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怎么治疗才能彻底根除,霉菌性中耳炎能彻底好吗?
霉菌性的中耳炎,通过积极的抗真菌治疗,也是可以完全恢复的,需要遵照医嘱做一下药物敏感试验,按照疗程配合口服用药以及局部用药进行治疗,在用药期间饮食方面以清淡为主,一个疗程之后无论症状是否完全缓解或者消失,都应该重新去医院进行检查,不能够症状缓解之后就停止用药。
老年性中耳炎要怎么进行治疗?
老年性中耳炎是由于之前有过中耳炎,年龄增大,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侵入机体或者是病毒性感冒没有彻底治愈好而引起的,会导致头疼,头晕,耳聋,耳鸣,化脓性感染听神经受损,建议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可以用双氧水冲洗耳道用营养听神经的药物,抗生素进行治疗。
慢性中耳炎?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达到痊愈的。慢性中耳炎通常是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分泌性中耳炎,一种是化脓性中耳炎,也就是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应该去医院检查,对症下药。
中耳炎是不是不能治根的?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耳痛、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严重者可引起颅内、颅外并发症,如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甚至可危及生命。无论何种性质的中耳炎,经过及时和适当的治疗,一般均可治愈。但在某些情况下有可能遗留后遗症,如听力损失和耳鸣等。
饮食建议:
饮食要清淡、容易消化、营养丰富,忌辛辣刺激的食物。
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保持鼻腔通畅,防止污水入耳,防止继发感染。
如何防治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炎顾名思义就是中耳发生了炎症,是一种常见病,一般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过去有人常常不重视急性中耳炎,认为耳内流脓水是小毛病,使很多病人急性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转变成了慢性中耳炎而无法根治。因为中耳炎的危害不仅仅损害听力,造成耳聋,更重要的是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而使炎症蔓延到颅内,引起颅内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中耳炎的发生:首先要注意加强锻练,增加身体的抵抗力,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鼻腔通畅,擤鼻涕不能用力,应交叉单侧擤鼻涕,也不要同时捏住两个鼻孔用力擤鼻涕,以免细菌经咽鼓管进人中耳而引起感染。洗澡、洗头时,要防止污水流人鼻及耳内;游泳时最好戴耳塞,游泳后可用细小卫生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以保持清洁干燥。不要随便用发夹、火柴等挖耳,避免损伤耳道,使细菌乘虚而人。若耳内耵聍块较大时,应去医院取出。
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旦患了中耳炎,要在急性期积极治疗,力争彻底治愈,不留后患,尽量降低疾病给病人的听力带来的损伤。
1.要在药敏实验的指导下,选择敏感性高的抗生素,切不可盲目乱用抗生素。一般多采用β内酰胺类及甲硝唑类的抗菌药物,给药途径多选择静脉点滴,这可使药物更快地到达病灶,发挥作用。
2.耳道内滴药是治疗中耳炎的重要方法之一,滴药能直接作用在病灶局部,更能发挥药物的作用。在滴药前,要使药液温度与体温相近,如果药液过凉的话,应该稍稍加温,以免药液滴入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滴药时,让病人侧卧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头向一侧偏斜,再将外耳道拉直,然后滴人药液,使药液顺利流人耳道。滴药后,要用手指轻压病人的耳屏数次,使药液到达患处。此外,还要注意滴药的滴管不要接触外耳道壁,以免造成污染。
3.中耳炎骨膜未穿孔前,可能会有剧烈跳痛,要用止痛药缓解疼痛,同时用1%麻黄素滴鼻,以改善鼻部通气状况,从而减轻咽鼓管黏膜肿胀,有利于炎症消退,骨膜穿孔后, 疼痛反而会减轻,这时病人取患耳向下卧位,以利于脓液流出,同时,要保持耳道清洁,可用消毒棉茶拭净脓液,3%的双氧水冲洗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然后滴入抗生素溶液,如25%的氯霉素溶液,一般3—5滴,滴后要侧卧,并用手指轻压耳屏,促使药被进入鼓室内发生药效。
4.保持外年耳道及耳前皮肤的清洁,如有脓性分泌物时,应该及时清理干净。
5.通过以上治疗仍不见好转并伴有恶臭脓液,耳朵后红肿疼痛时,说明可能合并乳突炎,要到正规医院进一步治疗。
关注天天医学,了解更多健康知识。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