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知母和石膏的功效分别是什么?
石膏和知母都是清热泻火的药物,两者常常相须配伍使用。
【石膏的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⑴、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石膏性味甘寒,性寒能清热泻火,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胃热、除烦渴,是清泻肺胃气分实热的重要药物。治疗壮热、烦渴、大汗、脉洪大的患者,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⑵、肺热喘咳证。石膏入肺经,善于清肺经实热,配伍止咳平喘的麻黄、杏仁等药物,可以治疗肺热咳喘、发热口渴的患者,如麻杏石甘汤。⑶、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病。石膏功能清泻胃火,可用于治疗胃火上攻的牙龈肿痛。常配伍黄连、升麻等药物共同使用,如清胃散;如果治疗胃火头痛,可以配伍川芎同用,如石膏川芎汤。治疗胃热上蒸、耗伤津液的消渴病可以配伍知母、生地、麦冬等同用,如玉女煎。⑷、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石膏火煅外用,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的作用,治疗溃疡不敛,可以配伍红粉研末置于患处,如九一散。治疗湿疹瘙痒可以配伍枯矾使用,如二味隔纸膏。治疗水火烫伤配伍青黛使用,如牡蛎散。【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自己阴虚火旺的患者忌用。【知母的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滋阴。⑴、热病烦渴。知母能清热泻火除烦,善于治疗外感热病,高热烦躁口渴的患者,配伍石膏使用,如白虎汤。⑵、肺热燥咳。知母入肺经,泻肺热,润肺燥,治疗肺热燥咳,常配伍贝母使用如二母散。⑶、骨蒸潮热。知母性甘寒而润,能滋肾阴、泻肾火、退骨蒸,可以治疗阴虚火旺所导致的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常配伍黄柏、生地等药物共同使用,如知柏地黄丸。⑷、内热消渴。知母能泻肺火,滋肾阴,泻胃火,泻肾火,滋胃阴,可以治疗阴虚内热的消渴病,常配伍天花粉、葛根共同使用,如玉液汤。⑸、肠燥便秘。知母功能滋阴润燥,可以治疗阴虚肠燥便秘证,常配伍生地、玄参、麦冬等同用。以上就是石膏和知母的全部功效,希望可以为你解答。谢谢阅读!肉苁蓉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问:什么是肉苁蓉,其作用有哪些呢?
有「沙漠人参」之称,这种以茎为草药的植物肉苁蓉分布在西北地区。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闻趣事。在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地区,仍顽强地生长着一些不可多得的植物,有些植物是荒漠中的奇迹,在脆弱的生境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植物,生境越是险远和恶劣,越不一般,其作用往往也不同凡响,作为草药也是价格不菲,肉苁蓉就是这样一种植物。
一、肉苁蓉《图经衍义本草》中记载的肉苁蓉又叫大芸、苁蓉,但刺楸曾见大夫在药方上开的是「大芸」,而外面药房的单子上标的却是管花肉苁蓉。原来,在肉苁蓉所属的列当科肉苁蓉属中共有三种相近的,除了肉苁蓉外还有管花肉苁蓉、盐生肉苁蓉两种近缘种,它们都是寄生植物。寄生的肉苁蓉选择的寄主为白梭梭和梭梭树,在有寄主生长的沙丘荒漠就可能找到肉苁蓉这种草药。肉苁蓉是种很奇特的植物,因为它几乎不含有叶绿素,另外别看它不高,但它属于高大草本,株高在四五十厘米到一米六之间,因其大部分生于地下,所以露出地面的部分不高。
1、茎叶。肉苁蓉圆柱状的茎不分枝,而有的则在蔸部分成不多于四根茎,其茎肉质,下部宽而上部渐细。茎下部的叶长得较密且宽大,而在茎上部的叶则长得稀疏且变窄。 2、花。穗状花序长短不一,短的长十几厘米,而长的则达五十厘米,粗四到七厘米;花序全部或下部的苞片较长;花冠像打碗花那样的长钟状,顶部五裂而裂片呈近半圆形,颜色为淡紫色或淡黄白色。
3、果实。果实为卵球形的蒴果,长两厘米左右,宽一厘米多,蒴果的顶部常见两瓣开裂的宿存花柱。蒴果中的种子为近卵形或椭圆形,长度不到一毫米,表面有光泽。
二、肉苁蓉的作用之所以药方开的大芸而药房抓了管生肉苁蓉,刺楸认为可能是近缘种间的作用类似或相近吧。
1、药用。肉苁蓉的茎作药,可制作成生大芸(直接晾干)和盐大芸(用盐巴来盐渍),因作用好,是常用的一种草药,因而有「沙漠人参」之美誉。之所以能作常用的草药,是因为肉苁蓉里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2、食用。肉苁蓉可作药膳,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可见到各种有肉苁蓉制作的食品,比如肉苁蓉粥、肉苁蓉酒、苁蓉麻子仁膏等,带有「苁蓉」或「肉苁蓉」的食品一般就用到了它。
由于肉苁蓉生长在较为特殊的生境中,又是寄生植物,且数量不多,所以大力应该保护。(文中配图可能有误,仅供参考)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村肉苁蓉的介绍,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回答的对你有所帮助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吴茱萸和山茱萸的区别?
1.科属不同
吴茱萸,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是芸香目,芸香科,吴茱萸属的小乔木或灌木。
山茱萸,别称山萸肉,山芋肉,山于肉,为山茱萸目,山茱萸科,山茱萸属的落叶乔木或灌木。
2.形态特征不同
吴茱萸,高3-5米,嫩枝暗紫红色,与嫩芽同被灰黄或红锈色绒毛,或疏短毛。叶有小叶5-11片,小叶薄至厚纸质,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8厘米,宽3-7厘米,叶轴下部的较小,两侧对称或一侧的基部稍偏斜,边全缘或浅波浪状,小叶两面及叶轴被长柔毛,毛密如毡状,或仅中脉两侧被短毛,油点大且多。花序顶生;果密集或疏离,暗紫红色,有大油点,每分果瓣有1种子;种子近圆球形,一端钝尖,腹面略平坦,长4-5毫米,褐黑色,有光泽。花期4-6月,果期8-11月。
山茱萸,树皮灰褐色;小枝细圆柱形,无毛。叶对生,纸质,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叶柄细圆柱形,上面有浅沟,下面圆形。伞形花序生于枝侧,总苞片卵形,带紫色;总花梗粗壮,微被灰色短柔毛; 花小,两性,先叶开放;花萼阔三角形,无毛;花瓣舌状披针形,黄色,向外反卷;雄蕊与花瓣互生,花丝钻形,花药椭圆形;花盘无毛;花梗纤细。核果长椭圆形,红色至紫红色;核骨质,狭椭圆形,有几条不整齐的肋纹。花期3-4月;果期9-10月。
肉桂有哪些功效?
肉桂这种药材,它的外表和桂皮很像,但是它和桂皮却不是一种。桂皮是天竺桂、川桂等的树皮。肉桂,是肉桂树的树皮,把外皮剥下来,把它压成平板状,晒干就是肉桂了。而中药中的桂枝也是桂树上的,桂枝是桂树上当年的嫩枝。虽然它们都是桂树上的,都是温阳的药,但是桂枝温阳的力量比肉桂弱,药性也有不同。桂枝性轻而走上,肉桂性沉而入下。所以上感风寒常用桂枝,下焦寒常用肉桂。肉桂辛、甘大热。补火助阳、温肾助阳,不管肾阳虚、心阳虚、脾阳虚等各种阳虚,肉桂都能和相应的药配伍。常和附子相须为用,但是回阳救逆附子作用明显,肉桂作用不明显。能温通血脉而通气血,守而不走。肉桂的作用偏于血分。所以很多寒凝血淤的方中常用到肉桂。肉桂的辛香味中带着甜味,会被研成粉末制成甜味剂加入到咖啡、面包、冰激凌等甜点中,它可以反佐水果中的寒性。有一点需要注意,肉桂不能长时间煎煮,甚至不入汤剂。因为它是芳香型的,挥发的。
桂通(官桂):为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或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
简单方便的肉桂方
治疗胃痛:当因为不注意保暖而引起胃部受凉引起胃寒痛的时候,取一片肉桂1-3克,置于鼻孔前1厘米处,使劲儿吸肉桂散发出来的芳香气味。一般受寒轻者,持续闻1-2分钟后,胃痛即可逐渐消失。
治疗咳嗽:对于心阳不足,后背冷痛所引起的咳嗽,用两三钱肉桂粉拌粥,持续服用1-2周左右,寒饮消,咳嗽即可止。
治疗小儿泄泻,小儿泄泻以风寒和伤食为多,小孩不爱吃药,这时可采取外治法,可用肉桂、川椒各1.5克,共研成细末,分作两份备用,先取一份,用纱布袋盛贮,置于肚脐上,束以绷带,24小时后揭去,将另一份用上,泄泻止,腹胀消,方便又简单。
不适合吃肉桂的人群
阴虚的人、心火旺舌尖红的人吃肉桂会火上浇油。孕妇、月经期女性也不适合服用肉桂。
咽喉肿痛、出血性疾病、目赤、大便干燥、痔疮等热性病症不宜服用肉桂。
吴茱萸和山茱萸有什么区别?
吴茱萸和山茱萸有什么区别
吴茱萸与山茱萸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性味、归经、主治和来源上。
1.性味: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
2.归经:吴茱萸归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阳明胃经;山茱萸入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
3.主治:吴茱萸有温肾助阳(温补肾脏阳气)、散寒止痛(通过祛除体内寒邪来缓解疼痛)、止呕降逆(阻止上冲的胃气,止住呕吐)的功效,主治厥阴头痛、五更泄泻(在黎明前腹泻)、寒疝腹痛(内脏虚寒又感受外在风寒引起的急性腹痛)和呕吐酸水等;
山茱萸有补益肝肾、敛汗固脱(止住过度的虚汗,防止虚脱)的功效,主治腰酸膝软(腰部和膝部酸软无力的感觉)、阳痿遗精、虚脱大汗和尿频遗尿等。
4.来源: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山茱萸是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
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谨慎地选择上述药物,切勿私自用药。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王凤儒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