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症早期的4个表现,中医中的痿症怎么解释?
中医的痿症,又称痿躄,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得随意运动,日久而致肌肉萎缩或肢体瘫痪为特征的疾病。“痿”是指肢体痿弱不用,“躄”是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之意。
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多由外感温热毒邪、内伤情志、饮食劳倦、劳倦内伤、跌扑外伤等病因所致。
基本病机是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如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湿热浸淫,气血不运;脾胃亏虚,精微不输;肝肾亏损,髓枯筋痿。
辨证主要分清虚实,明确病位。
治疗虚者宜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实者清热化湿,祛痰活血。
《黄帝内经》【素问痿论】中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中医历来重视整体观,认为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一脏受邪势必引发其他脏器病变,因此治痿独取阳明意指临床上应该从人体五脏六腑整体论治,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具体的辨证施治原则,识别虚实,因时因人制宜。
相当于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疾病、周期性麻痹、脊髓病变、肌肉病变等表现为肢体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者。
多数患者经过早期积极治疗,可逐渐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有四肢无力,肌肉萎缩、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后遗症。
肌肉萎缩侧索硬化症类的痿证应该吃些什么食物?
痿证食疗可以延缓病情,按照西医的要求应多吃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按照中医的观点需要加强脾胃的运化,因脾主肌肉四肢,治痿独取阳明,阳明经多气多血,食物宜新鲜,注重四性五味的平衡,除了药膳,还有药粥,药羹,药酒等多样化选择,以下略举例,以供参考
黄精炖猪瘦肉
【原料】黄精50克,猪瘦肉200克、葱、姜、料酒、食盐、味精各适量。【制作】将黄精、猪瘦肉洗净,分别切成长3.3厘米,宽1.6厘米的小块,然后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放入葱、姜、盐、料酒等,隔水炖熟。吃肉喝汤。【作用】养脾阴,益心肺。适宜于阴虚体质的平时调养以及心脾阴血不足所致的食少、失眠等症。萝卜煲鲍鱼
【原料】干鲍鱼20~25克,鲜萝卜250~300克。【制作】将干鲍鱼泡发,鲜萝卜去皮,砂锅置火上,放入清水及鲍鱼、萝卜,共同煲汤服食。【作用】滋阴清热,宽中止渴。适宜于糖尿病患者。党参鹌鹑
【原料】鹌鹑10只,淮山药30克,党参10克,冬笋1克,肉汤1000克,葱、姜、盐等调味品适量。【制作】党参洗净切成4厘米长条,淮山药洗净切成厚片,先用清水泡2小时。鹌鹑宰杀干净,入沸水锅中氽去血水,对砍劈成两块。锅置火上,注入化猪油40克,下姜片、葱段煸出香味,下清汤、料酒、酱油,放入淮山药片、鹌鹑、精盐、胡椒,大火上烧开,打去浮沫,改用小火慢烧至鹌鹑七成熟时再下冬笋条烧约10分钟收汁,入味精调味即可。【作用】补元气,益脾肾。适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经常食用有抗癌作用。板栗烧鸡
【原料】板栗250克,鸡肉850克,生姜、葱、料酒、酱油、糖色、白糖、鸡汤、油各适量。【制作】板栗切开口入沸水煮一下去壳和内衣。鸡肉洗净切成5厘米见方块。净锅置火上,放入菜油,待油烧热至七成时,下板栗炸进皮(约3分钟)待用。将锅内油滗出,留油50克,下葱段、姜片、鸡块煸出香味,下鸡汤、料酒、糖色、酱油、精盐、白糖,大火上烧开,打去浮沫,改用小火慢烧。待鸡块烧至五成熟时,下板栗同烧,至肉块板栗酥烂时,拣出葱、姜不用,收汁装碗即成。【作用】补脾胃、强筋骨、止泄泻。适宜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小便频数及脾虚食少、泄泻等症。杏仁蒸肉
【原料】猪五花肉(带皮)500克,甜杏仁20克,冰糖30克,葱、姜、酱油等调味品各适量。【制作】先将猪肉洗净,切成2.5厘米见方的块,杏仁用开水泡透,去掉外皮,装入纱布袋中。再将锅放在旺火上,倒入猪油,加冰糖15克,炒成深红色,再放入肉块一起翻炒。当肉块呈红色时,即下葱段、姜块、酱油、料酒,清水(要浸没肉块)和装杏仁的布袋。待汤开后,倒入砂锅内,放在小火上炖,并要随时翻动,勿使糊底。待肉块炖到六七成熟时,放入剩下的冰糖。炖到九成熟时将杏仁取出,去掉布袋,将杏仁平铺在碗底,把炖好的肉块(皮朝下)摆在杏仁上倒入一些原汤,上屉蒸到十成熟后取出,扣在盘里。然后将剩下的原汤烧开,加入湿淀粉匀成粘汁,浇在肉上即成。【作用】宣肺止咳喘。适宜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喘咳者,老年便秘者也可常食。天麻烧牛尾
【原料】天麻10克,牛尾2条,母鸡、肘子、干贝调料等适量。【制作】将母鸡、肘子下锅煮汤。天麻洗净,上屉蒸透后切片。将牛尾按骨节缝剁开,放入锅内加清水、葱、姜、白酒煮开,去其异味。锅内放入煮好的母鸡、肘子及汤,再放入牛尾、干贝,调好色味,用文火煨2小时左右,待熟后将牛尾捞出,去骨留肉,整齐地码入盘中,再将天麻片镶上,把原汁内的母鸡、肘子等料挑出,用淀粉勾芡,淋少许香油即成。【作用】祛风湿,止痛,行气活血。适宜于头晕、头痛、风湿痛等症。杜仲腰花
【原料】猪腰(或羊腰)250克,杜仲15克,酱油、葱、姜、味精等调味品适量。【制作】杜仲切丝,水煮取浓缩汁15克。把腰子片成两片,挖掉腰臊,划成斜花刀,切成长3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块,用水淀粉80克拌匀。将锅置旺火上,倒入植物油,待油热冒烟时,将腰花用筷子一块一块地放在油锅内,炸片刻,当外面呈焦黄色时,即可取出。将酱油、醋、白糖、料酒、味精、杜仲浓缩汁、水淀粉20克放在碗中调匀,把炒勺放旺火上,倒入猪油,油热后,将葱、姜末放入,稍炸一下,随即将调好的汁倒入,汁成稠糊后,将炸好的腰花倒入翻炒,使汁挂在腰花上即成。【作用】补肾壮阳。适宜于肾虚腰痛、腿软、阳痿、遗精、眩晕、尿频等症,尤其对夜尿增多者,有一定疗效。爆人参鸡片
【原料】鲜人参15克,鸡脯肉200克,冬笋25克,黄瓜25克,鸡蛋清1个,葱、姜、盐、味精等调味品适量。【制作】将鸡脯片切成长5厘米、宽1.6厘米的片,人参、冬笋、黄瓜亦切成片。将鸡片加盐、味精、水豆粉、鸡蛋清适量搅拌均匀。勺内放猪油,烧至五成热时,下入鸡片,用铁筷子划开,熟时捞出,沥净油。用精盐、味精、鸡汤、料酒兑成汁水,待用。将勺内放底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葱丝、生姜丝、笋片、人参片煸炒,再下黄瓜片、香菜梗、鸡片,烹上汁水,翻炒几下,淋上明油即成。【作用】大补元气。适用于气虚、身体衰弱等症。【注意事项】感冒者禁食中医痿症包括什么疾病?
治痿独取阳明,指痿症的治疗主导方向是阳明经,那么中医上的痿症主要是指什么病,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下。
痿证,又称痿躄,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活动不利,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多由外感温热毒邪、内伤情志、饮食劳倦、劳倦内伤、跌扑外伤等病因所致。多数患者经过早期积极治疗,可逐渐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有四肢无力,肌肉萎缩、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后遗症。西医学中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疾病、周期性麻痹、脊髓病变、肌肉病变等表现为肢体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者,属本病的范畴。
常见症状,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活动不利,甚至肌肉萎缩、瘫痪
主要病因
外感温热毒邪、内伤情志、饮食劳倦、先天不足、房事不节、跌扑外伤,接触神经毒性药物
若患者出现肢体痿软,活动不利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引起舌体瘫软、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等危险症候。
临床分类
1、肺热津伤证
主要表现为起病急,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伴有心烦口渴、咽干,咳嗽痰少,不易咳出,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2、湿热浸淫证
主要表现为起病较缓,逐渐出现四肢痿软无力,身体困重,尤以下肢多见,或兼见微肿,手足麻木、或有发热;伴有自觉胸部和胃脘部堵塞不舒、小便赤涩热痛;舌质红、舌苔黄腻等。
3、脾胃虚弱证
主要表现为起病缓慢,逐渐出现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伴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腹胀,饮食减少、大便不形、面色萎黄没有光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4、肝肾亏损证
主要表现为起病缓慢,逐渐出现肢体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明显,腰膝酸软、不能久立,甚至无法走路;可伴有眩晕耳鸣、舌咽干燥,遗精或遗尿,或妇女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5、脉络瘀阻证
主要表现为多因久病体虚而出现四肢痿弱、肌肉消瘦、手足麻木不仁、四肢青筋显露;可伴有肌肉活动时隐痛不适;舌痿不能伸缩、舌质暗淡或有突点瘀斑,脉细涩。
其次痿证在治疗上可采取针灸,艾炙,拔罐等中医综合疗法,更多医学知识,请关注王医生,也可转发或留言
什么是小脑萎缩?
小脑萎缩(cerebellar atrophy)准确来说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神经影像学的表现。既可见于一些遗传性、变性性疾病,也可见于某些急性病程如急性小脑炎的后期及某些药物中毒等,甚至某些临床无症状的人,影像学检查也可见到小脑萎缩,尤以老年人多见。其共同特征是神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小脑的容积减小,脑沟增宽。可分为局限性和广泛性小脑萎缩。由于小脑主要参与躯体平衡和肌肉张力的调节,因此小脑萎缩患者临床多出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言语不清等症状。
英文名称
cerebellar atrophy
就诊科室
神经科
多发群体
老年人
常见病因
遗传、缺血缺氧、药物中毒、炎症、酒精中毒等
常见症状
一般表现为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言语不清
病因
1.遗传性
如脊髓小脑变性(SCA)、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等。
2.变性性
多系统萎缩小脑型(MSA-C)。
3.缺血缺氧性
一氧化碳中毒。
4.药物中毒
苯妥英钠。
5.炎症性
急性小脑炎后遗症。
6.酒精中毒
酒精性小脑变性。
7.其他
神经副肿瘤综合征。
临床表现
1.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是小脑萎缩的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站立不稳,摇晃,并足站立困难,一般不能单腿站立;步态蹒跚,行走时两腿远分,左右摇摆,双上肢屈曲前伸如将跌倒之状;辨距不良,动作易超过目标,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书写时颤抖,字迹不规则,写字越来越大。
2.小脑性构音障碍
吟诗样语言,表现为言语缓慢,发音冲撞、单调、鼻音。是由于发音器官如口唇、舌、咽喉等肌肉共济失调所致。
3.眼球运动障碍
小脑萎缩早期患者可表现为辐辏障碍及眼外肌运动障碍。可有双眼粗大震颤,少数患者可见下跳性眼震、反弹性眼震。
4.肌张力减低
主要见于急性小脑半球病变,在慢性病变时较少见。但某些小脑萎缩的病例可见渐进性全身肌力增高,可出现类似震颤麻痹的情况。
5.非运动性表现
包括认知与语言功能障碍,一些证据表明小脑与精神疾病相关,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及成瘾行为等。
检查
1.神经系统检查
(1)指鼻试验 嘱患者先将上肢伸直外展,然后用示指指尖触其鼻尖,以不同的方向、速度,睁眼、闭眼重复进行并两侧对比,共济失调时表现为动作轻重快慢不一、误指或经过调整后才能指准目标,小脑半球病变时则表现为同侧越接近目标时共济失调越明显,辨距不良常可超越目标。
(2)跟膝胫试验 患者仰卧依次作下列三个动作:一侧下肢抬起并伸直屈膝,将抬起侧的足跟置于对侧平伸侧下肢的膝盖上,然后将足跟沿胫骨前缘向下滑动,力求动作的准确连贯。小脑损害时举腿和触膝时因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颤下移时常摇摆不稳。
(3)快速轮替试验 以一侧手快速连续拍打对侧手背,或前臂快速地作旋前旋后动作或用手的掌侧和背侧交替接触桌面。小脑损害时以上动作笨拙、节律不均。
(4)反跳试验 患者闭眼一侧上肢用力握拳屈曲,医师用力使其拉开的过程中突然放开,正常的保护动作不会自己碰自己,小脑病变时,由于控制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协调功能不良常导致动作过度而捶击自己。或维持两臂向前平伸的姿势,检查者分别或同时突然向下推动其臂部,然后松开,正常人能准确恢复到原位,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患者不能正常地控制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协调,往往动作过度和上下摆动时间过长。检查下肢时可在患者维持屈髓屈膝各90°的姿势时推动其小腿检查,意义同上。
(5)过指试验 患者上肢向前平伸,示指放在检查者固定不动的手指上,然后嘱患者将手上抬至垂直位置再复下降到检查者的手指上,检查时嘱患者始终维持上肢伸直先睁眼后闭眼检查。小脑损害时患者手指不能正确指到检查者的手指,而是过度活动。
(6)起坐试验 患者仰卧,两手置于胸前不支撑而坐起,正常人仅躯干屈曲、两下肢可下压而不离开床面,小脑损害的患者髋部和躯干同时屈曲、双下肢抬起称联合屈曲征。
2.神经影像学检查
CT及磁共振等神经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小脑萎缩时显示小脑沟纹增多、增宽,体积缩小,呈分枝树叶状,小脑周围腔隙增大,第四脑室扩大。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临床检查及影像学等检查对小脑萎缩的诊断并不困难。
治疗
目前的医学水平对已经形成的小脑萎缩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主要是针对一些可控的致病因素进行干预,在此基础上,可选用一些能够改善患者共济运动的药物以部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干细胞移植是未来治疗小脑萎缩的研究方向之一,但目前受伦理的限制,同时技术水平尚不成熟,较少应用于临床。
康复训练
1.语言康复训练
语言康复应在语言功能出现障碍后6个月以内开始,制定难易适度的治疗方案,要有高度针对性;加强舌体运动,可使舌的动作得到改善;通过声带震动可使声带得到锻炼;通过呼吸练习,使气流得到调整;坚持“视、听、说、写”四者并重;如有可能,还将安排集体训练,可引起相互促进、相互鼓励,并能排除畏难情绪和怕说话的心理。
2.运动功能康复训练
包括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
预防
1.积极防治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禁酒戒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使用对脑组织有损害的药物;避免思虑过度,保持安静平和的心态,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如此;劳逸结合,适度锻炼。
2.调整饮食,饮食宜清淡而富含营养,少食肥甘滋腻之品,以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多食蔬菜和水果及含碘食物,注意营养均衡。
3.对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有脑萎缩遗传性家族史的患者,更有必要在50岁左右选择运用延缓衰老的中药调理,以改善脑细胞衰老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