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的初期表现有哪些症状,伴精神症状的重度抑郁症有发呆症状吗?
伴精神症状的重度抑郁症有发呆症状吗?是的,有发呆症状。这种症状主要体现在内源性抑郁症患者或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障碍患者身上,在正常能力受损的情况下,所出现的迟滞状态或精神抑制状态所形成的发呆症状,既有懒、呆、变、忧、虑“五种特征”,属于大脑生物胺引对绝对不足而形成的症状,在抑郁程度极为严重时,还有可能出现抑郁性木僵状态。
在重度抑郁症患者身上,发呆症状的体现并不少见,主要体现在患者的行为缓慢而产生的迟滞,在表现方面是很多的,比如走起路来与常人走路的速度相比相比非常慢,就是在医院进行检查病情过程中都呆坐不动,面无表情,甚至有些患者有轻微的木僵症状出现,在语言表达上也是很缓慢的,显示出犹豫,有气无力的样子,每一句话都很简短,字数又非常少,基本上都以“是”或“不是”来回答问题。
考虑一个问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做出回答,在回答过程中每个词句之间也会有很长的停顿,常常呆板的表情,似乎是受到了精神抑制方面的作用而产生的,而如果受到了精神抑制作用而体现出的症状正是精力缺乏、思考困难和行动迟滞的表现,伴有精神症状的重度抑郁症患者体现出的精神抑制所产生的思维迟滞,造成发呆症状的出现,在患者当中比例是很高的,这也与大脑生物胺应对引对不足造成的这种症状有一定关系。
不过近期针对于伴有精神症状的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研究当中发现,许多患者的语言和运动迟滞现象,也就是发呆的症状的体现,在以前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是过分强调了客观的症状,而在主体上忽视了主观的迟缓体验这一核心现象,在最新的研究中发现,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发现语言和运动迟缓并非思维迟缓所致,而是因为患者的注意力过于分散,以及先占观念和思维困难所致,但这一研究成果在业界并没有达到一定的共识,其理论正在充分的论证中。
请问抑郁症和精神病有什么区别?
1、主动与被动:抑郁症患者主动求医,而精神病患者对自己的异常表现不能够觉察,不配合治疗;
2、思维内容:抑郁症患者表现为消极的情绪,重症患者可以达到近似于妄想的程度,但患者的意念与所处的环境和事件有关。精神病患者具有妄想症状;
3、表达的情感不同:抑郁症患者异常痛苦、悲观厌世,痛苦程度与症状体征不符,具有情绪色彩。而精神病患者表情淡漠,情感与周围环境不相符。在生活中这两种疾病对患者的心身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需要关注与治疗。
精神轻度不正常的表现有哪些?
谢邀!
我不是太理解楼主所指的精神轻度不正常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可以说一下如何鉴别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正常还是异常,希望能够帮助到楼主。
什么是精神不正常?坦率的说这个概念十分庞大,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在这里以临床心理学中对于病态心理和心理障碍的描述来为大家解释一下。
病态心理是指人的感知、情感、思维、智能、判断、记忆、行为以及人格等心理过程和特征发生异常。
心理障碍是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事,导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相适应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相同。就像是通过多重角度来描述精神问题,因此想要理解精神不正常需要从多方面去看待。
如何判断精神是否正常?通过上述的了解,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观察,这里我们选取平时比较直观、常用的现象维度来观察:
1.感觉与知觉 这里需要观察一个人的感觉是否存在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感觉倒错等障碍,知觉上是否存在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正常人在一些情况下,比如疲劳、身体虚弱等也会出现错觉、感觉过敏,但如果频繁出现就需要注意了。
2.思维 这里需要观察一个人是否存在思维联想障碍如思维联想速度和量的异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奔逸)、思维连贯性异常(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联想途径的异常(病理性赘述、思维粘滞、思维中断、病理性简述、持续言语、重复言语、刻板言语、模仿言语)、思维自主性异常(思维插入、思维云集、强迫思维、)和思维逻辑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诡辩症、矛盾思维),以及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偏见、迷信思想、先占观念或优势观念、超价观念、类妄想性幻想),另外还有语言及其他形式的思维障碍(独语症、内向性思维、近似回答、缄默症、秽语、口吃、失语症),与其他心理活动相关的思维障碍(妄想知觉、妄想心境、妄想回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一些症状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是正常的,比如独语症在2-7岁的孩童中很常见,这并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自身心理神经发展的自然过程。
3.注意 这里需要观察一个人是否存在注意增强、注意减弱、注意涣散、注意缓慢、注意狭窄、随境转移、注意固定。
4.记忆 这里需要观察一个人是否存在记忆增强、记忆减弱、遗忘(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进行性遗忘、后发性遗忘、局限性遗忘、心因性遗忘、错构、虚构、似曾相似感或视旧如新症、重演性记忆错误、潜隐记忆)。
5.智能 这里观察的是一个人是否存在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假性痴呆(心因性假性痴呆、抑郁性假性痴呆)。
6.情感 这里需要观察一个人是否存在病理优势性情感(情感高涨、欣快、情绪低落、焦虑、恐惧)、情绪反应性障碍(情感脆弱、情绪不稳、易激惹性、情感爆发、病理性激情、情感淡漠、情感迟钝、情感衰退、情感麻木、情感幼稚)、情感表达障碍(强制性哭笑、情感不适切、情感倒错、矛盾情感、强迫情绪、被强加的情绪、病理性心境恶劣)
7.意志行为 这里需要观察一个人是否存在意志障碍(意志增强、意志减弱、意志缺乏、意向倒错、矛盾意向、强迫意向)、运动与行为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违拗症、被动服从、模仿动作、刻板动作、持续动作、强迫动作、强制性动作、作态、怪异行为、抽动症状、冲动性行为、攻击性行为、自杀、漫游症)
8.意识 这里需要观察一个人是否存在环境意识障碍(意识清晰度、意识内容改变、意识范围的改变)、自我意识障碍(人格解体、双重人格、交替人格、人格转换)、定向力和定向障碍(时间定向障碍、空间定向障碍、人物定向障碍、自我定向障碍、双重定向)。
9.人格 这里需要观察一个人是否存在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人格改变(器质性人格改变、癫痫性人格改变、精神障碍所致或应激相关的人格改变)。
该如何理解精神不正常?通过以上内容的了解,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出现精神异常。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现象是作为评估精神问题的标准之一,也是重要的在组成部分,但必须要结合时间、既往经历、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等等方面相结合,才比较准确。如果你怀疑一个人可能精神不正常,最好的方法是把他送到专业机构进行评估。
祝大家健康!
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样子?
- 1-
1998年,这一年,对我来说,注定是非常糟糕的一年。
那会儿,我还比较年轻,因对自己要求太高,又做了很多急功近利的事情,事业从高峰跌落到了谷底。同时,女友离开了我。
事业和爱情的双失败,令我陷入到了深深的抑郁状态中。
可能很多人不清楚,抑郁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即使我现在回忆那时候的状态,心里还是感到一阵阵的凉意。
如果你想详细了解的话,也可以在网络上搜胡慎之《曾经2次,我从严重的抑郁症中爬起来》,我在这篇文章中,写了两次抑郁症对我的影响,希望能够帮助一些朋友。
首先,它是无情的。
无情是指,我的情绪情感都被剥夺了,如同行尸走肉。
一个人漫无目标地走在人群中,有点像电影里的特效,自己是虚的,周围人都是实的,他们行色匆匆,充满着各式各样的目标,但这一切都与我无关。
在一个虚实的环境里,我无法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那种感觉就像从一种有情绪的状态变成了一种没有情绪的状态。
其次,令人无法承受的如黑云压城般的深深的自责感和愧疚感笼罩着我。我觉得自己对不起所有人,而且这种愧疚感会泛化,泛化到好像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可能对别人有害。
在别人对我有期待的时候,我让别人失望了。在做的过程中,自己也没有拼尽全力,这一点,对于一个有自我要求的人来说是无法容忍的。
在那种状态下,我又对很多人感到非常愤怒。愤怒是因为怨恨,我希望能把部分责任推给别人,所以,我又会觉得别人都对不起我。
在我觉得周遭的一切都对不起我的时候,我变得特别焦虑,很愤怒,不愿跟任何人交流。但是,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愤怒已经令我有意识地切断了跟外界所有人的联系。
到最后,我发现,对于过去,我是无能为力的。对于将来,我同样是无能为力的。于是,无力感又被我深深地体验到了。
存在,意味着什么?
我不知道,我只觉得自己很像行尸走肉。
- 2 -
那时的我,就像一个人生活在无边无际的黑洞里。
每天会吃饭,但不是因为饥饿,因为我根本不知道饥饿是什么感觉?更像是一种程序化的运作过程,“哦,到点了,要吃饭了。”
那真是一种绝望的状态。
难以入眠,本身具备的一些功能也在慢慢衰退。
98年,没有全天24小时的电视节目,也没有网络电视。凌晨2点多钟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任何电视节目了,然后电视上会出现那种老式静止的画面,唯一动的,就是时针。(如下图▼)
切断跟所有人的联系后,我经常一个人看着那些无聊的电视。
因为我希望所在的空间里能有一点声音,保持一点点跟周遭世界的联系。
时针一分一秒的过去,我看着电视静止的画面,直到凌晨三四五点,仍旧是一点睡意都没有。我不知道睡着以后,第二天醒来将面对的是什么,可能又是一个重复的日子,因此,我对睡没有半点渴望,对性也没有欲望,不知道做什么,也不知道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在哪里?
我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家里,不愿意出门,也不愿跟任何人接触。
现在的我再去理解一下那时候的我,总结了这几点:
第一,我发现自己的能力消失了。
第二,乐趣的丧失。
第三,关系的失联。
第四,最重要的一点,我找不到自己。
我的自我不是很稳定,很少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谁。
那段时间,我每天重复地问自己,存在这个世界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 3 -
在那种状态下,我尝试着让自己的状态稍微好转一点,也在不断地告诉自己要更努力一点,尽快从那种状态里边走出来。
我也尝试过走到外面,感受太阳,感受周边的人。但当我真的想跟别人建立联系时,我又会觉得自己像一具行尸走肉,对周围的一切都不感兴趣,哪怕别人主动跟我聊天,我也保持沉默。
偶尔去小卖部买一些生活必需品,我也尽量用简短的语言告诉老板,我要什么,拿到东西后立刻走。
我也尝试过去感受别人的生活,比如,我看到别人打牌的时候,我也希望能参与进去。但当我真的参与到牌局中来,又会很快找一个理由离开,甚至会鄙视打牌的人,“这有什么值得开心的。”
当然,表面上,我会跟随他们一起笑。但内心的感觉是,觉得自己像一个陷入黑暗的婴儿,所有的东西都消失了。
这种状态,我持续了8个月。
逐渐,我发现,我的状态越来越严重了,吃饭只吃一餐,睡不着觉......那一刻,我想到了解脱,因为那种感觉太糟糕了,糟糕到认为活着没有任何意义。
我写过几封信,信的内容非常空洞,多半是告诉对方,我是多么糟糕,我对不起你们,很愧疚。不管我是活着,还是死了,别人都不会太在意,地球照样转。
因此,我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我做完这个决定,有些东西反而慢慢地踏实了下来,想了想,还有什么事情是没有做的呢?
我想到了一个朋友,好像需要跟他说些什么,又好像不需要跟他说什么。总之,我想办法找到了他。
见他之前,我对外表做了点装扮,我不希望别人看出目前我是怎样的状态,可以说,我把生命中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了这一点:让自己打扮的稍微好点。
那位朋友跟我说了很多,有几句话触动到了我。
他说,“你这段时间的状态好像不是很好,我一直在找你,不知道你发生了什么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其实可以跟我说说,看看我能否跟你一起想办法。”
朋友的那番话,就像在我油尽灯枯的时候,注入了一点点活下去的能量,尽管这能量不是很足。但那一刻,我感到跟他建立了一种连接,而且,这种连接是他主动跟我建立的,我抗拒不了。
看似不经意的一两句话,让我觉得这个世界还是有人关心我的,这让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但我哭不出来,也悲伤不起来,因为抑郁的时间太久了。
我能感到,内心的某种东西被波动到了。
他跟我说了蛮多话,我也把自己的状态跟他说了,后来,他建议我去看一下医生。那时候很难找到心理医生,所以,我去精神科看了一下。
他陪我到精神科,开了一些药。
其实,吃药也是一种照顾,最起码我在告诉自己,我只是病了。
同时,有一个人能陪着我,让我感到自己不是在一个完全没有回应的世界里。
——the end——
作者介绍:胡慎之,知名亲子关系专家,向日葵心理创始人,向日葵爸爸。《胡慎之:幸福家庭必修课》在喜马拉雅热销中。新书《陪孩子度过生命第一个三年》、《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成长》京东当当热销中。胃肠功能紊乱能引起抑郁焦虑症吗?
朋友你好。这里是心理咨询师老友手札,很高兴回答朋友你的问题。
可以很确定的说,胃肠功能紊乱是有可能引发焦虑症的,胃肠与抑郁、焦虑存在关系。但,请一定要注意三个关键的字,就是“有可能”。
那么,我们先说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个独立的、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
它的独立,是指它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完整的系统、有自己的诞生基础;而它的开放性,是指在焦虑症真正出现之前,可能存在很多诱发它出现的东西。
为什么说胃肠功能紊乱是可能的一个基础呢?
肠胃功能紊乱,可能出现腹痛、腹泻、便秘、恶心等状况。而以现在的实际情况来说,很多人都有肠胃问题。
而我想你也会发现,肠胃问题并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它可能会持续很久,并且经常反复。
那么,这就给我们带来了“这个问题一直不能好起来”、“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很大收获”等感受,而基于此,焦虑也就出现了。
其实在很多慢性病人身上,都会有一些焦虑的表现。它们诞生的基础,也都是和刚刚类似。
也就是,被慢性病折腾的受不了了、自己内心的期待不能变成现实、内心十分无助。
虽然从一般的角度来说,因为这些因素出现焦虑,我觉得是很正常的。但是同样的,我们还是要搞清楚,“为什么这些朋友会出现导致焦虑出现的这些因素”,因为在另外一些朋友身上,是没有这些因素的。
慢性病确实是一个很折磨人的事情,我想很多朋友都深有体会。
比如肠胃病,半夜往床上一躺,本来安安心心的看看电视剧,突然一阵疼痛,一疼还疼好久,那种折腾,还有平日里看到想吃的东西,却又不能吃的内心纠葛……
这就好像生活不自觉的增加了一些不可控的突发事件、失去了一些享受。那,如果我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一不舒服就出现很多乱想的话,那我就很容易陷入焦虑中了。
同样的循环也存在很小的可能性引发抑郁症。
在这里我用的是引发,原因在于,一些外在条件往往只是触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焦虑症或者抑郁症的推手,而不是致病原因。或者说,个体本身已经存在了一定的焦虑基础或抑郁基础,推手轻轻一推就变成了问题。
所以只能说胃肠功能紊乱,与焦虑、抑郁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并不大。
而同时也要注意的是,肠道本身同样是与焦虑、抑郁存在联系的。
是的,刚刚说的是胃肠功能紊乱,这里说的是肠道本身。两者有联系,但不能混为一谈。
研究发现,肠道内部的菌群,与人的情绪、性格、食物选择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如果菌群出问题,我们的性格、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它可能带来胃肠功能紊乱,但并不是唯一因素。
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
1、慢性病与心理、情绪存在联系,但这是由于我们本身不能很好的与其相处所产生的结果,是可控的;
2、肠道菌群本身与心理、情绪存在联系,它是基于人体的某些机制产生的,有一定的可控性;
3、心理、情绪本身,又会反作用于慢性病、肠道菌群。
所以,如果是调节的话,心理和生理是同等重要的。心理需要不断成长,而生理要更加考虑自己的身体需要什么,而不是自己想要什么。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协助朋友你看到世界真实的样子。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