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唯一补肾的方子,我想卖自己泡的药酒?
私下交易也就卖个所谓的“专利”,这不能像厂商一样贴标签销售,因为你个人没有资格,首先你的产品成份没有相关部门鉴定过,第二工商没有注册,拿到市场是要负责任的,哪怕你是皇宫秘方也没用,万一有人食用有副作用呢?
“祖传秘方”特别是口服药酒,因为有医疗作用,上市需谨慎。如果真很神奇,可以申请专利,与酒厂合作,由保健酒厂推出新品。当然你的“配方”成份肯定要到官方备案的。
还有你的“药酒”主要功能是什么?延年补肾、强身健体还好说,如果包治百病或治疗某个特种病,那就要有关部门论证。别喝了第二天就起不来了……
最后提示,一般不是很特别的泡酒,不建议推向市场,周边私下买卖也就仁义在了,一样赚钱!当然特特特神效中医药酒,一喝能有效解决问题或有效缓解症状的理当面向社会!大小“祖传”我见过很多,有的自诩“华佗”秘方,还有说张仲景,也有说皇宫秘方,我就想喝神农氏的,其他的还真没有让我动心特别想喝的。
虚劳是怎么回事?
谢谢邀请,根据中医的辩证分析,虚劳症主要有以下症状:
气虚虚劳【证见】 面色萎黄,气短懒言,语声低微,体倦乏力,动则汗出,易感冒,腹胀,纳差,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脉虚大无力。
而病因辩证分析为:虚劳多因禀赋薄弱,或烦劳过度,损及五脏,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大病久病,失于调理所致。以上各种病因,或是因虚致病,因病成劳,或是以病致虚,久虚不复成劳,常是多种疾病误治失治和病后失于调理的转归,原发性者很少。其病理性质,主要为气、血、阴、阳的亏耗。其病损部位,主要在于五脏,但以脾、肾为主要环节
而在广大农村地区通常称虚劳病为晕病。晕病一犯,手脚酸软,头晕目眩,四肢无力整天嗜睡。休息三天方能好转。
从治疗的角度来讲: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补益。在进行补益的同时,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
而在农村地区普遍认为最有效的虚劳病食疗方法就是食鸽子肉,喝鸽子汤是最快的恢复方法。当然,喝蜂蜜水,吃蜂王浆也是食疗的好方法。这是我们中医世家的基本经验分享给大家。
立冬节气有啥习俗?
11月8日,迎来“立冬”节气。
此后,天气逐渐寒冷,需注意防寒。
立冬时节,有吃饺子的习俗,来源于“交子之说”。
立冬,是秋冬节气之交,所以要吃饺子。饺子原名“娇耳”,起源张仲景时代。
我国北方,都说立冬吃饺子,冬天才不会冻耳朵。民间更有“好吃不过饺子”之说。
立冬节气有啥习俗?习俗1:贺冬
亦称“拜冬”,汉代即有此俗。
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大家也会更换新衣庆贺往来。
习俗2,吃饺子
饺子,原名“娇耳”,是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习俗3,祭祖祭天
立冬,有些地方会举行祭祖祭天活动。
杀鸡宰羊,准备时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尽孝道,另一方面祭祀苍天,祈求风调雨顺。
习俗4,冬泳
如今,立冬习俗,也有了创新。
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立冬补冬,补嘴空”,谨记这两点立冬节气,是一个进补的好时节,但是,此时,进补有讲究。
一忌:盲目进补
进补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
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如:牛羊肉、乌鸡、鲫鱼。
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二忌:虚不受补
立冬进补,要防虚不受补的现象。
根据个人体质的寒热虚实,而定如何进补。
有一个原则很关键,就是健益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
为了防止冬季进补的“虚不受补”,应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作为“引补”,如:淮山芡实瘦肉汤等,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
立冬时节,多食一肉三菜1、羊肉
立冬进补,首选羊肉。
羊肉营养丰富,冬季食用能强身健体,温胃御寒,双重效果。
如今,人们对羊肉的常用做法,不外乎爆、烤、涮、炖几种。
羊肉性温热,常吃容易上火,中医讲究“热则寒之”的食疗方法。
羊肉和萝卜做成一道菜,,则能充分发挥萝卜性凉,可消积滞、化痰热,是非常不错的搭配。
2、萝卜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立冬,是吃萝卜的好时节。
青萝卜和白萝卜,都可以。
如果,体内有火,则不利于阳气的内敛和收藏,所以,冬季宜用滋阴降火通气的办法。
萝卜有降火顺气的功效,并且,是青萝卜和白萝卜效果最佳!
古人评价萝卜:“熟食甘似芋,生荐脆如梨。老病消凝滞,奇功值品题。”。
可见,古人对萝卜,赞赏有加。
萝卜,可调理肠胃,消食化痰,通腑气,消胀满,除燥生津,增强机体免疫力。
所以,立冬时节,吃点萝卜,是不错的选择。
3、白菜
白菜,也是冬令蔬菜,立冬后,吃一点,十分有好处。
立冬过后,天气开始寒冷、干燥,寒风会使得不少人的皮肤,开始出现干燥的情况。
而大白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可以起到很好的护肤和养颜之效。
大白菜,含有丰富的粗纤维,不但能起到润肠、促进排毒的作用,还可以刺激肠胃蠕动,促进大便排泄,帮助消化的功能。
4、大葱
大葱,家家都有,甚至每天都要吃的,
在立冬后,寒冷的天气,适当吃些益气通阳的食物,有助于预防风寒感冒,或者有助于辅助治疗风寒感冒。
大葱的葱绿部分,比葱白部分,营养含量高得多,但是,从通阳和食疗的角度来看,葱白的效用更大一些。
需要提醒的是,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大葱,但患有胃肠道疾病,特别是溃疡病的人不宜多食。
立冬养生,这样做:1、饮热茶,调脾、暖胃又驱寒
立冬后,天气逐渐寒冷,此时,要注意防寒驱寒。
热茶水,是不错的选择,并且,对于调理脾胃,十分有益。
茶疗,调养脾胃,首选小植物草药茶,具有独特优势,可理气和胃止痛。
立冬后,常用一些养胃小植物,泡水代茶饮,还可暖身驱寒,助力健康。
红苏子叶茶,泡水喝,可缓解脾胃气滞,促消化,减少胃部不适。
很多人,天气一冷,就容易犯胃病,胃胀、胃痛等。
此时,用红苏子叶泡水喝,有助于缓解,中医认为,红苏子叶可暖胃,能缓解脾胃气滞,胸闷,腹泻,呕吐之证。
立冬后泡上一杯,不仅有益胃部健康,还可促进肠壁的蠕动,帮助消化。
刺玫菊茶,泡水喝,可暖胃驱寒、止痛,有益胃部健康。
《纲目拾遗》曾记载,将其阴干,冲汤代茶服,可治肝胃气痛。
刺玫菊,是一种野生小玫瑰,性质温和,药用价值高,对于胃部健康有益。
经常用其泡水喝,可健脾降火,能治腹中冷痛,胃浣积寒,顺行血气、安神、通便,降火气,可调理血气、促进血液轮回,能活血化瘀,可缓和情绪。
所以,立冬后,经常泡上一杯,暖胃驱寒,还可疏肝理气,改善心情。
2、热水泡脚,驱寒又补肾
明代医家张景岳,指出:“以冬寒之气养肾”。
说的是,冬季气候由凉转寒,人体要让肾气变得旺盛,来适应这一变化。
寒与肾相应,最易损耗肾的阳气,肾的阳气一伤,冬季人就容易生病。
因此,立冬后,要注意驱寒护肾,养肾固精,温补肾阳,保护肾脏健康。
寒从足下升,肾经来于脚底,保护双脚,对于养护肾脏,十分有益。
用热水泡泡脚,可防寒驱寒,并有助于肾脏健康。
热水泡脚,可驱寒,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脚底的穴位,有助于促进肾脏健康。
睡前,用温度38℃-40℃左右热水,泡15-30分钟,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3、护腹部,防胃肠疾病
立冬后,寒冷的天气,对于胃肠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当温度下降,对肠胃之中的神经,产生一定的刺激,减慢胃的蠕动,不能正常的消化进入到胃的食物,容易出现胃痛,胃胀等不适。
每年的冬季,都是胃病复发的高发期,并且,还十分容易诱发新的胃病,因此,在冬季,一定要格外注意保护胃部健康。
保护胃肠,首先要注意护腹防寒。
特别是有慢性胃炎的人,要注意胃部保暖,及时添加衣服。夜晚睡觉应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秋冬交替,早晚温度相对较低,早起晨练时,应多带件外衣防寒。
伤寒论中张仲景为什么对病症的原因没有过多的分析?
《伤寒论》是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中的一部分。
一、《伤寒论》包括《金匮要略》偏重于临床实践,更像是张仲景本人所写的实践心得笔记。也许仅是想留给自己的后人或者徒弟们所看的经验之著,没想把它编为书籍广为传播。
二、既然是笔记,那么他的着重点就放在自己已认知的范围内,把有效的方剂及医诊心得整理记录在案。
三、该书不属于类似于教材版的著作,所以很少有由浅入深的一些中医学理论知识讲解(直接讲实践)。
故该书适合于有中医学临床实践人参考,不太适合无基础的人阅读。
中医有个词语叫做治未病?
中医的“治未病”实际上就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养生,把人的健康状况调正到生命的最佳状态,包括把人亚健康通过中医的调正的正常范围之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比如说:一个人自觉有些身体不适,到医院又查不出任何毛病,这个时候,人的脏腑功能,出现阴阳失调,如果迁延至久,造成器质性病变那就不好治疗了,这时运用中医这个法宝,把身体调正好,提前解除了发病的因素。所以,中医治疗的原则是整体辨证施治,单单一付草药,同时监顾治疗多种疾病,这是西医无法理解的事实。他始终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能治现病不奇怪,若能治未病那才算是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