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空居士修行养生网,故宫十二美人图中的美人都在干什么?
谢邀。关于这幅《十二美人图》,网上有很多解说,当然错误也都百出。所以在讲解这幅图里的“美人”前,小君有必要先跟大家澄清一些网上对它的错误。
“《十二美人图》是谁画的?”《十二美人图》在网上解说很多,但几乎都把它名字给说错了,在这里,我们还是以故宫博物院的官方名称来叫它——《雍正十二美人图》, 原曾题名《雍正十二妃子图》,后又改题为《雍禛妃行乐图》。
这幅画原本是画在围屏之上,后来将其拆下进行装裱保护。而关于是谁画的,很多资料里显示是清初宫廷画家的工笔重彩人物画,但实际上,雍正皇帝也参与了其中的创作。
当然,这幅画创作时雍正还没当上皇帝,只是皇子,所以有专家指出这幅画应该叫《胤禛围屏美人图》,小君比较赞同这种观点。
“《十二美人图》,画的不是12个美人,而是1个”这幅长达12米的图画,粗看好像是画了12个美人不同的形态,但据故宫研究专家的考证,它实际上只画了一个人的12种不同形态,而这个人就是雍正做皇子时的嫡福晋,即后来的皇后那拉氏。
“《十二美人图》里美人都在干些什么”澄清完错误后,咱们来看看这十二个美人都在干些什么?首先,这位女子虽然换了十二套衣服,但无一例外的都是汉装。
第一幅——观书沉吟。
女子垂手翻书,似做沉思,仔细一看她的书页,刚好写的是唐代杜秋娘《金缕词》:“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甄嬛传》里安陵容唱的那首。
第二幅——立持如意
女子手持如意,眼睛观赏着庭院中的牡丹,有着“富贵如意”的象征。
第三幅——倚门观竹
女子娇羞的看着门口的竹石花草,似在抒发着叹春情怀。
第四幅——消夏赏蝶
整个画作虽然表现的是女子盛夏赏蝶,但实际上它突出了两个东西:葫芦和萱草,这两种东西都有“多子”,“求子”的寓意,似在抒发女子的求子心切。
第五幅——烛下缝衣
女子在烛下缝衣,展示着自己作为女子应有的“四德”中的“妇功”,窗外有荷花,是女子品德高洁的象征,突然一只红色蝙蝠落在竹子上,寓意“鸿福将至”。
第六幅——桐荫品茶
女子坐在梧桐树下静静品茶,悠然自得。
第七幅——博古幽思
女子静静看着眼前的这些瓷器、古玩,似在表现雍容华贵,也在体会着博古之乐。
第八福——倚榻观雀
女子倚坐在榻上,眼睛是窗外飞来的喜鹊,似在感叹春去秋来时间的流逝,但也在诉说着自己内心的孤寂和羡慕。
第九福——持表对菊
这幅表现的很“现代”,女子手持珐琅表,旁边是浑天仪,这些都是皇家最真奇的玩意儿,而菊花代表了女子的高洁、清白和坚贞。
第十幅——捻珠观猫
女子手持念珠,怡然自得的看着正在嬉戏的小猫。
第十一幅——裘装对镜
女子身着裘装,手持铜镜,对镜自照,似在感叹时光的流逝,她背后有一诗作,最后落款“破尘居士”,这是雍正皇帝为雍亲王时的雅号,表明自己不问权势,乐做逍遥的心态。
第十二幅——烘炉观雪
女子轻轻掀开帷帐,看着窗外的片片雪花和那傲视寒冬的白色腊梅,似在赞颂腊梅的高洁,寓意吉祥、坚贞和福气。
“《十二美人图》,其实是在画雍正自己!”这《十二美人图》表面上看是画女性,但结合画作创作背景,当时正值康熙帝几个儿子争夺皇位的白热化阶段,而这时的雍正选择“急流勇退,静待时机”,他选择住在权力的焦点之外——圆明园中,通过《十二美人图》中的花草、鸟鱼、竹林、梅花,他想告诉父皇他没有野心,不结党营私;
而在图中,他假借米芾、董其昌的诗来表现自己的有心事,但难以吐露。图中的“美人”,有的拿着铜镜自怜,有的在暗暗羡慕喜鹊的自在,其实都是雍正的内心写照,他心中有郁闷,他担心,他纠结。
同时,全幅图取名《美人图》,实际上是用“香草美人”来抒发自己心中的郁结,因为我们都知道屈原的《离骚》,正是借着香草美人发牢骚、泄怨气的,这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传统。
康熙死了,雍正即位,他做皇帝后仍然爱着这幅《十二美人图》,他下旨要好好装裱保存,也许不仅仅是对图中主角那拉皇后的追思,更是对自己当时争皇位时复杂心理的一种回忆。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虹影电台】人在江湖
我是一个喜欢听故事的人,
只是有时候奈何其他处的故事无法满足我。
日子久了,于是就决定为自己写故事了。
你问我写作的意义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
也不过是想在这细水长流的平淡日子中,
留下些可回头的记忆罢了。
我决定写点自己的文字。
我的初衷很简单,
只是为了梳理在生活及人生思考中的困惑。
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出点什么成绩。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遇见了很多同类中人,
这是我感激跟受宠若惊的所在。
我很喜欢武侠,
“江湖”这个词在我的心里,
有着很仪式感的份量。
这个“她”,其实说的是我自己。
我采用第三人称的角度去解读自己,
这样可以少一些偏激、多一点理性,
仅此而已。
我也是这离开家乡在外奋斗大军中的一员。
它代表漂泊,更是代表希望。
在于我自己在这个大千世界中,
努力地去观察那个,
在这洪流当中生活跟思考的人。
人在江湖,
不在于一定要功成名就,
但是也得有一门吃饭的本事,
更千万不能辜负了这一世的大好时光。
这才是闯江湖的意义所在。
我平时写点什么?
与我有关的一切,
让我有所感受的一切。
我所喜欢的、所在乎的,
有梳理价值、启迪意义的。
随心所想,记录就是最好的痕迹本身。
除了这里,你还可以在别处找到我。
生活已太繁杂,
如果不幸打扰你,
请你悄然离开便好。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愿你的城市有个好天气。
你愿试写一首吗?
谢邀。
怎样写七绝?你愿试写一首吗?
掌握了七绝写作方法之后,遇到心中一动的景色或者事物,有情感需要抒发的时候,用七绝的格式表达出来,就是七绝了。
不懂者以为艰难,懂者不过随手为之罢了。而且格律诗这种东西,只代表了诗人对格律是否知道,并不代表诗作就一定好。
不遵守格律的作品,尽是好诗;遵守格律的作品,未必好诗。
一定要以正常心态看待格律诗的创作。爱用者用,不爱用者避开就是了,并不影响感情的抒发和读者的认同。
怎么写七绝,只是一个格式问题,虽然在格式使用上有水平高低,并不代表写出来的作品水准高低。
到底怎么写七绝呢?绝句在格律诗中是属于规则相对少的,不需要对仗,最少只需要两个字押韵,最多也就三个字押韵。相对简单容易,只不过因为篇幅较短,所以在平仄格律之下合理安排诗意就更加重要。
格律诗有四种基础平仄关系: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
这四种关系的判定主要看首句第二个字(二四六分明,首字平仄不论),它决定这首诗是仄起还是平起,再根据首句的尾字决定是仄收还是平收。同时注意二、四、六位置上的平仄必须是相反的交替前进的。
在格式上,首句是决定一首格律诗平仄关系的重中之重。
四种基础格式具体到七绝的首句就分别是:
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有的七绝起句都是从这四种平仄上开始,适当地根据诗意来调整“一、三、五”位置上的平仄(不能出现诗病)。然后再根据“相对”、“相粘”的规则推导出整诗的平仄关系,对仗是不需要的,但是有对仗的话会显得文采更好。
写七绝注意好平仄关系和押韵(格律诗必须押平声韵)就可以了,至少在格式上就是一首七绝。
你愿试写一首吗?光说理论肯定会让人迷糊,那么我们就试着写一首七绝,同时根据上面的理论来详细列出过程,让大家看清楚七绝是如何写成。
首先,找出自己的要抒发的情感点在哪儿?
昨日去朋友家,屋前有水,房后有山,细碎的秋雨淅淅沥沥穿越竹林,打在地上堆积的落叶上,沙沙作响。小雨不撑伞,出去遛狗,无意中走到山顶青天寺附近,烟雨朦胧,山天一色,银线满眼,却细而难辨。
心中颇有感触,那就以这种秋景感触写一首七绝。
首句定平仄关系,那么我们首句起笔随性,从写景入手,写完再来看平仄。眼中的景色即可入诗:“细雨丝丝穿竹叶”,这就是很平淡的,正常的写景。这是什么平仄关系呢?“仄仄平平平仄仄”,注意“竹”字是入声字,是仄声,所以这是很标准的“仄起仄收”的七绝首句格式。根据平仄相对、相粘的规则,我们立刻就得到了整首七绝的平仄骨架:
(首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相对)平平仄仄仄平平。
(相粘)平平仄仄平平仄,
(相对)仄仄平平仄仄平。
那么,从第二句开始,我们的诗句就必须按照这个平仄来了。当然如果实在有固定意象词汇不合平仄的话,还可以考虑拗救,但是正常情况下不考虑出律和拗救。同时注意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尾字押同一个平水韵部(前面“竹”字使用入声字入韵,那么就只能使用平水韵),所以第二句尾字定韵。
第二句在文法上一般是承接关系,继续深化描写景色,同时我们在出句(首句)使用了叠字“丝丝”,那么对句是不是一定要对应地使用“叠字”呢?原则上是不需要的。但是如果叠字相对念起来更加好听,可以满足吟诵者的心理期待。“落黄片片和秋声”,落叶一片片地承接这穿过竹林而下的雨滴,沙沙作响,呼应着这秋天雨景。
因为平仄的缘故,以及前面有“竹叶”一词,所以这里使用了“落黄”来形容落叶,不常用,但是一般都能理解,不算生涩。应该可以有更好的词汇,这里就暂时先不管了。
写完再说。
第三句在意思上要发生一定的转换,至于转换角度大小,转到哪里去,随便写作者自己把握,但是不能过于生硬。秋雨欲来,却没有风,温度略带寒凉,让人好想窝在温暖的家里做梦,想必风也是一样吧?“金风沉梦无由起”,“平平平仄平平仄”,这是“一三五不论”的“平平仄仄平平仄”,是合律的。
结句承接上一句,风儿不来助兴,那是一幅什么景色呢?“混沌圆方一色清”。“仄仄平平仄仄平”,“一”字为入声字,入仄声。吹不斜深秋细雨,吹不散山顶青霭袅袅,混沌云天成一色。“圆方”是指天地,古人所谓之“天圆地方”嘛。其实也可以使用“乾坤”,但是“朗朗乾坤”已成为固定意象,不适合来写着雨天颜色。
秋雨
细雨丝丝穿竹叶,落黄片片和秋声。
金风沉梦无由起,混沌圆方一色清。
这是一首仄起仄收,押平水韵“八庚”部的七言绝句。诗意以写景为主,个人感受藏在诗外,如果读者能通过这几句感受到秋雨中天地一色的萧瑟和清冷,目的就算打到了。
虽然整首七绝成诗的过程好像很复杂,其实在熟悉格律和古诗词意象用词之后,这种诗大概也就是那么几分钟内吟诵出来,稍微花了些心思在遛狗的路上进行了一些平仄调整。
如果愿意的话,其实还可以再进行精修,提升文字的合理性和意境深化。不过是随手写景罢了,就懒得再去钻研了。
把写诗过程分拆出来,展示给大家看清楚,结合上面的理论,大家觉得有用就好。
转身而去,深藏功与名。
白居易晚年成了一个好色的老头?
文人墨客多情种,渔樵耕读只为天。谁人不喜闺中蜜,只能哀叹是公公。感叹胡言乱语一通,
你见过最会吹牛的人是谁?
这是我所在的乒乓爱好者群的聊天记录,一个球打得很一般的人发的言论。不是开玩笑,而是认真的,甚至有点故作低调的发出来的。他好像是在某油田上班,看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就是小学文化程度。发表的言论很鸡贼,尽是相对论、宇宙起源等一般人不涉足的领域,让一般人想反驳也不知从何说起,尽管都知道他是在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