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行房时辰,影视剧中有哪些令人深刻的台词?
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我们总能被演员精湛的演技,剧情的精彩绝伦所吸引。但除此之外,很多经典的台词更是令人难以忘怀,印象深刻。甚至成为一部电影或一部电视剧的经典。
说到影视剧中经典的台词,很多人都会想到《大话西游》中孙悟空对紫霞仙子说的那句
还有《喜剧之王》中周星驰的那句“我养你啊”
但是小编今天说的是一部充满笑点和泪点的青春怀旧剧《请回答1988》。
故事讲述的是在一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的80年代,那个时候生活节奏还很慢。那个时候大家都住在胡同里,那个时候车马很慢,爱的人都在身边!
这是关于五个家庭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亲情,爱情,友情真挚感人,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所有事情总能让观众联想到自己。
我们感动的是那个年代的他们,怀念的是那个年代的自己!
下面小编分享几个关于母爱的感人的台词
片段一:她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她的大女儿不仅懂事听话,学习成绩还十分优秀。
但是孩子难免也会有犯错的时候,当她知道大女儿参加游行示威,她很不理解,她一遍一遍的劝解女儿不要参加,她什么都不懂,她只知道要保护自己的女儿。
害怕女儿会出事,她不顾夜里下着大雨,撑着伞只身一人在雨夜中到处寻找女儿。
当她看到自己的女儿被警察抓住的时候,她像老鹰一样护在女儿前面,一遍一遍不断的解释:“宝拉是个多么听话懂事的女儿,是个多么优秀的女儿,是个多么聪明乖巧的女儿”
她带着哭腔一遍一遍的哀求,她的脸上早已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雨水,她的脚趾流出的血早已被雨水浸染,她顾不得远处掉落的雨伞,雨水浸透自己的衣衫,自己如此狼狈不堪,她心里只知道,她要保护好自己的女儿!
“偶尔觉得妈妈很丢脸,妈妈为什么连起码的脸面和自尊心都没有。比其她自己,她有更想守护的,那就是我。人真正变强大,不是因为守护着自尊心,而是抛开自尊心的时候,所以妈妈很强大”。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所以妈妈很强大!
片段二:她的丈夫早年去死,经济条件不好,她一个人拉扯大两个孩子,她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我家珍珠和善于,到外面不要被欺负就好”她说这是她最大的愿望!
当了母亲以后,她把她所有的希望和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孩子是她终其一生都想要守护的,而她自己,她别无他求!
妈妈说想要来看看善英和孩子们,看看她们过的怎么样。女儿就算当了妈妈,女儿也永远是妈妈的女儿,妈妈永远放心不下女儿!
女儿当了妈妈以后,大概是能够体谅妈妈的不容易,所以不想让妈妈担心。
她急急忙忙让孩子穿上体面的衣服,把自己那套寒酸的衣服丢进洗衣机;跑去邻居家里借来半袋米;搬来邻居的化妆品放在洗手间;气喘吁吁的搬跟邻居借来的煤饼放在门口一进门就能看到的煤饼房里;站在镜子前面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衣饰,化好妆,似乎看上去她确实过的不错!
但其实,晾在院子里的衣服,开了线的内裤,破了洞的袜子,早已让妈妈看出了一切!
妈妈只看了看,没留下吃饭就走了,临走的时候偷偷在洗手间放了一个纸条和一些钱。
纸条中妈妈写到:“我美丽善良的女儿,妈妈也没有钱,不能给你多少,女儿你买身漂亮的衣服穿吧。我亲爱的女儿,不要觉得低人一等,你没有做错什么,注意身体”。
妈妈尽管什么都没有,也要把最好的都给女儿!
不管女儿多大,妈妈仍然是我们的守护神,妈妈这个词,只是叫一叫都触动心弦!
感想每每看到这些,小编都会非常想念在老家的妈妈。
小编为了工作独自一人来到北京,远离家乡。在这里没有妈妈做的饭菜,没有妈妈洗过的衣服和被单,也没有妈妈的味道。
每次跟家里打电话的时候看到妈妈开心的脸庞,心里总是酸酸的,在小编的心里妈妈是最伟大的妈妈,妈妈也是小编最想念的人!
喜欢别忘了点赞关注,谢谢支持!
自己不急别人急的成语?
自己不急别人急是成语皇上不急太监急
皇上不急太监急这句话一般用来比喻当事人自己对该事不是很着急地去处理,而周围的人却在一旁着急,为其想办法出主意。这句话略含贬义,是俗语。
出自梁溪坐观老人《清代野记》中一篇描写清宫中敬事房太监职务的文字。内容:为了使皇帝不会专幸一人,另外也为了体恤皇帝的龙体,清室规定皇帝和妃子行房时间不能超过两个时辰。时辰到,太监就会尖着嗓子在门外高呼:“是时候了”。连喊数声,如果皇帝还不放人,太监就会用丝被包裹着将妃子抬走。
言语对象:用在别人身上,不用在自己身上。
例子:他自己从容不迫、不慌不忙,你这么急急忙忙、慌慌张张的干什么呢?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
慈禧是如何将珍妃推下去的?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珍妃井是经过修缮的,以前的井口很大。慈禧太后是在准备逃亡的时候,命令崔玉贵等人把珍妃推入那口井的。
其实珍妃井本来只是一口普通的无名之井,它位于北京故宫宁寿宫北端的贞顺门内,后来慈禧太后对珍妃下了杀心,命令崔玉贵等人把珍妃扔下井里,这个井最后为了纪念珍妃,才改名叫的珍妃井。
珍妃之死在《宫女谈往录》里面有详细介绍,而这本书的内容来自于伺候了慈禧太后八年之久的宫女何容儿口中。
何容儿13岁进宫,服侍了慈禧太后整整八年,宫内称呼她为容儿,慈禧叫她“容”,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何容儿被赶出了皇宫。
1941年金易先生认识了何容儿,通过金易先生和何容儿的深入聊天,金易先生把所有何容儿回忆晚清的事情都记录了下来,写成了一部《宫女谈往录》,这本书无疑是参考晚清比较珍贵的资料。
其中《宫女谈往录》就记载了关于慈禧太后如何把珍妃推下井里的细节:“逃跑是在光绪二十六年,即庚子年七月二十一日(1900年8月15日)的早晨,也就是俗话说——闹义和团的那一年。”老宫女一边回忆,一边慢慢地说,“虽然这事已经过了40多年,大致我还能记得。“农历七月的天气,午后闷热闷热的,大约有半个多时辰(1个多小时),老太后由颐和轩出来了,铁青着脸皮,一句话也不说。我们是在廊子上迎老太后回来的。“其实,就在这一天,这个时候,这个地点,老太后赐死了珍妃,她让人把珍妃推到颐和轩后边井里去了。我们当时并不知道,晚上便有人偷偷地传说。后来虽然知道了,我们更不敢多说一句话。“景祺阁北头有一个单独的小院,名东北三所,正门一直关着。”上边有内务府的十字封条,人进出走西边的腰子门。我们去的时候,门也关着,一切都是静悄悄的。我们敲开了门,告诉守门的一个老太监,请珍小主接旨。“这里就是所谓的冷宫。”我是第一次到这里来,也是这辈子最末一回。后来我跟多年的老太监打听,东北三所和南三所,这都是明朝奶母养老的地方。奶母有了功,老了,不忍打发出去,就在这些地方住,并不荒凉。珍妃住北房三间最西头的屋子,屋门由外倒锁着,窗户有一扇是活的,吃饭、洗脸都是由下人从窗户递进去,同下人不许交谈。没人交谈,这是最苦闷的事。吃的是普通下人的饭。一天有两次倒马桶。由两个老太监轮流监视,这两个老太监无疑都是老太后的人。最苦的是遇到节日、忌日、初一、十五,老太监还要奉旨申斥,这是由老太监代表老太后,列数珍妃的罪过,指着鼻子、脸申斥,让珍妃跪在地下敬听,指定申斥是在吃午饭的时间举行。申斥完了以后,珍妃必须向上叩首谢恩。这是最严厉的家法了。别人都在愉快地过节日,而她却在受折磨。试想,在吃饭以前,跪着听完申斥,还要磕头谢恩,这能吃得下饭吗?珍妃在接旨以前,是不愿意蓬头垢面见我们的,必须给她留下一段梳理工夫。由东北三所出来,经一段路才能到颐和轩。我在前边引路,王德环在后边伺候。我们伺候主子向例不许走甬路中间,一前一后在甬路旁边走。小主一个人走在甬路中间,一张清水脸儿,头上两把头摘去了两边的络子,淡青色的绸子长旗袍,脚底下是普通的墨绿色的缎鞋(不可以穿莲花底),这是一幅戴罪的妃嫔的装束。她始终一言不发,大概她也很清楚,等待她的不会是什么幸运的事。“到了颐和轩,老太后已经端坐在那里了。我进前请跪安复旨,说珍小主奉旨到。我用眼一瞧,颐和轩里一个侍女也没有,空落落的只有老太后一个人坐在那里,我很奇怪。珍小主进前叩头,道吉祥,完了,就一直跪在地下,低头听训。这时屋子静得掉地下一根针都能听得清楚。老太后直截了当地说:‘洋人要打进城里来了。外头乱糟糟,谁也保不定怎么样,万一受到了污辱,那就丢尽了皇家的脸,也对不起列祖列宗,你应当明白。’话说得很坚决。老太后下巴扬着,眼连瞧也不瞧珍妃,静等回话。珍妃愣了一下说:‘我明白,不曾给祖宗丢人。’太后说:‘你年轻,容易惹事!我们要避一避,带你走不方便。’珍妃说:‘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镇京师,维持大局。’就这几句话戳了老太后的心窝子了,老太后马上把脸一翻,大声呵斥说:‘你死在临头,还敢胡说。’珍妃说:‘我没有应死的罪!’老太后说:‘不管你有罪没罪,也得死!’珍妃说:‘我要见皇上一面。皇上没让我死!’太后说:‘皇上也救不了你。把她扔到井里头去。来人哪!’就这样,崔玉贵和王德环一起连揪带推,把珍妃推到顺贞门内的井里。珍妃自始至终嚷着要见皇上!最后大声喊:‘皇上,来世再报恩啦!’“我敢说,这是老太后深思熟虑要除掉珍妃,并不是在逃跑前,心慌意乱,匆匆忙忙,一生气,下令把她推下井的。”“我不会忘掉那一段事,那是我一生经历的最惨的一段往事。回想过去,很佩服25岁的珍妃,说出话来比刀子都锋利,死在临头,一点也不打颤——“我罪不该死!”“皇上没让我死!”“你们爱逃跑不逃跑,但皇帝不应该跑!”——这三句话说得多在理,噎得老太后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只能耍蛮。在冷宫里待了三年之久的人,能说出这样的话,真是了不起。上面内容是晚清宫女何容儿回忆珍妃被害记录。从宫女何容儿说的这些话中不难看出,是慈禧下令让太监把珍妃推入了井里。第二年慈禧回了京城,感觉杀害珍妃理亏,她把珍妃的死推到了崔玉贵身上,说是崔玉贵逞强非要把珍妃推到井里,崔玉贵莫名其妙的成了替罪羊。
后面慈禧又命人把珍妃从井里捞出来,此时珍妃的尸体已经在井里泡了一年多了,然后把珍妃尸体放在了西郊田。
不过慈禧死后,珍妃的姐姐瑾妃得了势,瑾妃又把珍妃安葬在了西陵之崇陵妃园,并在井北怀远堂东间立牌以示哀悼。此井为了纪念珍妃,就叫了珍妃井,直到今日。也为了保护井口不被破坏,后期又对井口进行了修缮,在井口中间用铁棍锁住禁止使用,所以现在看到的井口很小并不是此井之前的原貌。最后想说很多人说慈禧杀珍妃是因为珍妃卖官,我分析了慈禧杀珍妃的原因肯定不止是卖官,珍妃那时候卖官还真的没有让慈禧动了杀心,真正让慈禧动了杀珍妃原因是卖官背后,珍妃想着帮光绪夺权,珍妃一直在无条件的支持光绪皇帝戊戌变法,这不是明摆着珍妃要为光绪夺权吗?慈禧手握大权,会让别人夺权吗?甚至有一点想帮着夺权的萌芽都会被慈禧消灭。
珍妃从始至终一直爱着光绪皇帝,但是自己的老公光绪皇帝自身难保,已经被慈禧囚禁多时,珍妃能不知道吗?她会不想着法救光绪吗?
珍妃只是自己太年轻气盛,她的所有举动慈禧都了如指掌,她怎么可能斗得过活了七八十岁的慈禧太后,最后死在了慈禧手上。
文章参考《宫女谈往录》
李世民晚年为什么要杀掉重臣侯君集?
没有一个领导愿意和背叛自己人一起共事,何况是皇帝,一个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人?唐太宗李世民靠政变起家的皇帝,他能容忍反叛自己的人存在吗?当然不能,你看看历史上功高盖主,略有二心的文臣武将哪几个能得到善终的?韩信、彭越、邓艾、钟会、狄青、李善长、胡惟庸、蓝玉等都是什么下场?唐太宗杀侯君集可以说是迫不得已,原打算想网开一面,流放他了事。并没有想赶尽杀绝,也是“仁至义尽”了。下面就简单谈谈侯君集,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侯君集(?-643年),本名不知,字君集,豳州三水县(今陕西省旬邑县)人,唐朝名将,侯君集年少时以才力雄豪见称。隋末被李世民招入在秦王幕府做事,跟从秦王征讨屡战有功,历任左虞候、车骑将军,封为全椒县子。参与谋划诛除隐太子李建成时尤为得力。秦王李世民继位后,升任左卫将军,进封为潞国公,享受封邑一千户。贞观四年,升任兵部尚书。
侯君集是北周平州刺史侯植的孙子,也算是名门之后,少年时期,养成了顽劣的性格、活脱脱一个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为人比较浮夸,弓箭、刀枪学不会,还号称自己有勇武,自诩如何了不得。直至遇到了李世民,才脱胎换骨。后又跟随大唐军神李靖学习兵法,参与各项事务的谋划,这才成长为一代名将。
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也就是李渊自晋阳起兵的第十个年头,天下基本初定,皇宫内部诸王子关于皇权的斗争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结成的太子党联盟,与秦王李世民集团斗得异常激烈。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激化。太子李建成拉拢尉迟恭不成,于是派人刺杀。尉迟恭与侯君集劝谏李世民早下决心与李建成了断,支持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 这年六月初四早晨,侯君集率军控制唐高祖和朝臣,尉迟恭等人诛杀李建成及李元吉全家。终于在分出了胜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身死,李世民晋封为太子。
“玄武门兵变”,秦王李世民给侯君集分配了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控制李渊。玄武门事变的那天早晨,李世民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守门禁军和东宫、齐王卫队激战正酣,杀死连天。李渊所在的中极宫却风平浪静,没有什么异常。李渊大清早还要“泛舟海池”,直到尉迟恭身披铠甲,手握长予,径直来到高祖所在的船上。高祖大惊,问道:“爱卿到此做什么?今日作乱的人是谁”?尉迟恭回答道:“秦王因为太子和齐王作乱,起兵诛杀了他们。秦王殿下恐惊动陛下,故派臣担任警卫”。一个精神正常、大权在握的皇帝面对宫外厮杀,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会调集军队护卫皇宫,命令宫门外面放下武器,停止厮杀,查明情由,逮捕事变的主谋。但据史书记载,李渊啥都没干。一旦李渊采取以上举措,李世民还有几分胜算?间接证明,侯君集的“保护”工作做得非常到位。
贞观九年(635年)三月,唐太宗任命已退休的右仆射李靖为征讨吐谷浑的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任用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刑部尚书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岷州都督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等诸道行军总管。与归唐的东突厥及契苾何力等部共同征剿吐谷浑。636年闰四月初八,李道宗部在库山(今青海湖东南)击败吐谷浑一部。吐谷浑主将伏允逃跑时,放火烧掉了草原牧场。李靖大军驻扎在鄯州,商议出击方向。唐军诸将认为,草场烧了,马无草料、饥饿疲瘦,没有办法再深入追击。侯君集主张应乘吐谷浑初败、人心离散之机,协力进取。他说:“大军已追击到这里,贼寇尚未跑到险阻、安全之地,这是上天助我们啊!如率精兵攻其不备,他们不会想到我军这么迅速,一定能大获全胜的。如让他们逃脱并守住山谷,我们再行讨伐就很难困难了”。李靖赞同他的思路、采纳了他的意见,李靖决定分兵两路继续追歼,李靖亲率李大亮等部由北道切断其通往祁连山的退路,并迂回至吐谷浑首府伏俟城(今青海湖西);侯君集、李道宗等部则由南道追截南逃的吐谷浑叛军。李靖北道军先后在曼头山、牛心堆等地(今青海湖沿岸),接连打败吐谷浑军,俘斩其藩王数十人。
侯君集、李道宗挑选精锐士卒,轻装从南道出发,当时虽说是夏天,地上却有霜降,山中有很多积雪,侯君集等克服粮草不济等困难,追击二千多里,先后于逻真谷、汉哭山、星宿川、柏海等地接连大破伏允军,斩获颇丰。他们一路追击到积玉山,直到河水的源头,才回师在大非川与李靖会合,平定了吐谷浑。
贞观十三年(639年),高昌国王鞠文泰断绝西域与中原的交通和商业往来,联合西突厥侵犯大唐西域边境,以期封锁边境河西走廊。在大唐的一再警告下,鞠文泰依然我行我素,变本加厉。这年十二月,李世民忍无可忍,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薛万均为葱山道副总管,率领赵元楷、阿史那社尔等部远征高昌。侯君集自此开始独当大任,独立领军。
鞠文泰听到唐朝出兵的消息后,不以为然,认为长安距此七千多里,其中还有沙漠戈壁,认为现在是冬春时节,气候寒冷,唐军不可能及时到达。就算唐军强行军至高昌,所带的粮草二十天内必然吃完,即便他们到达高昌也已成了疲惫之师,死伤过半,不堪一击,到那时候与唐军接战,一定会打败他们的。
侯君集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没有让鞠文泰失望,他不但带领大军在大雪纷飞的冬春时节穿越千里沙漠、戈壁,飞速抵达了高昌,而且他的军队一点都没疲惫,依旧是虎狼之师。贞观十四年(640年),当侯君集率领大军出现在碛口时,麹文泰却病死了,怎么死的?吓死了。《旧唐书. 焉耆传》说,“及闻王师临勣口,惶骇计无所出,发病而死”。 其子麹智盛继承王位。侯君集到达高昌的边境柳谷时,新国王鞠智盛正在为鞠文泰举行葬礼。
众将纷纷劝说侯君趁此时对高昌国发动突袭,侯君集却说:“不可以,天子因高昌国骄慢无礼,才派我替天行道前往讨伐,如果趁丧事偷袭他们,就不是问罪之师所干的事情了”。侯君集一直等着鞠智胜办完了葬礼才开始进攻。士兵们修建了十丈高台、填平城壕,用抛车投石攻城。侯君集俯视城内,落石砸中不少敌军,吓得他们急忙躲到室内去了。唐军用上了当时最先进的攻城器械巢车,既能进攻又能防御,在这种打击之下,高昌人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当初,麹文泰与西突厥欲谷设约定,如果高昌被攻,则西突厥就来援助。等到西突厥听说侯君集到了,西突厥主将欲谷设害怕像吐谷浑一样的结果,连忙向西逃走了千余里。麹智盛失去援助,无计可施,只好开城投降。攻克高昌东南的田城后,鞠智胜请降。高昌境内的二十二座城池尽数归了唐朝。侯君集在此设置安西都护府,留兵镇守。高昌平定,侯君集“刻石纪功而还”。
侯君集灭高昌后,在未奏请李世民的情况将一些没有罪的人私自发配,又擅自将高昌国宝物据为己有。手下将士们知道后便肆无忌惮的盗取金银珠宝。班师回朝后,司法官将侯君集下狱问责。中书郎岑文本认为侯君集是功臣,不能因小错而受辱,上书请求李世民将侯君集释放。侯君集认为自己立下这么大的功,却因为贪点小财而被囚禁,心里非常不满,认为受到了他人妒忌、排挤。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担心自己被废,得知侯君集对朝廷常有怨恨后,通过在东宫任职的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引侯君集入东宫。侯君集觉得李承乾无能无脑,便乘机利用他,于是劝李承乾谋反。侯君集与李承乾谋划好之后,却担心怕计划泄漏,心中惊恐不安,时常在睡梦中跳起来,妻子感到奇怪,对侯君集说:“你是国家大臣,每天晚上这样,一定是有什么事。如果你做了什么对不起国家的事,应该自己到皇上面前去请罪,一定会得到赦免、保全自己的”。但侯君集此时反心已定,没有把妻子的话当回事儿。
四月初一,李承乾谋反事败,禁军收捕侯君集入狱。唐太宗让贺兰楚石亲自作证,拿出他与废太子李承乾来往的书信,对侯君集说:“我不想让刀笔吏折辱你,老实交代吧”。侯君集理屈词穷、不能回答,只好坦白、认罪。李世民念起侯君集功勋卓著,不想治他的死罪,向群臣求情说:“君集对国家有功,我不忍心用法律处置他,想免其死罪,各位应该会答应我吧”?但大臣们却不同意:“君集之罪,大逆不道,请诛之以明大法”。唐太宗凄然地对君集说:“没有办法,只好与您永别了,从今以后,我只能观看您的遗像了!”说完,潸然泪下。
四月初六,侯君集因谋反被杀,并籍没家产。侯君集临刑时对监斩官说:“君集岂反者乎,蹉跌至此!然尝为将,破灭二国,颇有微功。为言于陛下,乞令一子以守祭祀”, 唐太宗听到后,特意开恩,准许留下了他的妻子和一个儿子,将他们迁到岭南(今广东钦山港一带)。侯君集就这样被杀了,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什么不急什么急?
皇帝不急太监急,拼音是huáng dì bù jí tài jiān jí,比喻当事人自己对该事不是很着急地去处理,而周围的人却在一旁着急,为其想办法出主意(微带调侃或贬义)。出自清代,用作名词。
漫长的帝制时代,皇帝过夫妻生活受着太监的约束。以为例,乾隆或者嘉庆在某个妃子那里过生活———皇帝过生活并不稀奇,稀奇的是,皇帝在里面过生活,外面还站着一群太监旁听。听了一会儿,这群太监估摸着差不多了,就由总管太监领头,大家齐声喊道:“是时候啦!”这是催皇帝快些结束。如果里面不肯结束,他们就再喊,如是三番,直到皇帝索然无味、主动结束为止。古代皇宫里的规矩还是很多的。当时为了使皇帝不会专幸一人,另外也是为了体恤皇帝的龙体,清室规定皇帝和妃子行房时间不能超过半个时辰。时辰到,太监就会尖着嗓子在门外高呼:“是时候了”。连喊数声,如果皇帝还不放人,太监就会用丝被包裹着将妃子抬走,这就是俗语所说“皇上不急太监急”的由来。
示例
他自己从容不迫、不慌不忙,你这么急急忙忙、慌慌张张的干什么呢?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