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症状一般出现在什么时期,后天性自闭症和先天性自闭症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其实挺微妙,我不知道题主对自闭症了解到何种程度,我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就是你所说的二者都是指自闭症谱系障碍。
你所指的先天性自闭症,我姑且理解为从出生时就表现出自闭症的各种症状的谱系,我家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自闭症谱系女王就是如此,而且十分之明显。发育状况一直落后于同龄人,除了核心问题社交障碍及兴趣极端狭隘和刻板偏执行为外,还有睡眠障碍、饮食障碍、注意力缺失、运动协调障碍、强迫症等多种共病,真是最折腾人的谱系战斗机。
再谈后天性自闭症,我觉得可以把世卫组织最新的诊断规则中的“童年瓦解障碍”来如此理解,在我身边有许多例这种情况。就是在三周岁前的某个时点,原本一切发育正常的孩子突然出现大幅度退步情况,即退化。比如原先可以叫爸爸妈妈,能跟人互动,突然某天和变了一个人一样,曾经学会的技能也慢慢不再会了,表现出典型自闭症的特征,像不理人啦,不再说话啦,情绪很难控制啦……这种状况有一种好处就是可以很快确诊自闭症,而且马上进行纠正的话能把以前学过的一些技能很快又学会,但对父母来讲打击很大,为何原先好好的孩子会如此表现变成现在的样子呢?自闭症真的可以算是对一个家庭一个孩子最最残酷的事情了。
以上就是对真正“自闭症”定义的解答,但如果题主的后天性自闭症指的是普通人的性格行为孤僻不合群或者很内向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因为的确自闭症就是先天的,而童年瓦解障碍也只是后天才发病而已,也是基因先天的问题。如果从这角度来回答,后天性自闭症完全不应该叫自闭症,和自闭症是完全两码子事情。
好了,就回答这些吧,望回答有帮助!
【一位孤独症儿童的父亲,孤独地看世界,也许是最独特的视角,坚持用文字感染大家,请关注我,请喜欢我的文章的人们评论转发扩散,请做我们能做的,请尊重自闭症谱系的生活,我已成立头条育儿群,谱系与普通孩子家长都可加入,请私信我,谢谢】🙏一岁半宝宝自闭症表现?
不会说话,不喜欢盒家长、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喜欢一个人待着,玩的东西也和正常的小朋友不一样,走路的时候低着头,不敢与其他人对视,大小便有时候能自己解决,有时候回弄到裤子上,还不会主动跟家长说,有时候还会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哭泣。
孤独症一般几岁能够发现?
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的发育障碍,在婴儿时期就会有相应的表现,只是由于婴儿的各方面能力都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很难鉴别,一般都会在3岁时做出诊断。
但是在早期会有一些表现:
1.不看或少看:目光接触异常,很少与人发生眼神接触,也不会与人对视,即使偶尔眼神接触也会迅速避开;
2.不应或少应:一个是指在你叫孩子是孩子很少或者不会有反应,另一个是指孩子很难和别人产生共同注意;
3.不指或少指:缺乏适当的肢体动作,不会对想要的东西提出要求,不能自己用手指来表明需求;
4.不语或少语:很多孤独症的孩子会有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会出现没有语言、只有模仿语言、自发语言少等问题;
5.行为异常:重复的做同一件事,注意力在很异常的地方,如玩汽车是关注转动的车轮、关注运动中的电风扇叶等。
婴儿4个月自闭症表现是什么样子的?
感谢邀请。
一般来说,ASD的确诊都要在2岁半以后了,但是很多细心的家长都会在两岁之前发现孩子很多的言行举止和互动交流等方面的症状,前段时间和一个特教老师沟通,她说她们那最小的五个月就已经在机构做干预了。
有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自闭症孩子在半岁之前都没有明显的发育异常的现象出现。
有部分的家长说,孩子在6个月的时候没有眼神交流,不过这种现象并没有被纳入到“自闭症”的预警信号当中。
如果所说的情况确实存在的话,要注意正常的孩子看人的时候,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眼睛,而孤独症的小朋友看人的时候,眼神主要集中在嘴唇、下巴、耳朵等部位,或者人身上的某一个细微的点。
你把时间定位在4个月,总的来说有点太小,孩子在一岁之前,症状表现都不是特别的明显。
在视觉、听觉、感统方面,普通的婴儿都可以表现出相应的兴趣和爱好,也喜欢和人进行双向的互动和交流,虽然不会说话,但是知道用声音、动作和相关的情绪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爱好;而自闭症的宝宝对于试听等方面的消息缺乏相应的注意力,缺少和一般小朋友或成人的互动意识,尤其是人与人之间双向的互动。
温馨提示:我们旨在为全球的自闭症儿童提供最准确、专业、智能的康复训练工具,进入头条主页,几十组训练游戏,专业认知图库,让您训练无忧;更有全国最全最准确的机构信息供您选择,让自闭症孩子拥抱蓝天,让世界充满爱。
大学生自闭症有哪些症状?
应该是属于类似孤独症不属于自闭症
首先, 自闭症是不爱说话,是有语言障碍和社交障碍。其次,自闭症还有一个症状就是智力障碍。也就是智力发育不完全。没有人照看他们的情况下,是特别危险的,因为我们不知道接下来他们要做什么。已经是大二的学生说明智力没有问题且自闭症是属于易在幼儿时期就有的症状。
大学新生入学环境容易使学生产生外在的孤独感,许多曾经是中学时代的尖子,但到了大学发现大学是群英荟萃的新集体,自己原有的优势消失了,再没有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自己可能也没有住校的经历,陌生的校园、陌生的面孔一切需要自己来处理,行为要自己负责,各种矛盾要自己协调,许多事情变得手足无措,苦闷和孤独感随之而来。甚至可能一些对激烈的大学生活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骤然减少的成功体验和过多的挫折是他们本来不高的承受能力降低,陷于自责情绪之中,无端的夸大和看重自己的弱点,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而陷于苦闷中产生自卑感。
针对此向您提出以下建议:
1.创造和谐家庭氛围,父母首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温暖和理解,增加沟通时间,注重家庭的亲密度,帮助其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心境,增强环境适应性,从而减少孤独感。其次要有正确的沟通方式,父母要多以鼓励、理解、尊重的方式与子女贪心,及时惩罚也要富于情感性,要伴随合理的解释。
2.让其多参加家庭集体活动以及学校开展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给其提供活动和交往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将自己融入集体中。鼓励其勇敢的走出狭隘的自我交际圈子,过充实、丰富、有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