,本中内容仅供科普之用,涉及到具体用药请大家务必于专科医生(神经内科、心血管科)就诊。如果有相关医学问题,可以留言,我看到后会第一时间为大家解答!
码字不易,如果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请帮忙● 点个关注或点个赞● 吧,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有这方面知识的需要,请● 转发●给需要的人,您的支持,就是我创作的最大的动力,谢谢了!
想学门越老越吃香的技术?
以下8个,易学不累人,打工、创业总有一个用得上,适合你的年龄段。
1、学修车,不要学开车去挣钱。
修车久了,技术越来越娴熟,将来无论自己干维修,还是给别人打工,你都属于师傅级别。
如果学开车去做司机,虽然技术会越来越好,但人身体的各项机能越来越低,长时间开吃不消,还危险。
同时一个人时间有限,而且开车的收入有上限。
这些都不符合题主“越老越吃香”的要求。
2、学裁缝。
可以给别人干。
也可以技术成熟后自己单干,这适合有一定资源的人,主要服务的都是精英人士,做私人定制。
如果有设计潜力,还有自创品牌的可能。
3、会计
这个有前提,因为你40岁了,学出来去应聘,估计不好找工作。
可是,没有实践的机会,你所学的理论知识,就没有用武之地,很难检验自己成果。
如果自己成立一家代账公司,前期的客户积累、员工工资等等也会有压力。
想要靠这个越老越吃香,要做的就是先打知名度。
如果是我,我会给自己办个查账征收的个体工商户,或者直接个人独资。
在做些小生意,为自己报账报税的同时,开设短视频自媒体账号。
每天将确定没问题的财税知识,录制几个小视频上传(记得添加本地城市名),不耽误工作时间。
理论、实践都有了,还能增加自己知名度,以后无论去授课还是给人打工,这个年龄段正合适。
4、厨师
和上面类似,刚学成的厨子,到大饭店不好应聘,小饭店可以。
如果你有创新精神,搞搞私房菜或自己开个特色小饭店也行。
我们社区菜市场就有一个人,自家卖鸭货,微辣,他用鸭货的底料汤拌凉菜,生意不错。
已经在附近又开了一个摊子,用小推车卖。
汤料是他们自己调试出来的,现在在玻璃上贴着招商加盟、培训。
有没有加入不重要,这足以说明他的汤料口味受欢迎。
学厨师,练手很方便,在家就可以。
5、建筑、装修相关的
岁数不饶人,这个行业里,偏重体力的别学了。
室内装修、维修用到的水电、刮腻子、铺地砖等等,还是可以学一学的。
从人口出生率来看,年轻人越来越少,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是趋势,这种活,年轻人不愿意干,恰好是中老年人发挥余热的机会。
因为专业性较强,有经验的会越来越吃香。
6、金融相关的
这个分两种情形,如果你有很好的人脉资源,可以考理财规划、基金、证券类的证。
如果没有资源,就别想靠这个找工作,倒是可以给自己理理财,也许就是下一个巴菲特、瑞·达利欧、查理·芒格。
拉存款、操盘、融资等等,不是特别出名的话,只有靠关系。
而且40岁才开始学,没有名气的中年人,在这行业不容易应聘。
7、家电维修、清洗、疏通
这个行业确实很挣钱,尤其是高端些的手机、电脑、手表等等。
一般的家用电器维修也不错,但是,只学一两样恐怕不太行,最好是个多面手。
好在家用电器有很多东西是共通的,比如电路知识、元器件、某些零配件、线路分布,包括故障排除、维修等等,不少都大同小异,学起来没太大难度。
其它疏通之类的,很好学,不用担心没活儿,但做不到越老越吃香。
8、如果你爱好文学,就学习写作。
这个也许短时间内就能挣到钱,也许很长时间挣不到钱,不建议当主业。
业余时间当个副业干吧!只要悟性好,也是越久越吃香,所以,决定选择文创行业后,要坚持写下去。
不用花钱报班学,书籍、视频、文章等教程有的是。
影评、拆书稿、人物稿、小说、观点文、剧本等等,确定自己喜欢的领域后,有针对性的学吧!边学边写。
最后,修自行车、开锁等等也可以,简单易学,但做不到越老越吃香。
我还没见过哪个人,靠开锁、修自行车干出名气的,岁数再大也不行。
工作不分贵贱,生意不分大小,努力不分年龄,加油吧!
名医杂志是什么级期刊?
《名医》杂志是省级期刊。
该杂志由南方出版传媒公司主管、广东科技出版社主办,于2010年创刊,是一份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健康类大众读物。
该杂志立足广州,覆盖北京、上海,辐射全国,将独到、权威、专业、可读的理念贯彻整本杂志,力将其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权威健康类媒体。
杂志主要栏目:封面人物、对话访谈、名医风采、名医博客、医言堂、养生保健、辩证释疑、心理诊所、法眼透视、医械视窗、为您导医、人气专科等。
最近很火的BBC宣布肥猪肉和猪油是十大健康食物的新闻是真的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先聊聊什么是健康食物?健康食物顾名思义是对身体有益,对健康有益的食物。营养界有句名言:没有不完美的食物,只有不完美的搭配。除了那些吃了有毒的,吃了马上可以致病的食物外,每一种食物本身都是完美的,它是否对健康有益,就要看你如何搭配了。
猪油是中国人的传统食物之一。俗语说“谁肚子里没有二两猪油”,足以看出猪油在中国饮食中的地位。你吃的传统酥皮点心,麻团,虾饺,很多美食都离不开猪油的功劳。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们的食物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油腻,热量越来越高,身材越来越胖,疾病越来越多。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控制总热量摄入,调整饮食结构比例,而不是纠结于某一种食物本身是否健康。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们每人每天摄入食物12种,每周25种,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通过多种食物摄入不同的营养素,达到营养均衡。当然除了种类丰富外,还要调整饮食结构比例。
(1)主食增加全谷物比例。精米白面在加工过程中会损失一些B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素,若增加全谷物的比例不仅可以弥补以上不足,对慢病与癌症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粗细搭配的比例为1:3较合适,全谷物比例过高会影响消化以及一些矿物质的吸收。
(2)合理安排各脂肪酸比例。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不要超过全天总热量的10%,猪油,肥猪肉就属于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除此之外黄油,椰子油,棕榈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也很高,需要控制摄入量;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和亚麻酸比例,有利于婴幼儿大脑发育,降低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3)增加绿叶蔬菜比例。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天蔬菜摄入500g,其中十字花科蔬菜与绿叶蔬菜比例要占到1/2,二者不仅提供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是真正的抗癌明星。
(4)增加奶,豆制品食物比例。我们中国人奶制品的摄入还是处于低值,殊不知奶与大豆制品是性价比超高的健康食品。每天300ml牛奶或酸奶,25g大豆及其制品,可以增加机体优质蛋白和钙的含量,对预防骨质疏松,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都有非常棒的效果!
所以啊,不管猪油,肥肉是不是被推荐为健康食品,都不能认准一种食物吃,食物多样,功效互补才是健康王道!
(王芳,主管护师,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国家健康管理师,好食营养工作室创始人,王兴国营养特训班5期学员,头条号:营养师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