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的作用,知母和板兰根一起泡水喝有哪些药效?
知母属于清热泻火药。本品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从归经知它的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咳嗽,阴虚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阴虚肠燥便秘等。
板蓝根属于清热解毒药。本品归心胃经。以此可知该品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治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灿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等。
知母、板蓝根两味配伍为相须为用。属于寒凉药可治热病。两味同用,加强了清热泻火解毒生津润燥止渴的功效,并且加强了治疗与火毒、时疫相关的心、肺、胃、肾病变效果。
龙眼和什么搭配泡水喝不上火?
很多人习惯泡龙眼水喝的时候,壳会去掉。如果上火,请带壳一起泡。桂圆肉和桂圆壳,一个温,一个凉,两者一起搭配泡水,不会上火。如果寒凉体质的人,只需要拿肉泡水,不加壳泡水就好。
除了单独泡干桂圆外,还可以加入红枣、枸杞等其他的药材一起泡水。
1、干桂圆+红枣:补气补血,安神助眠。
2、干桂圆+红枣+西洋参:滋阴、补益气血、提高抵抗力。
3、干桂圆+菊花+枸杞:桂圆都是补血补气,枸杞可以滋补肝肾,菊花清肝明目。
建议:常喝红枣、桂圆、枸杞茶的朋友,皮肤白皙,效果不错。枸杞子不要放多,几粒即可,红枣和桂圆也就6~8粒就行了,每天早上上班后给自己泡一杯,不但补气血,还能明目。
知母有什么作用?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是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主要用于以下几种病证的的治疗:
1.外感热病,高热烦渴。知母性苦、甘、寒,质润,具有清热泻火除烦的功效,可以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证的治疗。
2.肺热咳嗽,阴虚燥咳。知母可以清肺热,滋肺阴,润肺燥。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黄质稠、阴虚燥咳、干咳少痰等病证。
3.骨蒸潮热。知母归肾经,可以滋养肾阴,泻肾火,退骨蒸,当患者出现骨蒸潮热、遗精、盗汗时,可以用知母进行治疗。
4.内热消渴。知母可以治疗内热津伤,口渴引饮之消渴证,消渴证指的是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表现。
5.阴虚肠燥便秘。常与生地黄、玄参、麦冬等滋阴润肠通便的药物配伍,用以治疗阴虚肠燥便秘。
需要注意的是,脾虚便溏的要慎用知母。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内二科 副主任医师 郭楠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石斛麦冬一起泡水喝有什么功效?
石斛跟麦冬都不适合泡水,药效很难泡出来。石斛,性味甘、淡,微寒。入胃、肺、肾经。具有滋阴养胃,清热生津的作用。麦冬,又称为麦门冬,性味甘、微苦,寒。入心、肺、胃经。具有清心润肺,养胃生津的作用。两个一起都有养阴清热的作用。治疗阴虚导致的口干,干咳等症状。
贝母的功效有哪些?
贝母
【处方名】 川贝母 川贝 京川贝 松贝 青贝 炉贝 浙贝母 浙贝 象贝母 圆宝贝 大贝【功能与主治】 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用于:肺虚久咳, 痰少咽燥,外感热咳,痰火郁结,咯痰黄稠,瘰疠,疮痈肿 毒,乳痈,肺痈等证。
【用法与用量】 内服: 煎汤,3~10g,研细粉冲服1~ 1.5g。外用: 研末撒或调敷患处,适量。
【新用途】
一、内科
慢性支气管炎: 将川贝与皖贝分别制成片剂,1日4次, 每次5片,每日用量相当于川贝或皖贝生药量6g,10日为1 疗程,小儿用成人1/2~1/4量。
二、外科
前列腺肥大: 贝母、苦参、党参各25g,水煎服。
三、儿科
百日咳: 贝母、百部,根据年龄确定用量。小于2岁者, 名10g; 2~5岁者,各15g; 大于5岁者,各20g。水煎2 次,共200~500ml。分3日服,每日3次。
浙贝2.5g,鸡蛋1枚,尖端敲1分铝币大小孔,将浙 贝粉掺入蛋内,搅匀后以纸封闭,孔向上在饭锅内蒸熟即成。 上、下午或频服,每日1~9枚,痉咳严重或痰有血者,可配 百部合剂,炙百部9g,玄参5g,麦冬4g,温水100ml,锅 内蒸取汁。日服2次,亦可频服或隔日1剂。
贝母10g,白花蛇5g,生甘草10g,共研细末。每次 1.5~3g,日 3次。
四、皮肤科
1. 面部扁平疣: 浙贝母30g,生苡仁10g研细末,鸦胆 子10g砸碎去壳,3药混合,搅匀共入菜子油50g中,浸泡1 周后备用。用镊子夹去疣表面角质层,涂上3味油液。同时 内服板蓝根汤: 板蓝根、生苡仁各30g,生地12g,木贼、 香附、丹皮各10g,地丁15g,蝉蜕6g,每日1剂,水煎 服。
2. 黄褐斑: 以川贝母、白芨、白附子为主药填加入西安 日化厂生产的一叶蓝软膏基质中,每盒40g,每日早晚各搽 1次。
3. 乳头皲裂: 黑、白芝麻各20g炒黄研细,川贝母10g 研细,2药混合过筛。视患处大小,取药粉与香油调成泥糊 状,涂敷患处,每日2次; 若流血、渗液,先用药粉干撒于 创面,待脓水收敛后再涂敷。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1. 本品性偏于寒,故寒疾、湿疾患者忌用。
2. 反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