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初期症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升高多少就可以诊断糖尿病了?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目前我国对糖尿病的诊断有非常明确的标准,即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但看似简单的标准却有很多细节需要引起特别注意,只有把应当注意的事项注意到了,才能做出诊断。那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第一个注意事项,要诊断糖尿病必须采集静脉血检测,这种血样与家用血糖仪采集的指尖血是不一样的,检测原理也有区别,在检测结果上也有差别,由于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以静脉血检测结果为依据的,且糖尿病一经诊断即为终生病,因此诊断时依据必须准确无误,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个注意事项,在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两者不是同时超标才做出诊断,只要其中一个达标就可诊断为糖尿病。让人担忧的是,不少人只检测空腹血糖而忽视对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测,临床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首先出现的是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表现为正常,从而延误了早期发现糖尿病。
第三个注意事项,空腹血糖是指进餐后8-12小时测得的血糖,空腹不足8小时或超过12小时测得的血糖都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但随机检测的血糖如果超过了11.1mmol/L提示糖尿病的可能非常大。
第四个注意事项,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进食规定量的食物,临床上通过的是吃二两面粉做的馒头而不是二两重的馒头,或者是喝了75克葡萄糖粉冲配的糖水,并非随意吃什么食物。因此,做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时需要在医院做糖耐量试验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第五个注意事项,在正常血糖与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有一个区间属于糖尿病前期,虽然达不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已高于血糖的正常值,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否则很快将进展为糖尿病。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糖尿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据有品PICOOC高血压临床医学海外研究中心调查发现,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经达到了约1.2亿人,并且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是45岁。
而糖尿病又是非常严重的慢性疾病,另外糖尿病早期症状极不明显,当身体真正出现不适感的时候,再去医院做检查,这时可能已经晚了。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并常常表现为血液中的糖升高及尿糖。
简单来说,糖尿病就是由于人体代谢功能受损导致血液中的血糖无法降低而引起的疾病。
糖尿病发作前有哪些早期症状?1、体重下降:虽然吃得多,可是体重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为人体丢失了过多的葡萄糖,导致身体热量不足,出现消瘦。
2、排尿次数增多:由于血糖升高,大量葡萄糖经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葡萄糖排出的同时会携带一定比例的水,因此小便次数变多。
3、喝水多:口渴是糖尿病最先出现的症状,会猛然变得常感到口渴,并且夜里发生口渴,有时会渴得无法忍受,同时,喝水量比平时明显增多,喝下去还觉得喉咙发干,总想喝水。
4、皮肤感觉异常:糖尿病早期症状在皮肤中表现比较明显,皮肤干燥弹性差,反复出现毛囊炎、疖肿等皮肤感染。
5、餐前低血糖:在糖尿病的初期,有些患者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是常常表现为餐前饥饿难忍及低血糖。
6、伤口愈合困难:由于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外周血管病变,影响伤口周围组织的血供,加之,糖尿病人营养丢失严重,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伤口愈合困难
7、疲乏无力:当人得上糖尿病之后,就会缺乏胰岛素这把钥匙,那么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顺利进入到细胞中,导致血糖升高,且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人就会变得疲乏无力。
8、视力模糊:出现近视物体不清,远视物体尚好,提示眼调节功能降低,可能出现轻度白内障。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减轻自己的体重,患糖尿病的几率就会下降70%。注意饮食清淡,少吃油炸及盐量过大的食物。多吃一些有机食物,少吃一些加工食物,比如熟食、香肠等,注重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坚持每天散步半个小时左右,在走路时体内胰岛素可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抛弃不良习惯,做到不抽烟,不喝酒,不久坐,不要向基因和坏习惯低头等。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写在最后我国作为一个糖尿病大国,真心希望那些还未患病的同学能够做好预防措施,并且糖友也不要放弃,毕竟现在我们的医疗水平已经非常的强大了,只要你们能够相信医生,那么,你们的健康就没有问题了。
本文由老护士原创,欢迎关注转发评论,与老护士一起走上健康之路
身体的这几个信号表现?
糖尿病是影响人们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最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糖尿病肾,让人望而生畏,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如果你的身体出现下面几种信号表现,那么说明你要警惕糖尿病了,出现的信号越多,说明越危险。
警惕糖尿病的几个身体信号
1、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
2、眼睛容易疲劳、视力下降、视线模糊;
3、饭后一小时有饥饿感;
4、身体感觉疲惫、乏力;
5、皮肤干痒,常常难以入睡;
6、伤口难愈合;
7、尿路感染,一般的尿路感染多起源于下尿道;
8、胃肠道功能失调,出现顽固性、间歇性的腹泻与便秘;
9、凡感耳痒,且耳垢异常增多者;
10、性功能障碍,特别是中年肥胖者;
11、喉咙干燥;
12、感染,可以发生在皮肤、口腔、泌尿系统、肺部等部位;
13、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烧灼感等现象。
14、皮肤疱疹、皮肤长癣、毛囊炎;
15、口腔烧灼感、牙龈红肿、牙周组织水肿、牙齿扣痛、松动、脱落等;
16、常在饭后、运动后出汗,伴有口渴。
以上是糖尿病的一些早期症状,自己对号入座一下。如果符合7条以上,请及时去检查诊断,防患于未然总是好的。
预防糖尿病,教你几个小茶方,日常用来代茶饮,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
一:自制降糖茶--白鼓丁番麦须茶配方:白鼓丁根、番麦须、玉竹根、玫瑰花
做法:
1、将白鼓丁根洗净,烘干炒制成茶,备用;
2、取包裹在玉米叶中的玉米须,也就是番麦须,洗净,烘干,备用;
3、玉竹根洗干净,蒸煮后晒干,炒制成茶,备用;
4、野生玫瑰花瓣自然阴干,备用;
5、取番麦须1g,白鼓丁根0.5g、玉竹0.5g、玫瑰0.3g,碾碎后做成白鼓丁番麦须茶包即可:
用法:每日取一包泡水代茶饮即可!
作用:去火消炎,降糖祛湿,防治肾炎
蒲公英性寒,可清热解毒、利尿散结,又称为“尿床草”,有很好的利尿效果,加上其具有的广谱杀菌作用,对于预防尿路感染、改善尿道炎有很好的效果。而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炎症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蒲公英根的消炎作用,再加上蒲公英多糖的降糖的作用,可以很好的调理血糖,预防糖尿病。
玉米须泡水,中医称其为“龙须茶”,我国古代就有用玉米须降血糖的配方,《浙江民间草药》记载,玉蜀黍须一两,煎服,治疗糖尿病很有效。《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记载玉米须可“利水、通淋、补血、降血压、治急性肾炎水肿、尿路结石、糖尿病”等。
现代医学的研究发现,其调节血糖作用十分好,且十分“智能”--当身体血糖值正常时,不会导致血糖值降低;当身体血糖值偏高时,会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玉竹又叫玉参,是《中华药典》中经实验证实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药之一,其提取物可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同样针对胰岛素抵抗有一定的改善。并且玉参根滋阴润燥,对于糖尿病引起的口干、口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玫瑰花性温和,可滋养心脉,加入此方中,可以中和蒲公英的微寒,使其不寒不燥,适用性更强。
每天泡一杯代茶饮,保持血糖血脂平衡,预防糖尿病,并且有利于改善2型糖胖病!
二、桑叶泡水《神农本草经》中,将桑叶称为“神仙叶”,中医将桑叶作为治疗消渴症(即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应用于临床。
国内外研究资料证实,其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它的主要成分生物碱能抑制糖代谢过程中酶的作用,而多糖能促进β细胞分析胰岛素,从而促进细胞对糖的利用,达到降血糖的作用。
若将桑叶和谷谷丁进行搭配,制成谷谷丁桑叶茶,效果将大大提高。
这是因为,众多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炎症的关系十分密切。
而谷谷丁中含有广谱消炎成分,被称为“天然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多系统炎症相关性疾病。同时也有一定的降糖效果,对餐后控制血糖有一定帮助。
常按三穴位,稳定血糖,有益处!1、阴市穴
位置:位于大腿前面,膝盖骨上方横四指处。
方法:用拇指用力按压,感觉有酸胀感时,保持5秒的时间松开,之后再按下去。
反复40下左右即可,每日一次。
作用:缓解膝关节肿胀,疼痛等,还可以辅助降糖。
2、然谷穴
位置:又名龙渊穴、龙泉穴。位于脚内侧,足弓弓背中部靠前的位置。
方法:晚上洗脚之后,用大拇指的指腹,用力点揉此穴,感觉有酸胀感为止。
两只脚分别按揉30下,每晚一次即可。
作用:然谷穴是古代记载最早的,对糖尿病有帮助的穴位,可以降低血糖,调理女性月经。
3、阳池穴
位置:位于手腕部位,即腕背横纹上,前对中指、无名指指缝。
方法:用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只的阳池穴部位,刺激该穴,动作要轻柔,缓慢。
两只手分别按压20-30下,每日1-2次均可。
作用:缓解手腕疼痛,手脚冰凉等症,另外现代常用于稳定高血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糖尿病分几期?
糖尿病可以分为三期:前期,化学糖尿期,及显性糖尿病。糖尿病前期,症状不明显,空腹时血糖,尿糖都在正常范围,口服葡萄糖以后,血糖和尿糖增加。化学糖尿期,糖耐量试验表现正常,如果用激素再做耐糖实验,发现不正常。空腹时血糖正常,糖耐量试验就表现出不正常。
糖尿病是不是一下子就得了啊?
如果说糖尿病得上时无任何征兆,这也非常对,尤其是对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往往是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当然 有的二型也明显的三多一少,但有一部分人是在身体其它方面不适才查出了糖尿病比如以下案例:
张阿姨,最近1个月总是外阴瘙痒,到了医院妇科,考虑患了阴道炎,用遍了各种洗液、栓剂,不仅瘙痒症状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后来大夫建议张阿姨化验一下血糖,结果让人大吃一惊,空腹血糖竟然高达13mmol/L,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血糖得以控制后,瘙痒也消失了。血糖从什么时候开始高起来的呢?
很多人认为“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症状是糖尿病的标签。一提到糖尿病,大家自然想到的就是“三多一少”,如果有“三多一少”症状,很容易引起患者的注意和重视,可以促使其及早就医。实际上,尤其是2型糖尿病,很多人都没有典型症状,有的是在体检的时候发现的,而有的是以并发症就诊发现血糖升高的。 其实,不知在什么时候,“2型糖尿病”悄悄的就来到了,所以说,“三多一少”不是判断标准,如果用“三多一少”来判断有没有患糖尿病,很多时候延误了诊断,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出现下列的表现,我们就该引起重视,监测血糖,及早就医。1经常出现疲乏、无力、易感冒、抵抗力差、头晕者。2皮肤干燥、瘙痒,反复发生疔、痈,创面经久不愈者。3皮肤感觉异常者,如肢体麻木、有蚁行感、袜套感、针刺感、烧灼感,或感觉下降者。4不明原因出现心慌、出汗、手抖、饥饿感等低血糖症状者。5牙齿松动,牙龈肿痛者。6视物模糊、视物不清、视力下降者。
还有值得关注的就是有糖尿病家族病史、体型肥胖、生活作息不规律、长期吸烟、饮酒、年龄大于45岁、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长期精神紧张、久坐不动的人群,应该定期监测血糖。
糖尿病早期有提示
五种症状不容忽视
2型糖尿病多在30~45岁发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目前这种疾病病发有年轻化趋势。糖尿病症状我们都知道,就是:多饮,多食,多尿,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但是最近外国学者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在早期也有些明显变化,如果你最近也出现了这些现象,可能就需要检查血糖是否有问题了:皮肤变化
通常血糖过高或糖尿病早期信号包括:脖子后面、肘部以及关节部位的皮肤骤然变暗沉、发皱,通常背面的脖子,肘部,或关节。虽然由于遗传或激素异常导致的疾病——黑棘皮症,也会引起皮肤变化。不过有经验的医生在了解到这种变化后,会让病人先做血糖测试。高胰岛素水平促进皮肤细胞的生长,和黑色素增多,这些增多的细胞色素使皮肤暗沉。一般通过检测可能是病人已经患有糖尿病,但更有可能的是,检测出病人血糖水平偏高但未到糖尿病阶段,此时可以建议病人如何预防,防止进一步发展。
视力改善如果以前是近视的你,近期视力突然变好,这可能不是一个好消息。视力变化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视力可以改变为更好或更糟。有些医生说,他们的病人在血糖升高时,视力明显变好了,尤其在开始治疗糖尿病以后,有些人甚至可以不需要带近视镜了。因为糖尿病会导致体内液体水平转变,导致视力不稳定。
皮肤发痒皮肤发痒干燥,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皮肤科医生问诊么?不仅仅是这样的。糖尿病影响血液循环,从而导致皮肤干燥、发痒。很多糖尿病患者,会手脚和小腿发痒。建议:如果遇到皮肤干燥发痒状况,经常使用皮肤保湿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重视起来,适时找内分泌科医生了解下你的血糖。
听力下降以前你的听力特别好,但是近期发现需要增大电视音量或是与别人通话时需要人们重复告诉你。你可能要联系医生做血糖测试。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听力损失可能是早期糖尿病症状:那些患者高于正常血糖不但是满足糖尿病的标准,有30%的几率导致听力损伤。研究人员认为,糖尿病损害内耳的血管和神经,导致低听力。
打鼾大约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呼吸紊乱。如果你夜晚睡觉打鼾声音过大,白天嗜睡,那么抽时间检测你的血糖水平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最近加拿大的一项研究显示,23%的糖尿病患者诊断为轻度或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但两种疾病之间有一个重要的相关环节:睡眠呼吸障碍患者会在睡眠时释放压力激素,进而提高血液中血糖水平。
日常生活健康小细节,可能是大隐患的前兆,朋友们一定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