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忧郁症的表现有哪些,抑郁症突然停药会怎样?
困扰中国抑郁症患者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坚持规范治疗。去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时候,人民日报曾经公布了一组数据,我国80%的抑郁症患者没有接受规范药物治疗,其中存在用药剂量不足,疗程不足,频繁换药,擅自停药等等不应该的现象。所以如果一名正在服药的抑郁症患者突然自行停药,有很大的可能会再次出现抑郁症状。
我们要知道,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疾病,所以类似抑郁症这样的疾病有可能会反复发作,而坚持服药是目前对控制疾病复发公认的最有效果的治疗手段。当然抑郁症患者服药也不见得就要吃一辈子,一般说需要服用多久时间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发作次数以及治疗次数有关的,对于患者或家属,这是难以分辨的,不过本来就没必要自己分辨,因为你的主治医生,当然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帮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服药种类,服药剂量,和服药时间。
但这期间很多患者或家属可能还会自以为“症状完全消失了,抑郁症病好了,就可以不吃药了”,真的是这样吗?真的不是。简单的说高血压患者如果服药期间高血压控制到正常水平,是不是可以根据情况自己决定停药呢?确实有很多人停药,但医生不会建议你停药,因为慢性病贸然停药是可能出现血压的再次升高,而且可能会出现报复性升高,比以前更高?所以慢性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是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的,越是任性私自停药的患者,治疗效果越不可能好。
我身边也有很多抑郁症患者,不管我怎么嘱咐,怎么教育,回家后看着自己好了,就私自停药了,甚至有些人的药还是家人要求停的,问起原因,都是那句“病好了还让我们吃药?是药三分毒”。
说到底,就是不懂疾病的特性,是呀,老百姓也不学医,怎么会懂高血压,懂抑郁症?可你的医生一定是学医的呀!怎么不选择信任医生?而是要任性的按照自己错误的想法去做呢?关键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是我们要独自承受疾病复发的恶果。
记得之前有一名抑郁症的高三学生,休学治疗抑郁症,治疗效果也很好,嘱咐她要坚持服药,回家不久就回到了学校,然后因为觉得服药后会有些犯困,又没有什么原本的抑郁症状了,所以就自作主张的停服了药物,结果不久患者再次感到了注意力减弱,记忆力下降,难以思考日常性问题,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家人又带她回到医院求治,当我知道她自己停药的时候我问她的父母,知道她停药了吗?他们说“知道,但看她也没事了,也就停了”。所以,这名女孩的抑郁发作产生了二次发作,又需要重新用药物控制,以及更长的服药时间了。
既然我们不懂,为什么不听专业的医生的建议?即使停药,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停药,而不是潇洒的想停就停。那么她有没有可能得抑郁症呢?
微笑抑郁,几人知?
现在社会上有这么一群人,虽然压力很大,但每天都保持着笑容,看起来乐观开朗,却在独处的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刻,被孤独、绝望包围着。
他们看起来比正常的人还要正常,说出来的话充满了励志感,可能是身边的“知心姐姐”、“开心果”、或者“暖鸡汤”。
他们越是在人前表现正能量,内心的郁闷就越得不到疏解,越没有人能真正的理解他们、安慰他们。
这种长期积压下来的抑郁症状,往往“不鸣则已”,“一鸣”起来便后果严重,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就是“微笑型抑郁症”。
(我在头条有一篇《微笑型抑郁症》的文章,可参考阅读)
双面人生——人前欢笑,背后苦恼几天前在公众号上看到的一则关于创业者离世的报道:开源技术社区专家陈智宏因压力太大心生郁结,于1月16日晚自杀,享年仅42岁。
他的同学为此发文表达如下:
从王林的发文中可以看到,陈智宏生前性格乐观,是同学中最能笑谈压力的人,同时,还非常有抱负,是位连续创业者,爱挑战、爱家庭、爱孩子,但就是这样一位人前洋溢着乐观和志向的人,最终选择了自杀。
如果家人能多一点关注,朋友能多一点了解,自己能多一点重视,作为一位连续创业者,完全不必要选择一条绝尘之路。
是因为,大家都觉得他很好。
或许连他自己,也觉得创业的路本就难走,受点挫折困难也不值得多提。
于是他假装很好,孤独地负重前行,直到看不见那束希望之光。
及时发现,及时求助俗话说:身体的病好医,心理的病难治。
身体的病显而易见,感冒了打喷嚏喉咙痛,发烧了头晕乏力。
而情绪得病了,可以伪装、可以掩饰,只要你没有激烈的表现,仿佛就无权得到关注。
悲剧故事不仅仅是拿来唏嘘的,更是为了减少悲剧的一声警钟:
假如你感觉到超过两周以上持续的情绪低落,出现睡眠与饮食的障碍,有社交回避的冲动,或兴趣减退等现象,就要引起重视了。
这是抑郁的症状,是潜意识在呼吁你:
是时候回归内在,为你的情绪找一个出口了。
建议寻求专业的机构或从业人员进行诊断,及时疏解。
很多天和人交流也没话题的人是不是患抑郁症了?
抑郁症的诊断包括了核心症状、附加症状以及病程标准,你可以根据以下抑郁症的诊断标准,问一下自己是否具有以下症状,帮自己大体做一个诊断:
(1)核心症状:A.抑郁心境(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内心压抑),对个体来讲,肯定异常,存在于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里,且几乎每天如此,基本不受环境的影响,持续至少两周;
B.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悦感(感觉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都没有意思);
C.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感觉疲乏无力)。
(2)附加症状:A.自信心丧失和自卑(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别人看不起自己);
B.无理由的自责或过分和不适当的罪恶感(责怪自己,觉得自己连累他人);
C.反复出现死和自杀想法,或任何一种自杀行为。
D.主诉或有证据表明存在思维或注意力降低(做事犹豫不决或踌躇);
E.精神运动性活动改变,表现为激越或迟滞(烦躁或反应变慢);
F.任何类型的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眠中断、早醒);
G.食欲改变(减少或增加),伴有相应体重的变化。
(3)要排除其它疾病因素如在患者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足以符合轻躁狂或躁狂标准的轻躁狂或躁狂发作(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意志活动增多);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或器质性精神障碍所致。
(4)病程病程要求抑郁发作必须持续至少2周,满足这条件才可诊断为抑郁。
自我诊断:
轻度抑郁:核心症状至少2条或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至少4条;
中度抑郁:核心症状至少2条或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至少6条;
重度抑郁:核心症状3条或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至少8条。
阳光心态,健康生活!
我是丶凌云,心理科医生
欢迎关注头条号“科普心理”,为你提供实用、有效的心理学知识。
焦虑症这三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相比较而言,这三者中抑郁症应该是最严重的,强迫症可以看做是特殊的焦虑症,但本质还是焦虑障碍。总的说三者的区别是抑郁症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而强迫症和焦虑症则属于神经症范畴,对人的社会功能危害更轻些。
先来说三者的联系这三种疾病,都是我工作的范围,精神医学,而且是三种发病率很高的精神障碍。在我国,北大六院最近的一次精神障碍全国普查中,发病率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焦虑症,第二位的就是抑郁症,而强迫症则作为焦虑症的一个亚型。所以这三种疾病都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也是给我们印象最深的精神障碍。
三者之间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联系,就是抑郁症和焦虑症之间的特殊关系。形容二者的特殊关系可以用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来形容。因为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都会出现明显的焦虑症状,而长时间得不到控制的焦虑症患者又很容易出现情感低落的抑郁症表现。甚至焦虑症同样也有绝望到自杀的例子。所以说二者作为人最常见的两种负性情绪,常常同时出现,祸不单行。
再来说活三者的区别首先我说过三者中最严重的要数抑郁症,但其实如果单从患者痛苦体验上来说,貌似轻的多的强迫症却往往有着不输于抑郁症的痛苦体验。而且近年来,强迫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在最新版的诊断标准作出了修改,将强迫症单独作为一个诊断单元出现,而不是属于焦虑谱系障碍。
另外,相比较而言,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效果可能会明显好于抑郁症,但这并不是说二者就不需要药物治疗,相反,不管是焦虑症还是强迫症,患者感到的痛苦体验,都需要药物进行控制后再系统开展心理治疗。
从愈后上来讲,抑郁症患者的预后普遍要弱于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的愈后,相比较而言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的抑郁症是会向着不可逆的认知功能障碍方向发展的,所以说,抑郁症是可以因病致残的。而强迫和焦虑一般不会严重到这样的程度。
当然,任何疾病都有好的例子和不好的例子,如果治疗及时有效,缓解期坚持药物治疗,50%的抑郁症患者可能不会再有抑郁症的二次发作。
为什么得抑郁症?
造成抑郁症的原因很多啊,我们来讨论下看是不是以下原因哦:
一是与父母关系紧张。我们说症状背后都是关系,这句话是没错的,尤其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我认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他们都和母亲关系非常紧张,他们的妈妈都很爱他们,但从小到大都以爱的名义控制他们,比如和小伙伴玩会发生危险,所以只能被关在家里,透过窗户看小朋友们玩;放学后不允许跟同学们玩,因为有未知的危险,即使孩子答应了同学一起参加活动,他们的妈妈都强势要求他们不遵守承诺放弃活动。那个女孩一直很孤独,有一天妈妈买了宠物狗回家,后来女孩跟宠物狗建立了亲密关系,然而毫无预兆的,妈妈根本不和她商量就把狗送人了,她流着泪跟我说,什么东西都只是暂时属于我,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活着。他们两个都患了很严重的抑郁症,觉得做任何事都没有意义,对任何事都毫无兴趣,身体也没有力量。
二是成长过程中受到过父母的家暴。有个女孩在高中前经常受到爸爸的暴力打骂,一点小事也会引起爸爸的棍棒交加,甚至跪过一晚上不允许睡觉,甚至鞭打背部后给她涂上盐水,听起来惨不忍睹,匪夷所思。她就是这样慢慢的得了抑郁症,觉得人生了无生趣。我们说女孩是家庭文化的传承者,是不该受到粗暴对待的,千万不要打自己的女儿。
三,一些抑郁症是功能性的,比如父母吵架要离婚,孩子感到害怕,就发展出抑郁症,这样成功的吸引了父母的注意力,父母忧心忡忡,担心孩子,就没那么聚焦离婚了,这样,父母一争吵孩子就抑郁,其实孩子是通过这种无意识的症状在用自己的方式维护他的家。
四,也有很多抑郁症是应激性的,比如在生活中突然遇到一件难事,感觉无力应对,这种人往往有性格因素,怯懦,内向,不主动,不善于与人交往和求助。
抑郁症也可能是激素失调引起的,并不全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因人而异。
至于怎么做呢,一般的抑郁状态就是四个字:多做少想;严重的请服药。我用手机打字累了,所以不多说了,相信会有很多大神给你好建议的。
看到本文的人可不可以交流评论一下还有哪些原因呢?谢谢你来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