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养生图片大全,女性如何养生?
秋季到了,我们体内的阳气慢慢地会消耗掉,所以这个季节就需要好好地进行养生,也就是我们需要护肺的季节。
这个季节需要作一个调理,要早睡早起,让身体养足精神,让心情慢慢平复起来,保持心情的平静,自我的情绪也要好好地调节,不要过于暴躁。在饮食上可以多吃酸性的食物,少吃辛辣,冷冻的饮料也要少喝。
秋季是运动的大好时机,因为秋季运动能够很好地增强身体的心肺功能,平时休息日可以进行爬山,游 泳,慢跑等运动,这样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瘦身。
立秋后都有哪些食物比较养生?
其实秋季哪些食物比较养生?背后的原理是秋季养生的一些赏识。那么我从秋季养生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同时哪些食物对秋季养生比较好,这样一个角度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01秋季养生原则之一: 秋季饮食宜多酸少辛肺主辛味,甘主酸味,腥味能胜酸,所以要多摄入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从食物属性来讲,少吃辛辣食物,多吃酸食,有助于生津止渴,但也不能过量。
02秋季养生原则之二: 秋季饮食重于养阴、讲究凉润夏季的烘烤耗尽了人体预存的能量,加上秋季天气干燥阴冷,人体内的水分相对减少,如果摄水量太少,会有损体内的"阴分“,可能会引起心血管、肠胃、消化系统疾病,所以要多吃些既有清热作用,又可滋阴润燥的食物,比如野菊花、梨、蜂蜜、银耳等。
秋季宜采用平补与润补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养阴润肺的目的。补肺润燥更要多食用芝麻、蜂蜜、水果等甘润食物,此外还应多吃白萝卜、胡萝卜、豆腐、甘蔗、柿子、香蕉、橄榄、菠萝等。
03秋季养生原则之三: 秋季去烦忧、宜用饮食调理情绪低落时,可以吃些健脑活血、兴奋神经系统、改善血液循环的食物,如核桃、鱼类、鸡蛋、瘦肉和豆制品等,还有羊肉、巧克力等,也有助于消除人的抑郁情绪。
04秋季养生:宜补充充维生素B2秋季寒冷干燥,有的人感到脸庞绷紧,甚至连嘴唇都会出现干裂等,主要原因是缺少维生素B2,含维生素B2较多的食物,包括动物的肝、肾、心,奶及其制品,禽蛋类,豆类及其制品,谷类等。
05秋季养生:宜多吃柑橘、苹果、板栗柑橘含有叶黄素,对视网膜的"黄斑"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秋天柑橘上市量大,宜少量多吃。
而苹果的保健作用是多方面的,果酸可保护皮肤,并有助于治疗痤疮和老年斑,还可以降低血压。所含的鞣酸、有机酸、果胶和纤维既能止血,又能润肠通便。
板栗能养胃健脾、壮腰补肾、活血止血,肾虚者不妨多吃。
06秋季养生:秋季保护眼睛宜喝菊花茶菊花对治疗眼睛疲劳、视物模糊有很好的疗效。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知道菊花能保护眼睛的健康,除了涂抹眼睛可消除水肿之外,平常也可以泡一杯菊花茶来喝,能使眼睛疲劳的症状消失,如果秋天每天喝3~4杯菊花茶,对恢复视力有很好的帮助。
菊花的种类很多,不懂门道的人会选择花朵白皙,且大朵的菊花。其实,又小又丑且颜色泛黄的菊花反而属上品,菊花茶是不需要加茶叶的,将干燥后的菊花放入茶壶内,用沸水泡或煮浓汁饮用,是秋季很好的保健饮料。
07秋季养生:秋季宜多食玉米、甘薯“粗细粮搭配”,是营养学家所提倡的合理主食结构。在粗粮中,玉米占有重要地位,从营养角度讲,虽然它所含蛋白质并不多,但合理食用却有益健康,玉米碳水化合物占70%以上,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玉米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蠕动,缩短食物残渣在肠中滞留的时间,减少人体对毒素的吸收,有通便和抑制肠癌的作用。此外,玉米中的镁、钙和胡萝卜素的含量比一般谷物多,能舒展血管,防治高血压病和清除自由基,对延缓衰老十分有益。
此外秋季还要多吃甘薯。甘薯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纤维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镁、钙等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这些物质能够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
虽然立秋了,但全国大部分地区还非常炎热,但是我们也要做好入秋以后的养生知识和常识的储备,为我们的身体健康提供良好的保障。
祝福各位秋高气爽,身体健康!
农村都有哪些立秋俗语呢?
立秋确实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之中,才慢慢的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立秋也是我们要告别潮湿闷热的暑期的节气,也是一个非常受人喜欢的节气,在此之前的炎热酷暑,我们受够了每天的上蒸下煮,潮湿闷热的气温,让人难捱啊,农村老人说的老话叫做:暑伏过后人必虚,只有等到立秋之后,白天和夜晚才能感觉到丝丝的凉风,对于我们来说,也是要舒适上好多。
关于立秋节气的俗语,可谓是相当的繁多,很多都是和天气、农谚有关的,这也很正常,天气关乎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农谚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收成,生活和收成是我们最为关键的环境,其中都有哪些熟悉的俗语呢?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立秋的早晚对于天气的影响最大,立秋的过早,天气会在很短时间之内变得凉爽起来,而晚立秋,则会热度持续的很久,而且还有很大的几率出现秋老虎,关于早立秋晚立秋,其实很容易辨别,立秋节气都是在农历的六-七月之间,有的时候是六月份,有的时候是七月份,六月立秋比七月要早上一个月,很自然的就是早立秋,而七月立秋就被叫做晚立秋,六月立秋凉快的早,凉风习习冷飕飕,而七月立秋是晚立秋,虽然不会热死牛,但炎热是必然的。
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在立秋前后一段时间里,天气变化,对于我们的农业生产有很重要的关系,立秋节气期间,不论南方的稻谷,还是北方的玉米,这个期间都是急需降雨来灌溉的,而立秋前后的一段时间,也是一年之中雨季最多的季节,在这期间如果雨水颇丰,那么我们的农作物就会很容易的获得不错的收获,要是如果持续干旱,在以后的时间里,也会很难有雨,减产是不可避免的。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籽:这句老话是指在立秋之后,我们农田里面的农作物,包括哪些长势很小、很低矮的杂草,在立秋之后的十几天之内,也会依然的结出籽来,这也是大自然的规律,立秋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植物们繁衍生息的季节,在立秋之后没多久的时间里,各种各样的杂草、植物,都会纷纷的结籽,这个浓郁还是相当靠谱的,也是非常适用。
七月立秋,种啥啥收:也有一句俗语和这句老话有差不多的含义,叫做六月立秋,早种早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这也是被广为流传的农业常识和农谚,也是对于立秋的早晚,天气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农作物的影响最大,立秋过早,气温降的很早,这种凉爽的气温,我们会感到很适宜,但对于农作物来说,则是不好的现象,没有持续的高温,农作物很难有充足的生长周期,所以很难获得丰收,而七月立秋,高温持续很久,这种高温,对于农作物生长,却是极为有利的。
关于立秋节气的俗语老话,还有很多很多,各地都有自己的一套种植农谚,和一些生活习俗,你的农村老家都有哪些立秋俗语老话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大家。
如何解决秋燥?
今日立秋,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立秋的到来并没有表示天气马上就变凉快了,气温还是比较高的,防暑还是重中之重,但是到了立秋早晚的气温会稍有变化,要注意温差的变化。
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阴长的过渡时期。
随着节气的过渡期,立秋养生也有所要求,那么立秋养生饮食上该注意些什么,以下小祈为大家一一道来。
立秋饮食调整四大法则
1 ▏防燥润肺
秋季温度开始下降,天气转为干燥,人体水分趋于贫乏,肺部易受损伤。秋季养阴才能保养体内阴气,才能适应秋季阳消阴长的规律,润肺才能防止燥邪与寒邪伤肺,也能防止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在秋末天气较冷时复发。秋燥容易让人感觉皮肤干燥,口干,鼻腔干燥,感冒咳嗽的人也会因此增多,因此秋季烦躁能有效防止疾病的侵袭,和燥伤津液。
应多吃水果蔬菜消除秋燥症,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水果生津解渴、化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养肺的蔬菜包括山药、梨、胡萝卜、莲藕、百合、银耳等。
2 ▏祛暑滋阴
立秋天气依旧炎热,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祛暑的食物。可通过多吃蔬菜、水果来降暑祛热,还可及时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产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
蔬菜应选择新鲜汁多的如:黄瓜、冬瓜、西红柿、芹菜等。水果应食用养阴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因此,脾胃虚寒者注意不宜食用过多。
3 ▏调理脾胃
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还是较高的,空气湿度也较大。再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虚,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调理脾胃应该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经过一个夏天,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特别对于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如西瓜、梨、黄瓜等,要少吃。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芡实、山药等。
4 ▏养阴补虚
秋天正是养阴补虚的好时节,但是秋补可不能乱补,只有了解自己的体质才好对症进补。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立秋不宜特补,如果大量进食补品,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初秋进补宜清补而不宜过于滋腻。红枣、当归。可以用当归、红枣、何首乌、桑椹做粥,在炖鸡汤、炖肉时也可以加点。麦冬、五味子、山药、百合等,熬粥的时候可以放几味也是不错的进补方式。
应节食谱推荐
银耳雪梨羹
食材
泡开银耳1朵/雪梨1个/元肉20粒/枸杞1小勺/冰糖适量/水适量
做法
1.将银耳雪梨、元肉煮熟好后,备用。
2.将准备好的食材倒进破壁机容杯,启动机器即可。
泰山精力汤
食材
菠萝270g/ 苹果200g/ 牛油果半个/香蕉1根 /西芹300g
小黄瓜200g/ 综合坚果3大匙/糙米醋1大匙/冷开水400ml
做法
将食材准备好,倒进破壁机容杯,启动机器即可。
香蕉泥
食材
香蕉2根/温开水120ml
做法
将食材准备好,倒进破壁机容杯,启动机器即可。
应该喝什么茶养生?
义芳君说茶 | 第631期原创茶说
今日猛一抬头看日历,“立秋”俩大字跃入眼帘。
大有“感恨方初夏,飘然过立秋”倏忽之感。
立秋一到,意味着暑去凉来,知了聒噪不再,秋风乍起,黄叶纷飞……
有诗云:
一宿秋风未觉凉,数声宫漏日犹长。
林泉无计消残暑,虚向花池费稻梁。
秋露微,未更衣,残暑可消,却道是惬意无比。
此情此景,纵然是诗情画意,然,更多则是季节更替,休养生息的好时节。
秋风乍起,天干物燥,令人口干舌燥,心生闷气。此外,按中国传统五行学说,秋属金,主刑杀,秋后问斩,故秋有肃杀之气。
故此时,润肺去痰、降燥理气、平心静气,顺天应时,喝茶静养正当时。
茶水中含有丰富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喝茶时能促进口腔内唾液分泌,有化痰生津作用。故而,茶农上山干活,最喜随身携带便是一壶茶水。
那么立秋该喝什么茶呢?
从茶季来说,此时正是暑茶的末期。一年一度的秋茶大戏也正在酝酿之中。
夏暑茶过于苦涩,茶质平平,难有上佳表现,而香高韵足的正秋茶时节未至,能入“法眼”且能入口入心的当年度新茶则只能是春茶无疑了。
其一,原味茶。
入秋,“秋饮青”的说法早已深入人心,首选还是乌龙茶。毕竟半发酵茶的中性茶属性,让乌龙茶在这等天气由热转凉的过渡阶段,让人更加容易接受,既有红茶的甘醇温润,又有绿茶的清香芬芳,兼带乌龙茶特有的幽雅茶韵,让人有明朗豁达的疏俊感。
其二,调味茶。
喝茶本是一件颐养心境的休闲雅事。喝茶之余,不妨尝试DIY,试着自己制作调味茶。例如,加入菊花、金银花、枸杞、薄荷、生姜、红枣、桂圆、冰糖……等等食材。菊花有明目清肝,金银花有清热解毒,薄荷有清新怡神……等诸多特点。
茶叶可用红茶、绿茶、乌龙茶等皆可,根据自己喜好,各种食材与茶叶的亲密接触、有机搭配,调制出多滋多味、丰富多彩的品饮体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义芳君希望各位茶友们都能像唐代诗人刘禹锡保持这样的心境,把悲秋引作豪情,手握一杯温情茶,抬头歇息,埋头赶路。
走,喝茶去。
本文由义芳君原创撰写,每日分享茶文干货,欢迎爱茶的您留言交流。
茶眼看世界•品茗知冷暖•乐享茶生活,了解更多茶知识,请关注私信义芳君,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