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养心名言名句,不说是非的诗句?
1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涵容是处人第一法,
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译文】安稳平和是处理事情的第一方法,谦恭退让是保护自己的第一方法,海涵宽容是与人相处的第一方法,闲逸洒脱是怡养身心的第一方法。
2
势不可倚尽,言不可道尽,
福不可享尽,事不可处尽。
【译文】不能完全依靠势力,话也不能全说完;福不能全享尽,事不可以做绝。
3
无事如有事,时提防,可以弭意外之变。
有事如无事,时镇定,可以销局中之危。
【译文】在平安无事时,要有所预防,好像随时都会发生事情一般,才能消弭意外发生的变化。在发生危机时,要保持镇定的态度,好像没有发生事情一样,才能化险为夷。
4
喜时之言多失信,
怒时之言多失体。
【译文】高兴时候说的话多半没信用,发怒时说的话多半失体面。
5
逢人不说人间事,
便是人间无事人。
【译文】遇到人不说人间的是非,便是人间里的无事之人。
6
眼里无点灰尘,方可读书千卷;
胸中没些渣滓,才能处世一番。
【译文】眼中没有任何灰尘遮挡,才可以读尽千卷的书籍。胸怀中没有什么成见,才能处世圆融。
7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
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译文】交朋友应该带着三分侠义气,做人要保存一点素净心。
8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
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译文】对钱财不看重,可以集聚众人,对自己严格约束可以使众人信服,宽宏大量会很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凡事敢为人先则可以领导他人。
9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
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译文】遇到大事和难事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具有担当责任的勇气。遇到逆境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具有胸襟和气度。而遇到让人或喜或怒的事情时,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在与众人同行同止时,可以看出一个人对事物的见识。
10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
先达后近,交友道也。
【译文】交朋友,要先淡薄后浓郁,先疏远而后亲近,先接触而后相知,这才是交朋友的正确方法。
11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
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译文】在花繁叶茂、柳密如织的美丽和复杂情境下,如果还能不受束缚,来去自如,才是有手段、有办法的人。在狂风骤雨的狼狈状态下还能站稳脚跟,不被吹倒,才是真正有原则的大英雄。
12
处事最当熟思缓处。
熟思则得其情,
缓处则得其当。
【译文】遇事需要处理时,最恰当的做法是深思熟虑和延缓一下再办,把问题想透就会了解事情的原委,处理得慢一点,则能防止失当偏颇。
13
神人之言微,
圣人之言简,贤人之言明,
众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
【译文】神仙说话微言大义,圣人说话言简意赅,贤人说话清楚明白,百姓说话喋喋不休,小人说话荒诞不经。
14
闻人善,则疑之;
闻人恶,则信之。
此满腔杀机也。
【译文】听到别人做了善事,就对此事持有怀疑态度;听到他人做了坏事,却十分相信此事,这表明内心充满敌意和怨恨。
15
让利精于取利,
逃名巧于邀名。
【译文】将利益让给他人,比和他人争取利益更为精明;逃避声名远比求取声名更为明智。
16
过分求福,适以速祸;
安分速祸,将自得福。
【译文】过分地追求福分,会加速祸事的降临;对于突然发生的灾祸能泰然处之,然能够逢凶化吉,转祸为福。
17
只看花开落,不言人是非。
【译文】只看花开花落,不说人间是非。
18
守恬淡以养道,处卑下以养德,
去嗔怒以养性,薄滋味以养气。
【译文】坚守安详恬淡用以修身养道,处境低下卑贱时修养其道德,去掉愤怒以修养性情,减少对滋味的追求以修养气息。
19
群居闭口,独坐防心。
【译文】与大家在一起时,要闭口讷言。
20
凡事,留不尽之意则机圆;
凡物,留不尽之意则用裕;
凡情,留不尽之意则味深,
凡言,留不尽之意则致远;
凡光,留不尽之意则趣多,
凡才,留不尽之意则神满。
【译文】做事留一点余地就会变得圆满,东西留一点余地就会富裕使用,感情留一点余地就会意味深远,说话留一点余地就会余味犹存,兴致留一点余地就会增加情趣,人才留一点余地则神韵饱满。
养生四句名言?
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饮食保健人体健,动静养生人长生。
2.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
3.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
4.一宜微微出汗水,二宜手脚要保暖,三宜锻炼防流感,四宜多喝白开水。
安神养心的句子?
以静修身,以俭培德,以退处事,以让养心。人心何时知足,知足便足。人生何时闲,偷闲便闲。知足常足心,终身不辱人...
描写养心殿的句子?
今天,妈妈带我去南博看“走进养心殿:大清的家国天下”这一大型文物展览。
“养心”二字,取自《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意为“修养心性,就要减少欲望”。
养心殿位于故宫乾清宫西侧,为一独立院落,主要建筑呈“工”字形,中正仁和、勤政亲贤、三希堂是养心殿中著名的宫室。
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雍正帝后养心殿成为清朝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行政中心,国家大事的决策,就在这里产生,即为“国”;后殿则是皇帝休息的地方,即为“家”。
从雍正王朝到清末,先后有八个皇帝在这里处理政务和居住,养心殿就代表着清王朝“家国天下”的理念。
曾国藩的经典处事名言有哪些?
曾国藩的经典处事名言有:
1 .凡事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在曾国藩看来,任何事情都不能等到明天,今日事今日毕,否则日积月累,终会造成累疾而难以消除。所以他要求自己的子侄们要有时间观念,学会珍惜时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只要有勤奋的精神做保障,就可以勤能补拙。
2 .尽一分心,做一日事,不计成败。
曾国藩强调,做事要过得硬,只有用尽自己的每一分心来做好每一天的事,至于成功和失败,就不要太计较了。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害怕失败,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还没开始做事,就思前想后,顾忌这儿忧虑那儿,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这样反而会失去许多机会,不能放开手脚大胆地去做事,其结果只能是失败。做事只有不计成败,把注意力放在所做的事情上,专心做好,其结果肯定是成功的。
3 .从波平浪静处安身,莫从掀天揭地处着想。
曾国藩这句话看似胸无大志,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在波平浪静处安身立命,不要把自己置身于风口浪尖之上。”做人做事,只有先在波平浪静处站稳脚跟,才有可能应付波涛汹涌的险境。换句话说就是,只有先埋头苦干,做好自己的事业,过好自己的日子,才能尽自己的努力去改善周围的生活环境,伸张正义,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从而做到“兼济天下”。
4 .成事之道: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曾国藩这句话,适用于各行各业的不同人士,一个人但凡每做一件事,只要做到精神专注就能做好,如果杂乱无章必然做事无成。当代的生活繁杂多变,无论学习还是工作,很多人都会被眼前的一些迷雾所遮蔽,迷失了方向,左顾右盼,忽视了专注的巨大力量。“以专而精,以纷而散。”提醒我们,专注能够帮助我们拨开迷雾,在充满荆棘、坎坷的人生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敞亮。
5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足。
曾国藩所说的“三不”,不贪图钱财、不失去信用、不自以为是,有了这三样,自然而然连鬼神都会俯首钦佩,无论到哪儿都会得到人们的敬仰与尊重。只有不贪财,才会廉,只有廉,才能无忧无患、平安度日;只要不失信,则为诚,一个诚而有信的人,就能得到别人的爱戴,可以避免生活中那些潜在的危险;只要不自足,做人不自以为是、不自满自大,始终保持谦逊,时刻反省自己的过失,既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又能看见别人的优点,这样,就能扬长避短,能够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6 .择一术以坚持,他术不可全废。
曾国藩是个做事很专注也很认真的人,他深知一心不能二用、做事不能见异思迁的道理。所以他强调:“选择了一个方向后就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同时也不能对其他方面有所偏废。”曾国藩对自己的要求是: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就绝对不会去读第二本书;在读书时绝不处理其他政务和军务。俗话讲“贪多嚼不烂”,做事贪多,到最后肯定是一事无成,什么都做不好。另外,在专注于一件事情的同时,也不能完全偏废了其他事情,只不过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千万不可本末倒置,要把力气用到点子上,这样才能精益求精。
7 .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曾国藩为人一生求稳,“首先谋求的是稳妥顺当,然后再谋求战术变化。”他要求子侄们做事要沉稳,凡事要考虑好了再去做,“磨刀不误砍柴工”,即便因为思考而耽误了一些时间,也好过因为冒进而铸成的大错,使得前功尽弃。这句话提醒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事先考虑周全,不仅要有稳重的态度,还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这样,做起事来就能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8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曾国藩的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提醒我们要学会谨言慎行,“做事不能随心所欲,说话不能胡言乱语。”谨言慎行,就是要学会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曾国藩认为,用花言巧语去取悦于人,最终只能给自己带来困扰,闲言碎语不仅会给他人的生活造成矛盾,还会扰乱自己的心神。谨言慎行,强调做人不可锋芒毕露,也不能因为圆滑而丧失了自己的个性与原则,在现实生活中,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直来直去的性格是不合时宜的,委婉的处事方式总会更容易被人接受,做事谨慎小心一些,对人温和圆滑一些,总归没有坏处。
9 .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
曾国藩认为,人的意志决定人的成败,意志力是一种心如鼎镇、志如磐石的态度和品质。一个人应该做到“不会跟随大家的欢喜而开心,也不会跟随大家的担忧而害怕。”人生之路,犹如逆水行舟,需要人们以极大的意志力去支持,坚持就是忍耐,在艰难困苦面前,不能退缩,只有受的住苦,才能品得到甜。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那些意志力坚定、经得起痛苦煎熬的人,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10 .凡事,做一节,说一节。
曾国藩是一个有名的“语迟”,每当大家在一起讨论事情的时候,他总是最沉默的那个,但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刻,他总能给出一针见血的见解,可见曾国藩的城府有多深!所以他总是强调:“凡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完一件事情,然后再评述这件事情。”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说到做到,切不可在还没有做到之前就信口开河、空许诺言。一般来讲,从一个人说话办事的态度上就基本能看出此人的品格习惯,多嘴多舌的人大多心性浮躁,不懂得话到嘴边留三分,这是成功人士之大忌。尤其是要懂得不能轻易评论他人,不要随意发表看法,说话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首先要管得住自己的嘴,避免“祸从口出”。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