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养生保健常识,家庭教育指导有哪些?
谢谢邀请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对孩子行为习惯,人格品质养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那有没有想过我们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作为家长,我希望我的孩子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上都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的人格,自信,乐观,坚强,宽容,懂得爱人和被爱!
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与父母平等的争辩,不仅是互爱的一促体现,而且能够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辩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独裁”对孩子人格的影响是灾难性的。许多家长觉得辛辛苦苦赚钱养孩子,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必须服从自己。
这种观念应该改变,要把孩子看做是与自己平等的人。
第二 尊重原则我们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我们,有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而不能有自己的观点或者申辩一下,否就对孩子大声训斥。这种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没有自己的观点。
第三 感情交流原则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有书你读,有饭你吃,有衣服你穿,还想什么?”但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家长忽略孩子的精神、情感需要,孩子和家长就没话说。长期下去,儿女和家长相处会变得越来越尴尬。
第四 自由原则很多家长把孩子管得很严,却往往吃力不讨好,甚至引起悲剧。应相信孩子的能力,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五 统一原则家庭的教育要和学校统一,否则孩子无所适从。另外,家庭成员之间教育的观念要一致,否则孩子不知道听谁的,结果就谁的都不听。
第六 榜样原则家长是孩子第一个模仿的对象,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别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不良的种子。
第七 信任原则谎言是从不信任中来的。如果你从孩子小时就很信任他(她),孩子就没有说谎的必要。
第八 宽容原则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会经常犯错误。家长应该宽容地对待,大可不必“小错大骂,大错木棒侍候“。
第九 鼓励原则许多家长有个坏习惯,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便说:“是不是偷看来的?”当孩子成绩差时又说:“你从来都是这样差的。”尽管是很随意的一句话,却大大伤害了孩子的心。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多鼓励孩子。
第十 方法转变原则教育方法要随孩子的年龄的增大而不断改变。
那我们的家庭教育有哪些误区呢?一: “只要身边有人照看就好”
很多华人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照看,没有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肌肤接触、拥抱、关注的目光、有人和他说话……有些华人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们会思维迟缓,缺乏爱的安全感。
二: 把孩子当作比较的对象
华人父母爱面子,又想鼓励孩子上进,于是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把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只能给自己带来不满和痛苦,又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比较心理也可能导致家长之间的难以相处。
三: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很多父母抱着传统观念,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也就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于是,不被尊重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就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因此,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使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等等。
四: 给孩子指定发展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设定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也不喜欢。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在这些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和谐关系被牺牲。
五: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针
在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孩子前程的重要因素。
六:认为早起很好,睡觉就是懒惰
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但现在很多孩子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
七:认为孩子应该把全部时间拿来学习
有调查显示,常做家事的孩子将来生活比较幸福。通过处理家事,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增强,长大后比较能面对挫折。华人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做家事,也就剥夺了他学习工作、分担责任和学习面对问题的机会。
八: 缺乏幽默感和轻松的一面
因为各种压力,家庭的基本气氛就是逼孩子学习。父母因为生活压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轻松。亲子或夫妻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下,一个小矛盾就会引爆冲突。
九: 认为父母的爱是对子女任何要求的借口
爱不是为所欲为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啊。父母不该把爱当作对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挡箭牌。
十:认为养孩子是艰苦的义务,不是享受
父母习惯把养育儿女当成艰苦的义务,并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报、孝顺。比较正确的态度是,养孩子是一种命运赐予的享受。应该享受和子女相处的时光,享受看着他们成长的乐趣。
如何跟身边的长辈相处?
我爱我的父母。首先,有爱是一切感情的根源。没有爱的家早晚会破裂,被爱包围的家才可能呈现和谐的景象。
第一步,摆正自己的位置。
在和长辈级的人在一起时,无论你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但在身份上他比你年长就是你的长辈了,哪怕你的位置比长辈的高,但在辈份上也可摆正一下自己的身份。吾尊吾老。对长辈有敬畏心理是一种健康的态度。尊敬长辈,视长辈为至高无上的。这种做法对相对弱势的长辈有利。关心长辈的健康。长辈年纪较大,健康问题严重,作为子女,要时刻关注,视长辈身体为自己的身体,悉心照顾。
第二步,不要以小托大。
很多人都是以能力来定大小,这个是没有错,但这些在与长辈相处时,不要过分地去彰显这一点,长辈也许没有你的能力大,但他们的社会经验却比你多,社会经验长久某些时候更为重要。
第三步,不要过于放肆。
有些人天生过于自信,张扬,不懂得收敛,在长辈的面前也夸夸自谈,在工作或是生活中总把自己处于中心,不听取他人意见,过于放肆的行为却为惹人反感不喜。给长辈实物上的供养。虽然长辈心里更注重的是心灵上的慰藉,但是如果在实物上同样给予丰厚的供养,无疑能令长辈更加开心。
第四步,语气温和。
在与长辈交谈时,语气不能过于急躁与喧闹,或是交谈到重点时语气激动而大声,这些都是不妥的行为,会降低你在长辈中的形象。经常问候长辈。儿女出门在外,长辈是最寂寞无助的人。无论身居何处,时常打电话或亲身问候长辈,陪长辈聊天是孝子应尽的责任。
第五步,抱有尊重。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是因为我们重礼仪究礼节,在与长辈们相处与交谈时也要懂得尊重。不能因为一些事情与之大呼大叫,哪怕是做错了,你可以在私底下告之错误,要给长辈留一些面子以示尊重。花自己的时间陪伴长辈。长辈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女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所以,多花自己的时间陪老人,忙碌工作之余,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呆在长辈身边。
第六步,思想上的不同理解。
如果不是同一个辈份的人,在思想的文化与观点也许都有所相差,但对于这种相差的不同理解,我们需要的去说服他们,以你的观点作为出发点的去说明情况,后果,用事实去说服他们,但不能强制的让长辈们认可你的想法。
第七步,耐心。
有些长辈们也许是因为年纪大了,身体上的一些机能的退化会导致说话不清,慢语甚至是听不到你的声音等等情况,当处于这时候与之交谈时,要保持着耐心诉说,不能表现出厌烦的表情。
第六步,朴实的用语。
现在的社会一天一天的在改变,人与人的交谈用语上也在改变着,不同于以往那直接了当的话语,现在的网络用语的解语更为多,也许以往是贬意的话在如今却会变成赞赏你的话来,但在与长辈们聊天时要朴实一些,不要胡说一些不懂的话来,让长辈们不懂或是产生误会。
第七步,懂得谦让。
有些长辈经历了时间的流逝,也许在脾气也上产生了一些小改变,或是倔强或是啰嗦甚至有些人会倚老卖老,对于这些情况我们要尊老幼,不要与之过多的计较,懂得谦让一些。
第十步,关怀。
长辈们,因为年长也许表面不会说什么,其实内心深处更渴望有人可以在意他们关心他们,而作为小辈的我们,如有空余时间,不妨抽些时间多来陪伴他们,关怀心一下他们。
与长辈成为朋友。陪伴长辈最好的方法就是与他们成为朋友。像朋友一样去关心问候老人,与老人一起娱乐,陪他们做喜欢做的事情。
老年人学习什么乐器比较好?
~~~分析一下啊!笛子好学,一孔一音,脑,手,心配合巧妙,好的笛声就吹出来了。可是,老年人气力日衰,恐越老越不胜吹,这个笛子,先放一边。
~~~口琴是老年人学乐器的首选。口琴比笛子省劲儿,声音又美妙。买一把质量不错的练练,很好!口琴便宜携带,什么场地都能演奏。你可琴不离身,随时娱乐。
~~~随着电子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琴非常受爱好音乐者的青睐。买一台比较不错的,在网上学,有视频教学,有一段时间就能弹几首歌。而且,变调,音色,节奏,都能自己调,非常好。
~~~我学的是二胡,二胡是老年人的伴侣,她胜过老伴儿。她那美妙可人的声音,人人喜欢,她也是家庭欢乐的“神器”。学二胡吧,她是:脑,手,心,高度谐调的“宠物”,让你告别大脑痴呆,让你的思维更敏捷。
~~~有专家报导:未来人类的长寿,第一条,就是防止大脑的衰老,大脑不老,身体健康!在网上下载学二胡的软件,有视频,有讲解,只要你有信心,鉄棒都能磨成针,学二胡还成问题吗?如有疑难,问!这里有老师,随时回答!
他一天都没放直接去火化了这合适吗?
肯定不合适,虽说在农村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但是人死为大,死亡后有停放7天的,有停放5天的,有停放3天,起码是对亡者的尊重,也要让子女及亲朋好友祭奠,哀悼,尤其是一些病症导致假死的活人,若是直接土葬或或火葬,岂不是人间惨剧?
农村关于停尸的的说法很多,古代的时候,医术水平相对低下,滥竽充数的医生也不计其数,他们也没有仪器,全借助望闻问切来诊断,很大程度上出现误诊的情况,一些假死或休克可能直接判断为死亡,所以大家看电影时,有人从棺材里爬出来的情景,其实这也是真实存在的,醒了迟了,只有自己爬出来,真是密封结实,估计也就真死了。
人死后不能直接下葬还有一个说法就是人死后三天内,他的魂魄仍旧停留在家中,不到三天的时间,是不会去灵界的,农村有人会看到灵,就是因为他的灵魄还在人间逗留,迷信归迷信,但是有些现象科学也解释不清,逝者已去,后代更应该最后的尽孝,一天不放那是多么的无情无义,也不怕灵魄回来找他。
总之,人死为大,不管在世是何种关系,死后也要遵守老祖宗的规律,让生前亲朋好友送最后一程,也防止假死现象,给逝者一个起码的尊重。
平卧推举多少公斤比较安全?
首先我认为,任何的锻炼手段,你不了解它都是不安全的!
第一,判断自己现阶段能力是否可以做这样的力量训练?
年龄其实跟安全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主要看你什么有不有影响安全的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问题。其次看你以往有不有运动经历。这两点很重要,通过这两点才能判断你是否属于特殊人群锻炼,特殊人群锻炼有它相对于的强度和节奏。
第二,我们要学习卧推的标准动作如何去做!
标准动作是安全的基础,就想盖房子,地基没有打扎实,房子越盖高越有安全隐患。卧推也一样,标准动作没学好,本体感受不到位,以后重量越上重越危险。
标准动作的几个维度:
1.握距
2.握法
3.肘关节位置
4.杠铃杆的运动轨迹
5.呼吸
因为训练目标不一样,这几个维度都会发生改变,在这里就不做延伸了,所以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有适合自己的标准。
第三,测试自己的水平
这里有个关键的测试,叫最大肌力测试-也就是1rm测试,通俗的讲就是让你知道你重复只能做一个的重量是多大。因为你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你就好判断自己做多重比较合适。
当然这个测试本来就是不安全的。我的建议初学者可以做10rm的测试来判断自己的肌力水平,也就是你能做10个的卧推重量来测试,因为重量轻,相对安全。
总结,做力量训练没有绝对的安全,也跟年龄没有直接的关系,认识自己的能力,学习标准的动作是降低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
我的建议是,想做力量训练一定要有训练伙伴,一个是能相互保护,另一个是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