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糖尿病一般能活多少年,人活到八十岁是一种什么体验?
我想每个人活到八十岁的时候,他们的体验都会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工作经历,兴趣爱好,生活品质,家庭关系等都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体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每个人都希望在八十岁的时候,活的健康快乐!
我的爸爸,他在年青的时候就喜欢读书写作。他写过关于交通,金融方面的专业书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散文。到了他八十岁的时候,依然沒有放下他手中的书和笔,而且又爱上了英文翻译。他的时间每天都排的满满的,好像有写不完的东西。他去世后,我们再版了他原来翻译过的书,以满足他一直想再出书的愿望。我想,爸爸一定觉得他在八十岁的时候,过的很充实也很精彩。
我的妈妈,在她八十岁左右,参加了社区为老人们开办的书画班,每星期她都固定去学习。她和朋友们一起去买画画用的笔和纸,买各种颜料,高兴极了。她把自己画好的画裱起来,挂在家里的客厅,送给我们和朋友们,你可以从她的笑容中,看到她满满的幸福和快乐感。让你不觉得,她已经八十岁了。
所以,当我们也到八十岁的时候,都应该坦然面对。八十只是个数字,你依然可以活出精彩!
为什么糖尿病人申请不到慢性病?
40年糖尿病也未申请到慢性保,一、不愿意到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糖尿病,也就无糖尿病病史报告。二、没有二项以上并发症,三、本人就只有血糖值高其它一切正常,四、根本无需药物治疗,减少主粮日吃五两,血糖值立码正常。
糖尿病人患病后最多还能活多少年?
先要了解,糖尿病的病因是啥。基础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各种身体不适,到最后免疫力越来越下降,影响整个身体器官的衰竭,这是他的病因。
这是最简单的,从发病,到人体最后走向衰弱的一个过程。这是慢性疾病,从发现都要伴随你一生。
西医治不了根。中医太过漫长。但最主要的还是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漫长的饮食调理,辅助一些中医的调理手段。借助西医的物理调整。但最好不要去吃西药。用最好的心态和自己的身体对话,这是一个长期而且,漫长的过程,通过这种坚持的过程。
可以带着这种症状,健康快乐的,活着,自然终老,不一定非要去看这些指标。我是医养汉中,中医传承的手艺人。我身边这种人很多,特别是像一型二型的病人。都能健康快乐的自然终老。
糖尿病不想发展成尿毒症?
大家好,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肾内科医师,我想这个问题我应该是有发言权的。在解答问题之前,给大家提个小问题,糖尿病和尿毒症有因果关系吗?其实即使是到现在一些糖友也还是云里雾里。在这我严肃的告诉大家,它们是具有因果关系的。那糖尿病不想发展成尿毒症,该怎么做呢?其实不只是控制三个指标这么简单,下面我将详细分析给大家听。
糖尿病与尿毒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及关系梳理●我想就是随便在街上找人问听没听过糖尿病,我想多数人都会回答听过。因为糖尿病已经是常见病、多发病了,也已经严重的威胁人类健康。而据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早在2011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到了3.66亿。而我国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调整,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快速增加。
●2012年,中国的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经上升至12.1%(男性患病率为12.1%,女性为11%),而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衰竭(即尿毒症,是所有肾病最终的归途)的首要病因,而在我国也跃居为导致尿毒症的第二大原因。请注意,无论你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30%-40%的患者将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蛋白尿,则意味着肾功能将进行性减退至终末期肾病。
糖尿病不想发展为尿毒症,要控制好哪些指标?●上面我也提到,糖尿病有30%-40%的概率发展至糖尿病肾病,所以我们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不是说你控制了相关的指标你就不会得糖尿病肾病了。这种想法太过绝对,何况疾病的发展是呈“个体化”的特点,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面对糖尿病,唯一能做的就是及早干预,解除相关危险因素才是关键,才更有胜算一点。
●指标一
①首先第一点,就是控制血糖,这是重中之重,也是核心所在。强化血糖治疗可以减轻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这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病理特点),降低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及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在早期肾小球滤过率往往是高于正常的)。
②所以我建议:空腹血糖需控制在5.0-7.2mmol/l,餐后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7%,对于老年人和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空腹血糖可以控制在5.6-7.8mmol/l。以防止要求过高而引发低血糖(关于药物的选择、胰岛素的用量等等交给肾内科医师、内分泌医生即可,这我不过多赘述)。
●指标二
①不知大家是否有去了解过高血压的病因分析,其中有一条就是“胰岛素抵抗”。所以现实中有不少糖尿病患者都是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这我们在肾内科见过非常的多,所以这里我要讲的就是血压的管理。在此,我建议,血压一般需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如果尿蛋白的排泄率>1g/24h,那血压要控制在125/75mmhg。
②而在血压药的选择上,首选的就是RASS抑制剂(即某某普利、某某沙坦类的药物,二选一即可)。因为这类药物不仅仅可以控制血压,还可以通过降低肾小球内压和直接影响肾小球基底膜对大分子的通透性(看到这大家可以往上看看,我提到过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变化)。从而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其它指标
①在血脂方面,我的建议是:总胆固醇需<4.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mmol/l,甘油三酯<1.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mmol/l(自己的血脂水平是怎样的在医院空腹查血脂全套即可知晓)。同时配合低脂饮食,多食用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蔬菜(大蒜、洋葱、大葱、花菜、韭菜、姜、萝卜、西红柿、海带、紫菜等);如大豆及豆制品(黄豆、赤小豆、绿豆、蚕豆、豌豆、芸豆等);如鱼类(甲鱼及各种海鱼);如水果(石榴、菜果、山楂、橘子等)。
②在高危因素方面,如果是肥胖患者,我这主要是参照BMI来指导。计算公式为: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算出来的数值需在18.5-23.9之间;如果有抽烟、饮酒、熬夜等嗜好,需及时戒除,并适当运动(像游泳、爬山、慢跑、散步、太极拳、广场舞等有氧运动均可),保持心情愉悦。
综合总结整个糖尿病的防控工作需系统、全面的进行,如木桶效应一样,不得留有短板。其次,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能自觉抵住外来诱惑。因为糖尿病要想并发症少,血糖控制好,在生活质量方面和正常人肯定是没得比的。像少食多餐、戒烟戒酒等都要严格遵守。作为一名肾内科医生,我也想告诉大家,并不是糖尿病都会发展至糖尿病肾病,我们各个指标控制的越好概率自然越小,加油吧。
作者寄语:本回答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综合国内外文献以及个人经验总结而成,不加入专栏,无偿、免费的让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学到了,不要吝啬,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人,感谢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10):865-870.
2、王海燕,主编.肾脏病临床概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P292-297.
活到85岁的概率?
这项研究对美国夏威夷中部瓦胡岛5820名美籍日裔人士进行了多年跟踪调查,这些人被调查的时间长达40年。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研究结果同样适用于其他人种的男人和女人。虽然美籍日裔人比普通美国人身材更好,身体更健康,但影响他们长寿的因素应该同样适用于其他人群。
这项研究开始的时候,参加研究的志愿者平均年龄为50多岁,其中有3369人,也就是58%的志愿者在85岁之前去世了。他们的健康状况从一开始就接受严格的评估,接受8项跟踪检查。其中11%的志愿者(655人)达到了研究人员所说的“例外性生存”关键点,也就是说,他们的寿命达到85岁,在此之前,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没有异常,没有患癌症、心脏病、中风、肺病、帕金森氏症和糖尿病。
中年人如果没有9大疾病风险因素,那么活到85岁的机会高达近70%,而85岁身体仍很健康的机会约为55%。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年人如果有6个或6个以上风险因素,那么,他们活到85岁的可能性只有22%,而到85岁身体仍健康的可能性不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