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如何排湿气,春天湿气太重?
感谢邀请!
阴雨天气潮湿不爽,总觉得头重脚轻,周身黏黏糊糊,身体软绵绵的没有力气,让人总是提不起精神,这样的情况在这个季节是非常的常见,那春天湿气太重应该要如何调理呢?接下来一起看看吧。
湿气重是指湿为重浊有质之邪,属阴,湿邪致病,常出现以沉重感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如头身困重、四肢酸楚等沉重等。
湿气重有什么症状呢?①大便不成形,溏稀或者便秘
②口臭、舌苔腻
③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
④头发油腻,脱发,白发
⑤肥胖,减肥后容易反弹
⑥浮肿,眼袋下垂
⑦腰酸关节沉重无力
⑧胸口闷
⑨头晕没精神,特别疲劳
⑩阴部潮湿或阴囊潮湿
⑪白带多有异味,瘙痒
⑫皮肤油腻,起湿疹等等
在饮食上需要怎么注意?祛湿气的中药有: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实、茯苓、莲子、砂仁等等,这些中药对祛除体内淤滞较多湿气很有效果,同时又健脾养胃。平时注意清淡饮食,注意均衡。戒烟戒酒,忌生冷食物、冰饮或凉性蔬果,如生菜、西瓜、大白菜、苦瓜、螃蟹、茄子、柿子等。每天做菜时加入少量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调理方推荐1.二术汤材料:苍术5克、白术5克、米泔水600ml、瘦肉100克、蜜枣半粒(1~2人量)
制作方法:
1.将瘦肉洗净切片,苍术、白术洗净备用。
2.备制米泔水(第一遍淘米时不要搓洗,轻轻去掉米中灰尘,第二遍淘米时用力搓洗,留取搓洗后的淘米水)。
3.在瓦煲中放入米泔水,将苍术、白术放入后武火煮开,接着文火继续煲半小时。
4.最后放入肉片、蜜枣煮15分钟,起锅时加入少许食盐调味。
主要功效:健脾、益气、燥湿
推荐人群:雨水季节,风寒潮湿导致头身、关节不适者
汤中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功效,可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风湿痹痛、风寒感冒等症,苍术外可祛风湿之邪,内可化脾胃之湿,故为燥湿健脾、祛风之要药,但由于其性味辛燥,用米泔水烹调可减缓其燥性;白术性温味甘苦,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可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水肿等症。苍术善于运脾燥湿,补养之力不足,白术善于补脾益气,补多于散,两者同用,补运兼施;由于此汤水偏温,若有湿热或者阴虚内热者不宜食用,寒湿阻遏(例如关节、脘腹冷痛、畏寒肢冷、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者食用尤佳。
2.绵茵陈煲猪横脷材料:绵茵陈50克,猪横脷1条,赤小豆30g,陈皮1瓣,蜜枣2个,生姜2个。
制作步骤:
1.猪横脷洗净,刮去油脂,焯水备用;
2.绵茵陈冲洗干净,赤小豆、陈皮、生姜、蜜枣稍冲洗;
3.把锅内的水烧开,猪横脷连同绵茵陈、赤小豆、陈皮、生姜、蜜枣一齐放入;
4.大火烧开,改小火煲1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主要功效:健脾祛湿
适宜人群:脾虚湿困,身体偏壮实的人群
绵茵陈是在春季幼苗期采收的去根幼苗茵陈,而茵陈蒿是茵陈这种植物在夏季花实期采收的地上部分,俗语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绵茵陈和茵陈蒿同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作用。但是通常来说,绵茵陈的效果会更好。只是绵茵陈毕竟是苦寒之物,其实是不宜多吃的。很多时候大家煲绵茵陈汤都会放大约2两,但是考虑到它的苦寒,所以每一次我用的时候都会把分量调少一点。而单纯用绵茵陈和猪横脷煲出来的汤会味道很寡,一定要加蜜枣才会有清甜的感觉。加了赤小豆、陈皮和生姜都是为了增强健脾祛湿的效果。
Tips: 妇女怀孕、哺乳或月经期间、体弱的老人小孩尽量少喝。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天的回答就到这里了哦,欢迎评论或点赞
喜欢你就关注“省中医郭医生”,和营养医生做朋友哦~~
三伏天直接晒背好还是躺在石墩好?
三伏天如果晒背的话,最好还是背在橙子上。因为某种情况,需要在三伏天晒背去除寒湿气的话,可以选择在中午八点,下午五点阳光不太强烈时,哂上半个小时。坐着,背向太阳光照射,其余的部分用衣服遮挡。时间不要过长,防止晒伤。所以,在三伏夭晒背坐着为好。
三伏天泡澡如何把体内湿气逼出来?
使用排气扇+通风良好的浴室。
因为洗澡时,水蒸气会产生很多湿气,排气扇可以帮助把湿气排出去,而通风良好的浴室可以快速将湿气散去,有效地除掉湿气。
此外,可以选择在洗澡前开窗透气,或者使用除湿器来除湿。
同时也要注意勤洗衣、勤晒衣,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及避免抽烟等行为。
总之,除湿气最好的方法是多方面来进行,选用多种方式共同实施。
三伏天出汗排湿气吗?
可以。
三伏天由于天气炎热,因此可出现生理性汗出表现。而中医认为出汗时腠理(毛孔)大开,此时排出的汗液能够一定程度上带走一部分湿气,因此存在一定的排湿作用。
你认为白酒能祛除三伏天里体内的湿气吗?
三伏天里体内的湿气大,喝白酒是不能祛湿的。我们来看看白酒的原料成份: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的蒸馏酒。而这些成份是没有祛湿的作用,而白酒能活血通脉、扩张小血管的作用。
身体内的湿气重,是由于脾胃虚弱,祛湿首先要调理脾胃,脾脏在人体脏器中具有:喜燥恶湿的特性。如果湿邪犯脾,脾弱而使脾无法运化水气。
祛湿有运动,每天坚持运动一个小时,微出汗,使体内的湿气排出体外。用红薏米、芡实、枸杞、茯苓、甘草、桅子、怀菊花配合泡水喝。红豆薏米粥,这里红豆是用赤小豆。都可以达到祛湿效果。
手诊营养师曾小华,爱健康、爱养生、爱手诊,本人会看手诊哦,欢迎关注我。每天分享健康养生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