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的功效,白茅根鱼腥草可以同时煲水喝吗?
白茅根可以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胃热呕吐,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煎服,9~30g。鲜品加倍。止血多炒炭用,清热利尿宜生用。
鱼腥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鱼腥草含马兜铃酸内酰胺,而马兜铃酸可能导致肾脏纤维化和尿路上皮癌。所以不建议长期食用。
白茅根鱼腥草同属寒性,因此没有必要同时煲汤喝,鱼腥草的副作用大,也建议少喝。
白茅根和芦根对现在的新型肺炎有作用吗?
当然了不是一种药对病有特效,中医不会这么宣传的,到目前为止也说没特效药,不要被中国医学折中思想弄糊涂了,差不多,也须,试一试吧。
穿心莲功效与作用?
穿心莲功效与作用
穿心莲的功效与作用为清热解毒、清热燥湿、凉血消肿。
穿心莲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干燥地上部分,其性苦、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穿心莲为清热解毒药,多用于治疗温热之邪引起的各种病证。
穿心莲的功效与作用主要为:
1.清热解毒:穿心莲苦寒降泄,清热解毒能力较好,可用于治疗温热病邪所致病证,如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所致发热头痛,既可单用,也可配伍金银花、连翘、薄荷等药物。
2.清热燥湿:可用于治疗湿热诸证,如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湿热黄疸及湿热带下等证。胃肠湿热,腹痛泄泻,下痢脓血者,可单用穿心莲或配伍苦参、木香等药物;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者,可配伍车前子、白茅根、黄柏等药物;湿疹瘙痒者,可单用穿心莲研末,以甘油调涂患处。
3.凉血消肿: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喘,肺痈吐脓,咽喉肿痛或痈肿疮毒,蛇虫咬伤等。穿心莲善清肺火,多配伍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等药物治疗肺热咳嗽气喘;配伍鱼腥草、桔梗、冬瓜仁等药物治疗肺痈吐脓;配伍玄参、牛蒡子、板蓝根等药物治疗咽喉肿痛。同时,由于穿心莲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消肿,还可用于治疗火热毒邪诸证。如痈肿疮毒者,可配伍金银花、野菊花等药物;蛇虫咬伤者,可配伍墨旱莲等药物。
需注意,穿心莲苦寒,故不宜多服久服,且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本内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药剂科 主任药师 冯雷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白茅内金茶能补肾吗?
可以的
#白茅内金茶#温补肾阴虚好物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款我觉得真的超级好的养生茶,白茅内金茶。
我之前下巴一直反复长痘,不管涂了什么祛痘膏就是不见好,无奈之下,我就去了中医馆检查,医生和我说,之所以我下巴反复长痘,一直不好,是因为我肾不好,肾阴虚。
中医是这么和我解释的,根据中医的理疗,肾阴虚容易导致在下巴处长痘,这是因为下颌与肾脏、大肠排泄功能及内分泌状况关系密切。肾脏里面一旦毒素累积起来,就会在导致下巴上长痘痘,并且常常表现为消去了又长出来,长出来又下去,总是反反复复,这时则需要进行补肾以及排毒,才可有效去除痘痘。
所以他给我开了一个补肾的方子:白茅内金茶
材料有:鸡内金、白茅根、淡竹叶、山楂、罗汉果、绿茶、甘草、鱼腥草
它们各自的作用有:
鸡内金是现代医学常用于帮助排石溶石预防肾结石的材料,具有健胃消食,通淋化石和涩精止遗的帮助。
白茅根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除烦闷,止消渴,腰脚疼痛。
淡竹叶不仅可以帮助利尿、祛烦躁,同时相结合山楂能够起到行气散瘀的效果。
鱼腥草利尿消肿,促进清理肾里的有害残留物质。结合淡竹叶、绿茶性,可辅助解决肾炎水肿、改善肾功能,消除尿蛋白等。
甘草、罗汉果药食两用,在此方当中起到调和促进作用。
使用方法:每天煎煮茶饮,一日三次,坚持数周。
白茅内金茶的作用:可将肾里残留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调理肾脏功能,排肾毒的帮助。
我喝了半个月左右,我的痘痘就消了,几乎都没有了
后来我在网上搜到了它的同配方亦舒堂茶包一直在喝着茶包,感觉效果是一样的,就一直在喝着茶包,所以把我觉得的好物分享出来给你们呀~
中草药黄芩有什么功效?
黄芩是一个常用中药,一般温热病几乎都少不了。
黄芩最早记载 于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并列为中品,“主诸热黄疸,肠擗泄 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黄芩的品种:《本草纲目》有较细记载,他称:“宿芩乃旧根,多中空,外黄内黑,即今所谓片芩。子芩乃新根,多内实,即今所谓条芩,或云西芩多中空而色黔, 北芩多内实而深黄。”在《中国药典》中只以唇形科多年生草 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为正品。
黄芩的功效:黄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许多医学典籍中,对它的功效都有过详细的叙述。如《本草经疏》中记载:“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李时珍对黄芩这味中药推崇备加,称之为“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本草纲目》中还记载黄芩: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近年许多医家应用黄芩主要治疗以下疾病:①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如配伍桑白皮,连翘,麦冬等治疗上呼吸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所致的咳嗽等症。②应用于急性炎症性热病。在清热方剂内,黄芩广泛应用。③用于治疗湿热下痢。有里急后重而属菌痢或肠炎者,常与白芍,黄等配伍。④用于治疗因有热而致胎动不安。常配白术以清热安胎。⑤用于治疗动脉硬化、高血压、植物神经官能症。证属肝阳亢盛,表现有头痛、目赤、口苦、面红、心烦等症状者。⑥治疗小腹绞痛而属热痛者,配川厚朴、黄连。此外,在治疗由湿热所致的便血、血淋时,其组方可加入黄芩。⑦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对黄芩的性味功效最新《药典》(2015版)记载: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热、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量】3~10g。
近年药物研究机构对黄芩的药理作用也作了不少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①抗炎作用。黄芩甙、黄芩甙元均能抑制过敏性之浮肿及炎症,二者并能降低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②抗微生物作用。黄芩有较广的抗菌谱,在试管内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以及脑膜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③降压、利尿作用。黄芩酊剂、浸剂、煎剂、醇或水提取物、黄芩甙均可引起降压作用。浸剂口服能降低正常及慢性肾性高血压,酊剂可使神经性高血压回至正常。④对血脂及血糖的作用。黄芩能使血糖轻度上升。⑤和胆,解痉作用。黄芩酊剂、煎剂对在位肠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酊剂可拮抗毛果芸香碱引起的肠管运动增强现象。⑥镇静作用。黄芩甙能加强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可用于神经兴奋性增高及失眠的高血压患者。⑦抗癌作用。黄芩能够一定程度上的抑制癌细胞的产生和扩散。
不过这些作用有的是他的有效部位或更具体到某亇成份,而且有些成份需经醇提取才能获得,有些重要治疗成份含量很低,需从大量黄芩中才能提取到一定的应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