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和意义是不是一个意思,感觉与知觉分别是什么?
感觉和知觉看似相同,实际上它们的定义千差万别。下面,我对感觉和知觉的定义和关系做一下简单的说明。
感觉的概念和种类感觉,就是我们的感受器官接受信息,从而使身体和内心作出反应的过程。我们常说的和常见的感受器官主要是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它们分别对应的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我们了解世界主要是通过这五种感受器官,凭借它们认识解释。我们的视觉常常用来辨认客体的远近和颜色等,听觉则是分辨声音的大小和方位等,嗅觉也主要是用来定位的,味觉是用来体验酸甜苦辣的,触觉可以加深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还有一些是不常见的感觉——痛觉、前庭觉和动觉。痛觉就是对有害刺激的反应。这里重点提一下前庭觉和动觉,因为这两种感觉不能有眼睛、鼻子等可以直接看到的感受器。前庭觉会告诉你的身体——特别是头部——是如何根据重力作用确定方位的。我们在行驶的汽车上看书会感到恶心等现象,就是因为来自视觉的信息和前庭觉信息冲突导致的。动觉可以通过我们身体运动状态的反馈信息,没有它,你就不可能协调很多自主的运动。
有些人坐过山车会出现头晕的现象知觉的定义和三个阶段知觉指理解环境中客体和事件的所有过程——感觉它们、理解它们、识别和标记它们,以及准备对它们做出反应。从它的定义,我们可以将知觉分为感觉、知觉组织以及辨认与识别客体三个阶段,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知觉。感觉,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就不多说了。这里重点讲后面两个阶段。
知觉组织,就是我们将感觉器官收集到的信息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对外部环境做出反应。通过这个阶段,我们了解客体的颜色、位置、形状、大小等,即知道“这个物体像什么?”。
辨认与识别,即赋予知觉以意义。这一阶段,辨认“这个物体是什么?”和识别“这个物体的功能是什么”。想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识别,我们势必会将获取到的信息拿来跟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匹配,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获得真正客观而科学的信息或结论。
如果回答对你有帮助,麻烦帮忙点赞一下,也可以关注我,了解更多的心理学知识。
课间操的作用和意义?
1、可以使大脑在得到充分休息的同时让肌肉得以放松。
2、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使氧气能充足地供应身体各部分,从而增强各器官的功能。
3、可以使身体发热,有利于提高体内的排泄功能,降低疲惫的程度,减少乳酸的积累,使人体精力旺盛。
4、可以培养人正确的身体姿势,使肌肉发达、体格强健、形态优美。
5、可以有效消除一天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的紧张,有利于睡眠。
6、在进行剧烈运动前,做广播体操可以避免肌肉的拉伤、挫伤。
7、工作之余做广播体操,有助于缓解紧张工作出现的暂时性的大脑疲劳。
8、坚持下去,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9、在轻快、优美的旋律下做操,能增强人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10、在音乐伴奏下做广播体操,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让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是什么?
知道科学与技术的定义与区别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这关乎我们要有一个可靠的世界观。
注意两点:①在不同的语境,科学有不同的定义;②人们往往把科学与学科混为一谈。
本文,先引用我国的《辞海》与英国的《朗曼词典》(定义版),分别给出二者的权威定义。然后再给出进一步的解释。
1. 关于【科学】的权威定义1.1 《辞海》所定义的科学
请看下面拍摄原文的图片:
这个表述形式不太好,可以换一个说法:
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与思维方法的存在形式与运动方式的知识体系的统称。
科学的关键词是【知识体系】,解释如下:
知识,有三要素:事物的定义(是什么)、产生的动机(为什么)、发展的机制(该怎么)。
体系,对特定领域涉及的各典型实际案例研究,有一整套逻辑操作(定义、划分、推理、演绎、命题与证明)并遵循逻辑四律。
不成体系的是零星知识,未必可靠。成体系的知识是科学知识,是比较可靠的。
1.2 《朗曼》所定义的科学
这是朗曼当代英语(定义)词典的原文拍摄的图片,共有四个释义,我分别翻译如下。
科学science构词法:词根sci是see,兼有明白(see)、见证(see,evidence)、认知(know),后缀ence表抽象,指行为或事物。
字面意思:科学是对有关事物进行见证与认知的活动。见证即验证、实证、经验或经历。
注意,[U]指做不可数名词,相当于统称或泛指。[C]指可数名词,相当于特指具体。
定义1:科学是对我们这个世界的认知(系统),尤其基于对事实进行调查、试验与证实。
该定义有三个关键词:世界与认知与证实。这个世界,包括客观世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与主观世界(思维与意识与方法论)。
定义2:科学是科学研究的简称。
显然,定义2是要与技术区别开来。常说的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包括研究与开发,通常简写为r&d或R&D。
研究,是对事物三要素的认知(定义·动机·机制) 并重在基础理论;
开发,即开创与发明的技术活动,是研究出来的理论成果应用于技术。
定义3:科学,指总体科学的特定部分,即某个具体的学科。例如:
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如: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
技术科学领域的学科,如:电工学、仪器分析学、晶圆工艺学、机电一体化,
思维科学领域的学科,如:形式逻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数理逻辑、数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语言学、语义学。
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如:法哲学、美哲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货币与金融学、会计学、心理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
定义4:科学,特指不严谨的(not exact)猜想与幻想、理论或学说之类的科学事项。
可见,定义4把未经证实或未必正确的理论,列为科学事件,不涉及伪科学。
2. 关于【技术】的权威定义2.1 《辞海》所定义的技术
下面的原文图片中,给出了关于技术的两个定义,一是狭义的技术,二是广义的技术。
狭义的技术:特指基于自然科学原理与生产实践验证的工艺方案与操作技能。
这里给出了技术的三要素:
技术要素之1:有纯自然的科学原理支持;
技术要素之2:有生产实践验证的可靠性;
技术要素之3:有超自然的多种方法支撑。
广义的技术:用于各种物质技术装备的工艺方案、作业规程与方式方法。
注意,这里的方式方法,包括所有思维科学成果或人类的智慧,诸如逻辑工具、哲学工具、数学工具、系统方法论、控制方法论、信息论,也包括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2.2 《朗曼》所定义的技术
技术technology的构词法:词根tech(n)指接触或传动,后缀ology是logics的变体指逻辑关联体系,表示研究体系或学科。
字面意思:技术是关于传动设备的材料加工或制造与逻辑思维方法论支撑的学科。
朗曼词典的解释,既有泛指或广义的技术,也有特指或狭义的技术。翻译如下:
朗曼定义的技术:技术是涉及物质技术装备与各种方式方法(ways)的基于有关科学(原理)与计算机(手段)的现代知识(体系)。
这个定义很像《辞海》关于广义技术的定义。我们不能看出:
有的技术是物质技术装备,属于硬技术,有的技术是各种思维方法成果属于软技术。
3. 对科学与技术的深度思考首先明确一点:科学与技术两个范畴都是知识体系。对于任何体系的精准定义,取决于人类的认知深度,属于人类智慧的主观能动性,也是黑格尔提出的对绝对精神的追求。
为了避免把科学与学科混为一谈,避免把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混为一谈,我们可以缩小科学与技术的范畴,做以下的精准定义:
3.1 科学的精准定义
科学,特指自然科学,是对纯自然物态的结构特征与变化规律的认知体系。自然科学原理是所有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的基本依据。
纯自然物态,可分为两大类:
纯自然物态,是不涉及人类主观能动性或抽象思维的存在形式,诸如:弥漫在整个宇宙空间的低密度真空场(引力场与电磁场)、自由分散的等离子态粒子、星际物质如原子气与分子气、各种成型天体、无机态(矿物质或凝聚体)、高密度超聚态、有机态(蛋白质、基因、病毒、细胞、尤其脑细胞)。
3.2 技术的精准定义
技术,是在科学原理基础上,通过主观能动性对纯自然资源进行利用、分离、提炼、重组、配伍、改造等一系列操作进而创造超自然形态的认知体系。
超自然存在形式,是大自然不可能自发生产的只能通过人类智慧干预所生产的硬件与软件。
有人对超自然很敏感而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唯心主义思潮,低估了抽象智慧的伟大力量。
例如,平面的标准圆与三角形与矩形,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但是人类把自然界近似的投影图景抽象为数学模型,创造出全新的工具,这些工具(例如汽车与电脑),彻底超越了天工开物。这就是人类超自然的力量。
超自然存在形式,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利用自然资源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例如:杠杆、轮轴、发动机、桌椅、钢笔、纸张、面包、房屋、风筝、火箭。
二是基于自然原理所抽象的科学方式方法。例如: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或对立统一法则、数理逻辑、统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发明专利、著作权专利。
有了上述科学与技术的定义,我们就可以轻松判断下面的几个学科,是科学还是技术:
①数学,②中医,③易经,④诗经,⑤词典,⑥都江堰,⑦赵州桥,⑧指南针,⑨勾股定理,⑩伯努力大数法则。
(完)
幸福的含义是什么?
幸福,很抽象,太玄幻。对我来说,幸福要是一种能够分享,传递的具象的形式,也更能沉浸式体验的升华,辐射给周围的人,就是幸福了。
比如,我们能严于自律地做好自己,对父母,伴侣,孩子都尽心尽责,终将收获最平凡的人生硕果之时,朋友们也由衷祝福并踊跃求分享,闲暇时互动交流促成更多积极向上的经验,达成小群体的和谐共生,何其幸福啊
禁毒的意义和作用?
禁毒的作用:
1.可以最广泛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深入持久地开展禁毒的人民战争。
2.可以变政府职能部门单一的禁毒行为为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全社会行为。
3.可以突破禁吸戒毒这一关键问题。禁毒工作难就难在禁吸难,戒毒巩固更难。开展创建“无毒社区”活动,能最大限度地落实对社区内每个吸毒人员的监控和帮教工作。
4.可以带动“两个结合”。开展创建活动能促使社区组织把教育、打击、防范、管理等各项禁毒工作结合在一起,并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同时,有利于禁毒工作与社区两个文明建设的结合,带动社区经济、政治等全面建设的发展。
5.可以创建一片净土。促进各地区、各部门从自己做起,从基层的社区和单位做起,努力实现无毒目标,在此基础上,积小区为大区,将无毒社区逐步扩大到一县、一市、一省,最后在全国禁绝毒品。
禁毒的意义:
(1)随着全球性的毒品泛滥,毗邻我国西南边境的金三角毒品生产规模扩大,境外毒品开始对我进行渗透,过境贩毒引发了我国毒品的死灰复燃;70年代末至80年代,我国毒品问题表现为以过境贩毒为主,毒品问题主要在西南边境局部地区,危害也局限在局部地区。90年代以来, 我国的毒品问题逐渐严重,并发展成为过境贩毒与国内消费并存,毒品问题发展蔓延到全国的大部分地区。目前,在过境贩毒情况严重的同时,国内毒品消费的情况更加严重,许多地区已泛滥成灾。
(2)1999年,国家禁毒委员会召开全国禁毒工作会议,针对一些地方制造冰毒犯罪情况突出的情况,及时调整禁毒工作方针,将三禁并举的方针调整为禁吸、禁贩、禁种、禁制四禁并举。 四禁并举符合毒品问题的发展规律,符合我国的毒情和综合平衡的国际禁毒战略;吸毒、贩毒、种毒、制毒互有联系,相互刺激,互为因果;目前我国吸毒、贩毒、种毒和制毒的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并存;近年来,国际社会已经注意到减少供应与减少需求同等重要,提出减少需求与减少供应并重的原则。所以,坚持四禁并举,就是减少毒品供应与减少毒品需求的统一。
(3)我国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禁毒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提高戒毒效果,减低复吸率,控制新吸毒人员的滋生;基本禁绝非法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最大限度把毒品堵在境外和查获在边境地区;加大禁毒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全民族的禁毒意识;加强禁毒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水平,更加有力地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