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基本症状,中暑的原因是什么?
尽管已经立秋,但高温持续不退,许多学校已经开始或者即将开展学生军训,在这种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如果未采取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极易发生中暑。
什么原因会导致中暑?中暑之后怎么处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知名专家张涤教授进行了详细介绍。
环境温度过高:人体能从外界环境获取热量,环境温度过高易导致中暑。
产热增加:重体力劳动、发热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应用某些药物(如苯丙胺)使产热增加。
散热障碍:如湿度大、肥胖、穿透气不良的衣服或无风天气等。
汗腺功能障碍:人体主要通过皮肤汗腺散热,系统性硬化病广泛皮肤瘢痕或先天性无汗症、抗胆碱能药或滥用毒品可抑制出汗。
中暑的典型症状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躺解衣、降温、补充水和盐分,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度中暑:重度中暑按严重程度依次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的死亡率高达60%,是临床表现最严重的中暑。
热痉挛:是一种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可能与钠盐丢失相关。热痉挛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仅补水者。
临床表现为于训练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热痉挛有时易与热衰竭时过度通气致手足抽搐相混淆,后者常出现手足痉挛和四肢末端及口周麻木。
热衰竭:指热应激后,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热应激情况下,体液、体钠丢失过多,水、电解质紊乱,但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
临床表现为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有时可表现出肌肉痉挛、体位性眩晕和晕厥。体温升高,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昏迷,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中暑后的处理张涤教授提醒:患者中暑后,要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服,平卧休息。病室温度应保持在20℃~25℃。
仅有先兆症状或轻症中暑者,应给予口服0.1%凉盐水或清凉含盐饮料。对重症中暑者,应采用放置冰袋或冷水、冰水擦身等物理降温法,以及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并且每5~10分钟一次测量体温。
张涤教授强调:热射病早期仅表现为体温偏高,虽然出现意识障碍,但短时间内能保持清醒,严重的致死性损害在后续的几个小时才表现出来。因此,中暑后如果出现严重症状,体温飙升或意识模糊时,应当立即就医。
中医对中暑的认识中医认为,暑和湿同属外邪,暑热让地气蒸发,多雨潮湿,因此暑邪常与湿邪一起侵袭人体。
此时,邪气可从人的口鼻、肌肤而入,暑湿困脾,气血津液输布障碍,出现身热、困倦、四肢酸痛、口干、口苦、小便黄、胸闷、恶心,痱子、疖肿等皮肤病,如不加以预防,容易伤及脾胃,甚至引起危症。
湖南医聊特约问答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朱沁泉夏季中暑的症状?
夏季中暑的症状主要有患者的体温迅速的升高,并且还会使身体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如果我们没有及时的进行处理,导致体温持续升高,那么很有可能造成患者死亡,因为这是由于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造成,但是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确定病因,并且在医生的嘱咐下服用药物,做好防暑。
高温中暑的症状及影响因素?
高温中暑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影响因素主要是在炎热高温季节,通风不良环境下劳动,防暑降温措施不足、年老体弱等有关。
中暑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出现中暑症状,有头晕,恶心,全身乏力,四肢发软,可以先转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把多余的外套衣物和紧身衣物慢慢脱掉,补充一些水分和盐水,慢慢的降温,两个小时后会慢慢恢复,如果出现严重的话就要及时的就医,使用一些药物来进行治疗。
豚鼠中暑的症状是什么?
豚鼠中暑会有什么症状? 豚鼠中暑症状包括:食欲减退、腹泻、呼吸急促、身体温度上升、粘膜苍白或发绀等如果病情加重,则还可能会出现痉挛、抽搐和意识丧失等症状 如果发现宠物豚鼠有中暑症状出现,即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将其放在冻水或凉爽环境中,避免在炎热的天气长时间曝晒于阳光下,并及时送往宠物医疗机构接受处理此外,平时应保持宠物豚鼠的环境干燥透气,饮食营养应均衡,保持身体健康,多给予适量的清凉饮料,能有效预防豚鼠中暑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