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的10个前兆,儿童抑郁症有哪些表现?
儿童抑郁症的表现有哪些,我曾专门进修过儿科,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其实,儿童的抑郁和成人症状基本相同,也具备了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但由于发育因素,某些方面又与成人不同。
青春期前儿童更容易出现躯体症状,同时又容易出现激越、烦躁。在青少年当中,物质滥用(如吸烟、酗酒),攻击、退缩以及家庭和学校的问题,占主导症状。具体可表现如下:
一,情感方面:患儿可表现为情绪低落,悲伤、没有愉悦感,个别出现哭闹、好发脾气。能表达清楚的学龄前儿童可能会说心情不好,而表达不完整的幼儿可能只是以哭泣、吵闹为主要表现。
二,行为方面:有些孩子表现为不听话、不守纪律,冲动捣乱等行为,严重者可能出现逃学打架以及同伴关系不良。另一部分孩子会表现为孤独,不与其他孩子玩耍。三,躯体方面:可表现为头痛,肚子痛,胸闷,尿频等,而且,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容易出现躯体症状。
儿童、青少年抑郁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一,遗传因素:有证据显示,患抑郁障碍的父母及子女终生患病率为15%~45%;
二,生化因素:如既往,所说可能与五羟色胺或者去甲肾上腺素,单胺氧化酶等神经递质的缺乏有关。也可能与某些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褪黑素,甲状腺素,催乳素生长激素等有关。
三,社会-心理因素:
1),家庭因素:通常抑郁症的孩子与父母关系不好,大多由于缺乏父母爱或者母爱,或者由于父母对子女发脾气或使用暴力。
2),学习压力,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学习作业是眼前最大的障碍,即便是成绩好的学生,同样感到功课是做不完的。
3),生活事件:如父母关系不和、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或者校园内经常受欺负等。
如何应对儿童抑郁?我一直认为,我们对孩子的重视远远大于对父母的重视,这就导致了一种过分溺爱带来的畸形成长,孩子不能说,怕摔,怕碰,导致上学后被老师批评,被同学推一下就会心情不好很多天,甚至出现厌学的行为,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便是--顺其自然,改管的时候不能宠。
重视心理治疗,这里我推崇家庭心理治疗,目的在于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认知模式。
对于某些抑郁患儿,无法自我调整,无法家庭心理治疗,那就涉及到用药,通常SSRI类可作为治疗首选,而其中舍曲林是被批准可用于18岁以下的孩子。
对于某些缓解不明显的患儿,要考虑可能有双相障碍的可能,这个时候就要增加情感稳定剂(如碳酸锂、丙戊酸钠)来治疗。
总结:儿童、青少年抑郁通常为发作性病程,治愈后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学习。有研究发现,临床上就诊的抑郁症患儿抑郁症发作持续时间约为9个月,其中5%~10%的患儿病程持续两年以上,又有一部分最终发展为双相障碍,所以,及时、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关注,后续科普更精彩!
孩子会得抑郁症吗?
“每次和他吵完架,我都会用一把小刀割破自己的皮肤,让那种外在的疼来掩盖心里的痛”。
我觉得我可能真是个令人讨厌的人,直到我上了大学,直至我工作,我一直都坚信自己真的是个没用的人,一点儿被爱的价值都没有,我从来没有真正开心过,觉得生活里的一切都没有意义。
(受访者:抑郁症患者小文)
我从14岁开始,几乎每天晚上做同一类的梦,每个梦里都是继父那双肮脏的大手,把我从上到下摸一遍,然后,我会惊恐的跳起来大喊大叫!
我坐在小文的房间里,把带给她的一杯热奶茶放在他的手里听她讲述自己的故事。
“多年前我开始失眠, 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每次睡着我都会做噩梦,然后从噩梦中醒来。”
“从13岁开始,我做同一类的梦,每个梦里都是继父那双肮脏的大手,把我的身子从上到下摸一遍。”
小文说这话的时候,仍然有一种像受惊的小兔子那样无助的神情,让我的心紧缩。
小文是一名抑郁症患者,她希望我写出她的经历, 告诉人们这是一种疾病,以便提高人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尤其是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抑郁症最大的遗憾,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的不幸。
小文双手捧着那杯奶茶,她握得很紧,眉头微锁似在沉思,我知道她不想揭开自己已经结痂的伤口,那是来自她内心的痛。
“我四岁那年,父亲从六楼窗口一跃而下,当时父母在吵架,父亲突然冲上阳台,拉开窗户往下跳,妈妈冲上去拉他,但还是晚了一步。”
“妈妈看着父亲落在楼下,她拉着我往楼下跑,一路我被拉得摔了好多次, 她连看都不看。”
“楼下已经有人在大呼小叫,妈妈拉着我来到父亲跟前,父亲已经没救了,我妈拉着我扑上去,我被拉得倒在父亲的头那儿,一片刺眼的血红弄了我一身 。”
“一个奶奶过来拉起我,用手捂上了我的眼睛,但眼前的一片血红,至今都还出现在我的梦里,那是我关于四岁的记忆。”
“后来我们搬了家,开始是在姥姥家住,我不知道为何被他们嫌弃,妈妈去上班之后,姥姥就开始骂我,骂我和我的死爹一样的死性。我开始还出去躲,后来听到姥姥骂,我就直接捂耳朵。”
“九岁时,妈妈带着我来到继父家,13岁那年继父开始对我进行骚扰。他会趁着我晚上睡觉时进到我的房间,有时假装给我拉拿被子,把手伸进被子里碰一下我的胸,有时会摸一下我的屁股。”
“刚开始,我以为是他不小心碰的,有一次他把手直接伸进了我的内裤,在我的私处摸来摸去,我吓得一动不敢动,直到他那双脏手离开我,我一直都不敢出声。”
“从那以后,他会隔几天就来骚扰我,有时会摸我的全身,我不敢大叫害怕妈妈听到,继父还不准我锁门,理由是,只有做坏事,做见不得人的事的人才会锁门。”
“13岁到15岁整整两年,我睡觉时听到门响都会浑身颤抖。我假装睡着,把自己缩成一个球状,幻想着这样他就摸不到我的私处了。”
小文说这话的时候,仍然浑身发抖,手里的那杯奶茶似乎都拿不住,我从她手里接过奶茶放在桌上,把她冰凉的手握住,试图把我的温度传递给她。
小文把她那瘦弱的身子靠近我,看得出。她是想给自己一份力量,我揽过她的肩,把身上的羊毛披肩搭在了她的身上。
“初中时我拼命地学习,就为了考进重点高中能住校。高中一年级,我的身高已经一米六二,住校时每两周回家一次,我借故不回去,直到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才回家。”
“两天的时间,我能感觉到的是;继父那淫邪的眼神会把我从头看到脚,虽然他没敢再摸过我,但看到他我会恶心。”
“那时候,我妈已经有病了,不再工作,我的学费还要靠他,所以我还不敢太得罪他,但我会找茬和他吵架来引起妈妈的注意,而又被妈妈骂不懂事,矫情。”
“每次和他吵完架,我都会用一把小刀割破自己的皮肤,让那种外在的疼来掩盖心里的痛”。
小文把她的衣袖往上拉, 我看到她的两只手腕上的割伤都有七八条。我的眼泪悄悄地滑下脸颊, 我咬紧嘴唇,把她搂得更紧一点,好让她有个依靠。
高三那年,小文的抑郁症已经很明显,她失眠,整夜地睡不着,白天上课大脑一片混沌,学习也是直线下降。
有同学偶尔看她一眼,她会像刺猬一样立马扎起刺儿来保护自己,有时也会和老师吵,被老师批评时,她会自己咬住自己的胳膊,会突然感觉身体的某个部位很疼,疼得难以承受。老师让她回宿舍休息,她逃跑一样地跑回宿舍。
我躺在床上不想吃,不想喝,也不想和任何人说话,甚至不想听到任何声音。
听到同寝室的同学在讨论事情,小文会大喊大叫,让同寝室的女生讨厌。她开始变得易怒、易哭,情绪失控。但没有一个人觉得她是在生病。
“半夜,我在噩梦中会有大喊大叫,惊醒后会惊恐万状地颤抖。下铺的同学能听到我的床板都在抖动。 她们都认为我是故意捉弄大家,半夜把大家吵醒,她们告到宿管阿姨那里,宿管阿姨呵斥我,说我是作妖”。
“老师也批评我,说我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整天胡思乱想。他们还给我妈打电话,说我高中最后一年了,不好好学习,还有心思胡思乱想。”
我问她:为什么不把你的情况告诉妈妈?小文摇摇头:”我妈那时候经常生病,我也曾隐晦地告诉过她,觉得自己可能心里有缺陷,我说自己害怕回家,害怕见人。我妈立马打断我的话,你别乱想,你挺好的,你不比别人差, 有人供你读书,多好啊!”
“她的态度,让我觉得有缺陷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我根本不配被爱”。
小文说起妈妈,有点儿恨,有点儿无可奈何。她说;很多年了她的梦总共就有三大类。
一、梦里,她亲生父亲说他要去山上冻死。
二、妈妈总是把她送到某个地方说不再要她,她自己要去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
三、是继父那双肮脏的大手,掀开她的被子,伸进去在她的身上乱摸。
“我觉得,我可能真的是个令人讨厌的人,自己一点儿被爱的价值都没有,活着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我曾给我妈写过一句话:“妈妈,你都不知道你对我的人生做了什么”!
“可是,妈妈毫无反应,好像根本没看,或者认为是我瞎写的”。
小文说;孤儿院的生活都比生活在继父家里要好,那里至少不会让自己害怕。
“被继父欺负后,我曾在被子里把14岁少女的乳房抓得血痕累累,哭着说:不是我的错,不是我的错!”
我的心被小文的话戳得生疼。我紧紧地抱着她:”孩子,不是你的错,这些年你受苦了”。我把羊毛披肩给她往上拉了拉,让她觉得暖和一点。
“我在高中的最后一年,成绩已经惨不忍睹,幸亏有个老师终于发现了我不对劲,他带我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
“那个阿姨对我很好,她问我话的时候语气很温和,她的话在我的心里像刮过一阵春风。她对我说:孩子,你受苦了,所有的事都不是你的错,是你生病了,明天阿姨带你去医院,生病不可怕,我们要面对要承认。”
原来, 小文的父亲也有抑郁症,才导致他从六楼跳下去得以解脱。
“第二天,阿姨带我去了医院,经过几次检查,终于有了结论,中度抑郁症,而且是遗传性的。原来,父亲也有抑郁症,最后才导致他从六楼跳下去。”
“阿姨建议我休学换个环境,可回那个家,显然不利于我的治疗,我办了休学手续,去了阿姨的家里。”
“阿姨独居,在那儿我可以随便做什么事,或者什么都不做。阿姨弹钢琴问我好听吗?我如实说出我的心里话,不好听。阿姨说像什么?我说像一声声刺耳的尖叫。”
“她在钢琴那儿站起来,走近我,就像你这样轻轻地揽着我的肩:孩子,有病不是你的错,在这儿有委屈你可以表达,不要压抑自己,也不要用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学会正确的表达也能让自己释放,不用压抑在心里不断地产生自我攻击。”
“孩子,爱他人,更要爱自己,开心地去做正确的事,做不好也没关系。”
泰戈尔有句名言:在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我想对小文说的也许就是这些,我静静地听她诉说,这次她直视着我的眼睛。
“我去了阿姨妹妹开的花店工作,边服药边工作,每天嗅着花香,心情变得愉快了许多。”
“离花店不远有一家书店,是一个小姐姐开的, 她经常来花店订花,让我给她送过去, 看到她穿着棉布碎花裙,长长的直发,一脸的灿烂,我心里忽然觉得那人应该是我。”
“小姐姐指导我挑选了几本书, 告诉我,在花丛中读书会快乐加倍。”
“那段时间,我像正常人 一样的工作、读书,和顾客聊天儿,给他们介绍花的习性,我心情逐渐地好起来, 我以为我的病好了。”
“那天,来了一位女客户,上午订的花,我下午给送过去,她说送得晚了不要了,我解释说下午花刚到,马上就送过来了。”
“她不听,把花盆推倒,花盆碎片在走廊里弄了一地,她让我把那儿收拾干净,并且不许我解释否则投诉我。”
“我心里突然开始崩溃,头开始痛,我知道自己要犯病,一边用阿姨教的方法开解自己,一边用手把走廊打扫干净。”
“回到花店,我的头疼得厉害,我回阿姨家里吃了药,想让自己安静下来,强迫自己睡一会儿,可大脑中反复出现被骂的画面。”
”我跑出家门,冲进附近的面包店,买了三个大面包,回到家里坐在餐桌那儿,一次把三个面包都吃完了,然后我慢慢地平静下来。”
“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这样的情况有过两三次之后,阿姨发现了我的变化,她带我去医院调整了用药,她教会我弹钢琴,插花,养花,还给我买了一只可爱极了的猫咪”。
小文说到这儿,神情变得快乐,她离开我走到桌前,给我和她各自倒了一杯水。
“雨欣姐,我现在虽然还在服药, 但我已经有两年没有发病了。我后来知道书店的小姐姐也是阿姨家里住过的抑郁症患者,她已经完全好了不用服药。”
“我现在自己开了一家花店,也不用别人帮忙,我可以胜任这份工作了,我还会弹钢琴,做好多好吃的。”
听到这儿,我也跟着他快乐起来。
“雨欣姐,你写吧,发表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抑郁症这种疾病,应该从家庭到学校都要重视,有时候被人误解也会加重病情。”
“我有时躺在床上两天不起来,被我妈骂懒骨头,其实孩子的问题关键还在家长,这种病有需要趁早发现,越早发现,治愈的可能性越大。”
小文的抑郁症现在已经治愈了。
希望所有抑郁症患者都能像小文这样,遇良人、早治愈。希望社会和家人,对抑郁症患者多理解,多包容,多关心,不歧视,不放弃,早治疗。让这些被疾病痛苦折磨的人早日走出人生的低谷,生活在阳光下,被善待,被温暖。
我有一个朋友得了抑郁症?
尽管说抑郁症是心灵的感冒,但它不仅仅是生理疾病,更是心理障碍,如果对方是感冒我们可以安慰对方说多喝点开水,多补点维c。哪怕是对方是白血病患者,我们也可以说希望你早日找到配对的骨髓,但是面对心理疾病患者贸贸然的一句话,可能将对方推向更远的深渊。所以心理疏导并不是简单的讲道理灌鸡汤,这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凸显了心理系统干预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如何去陪护身边的心理障碍患者呢?1)一定要把他当成正常人看待就好了不需要额外的同情在陪护的过程中有一个核心要把握住,那就是:一定要把他当成正常人看待就好了,而本质上他们也是正常人。但人们往往将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问题。会讳病忌医会存在极大的病耻感。心理问题主要是主观的感受上,比如在抑郁症状态下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活动减少,自责自罪,他们不需要你的怜悯和同情。对他们来讲,这种怜悯和同情是比抑郁症带来的躯体症状更让人难以忍受的。
2)学会共情的能力拉进心跟心之间的距离既然他们不需要你的同情跟怜悯,如何才能够帮助他们就涉及到一个最重要的能力,那就是共情的能力,这是意识疗法里面提到的心理咨询师必备的一个能力。在抑郁症状态下。心理既矛盾又复杂,一方面他不需要你的同情,另一方面他需要你的理解。同情是单方面的施舍,而共情是设身处地的说出感受。试着感受一下这两句话的区别:坚强一点,你一定会好起来的!另外一种表达形式:看到你这么痛苦,我也非常的难过!
3)一个简单的拥抱胜过千言万语,传达有我在你很安全的信号抑郁症往往会跟其他的神经症并发,比如说可能会跟焦虑症并发为综合征,也可能会跟狂躁症病患为躁郁,导致情绪波动很大,同时会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形成恶性的循环,让问题更加的趋于复杂化。塑造一个安全接纳的氛围是很重要的。有时候不一定要通过语言,哪怕就是一个简单的拥抱,也可以传达一个信号:有我在你很安全。
4)简单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分泌抑郁症的状态下,由于心动力不足导致行动力。严重不足,这会体现在他们觉得连呼吸都是多余的。而有氧运动是可以提升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浓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抑郁还是焦虑。督促他们做简单的有氧运动,如果他们实在难以完成这样强度的运动,也可以把自己的意识拉回来放在当下。
5)引导对方处理头脑安在当下因为在抑郁症状态下的时候,头脑思维是非常活跃的,他们总是在头脑里面以过去某一个人某件事情编制受害者的故事。在意识疗法里面经常提到了类似于经行,合一以及观呼吸的方法,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行动起来,行动起来才能够出离头脑的思维,才能够回到当下的状态。
6)督促生理用药,不能擅自停药此外必要的生理药物治疗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在这种状态下的时候不会按时服药,这就很容易导致药物戒断反应或者是撤药反应。哪怕是躯体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也不能够贸然的擅自停药,一定要在医院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做简要方案。
由此可见,只要做到以上几点你就很好好的引导他们,不要把这看成是一项任务,而是看成是共同成长的机会。所谓惠人达己,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成全自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跟他共同成长的时候,由此而产生的友谊更是历久弥坚的。
亲戚家的女儿12岁?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建议您带领孩子到正规医院做一下检查,不要忽视孩子的主诉。简单介绍一下青少年抑郁的表现有哪些。青少年抑郁的本质上还是抑郁症,但是因为青少年的未成年,所以日常的语言表达和意志行为都和成年人有所不同,症状表现也有不同。
青少年抑郁的表现有:情感低落或者烦躁:青少年病人缺乏正确组织和识别情绪体验的情感的认知能力,在青少年抑郁症中,可能表达自己的是烦躁情绪,抑郁情绪比烦躁情绪更常见,同时也会有些伴随着明显的厌学情绪。
丧失兴趣或者愉悦:在曾经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中失去兴趣或者快乐感缺乏,包括对学习在内的很多事情都丧失兴趣,
饮食与体重变化:食欲下降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未达到所处年龄的标准发育体重,并不是体重减轻。也有些青少年出现食欲增加,表现对自己喜好的食物没有兴趣,却对单一食用某种食物。
睡眠障碍:表现失眠或者睡眠过多,一些孩子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嗜睡,也有些孩子出现不是很明显的早醒。
疲劳或精力减退:主要表现为易疲倦,无精打采,对日常的生活和学习没有动力。
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决定困难:病人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记忆力下降,也有可能出现难以做决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在抑郁发作之前没有的。
反复出现死亡或者自杀的想法:青少年抑郁患者很多都会出现与死亡或者自杀的想法,或者付诸行动。
导致青少年抑郁的因素有哪些?1.家庭关系存在冲突,单亲家庭或者非独生子女家庭中被冷落;
2.童年经历过难以忘记的负性事件;
3.学业困难,或者同伴问题、学校欺凌等;
4.患有慢性疾病(有危及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等。
青少年的抑郁问题的隐匿性很强,仔细观察还是可以根据孩子在家或者学校的日常行为进行判断的,希望我们在关注孩子学习生活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您解惑!(图片来自于网络)
儿童自闭症的症状是什么?
段医生讲科普☞带你一起涨知识!自闭症,曾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但是近几年,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至少1%的小孩会得此病。自闭症,又称孤独症,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范围狭窄、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自闭症的典型行为在婴幼儿期最明显,但由于父母缺乏认识、医生对自闭症的诊治不足,导致延误诊断。因此,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早期识别这5种行为,简称“五不”行为。一、不(少)看:对有意义的社交缺乏或减少注视,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二、不(少)应:
1.叫名反应: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或不敏感;
2.共同注意:指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某一物体或者事件等协调能力差。
三、不(少)指:
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
四、不(少)语:多数患儿存在语言延迟。
五、不当:
1.不恰当使用物品,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
2.言语的不当也应该注意,表现为正常语言出现后言语的倒退,难以听懂、重复、无意义的语言。
家长一旦发现患儿有上述的五不行为,建议到专门的医疗机构进行筛查。家长也可使用改良版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M-CHAT-R)自行筛查:适用于16~30月龄的婴幼儿,该量表由20道问题组成,每道题目包含“是”“否”两个选项。“是”即为阳性,记1分。总分0~2分为低风险,3~7分为中等风险 ,8~20为高风险 。
1.如果你指向房间内的某样物体,你的孩子会看它吗?
2.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可能是聋的?
3.你的孩子会玩假装游戏吗?(如假装喝水)
4.你的孩子喜欢爬吗? (如家具、游乐场设施、或楼梯)
5.你的孩子会在离自己眼睛近的地方做出不正常的手指运动吗? (例如,你的孩子会在眼睛是否前摆动手指吗?)
6.你的孩子会用一根手指指东西表示需要或寻求帮助吗?
7.你的孩子会用一根手指指东西,向你展示有趣的东西吗?
8.你的孩子对其他孩子感兴趣吗?
9.你的孩子会把东西拿给你或举着东西给你看吗——不是寻求帮助,而只是分享?
10.你叫孩子名字的时候,他/她会有反应吗?
11.你对你的孩子笑的时候,他/她会回笑吗?
12.你的孩子会因为日常噪音而感到不安吗?
13.你的孩子会走路吗?
14.当你对着他/她说话,和他/她玩耍,或者给他/她穿衣服时,他/她会与你对视吗?
15.你的孩子会模仿会模仿你做的事吗?
16.如果你转头看某样东西,你的孩子也会向四周看,看你在看什么吗?
17.你的孩子会试图让你去看他/她吗? (如等待你的夸奖)
18.当你告诉你的孩子去做某事时,他/她能理解吗?)
19.如果发生了新鲜事,你的孩子会看你的脸,来看你有什么感觉吗? (如你发出惊叹的声音)
20.你的孩子喜欢运动吗? (例如,在你的膝盖上摇晃或弹跳)
自闭症通过早期干预,预后可以显著改善。☞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