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咀嚼片的功效与作用,维生素c能长期服用吗?
早在很多年前,这个vc的问题就在讨论,我只是转发一下别人的文章吧,可以看一下,希望有选择的吸收。
鲍林:维生素C大论战 本报第262期刊登的《胶囊小姐正流行》一文,针对目前在白领女性中流行补充维生素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调查,并请营养学专家对维生素问题各抒已见。在美国,有一场围绕维生素C的大论战已延续了20多年,至今余波未了。论战一方的当事人莱纳斯·鲍林是惟一一位先后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但他却被称为是“最受尊敬和最受嘲弄的科学家”,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极力主张超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 引发论战的人 1994年8月19日,美国著名学者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以93岁高龄在他加利福尼亚州的家中逝世。“美国之音”在播发他逝世的消息时说道:“鲍林先生是惟一一位先后两次单独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鲍林曾被英国《新科学家》周刊评为人类有史以来20位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与牛顿、居里夫人及爱因斯坦并肩。爱因斯坦昔日曾由衷地称赞鲍林:“此人是真正的天才。”然而,路透社在报道鲍林逝世的消息时却说,他是“本世纪最受尊敬和最受嘲弄的科学家之一”。 一个“最受尊敬”的科学家之所以“最受嘲弄”,在于他提出了对维生素作用的新观点,尤其是主张超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 鲍林自称是“化学家、物理学家、结晶学家、分子生物学家和医学研究者”,他不是医生。可他偏偏引发了医学领域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论战。 新观点被医界拒绝 鲍林根据自己多年 的研究,于1970年出版了《维生素C与普通感冒》一书。书中认为:每天服用1000毫克或更多的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维生素C可以抗病毒。这本书受到读者的赞誉,被评为当年的美国最佳科普图书。 可是医学权威们激烈反对鲍林的论点。有的说:“没有任何证据能够支持维生素C可以防治感冒的观点。”有的说:“这对预防或减轻感冒没有什么用处。”权威部门也纷纷表态。例如美国卫生基金会就告诫读者:“每天服用1000毫克以上能预防感冒的说法是证据不充分的。”美国医学协会也发表声明:“维生素C不能预防或治疗感冒!”只有个别医学家及几百位普通病人用自身的经历支持鲍林。 鲍林身陷重围。攻击他的人说他根本不是医生,没资格来谈论维生素C防治感冒的问题;还有人干脆把他讥讽为江湖医生,或说他用维生素C防治感冒是江湖游医式的宣传。尊重他的人则叹惜他晚年“不安分”,说他完全可以安享荣耀,可他非要闯入医学领域,而离开他自己的化学“主流”太远。 然而,鲍林不管这些。1979年,他和主任医师卡梅伦博士合作出版了《癌症和维生素C》一书,建议每个癌症患者每天服用10克(1克等于1000毫克)或更多的维生素C,建议癌症患者“尽可能早地开始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以此作为常规治疗的辅助手段”。他们说:“我们相信这种简单的方法将十分显著地改善癌症治疗的结果。” 但是,权威们更不相信这种观点。鲍林先后8次向国家癌症研究所申请资助,以便通过动物实验作进一步研究,可这位世界知名科学家的每次申请都被否定,他只能靠“许多人资助”来工作。即使如此,权威机构和权威人士还是声明:维生素C对癌症没有价值。此时仍然是一些病人用自己的实例来支持鲍林的观点。 1985年,鲍林又写了一本有关健康长寿的书。他在谈及“一种提高健康水平的摄生法”时,介绍了12项具体步骤,第一项就是:“每天服用维生素C6克至18克,或更多。一天也不要间断。”他认为,“这种摄生法的主要特点就是增补维生素”,他自己则是个多年的身体力行者。他说:“1985年我写这本书时,每天服用4片营养物质加上18克维生素C。”鲍林认为,不管你现在年龄多大,每天服用最佳量的维生素(逐步增加维生素C用量),都是有益的。他说:“从青年或中年时开始,适当地服用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进行一些健身运动,能使寿命延长25年至35年”。“如果你已进入老年,服用适当的维生素并进行一些健身运动,可以期望使衰老进程减慢,延长寿命15年或20年。”他的超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可以益寿的观点自然又一次被医学界所拒绝。 剂量多少之争 医学权威们与鲍林的最大争论焦点在于维生素C的用量。鲍林认为,“对大多数成人来说,维生素C的最佳摄入量是在2.3克~10克的范围内。”如果需要,还可以增加到每天20克、30克或更多。鲍林认为,无论是对付病毒、癌症还是抗衰老,维生素C的用量都大大高于当时的规定用量。所以严格说,剂量之争是双方的关键之争。 在鲍林去世之前,美国的权威机构———食品营养委员会对维生素C的推荐剂量是每天60毫克,有些营养学家认为只要30毫克到40毫克就行。可鲍林向人们建议的服用量是专家推荐剂量的几十倍到几百倍,这自然要遭到医学界人士的坚决反对了。美国健康基金会主席明确告诫人们:“所谓的大剂量维生素疗法必须避免。”医学界反对大量服用维生素C的重要理由是:这会使人得肾结石。但鲍林反驳说:尽管理论上有这种可能,可是在医学文献中没有一个肾结石病例是因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而导致的。 在鲍林去世之前,双方始终是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功过是非谁能定 为了强化论点,鲍林在1985年的书中引用了首次从植物和动物组织中分离出抗坏血酸(维生素C)而荣获诺贝尔奖的艾伯特·圣捷尔吉博士给鲍林信中的一段话———“就抗坏血酸而言,从一开始我就感到人们被医学教育引入歧途了。他们认为,如果不吃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就会患坏血病;假如你没有患坏血病,就是完全正常的。我认为这是一个重大错误。为了有完全健康的身体,你需要非常非常多的维生素C。我自己现在每天服用1克。这个剂量并非意味着真正的最适合剂量,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人可以服用任何剂量的抗坏血酸,一点危险也没有。” 然而,艾伯特·圣捷尔吉的看法同样没有被美国医学界所接受,而美国医学界的态度又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医学界。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直到鲍林逝世以后,我们才初步看到了关于维生素C剂量和作用方面的一点变化:1 995年2月,美国心脏学会和部分营养学家向美国国家食品与药品管理机构建议:将维生素C的每日推荐量由60毫克提高到250毫克到1000毫克。 1996年4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声称:一个人每天摄入200毫克维生素C是最理想的,而不是60毫克。 1996年《纽约时报》报道的一则调查称,约有30%~40%的美国人在服用维生素C,其中1/5的人每天服用量超过1克。 1997年10月7日新华社电:《美国临床营养杂志》报道,研究人员对247名年龄在56~71岁的妇女进行了调查,其中有11%的人每天补充维生素C超过10年,这些服用者没有一人得白内障。研究人员认为,长期补充维生素C,可使白内障的危险减少77%以上———而鲍林早在1985年前就这样论述了,然而医学界原先不相信。 2000年美国药物研究所食品和营养委员会的评估认为:成人每天服用不超过2000毫克维生素C是安全的。 有报告称,据对14例临床实验证明,每天口服10克维生素C且连续3年,未发现1例肾结石。现在,多数医学界人士相信,维生素C确有一定的防治感冒的作用。研究发现,每天摄入300~400毫克维生素C的男性,要比日摄入量60毫克及不足60毫克的人多活6年。 如今,许多专家承认:维生素C有抗癌作用,能预防多种疾病,包括老年痴呆症。有报道说,“对18例晚期癌症患者,每天1次给予维生素C10克~20克静脉滴注”,结果14例全身骨关节痛患者治疗1周后有7例明显缓解。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葛可佑教授在2003年说过,他每天服用维生素C400毫克,并已坚持10年,并认为对预防血管硬化和防癌有益。上海市营养学会理事长柳启沛教授在1999年说:每日摄入1000毫克或更多的维生素C,没有发现有什么毒副反应,认为有关“肾脏的草酸结石和铁负荷过量”的毒性报告是没有根据的。 科学未到尽头 关于维生素C作用与剂量的这场大论战,鉴于美国的影响力和双方的知名度,一开始就越过了国境,波及到全球。各国的医学界人士起初差不多也都站到了美国同行那边。遥想当年,鲍林几乎是“孤军作战”地与众多医学权威机构和权威人士论争,他为此而受到的嘲弄和轻蔑是一位著名学者、也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可鲍林在长长的20多年时间里,义无反顾地奋起捍卫自己的观点,这种勇气和探索精神令人深深敬仰。 时至今日,美国和世界各国的许多专家学者已经承认或接近承认鲍林的观点了,然而论争仍远远没有结束,例如,有些人认为维生素C能抗癌,有些人却认为它能致癌。总之,维生素C的作用与剂量问题仍需继续研究。而对鲍林个人的评价也相差极大。在我国,2003年出版的某些图书还在指责鲍林的维生素C观点是“谎言”、是“骗局”。2003年还有人在文章中批判鲍林的所谓“江湖医术”,还说什么“一位伟大的化学家在医学界声名狼藉”。直到2004年9月,依然有人在文章中称:维生素C的每天推荐用量应是50毫克!对此,不能不怀疑这些作者一味沿袭一二十年前的旧说,究竟是不了解新情况呢还是对鲍林存有偏见? 不管怎么说,鲍林每天服几克、十几克维生素C,活到了93岁;南京大学著名教授郑集先生几十年来每天服用维生素C600毫克,目前年过百岁且仍在笔耕;芬兰研究人员曾给60例老人每天服用维生素C1克~3克,连续服用两年半而无1例发生心肌梗塞和脑血栓……我们虽不能就此断定维生素C促进了健康和长寿,但至少表明:大剂量维生素C是于人无害的,所谓日服只能50毫克、只能60毫克的规定是不足为训的,鲍林的看法是有道理的,“权威”的观点未必是正确的,时隔许多年后仍在不负责任地指责鲍林搞“骗局”、搞“江湖医术”是极不应该的。 诚然,鲍林的某些观点是否有失偏颇,尚待实践进一步检验。即使有朝一日证明他的论点不够完美,他这种探求精神依旧值得人们学习。毕竟探索永无止境,毕竟科学未到尽头,我们没有理由因循守旧。这是维生素C大论战给我们的启示,更是鲍林之后的研究和实践给我们的启示。从这个角度看,鲍林的其他观点也是值得人们深思的。他说:“医生在行医时应当慎重是对的,但是,如果医学要进步,行医这行业也需要接受新思想。” “不要让医学权威和政治家们把你引入歧途。” “医生的意见不是一贯正确的,虽说其用心善良,患者要自己作出决定。
有哪些生活小常识分享的?
1、用沙子埋住姜,能保存很长的时间!
2、衣服上特别脏的地方,先用洗衣液原液涂在未浸泡的衣服的污垢上搓几下,然后放置10~15分钟后再浸泡!
3、出差时忘记了带爽肤水,可以买一小瓶农夫山泉倒在调肤棉或者直接拍脸上,当爽肤水用!
4、制作天然指甲油:采几片凤仙花叶子,洗干净后放通风阴凉的地方阴干,细细捣碎,掺进一点明矾,仔细涂在十个指甲上,用苎麻叶包起来,棉线缠紧,睡一夜,第二天就变成了亮眼的红色。
5、早起喝一杯温开水。早晨起床喝一杯温水能够稀释血液粘稠度,避免血糖、血脂异常波动。每天8杯左右,保证每天1600ml左右的饮水量。
6、不要翘二郎腿。长期翘二郎腿会导致骨盆倾斜、脊柱侧弯、高低肩。7、想去掉器皿上的标签,先用吹风机对着标签吹,等吹到标签的胶热了,再把标签撕下来。8、自制矿泉水面膜:把压缩面膜放在小碗里,用矿泉水泡15分钟后敷脸,脸越敷越白,水润润,成本就几毛Q,长期做补水效果堪比大牌!9、左右旋转的瓶盖打不开时,用一块毛巾包住盖子就能打开!10、去新开张的超市里多买像纸巾、卫生巾之类不容易过期的东西,折扣很低,值得囤!11、蒸的红薯、玉米比水煮的要香要甜!12、长了芽的红薯用水养起来,前期可当观赏植物,后期的红薯叶可以食用!13、夏天长疮,用雷公根(积雪草)煲田螺,喝汤,连喝三天!14、朋友送或者自购的鲜花快谢时抽出来用绳子绑好,放在通风透气除倒挂阴干,等叶子脆时就可以插瓶子了,可以插好几个月呢,干花自有一番别样风情!15、喝中药太苦,加糖又会降低药效,可以吃陈皮糖来安抚你的味觉!16、想要皮肤白皙,物理防晒最重要,就是直接遮挡光线,一顶草帽比任何防晒霜都管用!17、想要煲出清甜可口的老火汤,要先把排骨、骨头等飞水,也就是用开水煮一下或者烫几分钟再捞起来煲汤!18、农夫山泉里倒入一些爽肤水泡压缩面膜敷脸,效果会更好!
19、用鸡蛋壳、烂菜叶、淘米水沤的肥并不比化肥的效果差!
20、晒龙眼干、荔枝干的技巧:先煮一大锅开水,沸腾后放入生龙眼、生荔枝等,把锅盖盖上捂10来分钟或者继续煮3分钟,然后捞出爆晒,不容易长霉。烟熏的龙眼干、荔枝干失去了原味,无论单吃或者煲汤味道都不正!
21、装中药的碗,药垢很难去掉,可以先蒸20分钟后再清洗就能洗掉了!
22、每次用餐后3分钟内刷牙,及时清理牙缝里的食物残渣 ,减少细菌感染的同时还能保持口气清新。刷牙要干刷3分钟,刷完再用水漱口,这样才干净!
23、用纸巾或干净棉布包住蒜头,每天喷水保持湿度,更容易长根发芽!
24、上班隔45分钟动一下喝杯水,闭目3分钟,可以有效减缓眼部和全身的疲劳!
25 临睡前用郁美净涂满双手,互相拍打揉搓,然后戴上一次性手套睡到天亮,连续做7天,手部皮肤变细变白肉眼可见!
大家好呀,我是@唐潇,在花城广州工作,在头条和你聊天,每日更新!每篇交心!
vc压片糖果和vc一样吗?
维生素c压片糖果和维生素c咀嚼片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为两者含有相同的营养成分,核心成分是维生素c只是剂型不同而已两者都能有效补充人体缺乏的维生素C。
如果体内维生素C缺乏不严重,建议患者不要服用药物补充,可以在正常饮食中多吃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
奥美拉唑如何更好发挥药效?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奥美拉唑是第一个研发成功的质子泵抑制剂。
所谓的质子泵,是指我们胃壁细胞质子泵,即H+-K+-ATP酶系统所在部位。
而质子泵抑制剂,就是抑制H+,K+-ATP酶系统的活性,使壁细胞内的酸(H+),不能转运到胃腔中,使胃液中的酸含量大为减少。
所以,质子泵抑制剂,也叫制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由于它是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因此,有着较强的抑制胃酸作用。
质子泵抑制剂的疗效,要优于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由于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胶体铋等。
奥美拉唑主要适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泌素瘤(卓-艾综合征)等上消化道疾病。
其次,奥美拉唑也可用于反酸、烧心、上腹疼痛或不适等胃酸相关症状的对症治疗。
最后,奥美拉唑还可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那么,奥美拉唑如何更好地发挥药效呢?一句话,遵医嘱,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特别注意以下3点。
1.餐前服用奥美拉唑会提高药效从奥美拉唑的化学结构上看,它属于一种脂溶性弱碱性药物,而我们的胃肠道PH值特点是,胃里的PH值呈强酸性,而肠道的PH值呈弱酸性。
根据药物化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叫“相似者相溶”,所以呈弱碱性奥美拉唑,口服更容易经小肠迅速吸收。
所以,如果餐前服用奥美拉唑,就能够很快经过胃到大小肠,1小时内就可以起效。
如果餐后服用奥美拉唑,胃里的食物会推迟奥美拉唑到达小肠的时间,从而会影响奥美拉唑在小肠的吸收,延迟奥美拉唑的起效时间。
特别提醒:每天用药1次时,早餐前0.5-1小时服用疗效最佳;每天用药2次时,应分别于早、晚餐前0.5-1小时服用。
2.嚼碎服用奥美拉唑会降低疗效正是基于奥美拉唑在小肠更容易吸收,所以目前上市的奥美拉唑制剂,除了注射剂以外,口服剂型一般都是肠溶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
所谓的肠溶制剂,是指药物口服以后,在胃中不释放或几乎不释放,而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小肠中大部分或全部释放的制剂。
因此,奥美拉唑肠溶片,就必须在制备好药片(专业名词叫素片)的外表面,再包裹一层肠溶衣,是奥美拉唑素片能够顺利通过强酸的胃环境,达到弱酸的小肠环境,崩解、吸收,产生药效作用。
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是通过在囊壳中,加入了特殊材料,使其在胃液中不溶解,仅在肠液中崩解、吸收,产生药效。
所以,如果嚼碎奥美拉唑肠溶片后服药,那么,奥美拉唑就无法集中在小肠吸收,甚至还会被胃酸破坏,而降低疗效。
同样,如果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时,把里面的颗粒倾倒出了服用,或者服用胶囊壳已经破损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同样会导致药效降低。
特别提醒:服用奥美拉唑肠溶口服剂型,一定要完整吞服,严禁嚼碎或破损服用。
3.擅自服用奥美拉唑会降低药效在奥美拉唑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发现,不同的用药次数,可影响奥美拉唑在体内的血药浓度及生物利用度,即影响奥美拉唑的药效。
具体地说,奥美拉唑单次给药时,生物利用度约为35%,而反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可达60%,这就涉及到奥美拉唑的用法用量问题。
以下举例说明奥美拉唑的用法用量,详细建议遵医嘱或阅读说明书。
1.治疗十二指肠溃疡:通常采用口服奥美拉唑,一次20mg,每日1次,疗程通常为4-6周。详情请遵医嘱。
2.治疗胃溃疡:口服给药,一次20mg,每日1次,疗程为6-8周。详情请遵医嘱。
3.根除幽门螺杆菌:与抗生素和铋剂组成四联方案;口服奥美拉唑,每次20mg,每日2次,疗程10-14天。详情请遵医嘱。
4.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通常采用口服奥美拉唑,每次20mg,每日1-2次,也可采用40mg,每日1次。
总结:想要更好地发挥奥美拉唑的药效,至少要做到以下3点:一是餐前服用奥美拉唑,而不能餐后服用;二是要完整服用奥美拉唑,而不能嚼碎或者破损后服用;三是严格遵医嘱或按照说明书,按时按量服用,而不能漏服、少服或不按时服药。您同意我的观点吗?
每天更新健康热点,医疗痛点;如果我说的,正是您所想的,那么,请点赞、转发、关注朱萧俊说健康!
特别提醒:本文仅供参考,应用需遵医嘱;评论区中推荐的用药,均需谨慎试用,切勿打款购买!
婆婆喂他吃了4到7天的vc保健品?
孩子如果会哭会笑会吃,跟平常没什么两样,别过分担心,孩子没大碍。
孩子会说话,说明你的孩子至少有一岁,肾脏、肠胃能应对这个剂量的VC。VC适量吃点,对身体影响不大;食用过量,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简单说,离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如果还不放心的话,咨询一下医生,做个检查,图个放心。
孩子主动告诉你婆婆的喂食情况,说明你和孩子的沟通还可以。你可以问问孩子,吃了VC后,身体有什么感觉。确认孩子没有感受到不舒服,再叮嘱一下孩子,以后吃到新奇的东西,如果感觉到身体不舒服,要立马停止进食,并告诉家长。
现在,有必要处理婆婆随意喂养小孩的问题了。婆婆承认喂了4天,说明婆婆喂小孩的出发点是好心。但有时候,我们需要防止老人好心办坏事。
家长第一次当爸妈的,要知道,婆婆可能也是第一次当奶奶,并且老人的学习能力稍弱。所以,自己学习育儿的时候,不妨带着老人一起学习。可以推荐婆婆关注一些靠谱的育儿号,或是分享一些育儿视频给婆婆看。分享完,问一问婆婆,你觉得这些讲得对不对呀?老人接触高质量的育儿信息多了,自然会把老掉牙的育儿理念放弃。
如果婆婆的做法确实不对,如果担心引发婆媳矛盾的话,建议你跟老公统一战线,让老公去劝婆婆。带娃之路,是一场夹杂婆媳、夫妻、亲子的关系大战。这条路上,有血有泪,有哭有笑,通关后,回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