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养生,中医的理论纲领是什么?
中医的理论纲领,和具体描述,无数典藉著作中都隐含的提到过。只不过被包装和过度的解读掩饰住。人们更容易从文字上读出表象,而不能理解本真。
历朝历代,各路豪杰都喜爱著书立说。倒使得现在医著从林,浩如烟海。再去腐存精,倒困难许多。
我们从最有名的黄帝内经砍起。主要工作就是做减法。一层层的删减,直到减无可减,就会发现。内经通篇聊的只有二字,那就是阴阳。
不提传统文化,只提内经涉及的人体玄妙。阴阳二字始终贯穿其中,所有的问答都是围绕人体的阴阳展开。不光是有形的,还有无形的东西。那么就从这两方面辩析一下。
有形之体,阴阳之区分。阴者,血也。阳者,油也。血,负责润滑冷却,携带氧气废气,循环系统。油,油脂,含于经络,提供储存能量。也就是内经讲的氣。氣血运行,相辅相成。运行规律,步进速度频率内经讲的清楚,不多说。举个例子,肌肉运动。当身体某部得到指令,血液体液会增加该处供给量。体液中的油和血液中的氧气燃烧,能量释放做功,完成动作。血管和经络会源源不断提供燃烧要素,结束后,产生的废弃物,二氧化碳和热量由血液带走,去肺部交换呼出人体。产生的水和废弃物由经络体液带走,分两路排出人体,其一,近排为汗液。其二,远排经过肾过滤,以尿液形式存于膀胱。如同汽车引擎,供油系统是经络,冷却循环系统是血管。心脏乃循环泵,小肠经则是供油泵。
油与血,阳与阴。并不玄妙,只是现代医学对血的研究更发达更深入,而对氣的研究了了。对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更是空白。所以,西医抓了一半,还是不重要的那部分。倒不如老祖宗的内观法更透彻些。
再讲无形的。更是科学技术未能探索到。天人合一,阴者,被动。阳者,主动。自然界和人体中一切能动性,统称为阳。反之则为阴。两者关系如易学之本质,变与不变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包罗万象。也即物质与能量的关系。温度的变化导致其互相交换。而温度却是能量的强弱主导。正如四季的变化,春夏长夏秋冬,五行对应木火土金水。对应人体的肝心脾肺肾。春木生发,为发陈。夏火长热,为炎上。脾土湿泽,为运化。秋金收凉,为肃降。冬水藏寒,为润下。其实只是阴阳两仪,所生四象之变化而已。在人体,叫阴平阳秘,阳秘乃固。能动性护卫全身被动性物质。营卫之解也。营血,卫氣。营内属阴,卫外属阳。热了,卫氣外泄发汗,冷了,卫氣收敛营血缓流,防止体温过低。卫氣,体液中油也。油在皮肤表面,保护角质层不受风化,防止风气过分进入人体内部。现在人无知,为了干净每天沐浴,却不明白过分的洗澡伤害卫氣,特别是老人家,体内油的代谢衰老根不上付出。导致皮肤干粗受损,禁不起风气侵入。而风乃百病之首。中风即是伤寒论必解决的问题之重。无形之中伤害了人体防御的阳氣不自知。
五运六气的理论也产生于此。古人通过观察天文星象,找到了天体运行与自然界变化影响人体健康的关系。不光是肉体,还有精神层面的联系。魂魄神鬼这个层面的现象现在科学更是无法解释。但它客观存在。还是举个例子。老祖宗留下不少玩意儿,比如古家具,核桃。盘玩过的核桃和木器同新作有何不同?汗液和使用痕迹。古老的东西上遗留着信息。信息存在于人体的汗油中。人虽然死了几百年,但信息却或多或少的存留在物体上。这件东西也因此而有了生命的迹象。清洗干净后,生命的信息也就不存在了。
阴与阳。弄清楚后再读医书,会简单许多。并且可以依此判断作者和内容的合理性。当然,不止于医学,其它的领域依旧可以用阴阳趋势走向来辩别明暗。因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无不浸透着阴阳二字。甚至于可以验证伟人的所有名言和著作。
所以,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先决条件。而要真正掌握真理,中医纲领的精华,阴阳不可不通。先通易经,辩阴阳。再去反套医学古藉大作,会有霍然开朗之觉。光明一片。去伪存真也变得可行了。对其他事物的认知会更透彻。通过表象真触本质的能力会强大到不敢想象的地步。推测预知未来,可期也。
你觉得中医穴位对你有帮助吗?
我对中医的穴位非常感兴趣,也受益颇多:
进入更年期以后,身体突然就变得很差,哪哪都不舒服,去医院看病,做了很多检查,都说没病,有一次有个医生还不耐烦地要我去看心理医生,说有可能是焦虑症,把我气得再也不去看西医了。
但不舒服的感觉还是存在,不管吧?又怕病情加重,管吧?不知从何处下手。一次我在头条上偶然看到一篇介绍中医艾灸的文章,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详细地自学了中医的关元穴,足三里,命门穴,中脘穴等艾灸方法,并买来艾灸的工具和艾条。原来我很怕冷,天一冷,胸口就堵得慌,书上说是寒凝血瘀引起,用艾灸最好,最有效的时间是三伏灸,我就在夏天三伏天的头伏开始艾灸,连续灸了7天,休息两天再灸,穴位就艾灸关元,足三里,命门等,具体按书上教的穴位加配穴,灸了两个疗程的样子,奇迹出现了,那个冬天居然胸口不怎么堵了,也没有以前那么怕冷了,只是如果身体是湿热体质的人是坚决不能艾灸的,像我这种寒湿体质的最适合艾灸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所以中医穴位对我是非常有帮助的。
中医主要治疗什么?
中医基本上是全能的。除了失传华佗的外科手术外,基本上什么都会。只是我不明白一件事,现在很多科目都用西医了。不用中医了。可能很多疾病中医都用一味药才解决了吧,太廉价了。所以很多人都对中医造成了一种误解。加上很多中医都是这样,你找西医吧,你找西医吧。自己不治,让病人找西医。这样子能发扬光大吗?加上很多病例只用一味药材的,中医没办法赚钱。想不倒都难。西医又不倒,大把大把的赚钱,中医又赚不了钱。现在医学界就是这样。而且现在的中医都是西医化,以西医的模式打开中医。加上现在培训的很多中医,只专研一个科目。别的科目不精通,甚至不会。你说这样的中医能发扬光大吗?
有人说中医只能用于养生?
这个说法纯属误读中医。在近现代西医进入中国之前,中华民族历来是靠中医治病的,中医流传了几千年,治好了无数疑难杂症……只可惜,现在中医传承上出了问题,辩证施治、因人施治已经被统一配方的中成药所替代,治疗效果自然不会理想;我曾经亲见过中医的神奇:
一次是单位司机小白,他痔疮很严重,他去接一位领导的哥哥,这位领导的哥哥是个年逾八旬的老中医。他对老中医讲了自己的病痛,老中医给他把脉,开了几味中药,对他说,吃下三副药就好了,但必须禁酒,喝酒必犯。他吃药后果然好了,从此不再喝酒。三年后的一天是他岳父生日,一家人高兴,他推脱不过喝了半杯酒,第二天痔疮就犯了。他马上再去找这位老中医,谁知老中医已经过世了,令人叹惋……
还有一次是大哥的腿上迎面骨(正前方皮包骨部位)蹭破一块皮,竟然三个月都不封口,一直流水,医院最后建议给他植皮,他这才急了。大哥懂中医,只是平常忙,懒得动这方面的脑筋。他对我说,小某,你去照我开的药方到楼下药店配点药,请人家捣碎哈。我去了,配的药叫青黛散。他用香油调好青黛散敷在创面上,一周就治愈了,不但伤口彻底平复,皮肤表面还长出了汗毛。从此我知道,中医很神奇,问题是,你得碰到真正得中医,而不是只会背诵汤头歌的中医……
你是选择西医还是中医?
养生保健并无秘诀更不需要神药,现代医学早已揭示保持健康的基本方法,并且在大力做宣传和推广,注意这些知识和信息都是免费的,并不借机推销养生保健产品,这才是真正的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中医可曾做过这等大仁大义之事?中医一旦谈养生保健,首先就要你掏钱了。对此我只能说呵呵。但人们就是对越是昂贵的养生保健,就越是相信会有神效趋之若鹜。这就是犯贱而已。
养生保健,按照今日我们对人体的研究和了解,关键在于以下几件事。再次申明,勿需什么神药仙丹和特别的方法。
良好的卫生习惯
适当的运动
适当的营养
充足的睡眠
家庭小环境要安全(空气和饮水)
体检体检体检
除此之外,别无捷径,或者神药仙丹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中国是补品概念大国,人们迷信各种补品,追求各种奇特的进补方式,说夸张一点,有些家庭,一年四季家里的药罐就不熄火。什么虫草、阿胶、燕窝、当归、何首乌等等是倍受人们亲睐的补药。这种靠吃药来养生保健的愚蠢方法,早就该被淘汰了。
另外,我必须指出,人类的身体是经由数百万年进化的塑造而成,绝不是什么易碎品,需要过于小心翼翼的呵护。我们只要自己不作死,我们的身体本来就善于保持稳定和自我平衡。但如果你去看养生保健的文章,其中充满恐吓大众的言辞,彷佛我们的身体是个破烂,稍微不注意就会完蛋,在那些几乎就是纯粹胡说八道的文章中,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人体是件一碰就倒、一用就坏的破烂,必须小心看护,还得随时修修补补,这是纯粹的污蔑。
养生保健的最重要的常识是不要自己作死。哪些事情是自己作死?
1、迷恋玄学拒绝科学
2、没有基本卫生习惯
3、抽烟喝酒吸毒
4、生物钟紊乱,日夜颠倒
5、饮食无度
6、能躺不坐,能坐不站,极度缺乏运动
7、讳疾忌医,不重视体检
卫生习惯1、入门之洗手保平安
卫生习惯中首重洗手,手接触世间万物,如何洗手才能少染病,不可不学,不可不知。而玄学甚至连洗手都不会洗,如何能给人类的健康保驾复航?洗手也不需要特别的洗手液,洗衣用的肥皂粉即可。关键在于正确的步骤,这里有洗手经典七字诀。内外夹弓大力腕。
内:手心互相搓洗
外:手背搓洗
夹:这步很重要,手指互相搓洗
弓:洗指甲(洗第一指节)
大:大拇指与虎口是重点
立:洗指甲指尖(最好把指甲剪了)
腕:把手腕也洗洗
至于勤漱口常刷牙(一日两到三次),更是保护口腔的关键步骤。中医说了几千年的上火,其中口腔问题只需通过简单的勤漱口就能解决大半,就算没有条件刷牙,但漱口并不难吧,这件事暴露的是中医压根不懂真正的健康常识,何谈养生保健,不是哄鬼么?
2、进阶之口罩障壁
冬季防流感,非口罩莫属。当然,如果城市空气不佳,那么口罩就是养生保健之必须品,家中可使用新风系统或空气净化器(去甲醛)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别的情况,需要我们戴口罩。
3、高阶之疫苗保护
流感疫苗、肺炎疫苗,该打就得打,不要听信流言、谣言和传言。在没有比疫苗拯救的人命更多的了。
最近有条新闻,自2016年年底以来 ,罗马尼亚的许多家长听信谣言,以书面形式们拒绝让他们的孩子注射麻疹疫苗,结果就是大约12,000人感染了麻疹,死了39个孩子。这些家长都应该获得一枚,“达尔文奖章”。
健康饮食的要诀1、吃八分饱
2、蛋白和脂可以多吃点,少吃碳水(精白面、精白米为代表)
2、少吃红肉(猪牛羊为代表),以白肉代之(家禽和水产)
3、水果蔬菜适当搭配,不要超过蔬菜的摄入量,水果吃多了没好处
科学运动,防止运动损伤1、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根据年龄和身体条件来选择,比如关节不好,可以选择游泳
2、运动要适量。不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运动都应该适量
3、运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4、循序渐进达到目标
5、运动完后也要做适当拉伸
今天就先说这么多吧,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