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人不宜吃松针,黄连收购价已涨到50元一斤?
黄连别名王连、宣连、川连、鸡爪连等,为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栽培种有黄连(味连)和三角黄连(雅连),以根状茎入药。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凉血明目,除湿热止泻痢,治心火肝热、头晕、目赤、烦燥、热毒。主产于四川、湖北、陕西、云南、湖南、贵州、福建、江西、安徽、广西等省区有野生或有少量栽培。 黄连喜冷凉、湿润、荫蔽,忌高温、干旱。一般分布在1200-1800m的高山区,需要温度低、空气湿度大的自然环境。不能经受强烈的阳光,喜弱光,因此需要遮荫。根浅,分布于5-10cm的土层,适宜表土疏松肥沃,有丰富的腐殖质,土层深厚的土壤,pH5.5-6.5,为微酸性。生海拔1500-2300米间的高山寒湿的林荫下,野生或有时栽培。 黄连生长期较长,黄连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周期为7年。栽后3-4年根茎生长较快,第五年生长减慢,6-7年后生长减慢,增长年限易致根茎易腐烂。 黄连春秋两季为生长高峰期,夏季生长缓慢,冬季休眠。第1次在4-6月,以老叶凋谢新叶盛发、叶面积迅速增大为主,第2次在9-10月,以春发叶增厚,叶芽、混合芽形成为主,根茎随着新老叶的交替生长不断形成和加粗生长。花茎于1月下旬抽出,2-3月上旬开花,4-5月上旬蓇葖果发育成熟,5月中旬-6月上旬种子成熟。 栽培技术 育苗技术
1.选地:宜选择在避风的阴山或日晒时间短的半阳山,土壤肥沃、腐殖质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山腰、山脚和槽地的轮作地作苗圃地。坡度不宜过大,一般在20°以内。
2.整地:在每年11月份进行整地。先清除地上的杂物,挖出树根和草根。将枯枝草根等杂物堆集成堆,用火烧熏,只要土壤受熏发黑,土壤表面凝聚了水汽即可。然后粗挖翻土,再进行细耕,将土块打碎以备开厢作畦。
3.搭棚蔽荫:荫蔽度要求达到80%左右。现多采用水泥桩搭棚蔽荫。
4.水泥桩搭棚:材料:预制水泥(石)桩:长5000px、厚(175px×175px)的水泥(石)桩约144个。木桩:长5000px,粗(直径)8-250px的约30个;长2500px,粗(直径)5-150px的约80个。铁丝:10号铁丝约35Kg,12号铁丝约45Kg。盖材:树枝,最好是柳杉树枝、竹子2500Kg左右,枝条长度最好在7500px以上。方法:先埋桩,后拉铁丝,然后自下而上将遮盖物盖上。
5.遮阳网遮荫:用竹条或冷拉丝(铁丝)在已撒播黄连种子地的厢上插成拱形,上覆盖85%的塑料遮荫网,四周用石块或土块将网缘压紧。
6.插枝遮荫:在已撒播黄连种子的苗圃地厢边四周,采集1-1.5m长的柳杉枝分别插于各厢的厢沟边,插枝的密度以整个育苗地厢面均匀蔽荫度达80%左右为止。 另外,育苗棚的种苗扯秧苗移植时,可按250px×250px的距离留苗,个别过稀的地方补苗,留下的苗再继续培育,任其继续自然生长,不需移栽,常规管理,待五、六年后,即可挖取黄连。这种方法称为“蓄坐蔸”,可以节省移栽和搭棚用工用材。
7.作厢:土地整平后,根据地势,按厢宽3000px,沟宽375px,深10-300px开沟作厢,以不超过10m为宜。厢做好后施基肥,每亩施腐熟的厩肥400-500Kg,或100Kg磷肥,均匀铺于厢面,与表土拌匀。再盖上75px左右厚的熏土即可播种。
8.播种:每年十月至十一月份或翌年2月初播种。播种时,将种子与20-30倍细腐殖质土或干牛粪粉拌匀撒于厢面。撒后用木板将厢面稍稍压实,使种子与土壤相接触,然后再覆盖一层稀疏的松针,待次年春季黄连秧苗全部出土后清除覆盖物。每亩用种量2.5Kg左右。 苗期管理 育苗需2年时间,苗期的管理十分重要。
1.勤除草:由于黄连苗床土壤肥沃,杂草容易孳生,所以,必须勤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净。除草时操作必须小心细致,拔草时,应一手按住连苗根,一手将草拔起。除草时结合间苗,约25px处进行间苗。
2.追肥:在五月份,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每亩施氮素化肥8Kg左右。第二次追肥,在七月份,追施氮素化肥12Kg,加施过筛的腐殖土150Kg撒于厢面。十月至十一月份,每亩以干厩肥粉150Kg或500kg撒于苗床,以备越冬。到第三年春季,再施氮素化肥10Kg一次,使幼苗生长更快。这时的秧苗称为“当年秧子”,就可选取合格苗移栽了。每次扯秧后,必须进行追肥管理(追肥量8-12Kg氮肥),这样可以多次选合格苗移栽。 黄连种苗应选择2-3年生,具有6片以上真叶,株高150px以上的健壮苗作为移栽苗。黄连移栽苗一般分为以下两种:
3.当年秧子:为二年生秧苗,即播后第三年生长的苗,一般有4-6片真叶,株高150px左右,移栽后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发蔸快,是移栽最适宜的苗龄,为生产上大量移栽的秧子。
4.原蜂秧子:为三年生秧苗,叶片较当年秧子多,苗也大,其根茎已发育成蜂子似的形状而得名。这种苗子健壮,移栽后成活率高。 移植栽培
1.选地一般应选择在海拔1200-1700m的早晚阳山,坡度在10-30度之间,植被以生长油竹杂木地,大气、水质、土壤符合中药材GAP标准规定的肥沃,腐殖质含量高,上层疏松,下层较紧密(上泡下实)的紫红泥、森林黄棕壤、腐殖质黄棕壤等土壤的轮作地。 根据前茬作物,可分为:荒山土,撂荒土,轮作土等。
2.整地 荒山土、撂荒土整地方法类同育种的整地方法。多在11月整地,经过冻垄以减少病虫害发生。如果所选地是轮作土,厢整好后,可亩撒生石灰粉500Kg消毒灭菌。并采用复土(客土)栽连技术。
3.起厢 根据地势,开沟做厢(参见育苗方法),特别要做好排水沟,以免积水造成黄连根茎腐烂和病虫害发生。
4.蔽荫 蔽荫方法较多,有简易棚,架子棚,矮棚,林间栽连等。现主要采用的有:水泥桩搭棚,人工造林栽连,立体种植等。 人工造林栽连:是一种生态栽连方法。选坡度在20度以内的熟地或轮作撩荒地,用柳杉树与白马桑、红马桑或者“三木药材”等混合,按株行距3000px栽植,树冠封林后即开沟作厢栽黄连,栽两三季黄连后,树已封林,再根据蔽荫度,进行剪枝,保证蔽荫度在80%左右。
立体种植:首先用水泥桩搭棚,再隔3000px距离种植猕猴桃、金银花或绞股蓝等药材相结合,既可达到蔽荫的目的,又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
5.施基肥 基肥一般以腐熟厩肥为主,每亩约施2500Kg左右,同时施过磷酸钙150Kg。把腐熟厩肥捣碎与磷肥混合,均匀铺于厢面,然后用锄头浅挖,把厩肥与表土拌匀。若厩肥不足也可拌施沤肥、堆肥和其它土杂肥料。施基肥后,再盖3-125px的熏土称“面泥”。“面泥”中最好拌施适量腐熟的人粪尿或碳酸氢铵50Kg,然后均匀摊平在厢面上。 秧苗移植
种子育苗:应选择6片以上的健壮的黄连秧苗。 剪口秧子:为无性繁殖材料。在采收黄连时,将带芽的根茎剪下,根茎长25px左右,带有须根。这种秧子缩短栽培年根,约3-4年即可收获。 移栽时间
黄连可移栽的时期较长,一年四季均可移栽,尤以3-5月移栽为佳,称为“春排”。在8-9月移栽称“秋排”。剪口秧子在采收后及时栽培,一般在11月进行栽培。
栽植密度 种植规格一般为250px的方窝,即连农习惯称“一跨三窝”,为正四方形,每亩6万株左右。若土壤特别肥沃的地方也可采用300px×300px的株行距,个别棚土特别瘦瘠,可采用株行距10×250px的方窝。
秧苗准备 移栽宜在阴天或雨后晴天进行,先剪去黄连秧苗部分须根,留37.5px长,再用水洗后,进行栽植。如起挖的苗,当天未栽完,应摊放阴湿处。次日再栽时应再次洗根。修剪须根后,既刺激须根生长,洗根后可增加成活率。 所栽的“春排”苗中,在2-3月所栽的秧苗,月雪化后,黄连新叶末长出前,栽后成活率高,移栽后不久即发新叶,长新根,生长良好,入伏后,死苗少,是比较好的栽连时间,称为“栽老叶子”。第二个时期是在5-6月,此时新叶已经长成,秧苗较大,栽后成活率高,生长亦好,群众称为“裁登苗”。 栽植深度:依苗大小及移栽期而定。小苗栽浅些,大苗栽深些。“春排”稍浅有利发叶,“秋排”栽深有利防冻。天旱时可栽深些,一般以土表刚好壅过根茎处为度,过深过浅皆不适宜。在栽秧苗时,应注意不能将苗子根部或叶柄弯曲栽下(即所谓栽“弯脚秧”),也不要栽双株秧子。 栽培方法:在栽秧苗前,将厢面用齿耙梳一遍,将草根石块仔细梳去。以左手握秧苗的柄叶,右手取苗1株,并用右手食指压住幼苗根茎向土中插下旋转半周后,取出手指将连苗留在孔穴中,然后把秧苗扶正,将手指留下的孔穴覆土填盖即行。 田间管理
1.拦边:在移栽后的黄连幼苗,最怕强光照射,极易被晒死。为保证黄连棚内有足够的蔽荫度,保持一定的湿度,防止动物进入践踏黄连,在黄连栽秧苗后,立即用竹子、树枝插于棚周,或者用编好的篱笆栏在四周,以利荫蔽。
2.除草松土:在移栽后的第一、二年内,每年至少除草4-5次,要求基本上保持厢面上无杂草。林间栽黄连在第二年内结合除草进行一次树旁断根。第三、四年后,连苗已逐渐长大,草也较少,每年只需在春季、夏季采种后及秋季各除草一次。林间栽黄连在第三年内结合除草再进行一次树旁断根。第五年以后,一般不必除草。“松一次土,长一批叶”。在拔草的同时,必须结合撬松表土,以利新叶再生,但应注意不能把连苗撬松,避免造成黄连苗的死亡。
3.补苗:黄连苗着根浅,易受强光直晒,雨水冲刷,冷冻等因素,导致黄连死亡。补苗最好能做到随时发现缺苗随时补上,但实践中一般分两次补苗。第一次补苗:在移栽当年的秋季。因幼苗栽后经不住夏季的炎热和干旱,必然会晒死部分秧苗,因此在入秋以后,必须及时进行查苗补苗一次。第二次补苗:于移栽后的第二年春季补第二次苗。栽后经过第一个冬季、幼苗抗冻力弱,或栽植期晚,连苗扎根不深、不稳,会将一部分连秧的根部冻掀出土面,冻死一部分幼苗,故应于第二年春季进行第二次查苗补苗。并结合将一些冻掀出土面尚未冻死的黄连秧苗的根重新按入土中,称“按蔸补苗”。
4.追肥培土:黄连是喜肥作物,开始一、二年生长较慢,直到第三、四年才进入旺长期。根据这一特点,故除在移栽前施足基肥外,每年都需要大量追肥,更应追肥重于基肥,才能提高黄连产量和质量。 黄连根茎具有向上生长而又不长出土面的特性,必须逐年培土(习惯称“上泥”),以促进根茎生长(伸长)。“面泥”可以是腐殖土或者是生土。撒“面泥”时必须撒均匀,不能厚薄不一,也不能一次上的过多,以免引起根茎节间突然迅速伸长,形成细长的“过桥”,反而降低黄连的产量和质量。 第一年,在栽后7天以内,即应施肥一次,连农称“刀口肥”。每亩以腐熟细碎的厩肥1000kg或熏土1000kg拌腐熟的人畜粪尿均匀撒于厢面。移栽约一个月左右,当秧苗发根后,每亩可用尿素7kg或者15kg碳酸氢铵拌细土在晴天无露水时撒施,撒肥后即用竹子或细树枝在厢面上轻扫一次,将肥料颗粒扫落土里,以免肥料烧叶。 若是春排栽的秧苗,于八、九月份还可施尿素10kg或碳酸氢铵30kg。秋末冬初(十至十一月)施肥一次,连农称“越冬肥”。用捣碎的厩肥每亩1000kg拌过磷酸钙100kg,或碳酸氢铵20kg拌熏土1500kg均匀撒于厢面,连农称上“花花泥”。 第二年三月份施春肥一次,每亩用厩肥1500kg,也可单用尿素10kg或碳酸氢铵20Kg拌细土撒施。五、六月份每亩施用捣碎腐熟的厩肥1500kg,或熏土2000kg。十至十一月份又施冬肥一次。每亩可用厩肥2000kg,拌100kg过磷酸钙及石灰150kg撒施厢面,或单施过磷酸钙150kg后培土25px左右厚。 第三、四年黄连进入旺长的年龄时期,需肥量较多,因此,五、六月份追肥很重要,可用腐熟厩肥每亩3000kg,拌石灰300kg施用。冬肥每亩用腐熟厩肥3000kg,或熏土4000kg,拌过磷酸钙150kg。撒施后马上培土约75px左右厚。撒施要均匀,不要厚薄不均。 第五年:若不收获,追肥、培土的方法同第四年。若为收获的当年,则只施春肥,不需施秋肥。
5.补棚与亮棚 黄连栽后的1-4年中,应特别注意棚架棚盖,不能任其倒塌掉落,发现垮棚时亦应修补、调整。对边棚也应经常进行检查修补,保证荫蔽适度。到第四年秋后,即收获的上年,必须拆去棚上盖材,使收获前的黄连得到充分光照,以抑制黄连地上部分生长,使根茎充实和品质提高。 林间栽连:在移栽第三年后,砍掉部分上层树枝,增加透光度,以后逐年增加树枝的修剪量,使光照逐渐加强,但应防止砍死或砍掉树木。 种子采收与贮藏
1. 种子采收 黄连种子在立夏前后成熟。此时,选择芽苞数多,外侧芽发达,分枝多,总叶片多,叶片扁平大小适中,叶色正常无病虫害的黄连实生苗六、七年的植株作为采种植株。当果实开始起细裂时采收繁育种子。在晴天,将果枝摘下堆放在室内阴凉处的竹席垫上(不能放在水泥地板上)2-3天,待果实全部裂开时抖出种子,用筛子将种子筛出。
2.种子贮藏 种子贮藏的方法通常采用搭棚层积法。即选坡度10度以下排水良好的阴山坡地,搭棚遮荫,荫蔽度在80%以上,用树枝盖棚,使棚内能接受自然雨水。在棚周围开排水沟,使其上坡水不流入棚内。棚内开沟作低厢,厢宽1m,厢长3-4m,厢距750px左右,厢间开沟。将厢中土壤挖去250px深,四周留10-375px厚的壁,成一长方形窖,中间沟窖底压平,铺垫少量沙。将收获的种子用清水选种,去掉皮壳、渣滓和瘪子,待水沥干后摊在窖底,厚75px左右,上盖纯沙或排水透气性良好的腐殖质土250px左右。 种子贮藏后要经常检查,特别是在头两个月(5-6月),需每隔3-5天检查一次,发现霉变应立即将种子淘洗后与沙混合再贮藏。在贮藏3-4月后(九月份左右),气温逐渐降低,可一个月检查一次。 病虫害防治 黄连病虫害的防治坚持贯彻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环保方针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药效实验,提高防治效果,禁止使用国家禁用农药,将病虫害对黄连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病害防治
1.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 Sace) 症状黄连发病初期,地上部分无明显病症状,后期随着温度的增高,根茎内的菌丝穿出土层,向土表伸展,菌丝密布于根茎及四周的土表,最后在根茎和近土表上形成先为乳白色、淡黄色最后为茶褐色油菜籽大小的菌核。由于菌丝破坏了黄连的根茎的皮层及输导组织,被害株顶稍凋萎、下垂,最后整株枯死。 病源黄连白绢病一般以成熟菌核及菌丝体在土壤、被害杂草或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据报道有的菌核在土中还能存活5、6年以上。病菌可通过带菌种苗及带菌厮肥、水流传播,以聚合和菌丝体蔓延进行再次侵染。 发病与环境关系复土栽连白绢病的发生最重,熟土和二荒地栽连白绢病的发生相对较轻,林间(老山)栽连白绢病的发生与周围植被构成有关,十字花科、茄科等植物较多的林间栽连,白绢病的发生较重。地势低洼,雨后积水的黄连地比地势高、排水较好的黄连地发病重。海拔低的相对海拔高的,发病期较长,表现病重。荫蔽度70%与荫蔽度50%比较。荫蔽度大的,易发病。沙质土、酸性土或土壤湿度过高,有利于发病。黄连地下雨之后的冲积土,土壤持水量高,构成有利于本病发生的土壤因素。 防治时间7-8月 最佳防治期土表有白色菌丝时。 农业防治:采收黄连后的土地可与豆科禾本科作物轮作。实行熟土轮作栽培的,可用生石灰粉500Kg翻入土中进行土壤消毒。棚块发病初期,可采用50%的石灰水浇灌。发现病株,及时带土移出黄连棚外深埋或者焚烧掉,并在病害周围撒生石灰粉进行消毒。 生物防治:麦麸皮10kg,加水3kg,放在蒸笼里蒸1小时,待麦麸凉后,拌入哈茨木霉菌种250克,均匀即可使用,施在植株周围,使土壤中的木霉大量生长和繁殖,可大大抑制白绢病的发生和蔓延。 化学防治: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淋灌。
2.白粉病 症状黄连白粉病主要危害黄连叶子。发病时如遇干旱,在黄连叶背面呈现红黄不规则病班,其上撒播小黑点,渐次扩大成大病斑,直径大小为2—25mm,叶的正面呈现黄褐色不规则的病斑,有时误认为日灼病,严重者迅速引起叶片枯死。如遇潮湿,叶的正面有一层白色粉状物,叶背仍为一种红黄不规则病斑。以后变成水渍状暗褐斑点,严重时叶子凋落枯死。轻者次年可生新叶,重者死亡缺株。病源越冬后的黄连叶片残体上的白粉病子囊孢子是主要的侵染源。发病与环境关系复土栽连白粉病的发生最重,熟土和二荒地栽连白粉病的发生相对较轻,林间(老山)栽连白粉病的发生与周围植被构成有关,壳斗科植物较多的林间栽连白粉病的发生较重。温度高、湿度大、荫蔽度高的利于病菌生长。防治时间5-6月。 农业防治:在3-4月锄第一次草时应仔细将上年留下的枯叶和一些老叶随之除去,以减少初次侵染源。发病初期要及时将病株移出棚外烧毁,防止蔓延。同时,对荫蔽度过大、积水较多的地块应根据黄连的生长状况调节荫蔽度,拆除边棚,及时排水,以降低湿度,减轻病害的流行和蔓延。此外,采取适宜的种植密度,密度大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如在施肥充足的前提下,可采用7寸3兜的种植密度;调节荫蔽同时,对荫蔽度过大、积水较多的地块应根据黄连的生长状况调节荫蔽度,拆除边棚,及时排水,以降低湿度,减轻病害的流行和蔓延。此外,采取适宜的种植密度,密度大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如在施肥充足的前提下,可采用7寸3兜的种植密度。 化学防治:可以喷洒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500倍液,或“农抗120”200倍液防治,或用庆丰霉素80单位喷射,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500倍液喷雾。 可用清尿泡谷壳撒于叶面,每亩约250Kg,撒后几天即可回青。 最佳防治期:叶片出现退绿的黄色小斑点时。
3.根腐病 症状发病时须根变黑褐色,干腐,再干腐脱落。初时根茎、叶柄无病变,叶面初期从叶尖、叶缘变紫红色不规则病斑,逐渐变暗紫红色,布满全叶;叶背由黄绿色变紫红色,叶缘紫红色。病变从外叶渐渐发展到心叶。病情继续发展,枝叶即呈萎蔫状,初早期尚能恢复,后期则不再恢复,干枯至死。这种病株很容易从土中拨起。 病源附着在病残组织和叶片上的病原菌,越冬菌态主要是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主要从伤口入侵。黄连炭疽病的分生孢子主要借雨水传播,可重复侵染发病,而气流只有在雨水将粘结在一起的分生孢子堆浸散开后才有相对较大的传播作用,风雨交加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无雨天分生孢子粘在一起,不易被风吹散,气流传播作用小,所以干旱不利于病原菌分散传播及流行,发病则轻。 发病与环境关系生长势弱,杂草多的黄连地易感染,湿度利于病菌的生长。防治时间4-5月。
农业防治:熟土栽连,一般与豆科禾本科作物轮作三至五年以后才能再栽黄连。切忌连作或与易感此病的药材或农作物轮作。移栽前结合整地,每亩施用生石灰粉500Kg消毒土壤。在黄连生长期,要注意防治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以减少发病机会。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在病穴中施生石灰粉。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g兑水喷雾防治。 最佳防治期:叶尖、叶缘有紫红色不规则病斑。
4.炭疽病 症状发病初期,在叶脉上产生褐色略下陷的小斑,病斑扩大后呈黑褐色,中部褐色,并有不规则的轮纹,上面着生小黑点。叶柄茎部常出现深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期略向内陷,造成枯柄落叶。天气潮湿时病部可产生粉红色粘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堆。防治时间3-4月。
农业防治:发病后立即摘除病叶,消灭发病中心,冬季清园,将枯枝病叶集中烧毁。黄连炭疽病的初侵染源为越冬后附着在病残组织和叶片上的的病原菌,因此,在第一次锄草时应仔细将上年留下的枯叶和老叶除去,集中深埋和烧毁,以减少初次侵染源。对荫蔽度过大、积水较多的地块应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调节荫蔽度,拆除边棚,及时排水,以降低湿度,减轻病害的流行和蔓延。加强肥水管理,增强黄连的长势,适当施用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化学防治: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g兑水喷雾。 最佳防治期:叶脉上产生褐色下陷的小斑时。
5.霉素病(又名晚疫病) 症状发病初期叶或叶柄上出现暗绿色不规则病斑,随后病斑变深色,患部变软,黄连叶片象开水烫过一样,卷曲、扭曲,呈半透明状,干枯或下垂。该病主要出现在轮作地或幼苗期。防治时间4-5月。
农业防治:荫棚适当,土壤疏松,厢沟排水良好。发病后,及时剪除病叶集中烧毁。
药物防治: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g兑水喷雾。最佳防治期:黄连叶或叶柄上出现暗绿色不规则病斑时。
6.蛴螬 症状蛴螬一般在比较肥沃的土壤中较多,咬食叶柄基部,严重时,成片幼苗被咬断。主要有大黑金龟子(Holotrichia geloleri Faldermann),铜绿丽金龟(Anomala melolonthaL.)和黑绒金龟子(Maladera orientalisMotsch)三种。防治时间7-9月,成虫期。
农业防治:栽连前,应于冬季清除杂草,深翻土地,消灭越冬虫卵;施用腐熟的厩肥、堆肥、施后覆土,减少产卵量;栽黄连秧子前半月,每亩用500Kg石灰撒于土面,翻入土中,杀死幼虫。 生物防治:白僵菌(2%粉粒剂)防治蛴螬能达到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81%。
物理防治: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白炽灯对成虫进行诱杀;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可以进行人工扑捉。 化学防治:在危害期也可亩用9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g(1000—500倍液)浇注。
7. 小地老虎(Agrotis vpsilonRottemberg) 症状常从地面咬断幼苗,并拖入洞内继续咬食,或咬食未出土的幼芽,造成断苗缺株。防治时间3-4月 。
农业防治:在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清除黄连棚周围杂草和枯枝落叶,消灭越冬幼虫和蛹。清早日出之前,检查黄连地,发现新被害苗附近土面有小孔,立即挖出捕杀。
物理防治:诱杀小地老虎:利用草堆诱杀幼虫,在一年生黄连地旁边,堆放些新鲜杂草,每隔6米左右放一堆,幼虫喜欢白天藏在草堆政,每天翻查草堆,杀死幼虫;用糖醋液诱杀成虫,糖醋液的配制是:糖6份、醋3份,白酒1份,90%敌百虫晶体1份、水10份混合调匀装在罐或盆中置于田间,盆离地66-2500px高,可诱杀成虫。
化学防治: 2.5%氯氰菊酯乳剂2000倍液;在危害盛期,亩用90%敌百虫晶体粉100g拌切碎的新鲜嫩草撒在黄连厢面诱杀。最佳防治期:幼虫期。 采收加工
1. 收获的年限和时期 以移栽后五到六年采挖,其产量和质量都达到最佳效果。黄连的最适时收获时期为历年的十至十一月。
2. 收获方法 选晴天挖连,使用两齿铁抓子,把黄连植株抓扯出地面,抖掉基部泥土,再用剪刀剪去叶柄、须根一起剪掉,只剩下根茎部分。其剪法为“一左二右,三梗子(细化)”。剪时注意切勿剪伤根茎,以免影响产量。
听说终南山里有隐士闭关修炼的人?
終南山有五千隱士,世代相傳,依舊過著兩千年前的生活,平時也有不游客到里面玩,里面多半都是散居多,住廟少,你可以去看看
如果有人要抬死人遗体从你家大门口经过?
棺材必须让过,抬棺时千万不能说重,否则会有“怪事”发生!
现在我们这里早就执行了火化政策,不过在小时候,只要有人去世了都是土葬,所以经常能看到送葬的队伍,前面抬着一口黑色的棺材,从死者家里面出发,一路前往安葬的坟地里,在抬出来的时候,棺材是不能落地的
在很多人看来,棺材跟死者都是不吉利的,人们都比较避讳,所以大多数人心里都会想,最好不要从自家门前经过,那么,死者出殡的时候,到底要不要让他从自家门口经过呢?
送葬队伍不能拦,否则后果很严重如果别人家出殡的时候,要从自家门口经过,当然是要给人过的,否则的话,不但要遭到所有人的怒斥,事后想想也会觉得惭愧啊!再说房子都是挨在一起的,当一个人去世了,总要抬出去吧,有些路段也是必经之路,如果不经过这里,人家也抬不出去!
就算这里不是必经之路,很多人的心里面或许不满,那基本上也没有人会阻止,因为送葬的队伍是不能拦的,而且从小老人也告诫我们,在路上遇到棺材的时候,千万不能让棺材正对着自己,最好是要远离,不要去围观
再说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进出的道路也就只有那么几条,有的地方甚至只有一条,人家经过你门口,那是必须的,不然走哪里?再说谁家都会有去世的时候,如果到时候别人也出来阻拦,你的心里面意下如何呢?
如果阻止送葬,简直可以说是大逆不道,因为我们讲究的是死者为大,哪怕生前有什么仇怨,也是不能阻止的,毕竟人都已经死了,一切恩恩怨怨都带走了,再也没有必要纠结
为什么说不让死者经过,后果很严重呢?
有一些人跟死者生前结下了很大的仇恨,所以等到他死之后,就不让他经过,但是这样的做法后果很严重,如果你一直阻拦,甚至是以死相逼,别人好说歹说都没有用,抬棺人就会很恼火,然后叫人搬来两匹板凳,直接把棺材放在板凳上
因为在出殡的时候,棺材是不能落地的,你一直不让人家经过,不但会把所有人惹毛,抬棺的师傅也很累,迫不得已,就只能停在你家门口了,毕竟抬出来了,是不能回头的
但是人们非常的忌讳死者,到时候你就会彻底的慌了神,搞不好还要求人家赶紧抬走,如果你家的孩子还比较小的话,他突然走出来,还可能会被吓出阴影,要知道人被惊吓了,是会吓出病来的,我朋友老师家的女儿,就是因为在读书的时候,突然被一群学生跳出来吓到了,然后就患上了精神方面的疾病,整个人非常的痛苦,还产生了幻听幻觉,怎么也治不好
棺材的话,就更让小孩子害怕了,要是把她吓坏了,你就要一辈子的自责,还会遭到长辈的责骂,一切罪责归咎到你的头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就是村里人都对你“刮目相看”,从此你就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他们会觉得你这个人的人品实在是太差了,根本不能相处,一点怜悯之心都没有,等到以后需要帮忙的时候,也没有人愿意帮你
甚至连亲戚都觉得你这个人实在是太没有人情味了,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心里面阴暗的很,因此连他们都不愿意靠近你,哪怕是兄弟姐妹、你的儿女都觉得你这个人怎么这样?死者为大的道理都不懂吗?
所以说不让抬棺人经过,于公于私都是不对的,做人一定要厚道,千万不能显得那么不近人情,还有些人家的两块地连在一起,里面的那一家要从外面的这一家经过,但是他觉得人家把他的地给踩硬了,于是就在那里骂骂咧咧的,真的是一点度量也没有
为什么在出殡的时候,棺材不能落地?葬礼是有很多讲究的,比如棺材抬出来的时候,是不能落地的,所以需要落地的时候,必须放在凳子上,还有在出殡的时候,家属要给死者搭桥,就是跪在地上,棺材从你的头顶跨过
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古人非常的讲究入土为安,如果棺材一旦在此地落地,就表示着要在此处安息了,所以没有到达墓地的时候,是千万不能着地的,否则的话,就认为是对死者的不敬,也会给家人带来不利
在古代的时候,需要安葬的地方可能很远,道路很崎岖,那他们抬累了怎么办呢?其实可以随身携带长条木凳,如果实在是走不动了,就可以把棺材放在凳子上,这样就不算落地了
棺材经过别人家门口的时候,要注意哪些细节?虽然说棺材不能拦,但也有很多的礼数要懂,而且是要必须去做的,都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观念
1、撒石灰
在我们这边的风俗是,只要村子里面有谁去世了,不管他是否经过你家,都要在自家的门口撒上石灰,石灰不能撒得到处都是,而是撒出一条线把你家的门口围住就可以了,如果棺材要经过你家门口,就更要撒了,在出殡的时候还要躲在家里,不能出来看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以前听老人讲过,人死了之后还有“魂”,撒上石灰就是为了防止他闯进来,或者说你在外面游荡的时候,把他带到家里来,因此,一直以来,我们这里都有这个不成文的规定
2、放鞭炮、撒纸钱
总之,只要知道有人死了,每家每户都会自动地去撒石灰,而且送葬的队伍,还要放鞭炮、撒纸钱
现在实行了火化政策,公墓也建在了我们村,因此,其他村的人去世了,也要到我们这里埋葬,所以常常会有运送遗体或者骨灰的车子路过,这样的车子只要经过村庄,也都需要放鞭炮撒纸钱的,有一户人家的大门口就正对着大路,而且是坐北朝南,加上又经常是刮南风,所以他会说路上的很多纸钱都直接刮到他家里去了
抬棺材时千万别说太重还有抬棺材时,千万别说太重了,因为死者为大,你是请去帮人家的,不是抱怨的,否则就是对死者的不敬,还有些老人说一旦说重,就会莫名其妙的变重了,是死者不高兴了,其实是心理作用,而且还会打击大家的积极性!
写在最后总而言之,邻居去世了,要经过我家门口的话,是绝对不会阻拦的,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每个人都需要面对这一天,不必有那么多的顾虑,不要总是觉得死者从自家门口经过,就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人是群居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懂得人情世故和换位思考
哪怕是仇人,也不会去阻止,别人坏我们没有必要跟着他坏,做事一定要对得起天地良心,何况现在实行了火化政策,好几个村庄的人去世了,都要埋葬到我们村,而且必须经过村庄
还要经过我家门口,也不会有任何人说想着去阻拦,只要听见风声的时候,在门口撒一些石灰就行了,还有车子经过村子的时候,路过的可不是一家两家,而是很多家,好比刚才我说到的那家,纸钱都会被大风吹到他家的院子去(没有大门),但也从来不会说是去阻止
人的生命是大自然赠予的,最终也是化作尘土回归自然,人生也是短暂的,努力走自己想走的路吧!
茶叶有烟味是品质不好吗?
义芳君说茶 | 每日原创深度精彩茶说,告诉你一个真实茶世界!
你喝过带烟味的茶吗?你家的茶放久了,会不会有烟味产生?有烟味的茶是不是品质不好?……
面对茶友们的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对茶叶中的烟味,好好进行一番探索。
茶友们都知道,通常情况下,茶叶评审中是很排斥有异杂味,讲究纯正口味。
而现实中,有许多茶友特别喜欢带有烟味的茶,觉得口感很棒、香气自然,甚至有茶叶就是以带烟味著称,如:红茶鼻祖“正山小种”。
这又是为啥呢?
按道理说,茶叶鲜叶制成的成品茶,除了自带的花果香之外,是不会有其它味道的。因而,茶叶带烟味,就是受到外来环境影响,可能加工环节中吸收了烟味,也有可能在储藏环节受到影响。
这里,我们还需注意辨别,这种烟味到底是烟焦味还是烟熏味。
生活在农村的小伙伴们,小时候可能都吃过锅巴,还记得米饭香中透出的一股烟焦味吗?茶叶中的烟焦味就是类似这种味道。
这种烟焦味是在茶叶杀青环节中因为温度过高,致使茶叶鲜叶碳化后产生的。这样的茶,品质一般不高,可以列为下等茶。
烟熏味,顾名思义,就是用烟熏出来的,通常在普洱茶、正山小种中比较常见。
普洱茶的烟熏味跟季节和加工环境有关。
夏季气温高,雨水丰沛,云南雨季长,茶叶长得快,茶农们为了抢收,经常冒雨采茶。另外,云南茶区很多都是偏远山区,经济条件落后,茶农们生产加工的硬件设施比较粗糙,诸如:火灶密封不严密,加工房小,通风性比较差……等等,这样雨季炒茶时,烧柴火产生的烟气很容易倒灌,使茶叶吸收了烟气,形成烟熏味。
这种经过烟熏的茶叶,带着一股天然的印记,有可能使得这道茶品质更加出众。
如今,随着经济水平发展,加工条件越来越好,这种烟熏茶逐渐进入了历史舞台,许多人追寻这种印记,实际上是找寻往日原生态的那种感觉。
与普洱茶不一样的是,对于传统制法的正山小种来说,烟熏则是其工艺特色之一。
传统的正山小种一般是用当地山上的松针或松柴熏制而成,干茶外观乌黑油润,深闻带有一股浓浓松香味,冲泡后,汤色深红,滋味含有桂圆香。
当然,现在的正山小种则不一定都是烟熏,有无烟味或者带一点烟味的,这是市场化倒逼正山小种进行的工艺选择。
对于许多茶人来说,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这种烟熏的正统小种,因为情怀,也因为传统正山小种,带有一股松木烟熏与茶叶本身香气的奇妙组合,令人回味无穷。
简介 | 义芳君,国家级评茶师、原创茶文化自媒体人。一起聊品茶 | 聊文化 | 聊生活 | 聊健康。喜欢就关注,有用就分享,转载请务必保留出处!这究竟有什么讲究?
俗语传承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古人喜欢把道理总结成简单易懂的俗语,字虽少,但却含义深厚!
古人总结出来的俗语,往往都是来自生活!一人不喝酒,二人不赌钱都是上上策!
1.一人不喝酒!酒很神奇,即可以消愁,也可以添愁。一个人喝酒没有人交谈,也不能和他人分享你的喜悦或者悲伤,没有旁边人给你排忧解闷,大多数时候一个人喝的都是闷酒,而且一不小心还容易喝多,喝闷酒最伤身体,所以说一个人最好不喝酒!
2.二人不赌钱的意思是说,两个人在一起,在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赌钱!因为赌钱本来牵扯到的就是利益,赢了的人会很高兴,但输了的人难免会有不开心,说不定就会急眼赖账,还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纠纷,所以说,平时生活中一些容易产生误会的事,最好别去做,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