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断症状多久消失,是什么原因让你不抽烟了?
提起戒烟这件事我道有所体会,因为感冒,咳嗽的很厉害。在当时手中缺钱,一咬牙!一很心,就把烟戒了。头一周很难受,半个月就好了,至今不抽。张学良大烟都能戒,何况咱们草民,只要有恒心,没有做不到的事。
一般戒烟得多久才能没有烟瘾?
三周左右,人们对烟草的生理依赖就能彻底消除了。但是对香烟的心理依赖依然会很强,看到别人能抽烟就羡慕,闻到烟味就眼馋,持续几个月,甚至是几年还是会对香烟念念不忘,魂牵梦绕!靠毅力戒烟超过(熬过)三周的烟友,千万记住一句话,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都不要找借口找理由再去抽烟,哪怕是一根,一口都不行!!!所有戒烟失败的烟友,都是经不住诱惑,也是有点想验证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彻底戒烟成功了,就抽了一根,或者抽了一口,而放松了警惕,再次掉进你历经千辛万苦才爬出来的的陷阱。不管是戒烟后的二十天,三个月,也或者是三年,你抽的这第一根烟,绝对能使你头晕、恶心、干呕,你立马就会有一种感觉,额,我已经彻底戒烟成功了,我已经摆脱对香烟的依赖了,我再也不会吸烟上瘾了。隔段时间,偶尔再次尝试一下,还是那种感觉,你就更加的坚信,你这辈子都不会再次对烟草形成依赖了!有了第一次,第二次,那么后来的第三次…第N次也就顺理成章了,恭喜你,你又一次被烟草套上了无法解脱的枷锁!这也是烟草的狡猾、奸诈、阴险、歹毒之处,没人逼你,没人强迫,使你自己一步一步的放松警惕,逐步失去防范,毫无危险意识地再次陷入烟草给人类精心设置的这个美丽(嗜烟如命的人都认为,吸烟的好处千千万啊,其实那一个所谓的好处都是骗人的)的陷阱。亿万个老烟民在这个险恶的陷阱里痛苦(哪个老烟民没有几次痛苦的戒烟经历?)的挣扎着无法爬出来,无数的青少年又前赴后继、源源不断的加入到这个害人无数的烟草大军中来。是家长、老师没警告过她们一吸烟有害健康,决不能沾惹吗?非也,她们也知道吸烟不好,可是,可是,吸烟那么不好,怎么家里长辈、老师、医生、偶像,甚至是领袖,英雄人物…也都在吸烟呢???好奇心、争强好胜心、装酷、模仿…都能驱使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去尝试,去接触香烟,一来二去,超过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青少年又都无所防备的滑进了这个没有边界和界限的无比巨大的险恶的陷阱。
戒烟时身体有什么感觉?
有人能真实说一下戒烟后的感受吗?
有关戒烟的问题谈了好几个,意志力决定行动。
戒烟后的感受:
一、身体方面的,难受,心神不宁,老感觉有件什么事没干,特别是饭后和寂静空虚的夜晚。
二、精神方面的,看着别人吞云喷雾,烟圈如画般弥漫散尽,心理上的落差有种从千米高空坠地的感觉。
三、生活方面的,中国人自古就有见面敬烟的传统习惯,特别是出门,跟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没了烟,真不知道如何打开话匣子。
千人千样,戒烟后的感受每个人也许有不相似。但可以肯肯定的是,戒烟,对身体绝对有益。现在这个社会,好多人士也不抽烟了,所以见面敬烟的习惯逐渐被打破!
什么叫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是指在治疗剂量下,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的同时,可能产生一些其他作用,大都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被称为不良反应。
根据治疗目的、用药剂量大小、时间长短或发生的严重程度,不良反应可以用下述概念来表述。
副作用应用治疗剂量后出现与治疗无关的反应称为副作用。副作用一般都较轻微,是可逆的功能变化。例如利用硫酸阿托品缓解腹痛时,其对腺体分泌的抑制产生口干,即使副作用,停药后消失。
毒性作用在用药剂量较大和用药时间过长下发生的组织、器官损伤为主的严重不良反应称为毒性反应。少数情况下,毒性反应有时也会因为患者的遗传缺陷、病理状态或联合其他药物而引起敏感性增加,在治疗量时就会出现的中毒反应。表现为药物对中枢神经,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肝脏,肾脏,肺功能方面造成严重功能性的损伤,甚至可以危及生命。在使用时,应注意掌握用药的剂量和间隔时间,及时检测相关指标,必要时停药或该用其他药物。
过敏反应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称为药物过敏反应。药物过敏反应通常分为四类:
Ⅰ型过敏反应(又称速发型过敏反应):主要是指固定在肥大细胞、血液嗜碱性细胞、上的IgE与抗原相互作用,细胞释放过敏因子,如组胺、5-羟色胺。特点是反应迅速,消退迅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与遗传倾向。表现为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药物性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Ⅱ型过敏反应(又称细胞毒性过敏反应):药物通过修饰宿主蛋白,导致对修饰蛋白的抗体反应,临床症状如新生儿溶血反应,溶血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Ⅲ型过敏反应(免疫复合物过敏反应):他是由中等大小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到局部或毛细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参与作用。主要表现为组织损伤与炎症反应。临床症状有血清病、血管炎,局部组织水肿,出血,坏死等炎症反应。
Ⅳ型过敏反应(迟发性过敏反应):免疫细胞介导的一种反应,反应类型主要表现为器官移植排出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
继发性反应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叫做继发性反应,又称治疗矛盾。典型例子为,应用林可霉素可破坏菌群之间的相互制约、维持平衡的共生状态,使敏感菌群被抑制,发生艰难梭菌伪膜性肠炎。
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下降到有效浓度以下,但仍存留的效应。如长期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日早晨仍有困倦、头昏、乏力等后遗作用。大剂量应用呋塞米、氨基糖苷类药物可引起永久性耳聋,即是后遗效应,又是毒性反应。
致畸作用指药物能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而发生胎儿畸形。如20世纪60年代,沙利度胺在德国等国家曾被广泛用于控制孕妇的早期妊娠反应,但是很快发现用过此药的孕妇常常会分娩四肢短效的畸形胎儿海豹儿(如下图)。随后的研究发现是由于沙利度胺在进行临床前研究时,进行的长期毒性实验时选用的动物不当,未能发现动物的致畸作用。目前认为胎儿在发育最初三个月内,有丝分裂处于活跃阶段,胚胎分化很快,最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除非迫切需要,一般不用药物。
尼古丁怎么戒断?
“戒烟难”其实是因为自己心理上不能够战胜烟瘾。下面这个计划就是澳大利亚专家为你设计的科学戒烟计划。这个计划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为两周。只要你坚持,那么和香烟说“再见”的日子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第一阶段:减少烟量
第1天:确定自己戒烟日期,在日历上写上“戒烟日”。
第2天:给自己列出吸烟的原因和诱发自己吸烟的因素。
第3天:给自己列出为什么要减少烟量的有力理由,并把理由贴在家中的冰箱上、电话附近和汽车上。
第4天:告诉他人你戒烟的坚定计划,从医生那里获得一定的科学建议。
第5天:找一个和自己一起戒烟的人,这样可以彼此相互支持,帮助戒烟。
第6天:从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那里获得戒烟精神上的支持。
第7天:如果你有哮喘或心脏疾病等健康问题,戒烟的第8天可以去医生那里咨询自己的戒烟计划。
第8天:戒烟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长胖。如果你担心戒烟导致自己长胖的话,可以请医生给自己制订一个健康饮食结构和锻炼计划。
第9天:假如你吸烟比较严重,可在戒烟的前几周使用口香糖等戒烟辅助品。
第10天:当你戒烟时要确保自己的办公室、家和汽车三个环境是自己的“无烟区”。
第11天:计算出自己一个月吸烟上的费用,以及如果戒掉烟,一年可省下的钱数。
第12天:寻找到如何消除自己想吸烟的欲望方法。
第13天:仔细考虑自己戒烟中可能遇到的挑战。认识到自己可能会动摇,但是一定要坚定戒烟的信念。
第14天:扔掉家中、汽车和办公室等地方香烟、打火机和烟灰缸。
第二阶段:告别香烟
第1天:在这一天的日历上写上“我不吸烟。”
第2天:在这一天你要让自己明白:每天远离尼古丁24小时对于你的肺和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
第3天:戒烟两天后,你的味蕾将能够辨识酸甜苦辣,你也会发现自己的嗅觉能力比吸烟的时候提高了。
第4天:戒烟的第四天你发现自己吸烟的欲望、头疼和咳嗽都没有了。
第5天:戒烟的第5天还是不要忘记克制吸烟的欲望。
第6天:因为不吸烟,身体吸收的咖啡因减少了,所以你可以适量喝茶和咖啡。
第7天:如果还要面临吸烟的环境,那么请远离。
第8天:“祝贺自己成功戒烟一周了!!”日历上记录上这个关键时间。
第9天:当自己还想吸烟时,就去跑步或者采用按摩等方法。
第10天:日历上写上“恭喜自己战胜吸烟欲望!”
第11天:记得坚持健康的饮食,多吃低脂肪食物。
第12天:如果你不小心吸了一根烟,那么不能够就此放弃戒烟计划,一定要继续坚定自己的戒烟信念!
第13天:如果你发现自己到现在都还不能够战胜烟瘾,那么不妨去医生那里获得一些帮助。
第14天:不断地对自己说:“我不吸烟。”拒绝他人给自己的烟,远离吸烟的地方。 很多人明知吸烟对自己健康有害,可是戒掉却很不容易。怎样才能戒掉呢?简单说就是要有戒烟的决心和坚强的毅力。具体需要做到以下两条:(1)认真学习和深刻认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2)用各种方法和自己的烟瘾作斗争。包括自己管自己,利用周围人管自己,利用环境和其它措施管自己。
很多人光听说吸烟有害,并不彻底明白也不完全相信。有些人是半信半疑。所以一定要想办法采取有效的宣传让吸烟人真正相信吸烟有害。如果吸烟人彻底了解并且真正相信吸烟是有害的。联系自己实际,想一想得了肺癌、心脏病、中风等病的后果,如果头脑清楚会算帐,就不会坚持吸烟、坚持往疾病和死亡的路上走。我们常看到有些50岁上下的男同志得了肺癌很快就不行了。中晚期肺癌绝大多数活不过2年,孩子还没有工作,给家庭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有些人联系自己实际仔细想想就会戒烟。全世界平均每天有8000人戒掉烟,我们国家每天也有很多人戒掉烟,这些人都是比较明智的。
烟草烟雾有轻度麻醉作用,使人产生轻松舒服的感觉,使人恋恋不舍,经常产生对香烟的怀念,也可以说是留恋。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烟瘾,也就是对香烟的心理依赖性和对尼古丁依赖性。烟瘾主要是心理上的需要,突然断烟,只是精神上情绪不大舒服,但是不会引起肉体上不良反应,既不痛,也不痒。举例说,吸烟人上电影院看1—2小时电影或是在公共汽车、电车里边,几小时不抽烟,丝毫也不感到不舒服。我们也看见过突然车祸外伤病人的病房里躺1—2个月不吸烟也毫无反应,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为什么在电影院里不吸烟不犯瘾呢?因为他本人心中很清楚,知道电影院、公共汽车、病房里都是不准吸烟的。有人管着自己,也就不敢吸了。这说明想吸是一种条件反射,突然断烟是完全可能的,不会引起肉体上的损害和症状。
如果长期处在上述这种不准吸烟的环境当中,就可以长期不吸烟,也就是可以戒掉香烟。怎样制造这种管理约束的环境呢?首先是自己管自己,其次是请周围人帮助管自己,或是采取其它办法帮助管自己。
在戒烟过程中,像这样怀念和理智的斗争会经常发生,如果理智和决心战胜怀念就能坚持不吸,如果战不胜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在想吸时一定要自己说服自己,自己管住自己。
一旦决心戒烟,最好正式向全家人和同事宣布我决心戒烟了,恳请别人帮助自己经常提醒劝自己别再吸。劝的人要诚恳地耐心地反复用科学道理讲解吸烟的危害,不要讽刺嘲笑。一次不行,过几天再劝,要理解戒烟是比较难的。更不要过多强调烟雾侵害周围别人,要使吸烟人觉得这完全是为了关心他的健康。吸烟人对别人的规劝要虚心接受,觉得这是关心自己,千万不能反感,如果你露出不快或干脆拒绝,人家就不肯耐心管你。
如有条件,最好让家属也学习一些有关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可以到吸烟与健康协会或是戒烟门诊索要材料或咨询,使他们的劝告更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在家里或是上班地方,在墙上或是其它合适的地方,贴点大家警语,如:“我已戒烟,恕不敬烟,也请勿给烟”“请勿吸烟”“无烟室”等。在想吸烟时,找点事做,转移注意力,所谓替代行为。像喝茶、冷饮、吃糖块、吃瓜子、深呼吸、外面散步、看报刊、看电视、反复学香烟危害材料等等。
决定戒烟后,最好马上全停。逐渐减量的方法不好,容易反复。因为决心和怀念常会交替出现,趁决心坚定的时候,马上全部停止,就完成戒烟了。如逐渐减量,过几天热劲过去又怀念香烟。临时发生不愉快的事或大喜事等,也不要以此为由又吸烟,以免前功尽弃。
戒了又吸,吸了又戒的不算新鲜。在600名戒烟人中有60人戒后在6个月内又吸上了,所以戒烟以后,还要重复以上讲的各条,继续深刻认识吸烟的危害,理智要经常和烟瘾做斗争。遇到人家送喜烟,一看是一盒大中华,很贵,有点舍不得,内心也想吸,千万不要吸,舍不得一盒,会再赔上几十盒,几百盒,又受毒害,实在不值得。有时为了求人办事,为了业务,需要陪烟,陪一支烟也不值得,要和自己的健康性命相比较,什么事也没有健康性命重要,可以采取别的方法千万不要陪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