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的表现症状,脑瘫什么时候才可以发现?
脑瘫是婴儿在六个月的时候,早期的症状包括身体发软、反应迟钝和叫喊没有反应,脑瘫形成的原因不一定是怀孕期间形成的,而可能是出生后的一些异常所致的,要积极的接受治疗。
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或注射有关药物: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药、活血药等。
如果您有其他关于孩子健康成长发育的疑问题咨询,请添加微信号:children_61或直接拨打电话:021-66613789咨询,我们将为您提供一对一专业解儿科医生解答哦。
肌张力低就一定是脑瘫吗?
肌肉张力低是脑瘫的症状。低出生体重婴儿,包括早产儿和足月未成熟儿童,脑瘫的重量不到2500克。先天性畸形,包括脑发育不良、脑发育不良、脑发育不良和脑血管发育不良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缺血缺氧,40例瘫痪病人是由缺氧引起的。
水痘有什么症状?
水痘皮疹的特点
水痘皮疹数量较多,数百至数千个不等。一般首先出现于面部、头皮和躯干,其分布呈向心性,以发际、胸背较多,四肢面部较少,手掌足底偶见。鼻、咽、口腔、外阴等部位的黏膜亦可发疹。皮疹出现时仍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但往往较出疹前减轻。发热一般随着出疹的停止逐渐下降至正常。皮疹有痒感,有时因剧痒使患者烦躁不安。黏膜处皮疹易破溃成溃疡,常伴有疼痛。皮疹数量多者全身症状较重。水痘发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四个阶段。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后变为疱疹。典型疱疹呈卵圆形,壁薄易破,周围绕以红晕,疱疹之间有正常皮肤。疱液初透明后渐转混浊,甚至于呈脓疱样外观;也可因患者搔抓致继发化脓性感染而形成典型的脓疱,并因此导致全身症状加重。若未发生化脓性感染,自疱疹形成后1~2天,就开始从疱疹中心部位枯干结痂;再经数天,痂壳即行脱落,约2周脱尽。由于疱疹损害表浅,故愈后大都不留瘢痕,即使局部遗有暂时性色素沉着,也能逐步消退。水痘皮疹分批发生,在前一批皮疹损害逐步演变愈合的过程中,新的一批疱疹又次第出现,导致红斑、丘疹、疱疹和结痂等各阶段损害可在同一时间内并存于同一患者。尤其是在发疹第2~3天,同一部位常常可见到各阶段的皮疹,此为水痘皮疹的另一重要特征。随着患者体内免疫力的逐渐增强,皮疹逐渐减少。最后一批出现的皮疹、可在斑丘疹期即停止发展,并就此消退,患者痊愈。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可将水痘划分为如下类型:
1、普通型:占水痘患者的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而言,水痘患者的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微。病程经历约1周,即可自愈。成人及婴儿患者出疹往往较多,病情也较重,病程可迁延数周。
2、进行性播散型水痘:可见于各种原因导致抵抗力削弱者,例如,罹患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肿瘤,或长期应用各种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此类患者受染后易于发展为进行性播散型水痘,病情严重;表现为病毒血症持续时间较长,有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全身皮疹多而密集,且新的皮疹不断出现。疱疹较大,可相互融合形成大疱,或呈出血性疱疹不易结痂,甚至皮疹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生大片坏死。在正常皮肤上有时亦可见到瘀点和瘀斑。进行性播散型水痘患者的病死率约7%。
3、原发性水痘肺炎(primary varicella pneumonia):罹患者多系成人,原发性水痘肺炎出现于第1病日至第6病日,但病情轻重不一。轻者无明显症状;重症可有高热、咳嗽、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及发绀。胸部体征不明显,或有少量干、湿啰音及哮鸣;X线胸片可见双肺弥漫性结节状阴影,肺门及肺底处较显著。水痘肺炎的病理过程大体上与皮疹同步,常随皮疹消退而好转;但少数重症水痘肺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后,X线阴影仍可持续存在2~3个月方能消散。
4、水痘脑炎(varicella encephalopathy):较少见,罹患者在出疹后3~8天发生脑炎的临床表现,亦有少数见于出疹前2周至出疹后3周。一般为5~7岁幼儿,男多于女。临床特征和脑脊液检查特点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起病缓急不一,早期可无发热及脑膜刺激征,常见头痛、呕吐及感觉异常,或伴有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眩晕及语言障碍等小脑症状;严重者可有惊厥、瘫痪、昏睡或昏迷。病后可有精神异常,智力迟钝及癫痫发作等后遗症。水痘脑炎病程为1~3周,病死率5%~25%。凡以昏迷、惊厥起病者预后严重。
5、其他:重症水痘感染患者可导致肝组织灶性坏死,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内有典型的核内包涵体,临床表现为水痘肝炎,患者出现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可伴有黄疸。水痘并发肾炎、间质性心肌炎等亦有报告,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致患者猝然死亡。此外,妊娠早期感染水痘,可能引起胎儿畸形;妊娠后期感染水痘,可能引起胎儿先天性水痘综合征。
脑瘫患儿出现流口水的问题是怎么回事?
头、面、颈部肌肉的不协调运动会引起流涎,这就类似于吞咽肌协调功能障碍的患者无法完成吞咽一样,有些人甚至不能吞咽唾液。某种抗惊厥药物(特别是路硝西泮)会增加唾液量,从而加重流涎。35%的脑瘫患儿存在流涎问题。
改善流涎状况的注意事项有:1、改善患者体位,不让头部前倾;2、注意口腔卫生,减少牙科疾病;3、口腔整形以改善咬合;4、改善扁桃体肿大引起的喉部堵塞。
三个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有:1、口腔运动治疗(一般在言语治疗师指导下完成)改善舌、下颌相对位置和咬合功能。2、药物减少唾液分泌。3、手术减少唾液分泌,把唾液腺转移到喉部的后方以便更好地吞咽。4、行为治疗法,提示和正向激励法。上述方法中没有孰优孰劣,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格隆铵(肠胃宁,一种抗胆碱能药物)以及肉毒素注射唾液腺技术在近期的研究中,被证明对流涎治疗以及气管造口术后减少分泌物有一定的效果。
哪些方法可以早期查出脑瘫?
刘书勤/文 北京京军脑瘫医院(儿内科)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脑瘫的危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是康复以及避免危害严重化的最佳方法。
据医院小儿脑瘫神经康复科统计数据显示,6个月以内的患儿康复率为98.7%,10个月的患儿康复率为89.56%,12个月的为88.72%,18个月的为75.47%,由此可见,越早发现和治疗,小儿脑瘫的康复效果越好。
脑瘫患儿正在做康复训练
如何识别新生儿脑瘫的早期信号?
这是摆在很多高危脑瘫家庭的一个问题,有些家长因为经验不足,在孩子表现一些很明显的异常时才匆忙就医,这样都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根据脑瘫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表现,如果家长不知道孩子是否有问题,可以以此为参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
1-6个月为第一阶段:患儿表现为肌肉无力、抬头困难、不会翻身、坐不稳、手指和大腿等关节过度背屈等。
半岁到两岁为第二阶段:患儿表现出不会爬、站不稳或者不会站不能站、肌张力不稳定(肌张力高或肌张力低下)、关节活动有阻力(有折刀感)、无自主运动等。
二岁后为最后阶段:此时患儿会表现出各式各样的肌肉痉挛、姿势异常、关节逐渐变形,治疗难度增加。
图片来源于网络
脑瘫的三个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这里列举的是大多数脑瘫患儿具有的症状,这里只能根据症状做一个预判,是否确诊是脑瘫还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
关于脑瘫患儿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家长对孩子要多一些耐心,和孩子一起树立治疗的信心,配合专业医生的治疗方案,争取早日让孩子恢复健康。
注:脑瘫疾病目前没有方法可以治愈,文中康复率只是指通过治疗达到治疗方案中预期治疗效果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