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怎么自我调理好得快,抑郁症产生幻觉是严重还是不严重?
都产生幻觉了当然严重啊!这问题问的真是幼稚!这都快成神经病了已经特别特别严重了!轻度抑郁症只是心情多数情况不开心,重度就是厌世不想活了,产生幻觉还真没听过,这应该是特殊极严重的结果了,应该怎么办?先找病源,为什么会这么严重,然后试着自我调整,估计也自我调整不了,否则也到不了出现幻觉的地步了,找心理医生?看你的条件吧,像我们农村一般不知道去哪里找,而且心理医生只能暂时疏导你的心结,最后能不能变好也要看你自身的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了。还有一种可能,是很多人不相信的一种可能,就是中邪了!人在身体很虚弱或者心灵很脆弱的时候会容易被邪灵跟上,这了不是迷信,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事,其中一个是在厂子里上班,生病了身体很虚弱,晚上去厕所的时候看到一个特别高大、穿了一身白戴着白帽子的人在主任办公室门外,往里一走门都关着就进去了;还有一个妇女和丈夫吵架喝农药了,抢救过来说耳边有一个声音说:喝农药吧,药是甜的,和了就没烦恼了,结果就不受控制的喝了……人的病有实有虚,实病喝药输液能好,虚病就得另找方法了,如果一直不解决就会痛苦不堪,结果就是不想活了,赶紧治疗吧,那种要很多钱的别信,是骗人的。个人建议不一定准确,希望早日康复。
什么是抑郁症呢?
通俗一点的说,自身遇到或发生的问题或外界你不适应的或应对不了的问题,让你产生了困惑,造成你心情不好,很烦恼,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好的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你自然情绪就会更不好了,久而久之,时间一长,那么这种情绪(心境)持续性的低落,就造成了一种病态的行为体现。
比如失眠、食欲下降、胃口变差、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愉快感缺乏等,在医学上通过评估这些的表现就被诊断为抑郁症的症状,如果有符合医学上的症状表现,那么就被称为一种病症,即抑郁症。
医学意义上的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是以情绪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缺乏为主要特征的,这也是诊断的三个主要症状标准,再加上两个附加标准,比如你失眠胃口变差,就基本上能够给你诊断为抑郁症了。
而实际上,最初的抑郁症,也就是抑郁情绪,我们平常所说的,这段时间心情不好,一个人如果心情不好那必定有造成他心情不好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一道坎儿,而这道坎如果我们迈过去,那也就不存在什么心情不好,要是迈不过去,这道坎在那摆着,天天去想,去看,自然我们心情肯定不会好,其抑郁症的初始就是这样。
而这道坎在那儿如果时间长了,逐渐的就会变成一堵墙,尤其是已经在你心里形成了这堵墙,会感觉到自己更没有能力去越过这堵墙,油然而生的是沮丧、无望、寂寞、害怕与恐惧等,甚至感觉自己这一生就完了,没有能力越过这堵墙,就会否定自己,抑郁症到了中度和重度,就会有这样的意识思维,甚至社会功能缺失,用消极负向的心态来扩大面对的问题的严重性来支撑自己的沮丧情绪。
抑郁症也被称为心境障碍或者情感性精神疾病,而“心境”一词是医学上的用语,其意思就是情绪和情感,抑郁症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心境持续低落,也就是你的情绪和情感,长时间处在不好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如果超过了15~20天天,基本上就达到了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抑郁,现在也普遍成为我们心里不痛快、情绪低落的时候所表达的一个词语,就是代名词,只要这段时间心情不好,闷闷不乐,愁眉不展,情绪低落的时候就会说“我抑郁了”,而不是像以前我们经常说的“我心情不好”。
抑郁症,在精神病病症名录上也榜上有名了,国际上也是公认的一种精神病症,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一个人长期的情绪低落,就会造成中度或重度的抑郁症,而这种病症要达到这种程度了,的确会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造成很大的影响,更会对我们的心身健康造成伤害。
抑郁症现在分为三种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症,抑郁症的程度在轻度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我们抑郁情绪的表现,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方面影响都比较小,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或心理治疗的方式达到治愈,或将致病因素解决了,也能够起到治愈的效果。
抑郁症如果要达到了中度或重度的程度,会使我们大脑的认知上和意识思维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基本上都是病态化的体现,会使我们从工作上感到力不从心,不愿意与他人交往、自我封闭、自我否定等,有些重度抑郁症患者还会出现无用妄想、罪恶妄想、疾病妄想、幻听等,均与精神分裂症状相似。
总结
如果我没有情绪低落,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尽快的,认清造成我们这种情况的原因或问题是什么?正确的去面对,改变自我观念,调整好心态,尽最大可能去解决它,不让这些问题或原因在我们的心里积存,是我们长期的忧愁和烦恼。
不论我们所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乃至挫折,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去解决它,那么我们可以求助亲朋好友来帮助我们解决,并将这些积压在心里的困惑宣泄出去,减轻我们心理上的压力,这也是我们调整心态的一种方法。
更不能感到一困惑的时候就胡思乱想,甚至将自己封闭起来,感觉自己所得的病症是见不得人的,是精神病。千万不要有这种思维,要大胆的告诉别人,主动治疗,争取别人的理解和帮助,特别是抑郁症患者需要心理上的支持,这些都是我们抑郁症患者与病症抗争的基础。
所以对待抑郁症我们不能轻视它,但是也不能恐惧它,只要我们通过自我调整,积极配合医学意义上的治疗,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并配合心理治疗的方式,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是完全可以缓解或减少抑郁症状发作,减少或消除抑郁病症给我们带来的痛苦。
如何缓解抑郁症导致的头脑紧绷头重思维困难和感觉迟钝的现象?
你好,我是精神科医生,说一说我的经验。
你说的抑郁症导致的头脑紧绷、头重、思维困难和感觉迟钝其实都是抑郁症患者的常见症状。
思维困难和感觉迟钝其实就是思维迟缓的问题,患了抑郁症的人会觉得自己的脑子像个缺油的轴承,转动的总是很慢,像黏住了一样,即使日常工作思考起来也会觉得十分吃力。
而头脑紧绷、头重或者昏昏沉沉的感觉往往在早上起来的时候最明显,甚至曾经有抑郁症患者跟我说过“感觉早上起来就是痛苦的起点”。
我是医生,我的方式还是药物和心理治疗联合应用。不要说什么心病不能靠药物,这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抑郁的不是他!抑郁症也有自愈的可能,那也得持续6个月以上,但相比较而言不用要病情加重的可能简直就成了必然。
通过药物治疗完全可以让你回归正常的生活,抗抑郁药又不是毒品,不是洪水猛兽,是全世界认可的治疗处方药!
多了解一些抑郁症的知识,记住要看医学知识,而不是所谓的心理文,抑郁症是不可能被什么心灵鸡汤治愈的,这是病,得治!抑郁症患者应该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持或恢复精力?
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抑郁症患者都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精力减退表现,每天从早上起来就会感到明显的疲惫感觉,哪怕轻微的体力劳动或者脑力劳动,都会很容易的带来更加疲惫的内心体验。这就是抑郁症的症状表现之一,精力减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缓解这种精力减退的感觉呢?
抑郁症患者的精力减退来源其实抑郁症患者的精力减退还是继发于其情感症状,低落的情感不但让我们没兴趣、不开心,还会让我们变得疲惫不堪,心力交瘁。而这种精力减退的感觉,直接导致了我们的抑郁症患者越来越远离原本的生活或学习轨迹。没有足够的精力,不足以支撑日常学习;没有足够的精力,更不足以支撑日常工作;没有足够的精力,甚至还会让我们每一天最基本的生活受累。慢慢的,我们会发现,原本的生活离现在的我们越来越远了,所以这也是医学上常说的社会功能受损表现。
知道了抑郁症患者精力减退的根源在低落的情感,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保持或者恢复患者的精力就要积极治疗低落的情感症状。所以实际上很多患者在接触抗抑郁药物之后会有种久违的精力充沛的感觉,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治疗情感症状的同时,精力减退的躯体症状也会随之改善。
其实同样改善的还有很多躯体化症状,最常见的要数失眠问题。抑郁症患者一多半会存在睡眠问题,而这一类睡眠问题很难通过睡眠药物的治疗改善,就是因为抑郁症患者的失眠并不是原发失眠,而是继发于情感低落的失眠。
除了失眠和精力减退感,个人觉得困扰广大患者的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动力不足,你会缺乏想要干什么,想要喜欢些什么的动力,而大部分时间这种来自心理上的动力,会帮助我们开始或继续大部分日常活动。
动力不足的恢复相对也是比较缓慢的,有些时候,明明抑郁症状,躯体症状都已经完全恢复了,但就是恰恰总觉得缺少些动力去完全日常工作,而很多人觉得抑郁症状和躯体化症状完全消失就是好了,就自行停药,对于疾病的康复是不恰当的。
抑郁症给人类带来的疾病负担已经跃升到了全球第二名,仅次于肿瘤。但我们有些时候并没有尊重这个厉害的对手,这毕竟是病,要去医院,看医生,不要想当然。有人说医生也治不好,我说不是治不好,有些患者缓解快,也有些缓解的慢,还有些缓解的更难,但都会有缓解。
那么医生治疗起来都这么难的疾病,靠想当然去应对,你觉得对自己,对患者,足够负责任吗?感觉自己的抑郁症越来越重了?
35岁至今单身,感觉自己的抑郁症越来越重,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如何才能摆脱,我从以下几个纬度做了一些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年龄:35岁只是一个数字,你对这个数字的认知,定义,以及态度,会影响你的行为,你的日常行为会形成你的生活习惯,你的习惯将影响你的性格,你的性格将决定你的人生,所以要先改变认知。
什么是青春,青春并不是说我们20岁或者18岁,躺在沙发上,打着游戏,吃着零食,这并不是我认为的青春。青春之所以被人们留恋,那是因为我们在那个年纪敢想敢做,挑战自己,冲破极限。我认为的青春是拥有一颗敢于面对失败,敢于挑战,对人生充满热情的心,不论是人到中年,还是步入晚年,敢于拥有自己的梦想,勇敢实现自己的理想,对人生充满希望,这才是青春。
所以我认为不用担心自己是35岁还是45岁,也不需要用年龄,作为你不去行动,不去面对的借口,因为很有可能在你25岁的时候,也并不会比现在好很多,再不改变,下一个10年还是这样。
放下关于年龄在心理上的影响,想想肯德基的创始人,你就可以轻装上阵,做你想做,敢为人先,才能成就自己。
关于抑郁症:抑郁症目前在医学上,心理学上,都没有明确的病因,也没有固定的判断结果,是心里压抑到一定程度,影响到了日常的生活,对人造成了很大的损害,才能被判定为抑郁症,即使是很多身患抑郁症的患者,通过心理辅助治疗,看书,运动,以及外界的辅助,在不吃药的情况下,仍然有很多痊愈康复的案例。
感觉自己的抑郁症变严重了,我认为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作用,风靡全球的哈佛大学公开课《积极心理学》当中,泰勒教授在第1节课当中,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他在PPT当中给大家看了一张图片,让大家寻找图片中有几种几何图形,尽可能多的寻找,然后他把图片关闭,问学生们:“图片上的公共巴士是什么颜色,车上有几个孩子?”即使是哈弗大学,也只看到了几何图形,却对巴士一点印象都没有。
你的关注点在哪里,你就只能看到什么,你看到什么就决定你的认知和格局,所以把关注焦点转移,放到您想改变的事情上面,例如你在冬天想早起跑步,你的关注点是跑步的好处,还是暖和的被窝,寒冷的天气,这将决定了你的行为和最后结果。
关于兴趣没有兴趣很大原因是没有尝试,妄自判断为不感兴趣,只有真正尝试过,努力过,确实不适合自己才有资格说,我不喜欢,我对此没有兴趣。就像马云拥有了巨额的财富,才有底气说,我对钱不感兴趣一样。
以前我不吃香菜,不吃臭豆腐,认为不好吃,高中毕业去了河北,同学一起带着去吃了臭豆腐,发现这是一种美味可口的食物,同样现在对香菜也甚是喜爱。
所谓的兴趣是需要培养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我们所有的培养都会有兴趣,但是兴趣一定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不论是运动,还是音乐,或是美食。
改变的唯一办法就是行动,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试错,去排除你不喜欢不适合的,而不是在大脑中想象。曾经有记者采访爱迪生,问到:“爱迪生先生,你都做了5000次实验了,都以失败告终,你还那么确定你能发明灯泡吗?”爱迪生说到,我只是排除了5000错误答案,证明我离目标更近了。
可能这个例子并不特别贴切,只是想说明,要摆脱现状,需要不断的行动。
小结:不要受制于年龄大小,有人50岁仍然有勇气重新开始,有的人20岁就对自己放弃了。你的关注点,决定着你的状态,你是关注自己是否更抑郁,还是向前看,关注自己如何成长。最后,最重要的行动,行动,行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我是心理洞察官,学习心理学,更好的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