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偶尔出血鲜红不痛是什么原因,肛门微痛是怎么回事?
大便肛门出血,并且肛门微痛,很有可能是痔疮。也有可能是肛裂、直肠癌、息肉。
便后肛门出血是痔疮最常见的症状,也可以有肛门的微痛,或者是肛门瘙痒。所以这种情况首先考虑痔疮。
痔疮是长在肛门的"小肉球",痔疮的形成主要是跟肛门表皮下的丰富静脉血管网有关。肛门处的微静脉充血、淤血,局部静脉压升高,导致此处的静脉血管慢慢长大、曲折,这些丰富的血管网,盘旋成一个个圆形的血管球就称为痔疮。有人说,十人九痔,十女十痔。痔疮在人群中发病率非常高。
引起痔疮的原因有哪些?任何造成痔静脉的血液回流受阻的原因都可以引起痔疮,常见原因如下:
不良的排便习惯:习惯性便秘患者,几天大便1次,粪便又干又硬,巨大的粪块坚硬如石,囤积在直肠里,压迫着直肠阻碍痔静脉血液回流,当排便时粪便下降又同静脉血流方向相反,更促进痔静脉的扩张。排便困难的人,或喜欢蹲在厕所看书读报的人,因用力排便或下蹲过久,会导致直肠肛门部充血,静脉曲张,引起痔疮形成。
饮食不节,易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喜食辛辣刺激食物,易加重习惯性便秘。这些都是引起痔疮的原因。
妊娠:痔疮在孕妇是很常见的,妊娠期盆腔内静脉丛充血,加上涨大的子宫压迫,阻碍痔静脉血液回流,使痔静脉内血液郁积。妊娠期的痔疮,随妊娠月数而长大,大部分妇女在分娩后痔疮消失,但也有一部分妇女产后仍患有痔疮。
肝硬变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肝充血等所致痔疮的原因同妊娠引起痔疮的原因相同。
肛门直肠的慢性炎症:痢疾、肠炎、肠寄生虫病、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等,使肛门直肠部位粪便淋漓、细菌丛生,引起炎症。经常发炎,可导致痔静脉周围炎或静脉内膜炎,使痔静脉充血、扩张而诱发痔疮。
痔疮的发生常常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儿童、青年人很少患痔疮,这可能是儿童、青年人血管弹性好,加上活泼好动,体位多变,所以不易形成肛门部郁血。年龄越大发病越多,这可能与人的年龄增加,血管逐渐变硬失去弹性,又不愿多活动,或从事久站久坐的工作等有关。俗话说:“十人九痔”,说明痔疮是相当常见的疾病。
痔疮有哪些类型?各有何表现?根据痔疮发生的部位不同,可以把痔疮分为外痔、内痔和混合痔3型。
直肠粘膜和肛门皮肤在交接的地方,连接成条交错不齐如锯齿状的线,医学上叫齿状线。发生在齿状线以上的痔叫做内痔,在齿状线以下的叫做外痔,上下都有互相联结在一起的叫混合特。
外痔:在齿状线的下方,活动在肛管和肛门边缘一带,暴露在外面,表面有皮肤覆盖。外痔是由下痔静脉扩大曲张所致,表现为肛管皮下圆形或长圆形柔软的突起,有时破裂后血块凝结于皮下,逐渐变成较硬的结节,血块吸收后常留下纤维性皮垂。外痔在某些情况下可发生不同的变化,可分为血栓型外痔、炎性外痔、静脉曲张型外痔和结缔组织型外痔。后者是由于肛门边缘皮肤皱褶发炎水肿,皮肤皱褶逐步增生变大而成。有时1个、有时数个围绕在肛门周围,像看守肛门的“哨兵”,所以又称“哨兵痔”,有的也称其为皮垂。污秽的粪便和分泌物很容易隐藏在外痔的周围,局部不易保持清洁,往往引起肛门部瘙痒,如擦破或发生炎症可以引起疼痛和不适。
内痔:内痔发生于齿状线以上,痔的表面有直肠粘膜覆盖,粘膜下面就是曲张的静脉丛。内痔可分为3期:第1期(初期)无明显自觉症状,内痔较小,不脱出肛门。大便时内痔粘膜被粪块挤压损伤,导致出血,可只在大便时带血,或滴血、射血。第2期(中期)内痔较大,经常出血,由于粘膜的松弛,排大便时内痔还可以脱出肛门,但在大便后脱出的内痔还能够自己回纳。第3期(晚期)内痔变得很大,每次便后脱出肛门外,由于反复脱出,组织更加松弛,在大便、咳嗽、打喷嚏、站立、行走时内痔即脱出肛门外。脱出后不能自行回纳,必须用手推回。只要腹部稍一用力,内痔就又脱出肛门。如此反复进出,内痔粘膜经常受到衣裤摩擦刺激,分泌增加,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容易引起炎症、出血,使肛门部又肿又痛,潮湿不洁,瘙痒不适,病人极为痛苦,有时内痔突然脱出,引起肛管外翻后肛门边缘水肿,疼痛剧烈,不能回纳,痔内瘀血明显,常呈暗紫色,此时称为嵌顿性内痔。
混合痔:由于内持的长期存在,引起肛门部括约肌松弛。
内痔的增大和经常脱出肛门,造成相应的外痔静脉也扩张即同时引起外痔),故兼有内痔和外痔的表现。
综上所述,大便肛门出血,肛门微痛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痔疮,但是也有可能是息肉、肛裂、肿瘤,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到正规医院的普通外科就诊,明确诊断,对症下药。切勿因为是隐私部位,害怕就诊,耽误了病情。
李医生坚持用最简单的语言与大家分享医学知识,为大家提供方便。关注李医生告诉你,一起探讨和学习健康知识,也可以私信我。你的点赞和评论是对李医生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大便有鲜红血?
大便后纸上有鲜血,考虑下消化道疾病导致的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此种情况多提示肛门或者肛周病变,如痔疮、肛裂或者直肠肿瘤。痔疮、肛裂或者直肠癌导致的出血主要表现为:①出血比较鲜红而且不与大便混合;②出血大多黏附在大便的表面;③部分患者出现排便之后有鲜血滴出,大便之后卫生纸上有鲜红血液;④还有一部分患者在排便之后喷出鲜血。但应注意和小肠出血或者上消化道出血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出血区分开来:
①小肠出血或者上消化道出血出血:一般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长,排出的时候表现为柏油样大便;
②阿米巴痢疾大多表现为暗红色果酱样大便;
③细菌性痢疾大多出现黏液脓血便;
④急性坏死性肠炎出现带有腥臭味洗肉水样大便;
⑤最后进食动物血、猪肝、铁制剂药物、某些中药也会出现黑便,要注意区分。
从以上可以看出大便之后纸上有鲜红血,考虑痔疮、肛裂或者直肠肿瘤可能性比较大,明确诊断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肛门、进行肛门指检、结合肛门镜、结肠镜检查大多都能目前诊断。(图片来自网络,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用药的依据,遇到大便出血请及时就诊。)
大便出血鲜红不痛量多怎么办?
大便出血鲜红不痛量多可由多种疾病诱发,应该是内痔造成,要到正规医院肛肠科做肛门镜检查确诊,痔疮要手术治疗才能完全治好,越早治疗的效果越好。在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可每天进行坐浴。
大便时拉鲜血但是不疼是怎么回事?
大便时拉鲜血但是不疼是怎么回事
鲜红色血便常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包括回肠、盲肠、结肠、直肠及肛周),而无痛性鲜血便常见于痔疮、肠息肉、肿瘤、血液疾病等。
常见便鲜血的原因有:
1.痔疮:是无痛性鲜血便最常见病因。痔疮便血一般呈便后滴血或喷射状,偶有大量全血便,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内痔一般无疼痛感觉,轻者仅便后纸上可见少量鲜血。建议及时于肛肠科就医行系统治疗,避免症状加重后影响工作及生活。
2.肠息肉:较大的结肠息肉表面糜烂时可出血,便血量少,色鲜红,可与粪便混合,偶伴黏液。建议于消化科就诊,行肠镜检查并镜下切除息肉,防止恶变。
3.肿瘤:结直肠肿瘤或其他侵犯、转移至结直肠的恶性肿瘤常出现便血,色鲜红或深红,但呈脓血便、黏液血便,可伴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改变、排便习惯改变等。建议于消化科就诊,进行全面检查。
4.血液疾病:部分血液疾病可影响血小板以至凝血功能障碍,易出现便血,但不痛,可伴随齿龈渗血、鼻出血、皮肤及黏膜表面出血点。建议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若出现血小板数量异常或凝血功能明显异常,可进一步于血液科就诊以系统诊治。
如果出现大便带血,无论是否伴有疼痛,需要引起足够重视,都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本内容由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肝胆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巍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就是手擦的时候纸上有鲜红的血?
大便后擦手纸上有鲜血,这种情况常见的病因为痔疮、肛裂,跟这两种疾病发生时,大便划伤肛周黏膜或痔疮表面引起的出血,多表现为便后有滴血,可能伴有肛门坠胀感、解大便时肛门疼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