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信息网,你身边有没有喝酒出事的人?
“你起来喝呀,你给我起来喝呀……”半夜里,大家被一个妇女撕声裂肺的哭喊声给吵醒了。
村民们知道,坏事了,胡玉华可能死了。
这是发生在七十年末的事情。
胡玉华,四十岁左右吧,长得人高马大的,结婚时间比较晚,两个孩子才十岁左右。
他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一个坏毛病,嗜酒如命,不过在那个年代,喜欢喝酒好像也不是什么坏事。
不过那个时候,并不是想喝酒就有得喝,因为大家都没钱,穷呀,顿顿能填饱肚子就很不错的了。
当然,村里有接媳妇,嫁女儿这样的大事,还是要大摆酒席的,这个时候的酒随便喝,管够。
只要有这样的好事,每次都能看到胡玉华的身影,他是每次都喝得醉熏熏的,要两个人扶着回家。
不过那时候的人,劝酒也劝得痴,好像不喝醉几个人,显示不出主人家的大气和豪爽。
这不,前几天又有娶媳妇的了。这次胡玉华他们那桌八个人,直接醉倒了三个人。胡玉华醉得最厉害,当时就从凳子上滑到了地上,当时是叫人给背回家的。
胡玉华的老婆还是以为和以前一样,睡半天时间酒就醒了。
谁知道这一睡就睡了整整两天都没醒过来,今天中午大家伙还去他家里看了下,说应该没事。
可能也是因为在这之前,还没听说过喝酒会醉死人的,也就没当回事,反正早醒晚醒早晚得醒就行了。
在这大半夜的,突然听到他家大人小孩的哭闹声,就知道坏事了。
好多人都起来了,去了他家里面,果然,人死了,醉死了。
第二天,在大家的帮助下,把人送上山给埋掉了。
从那天起,村里多了两个没有父亲的孩子,一个没有男人的女人。
几年后,胡玉华的老婆带着两个孩子,又嫁给了我们村的一个老光棍。
后来他们又生了一个儿子。现在早已是儿大女成人了,一家人也过得挺幸福的。
这就是我知道的第一个喝酒醉死的人。
世界最长命的人活了多少岁?
所谓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寿命有一定的差别,所以,在比较某个时期,某个地区或某个社会的人类寿命时,通常采用平均寿命。平均寿命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医学发展水平,它也可以表明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达状况。
圣经或神学上所说的人类最长寿的年龄,都是虚假的或未经证实的极端老年的说法,如果你相信圣经,那么看下面这个表,千百年前人类究竟有多长寿。最短命的都有110岁,而最长命的居然达到令人发指的969岁!
圣经或神学上所说的都是不科学的,实际上,人类寿命的长短与个体健康、家庭环境、工作职业、生活方式甚至性爱等内外因素都有极大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结果对各项影响健康因素的重要性做了提示:个人的健康和寿命有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的影响。这充分说明,个体的健康主要与自己做出的与健康有关的选择有关系,这也有力地印证了健康离不开健康生活方式的说法。
下面这张图是目前世界上有统计的10个最长寿的年龄,全部是女性,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最长寿的是法国的122岁,已经离世,日本的Nabi Tajima 田岛109岁,排名第七,是进入前10名并且唯一健在的亚洲国家。
当今世界物质与精神都获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强,但年龄从来都没有跨越过150的大关,可以想象,圣经与神学上标示的名单年龄有多天方夜谭?
女性当中,世界10大最长寿的名单,下图。
男性当中,世界10大最长寿的名单,下图。
下面这张图是1973年以来有记录可以查证的世界各国最长寿的人群。
以前在农村吃过晚饭都会去串门儿?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以前农村邻里之间关系很好,经常串门聊天,互相帮助,互相照应,有啥好吃的东西,都会端过去给隔壁邻居家尝尝,相互之间的往来很频繁。在以前电视刚兴起那会,村里很多人都买不起电视,其中某家买了电视,村里人都会去他家看电视,大人小孩都去,非常热闹,那会大家都喜欢串门,现在农村串门的也很少啦!
1,现在的人娱乐方式多样化。以前的农村,到了晚上大家都没什么事情,也没有什么娱乐方式,大家都喜欢串门去聊聊天,吹吹牛逼,增进感情,白天干活忙活一天了,晚上去邻居家聊聊天也可以放松放松心情。现在大家的娱乐方式变多了,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晚上都在自己家里看电视,或者玩手机,或者玩游戏,娱乐活动的变多,让人们更少出门串门啦,也没有出门串门的激情啦!
2,农村都是留守儿童和老人比较多,农村人口越来越少。现在的农村,年轻人都进城务工了,都为生活而奔波忙碌,留在农村的都是老人和孩子,老人年纪大了,行走不方便,也要照顾孙子孙女,很少有时间去串门,小孩每天回家都需要做作业,总有做不完的作业,也没时间串门,所以串门的人就越来越少啦!
3,现在的农村富裕了,家家户户都修建了楼房,高门大院的,人们串门也不方便。现在农村很多修建的房子,都建了围墙修了大门,一到天黑,家家户户都关起大门过自己的小日子,想要串门也不方便了。以前农村大家住的都是平房,没有围墙没有大门,养的鸡鸭鹅等都是放开乱走,生活气息很浓郁,邻里之间也相互往来得很频繁,你今天过来借几斤米,后天过来借一下农具,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人情味很浓。
网曝乔碧萝被斗鱼永封后?
这两天,乔碧萝的名字大家应该都听过吧,一夜成名的乔碧萝已经成了全网最火的主播之一了,本以为乔碧萝不慎露脸后,网友们凑个热闹,跟着吐槽几句就完了,没想到,竟然火的一塌糊涂,短短几天,关注数就突破了百万,而且还在持续增长。
不过,有网友爆料,乔碧萝能火,并非偶然,而是花了28万的营销费,也就是说,这一些列戏剧性的一幕都是有幕后推手的。火了以后,乔碧萝果然开始赚钱了,接了广告,还要写小说,甚至要以50万的价格出售ID,眼看着身价暴涨后,却被斗鱼封了直播间。
斗鱼宣布永封乔碧萝也是必然之举,虽然乔碧萝为斗鱼带来了不少流量,但也为斗鱼带来了信任危机,许多网友认为,乔碧萝明显是欺骗了网友,还能如此大火,有点难以置信,完全是负能量的东西,斗鱼早就该封了。
对乔碧萝来说,这肯定是个不愿看到的结局,火了以后,乔碧萝的“钱景”非常乐观,关注破了百万,直播间热度也达到几百万,这可都是真金白银啊。有网友估价,“乔碧萝”IP的价值已经达到了千万级别,单纯的从商业价值来看,已经是不可估量的了。
毫无疑问,乔碧萝如果能继续在斗鱼直播,哪怕是换一个妹子,直接借着这个IP,绝对是能大火的,而且“乔奶奶”的商业头脑很高,只要能维持人气,签一份几百万金额的合约也许真的可以,在加上其他方面的收入,身价妥妥的过千万了。
只可惜,这一切随着被斗鱼永封后,很可能成为泡影了,曝光度下降后,热度一过,很快就被下个话题取代了。不过,“乔碧萝事件”的影响本来就不好,三观不是很正,被永封也是应该的。
个人网友们,你们有何看法呢?
防四病是什么意思?
秋分的民俗文化与养生
一、秋分简述
(一)秋分的时与度
秋分的黄经度数
秋分度数信:以八月中为周期律中的空间之度和时间之数,以金德能量之气依时而至为信
阳历时间:2017年9月23日04:01:44;每年9月22日至23日期间
黄道位置:太阳到达黄经180度
天地能量主运:金炁义德能量峰值期
人体脊椎对应:第6颈椎(C6)
节气序列: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实为第19个
前后节气:白露,秋分,寒露
(二)秋分天气气候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斗指酉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秋分时斗指酉,太阳在这一天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秋分之后,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因而地面散失的热量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现象更加典型,一场秋雨之后,就要加一件衣服了。“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在东北地区个别降温较早的年份,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在西北高原地区北部,日最低气温基本已降到0℃以下,有的高寒地区甚至已是雪花漫天飞舞。南方地区的气温也普遍降至22℃以下,也进入了凉爽的秋季。
二、秋分的民俗文化
(一)祭月
秋分时节是我国传统的“祭月节”,自古就有“春祭日,秋祭月”的仪礼,祭祀感恩“女和月母”常羲沐月调和阴阳的功德。现在的中秋节,实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演变而来。据考证,最初的“祭月节”是固定在“秋分”节这一天的,但由于秋分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各不相同,并不是每年的秋分当天都会恰逢圆月,所以在中秋节的习俗兴起以后,后人逐渐将“祭月节”由“秋分”调整至八月十五,与中秋节合二为一。现在社会上,中秋节俨然成了传统的祭月节日,实际上,秋分当日的晚上才是正点正时的真正的祭月之时。
我们在讲中秋节时提到过,《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其中的“夕月之夕”,指出的正是在夜晚来祭祀月亮。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时天子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典礼,这四祭的祭祀场所分别被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别设置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礼记·祭法》:“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郑玄注:“夜明,月坛也。”北京西城区的月坛,就是明清时期皇帝用来祭月的地方。这种祭月的风俗不仅为王公贵族们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影响到民间而成为习俗。注重修身养生的人们要明白,实际上,现在民间的这种祭祀习俗也只是外在的,更重要的还是在体内真正地祭祀感恩。
(二)竖蛋
每到一年一度的春分和秋分那一天,昼夜平分,世界各地千千万万的人都会去做“竖蛋”的试验。竖蛋起源于中国,这个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游戏,现在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而成为了“世界游戏”。竖蛋游戏的玩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饶有趣味:取一个匀称光滑、刚生下不久的新鲜鸡蛋,大头朝下,轻轻地在光滑平整的桌面上把它竖起来。竖蛋游戏中虽然失败者很多,但成功的案例也不少。因此,秋分日和春分日一样,也是竖蛋游戏的最佳时间点,与之相似的是,民间也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三)吃秋菜
在我国岭南的部分地区,有一个饮食习俗,称之为“秋分吃秋菜”。“秋菜”就是一种野生的苋菜,也叫作“秋碧篙”。每逢秋分节当日,全村人都会出动,去田野中采摘秋菜。人们在田野里搜寻到的都是嫩绿细长的秋菜,约有15厘米长。采回来的秋菜做成“滚汤”,营养丰富,名曰“秋汤”。有顺口溜:“秋汤灌臓,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四)放风筝
秋分时节,天高气爽,丰收在望,此时也是人们放风筝的大好时节,特别是孩子们,最是喜欢:因此在很多地方都有在秋分日这一天放风筝的习俗,甚至还会举办放风筝比赛,大大小小的各种风筝在天空中飞舞,庆祝丰收的节日气氛非常浓郁。
(五)送秋牛
我国的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在秋分时节挨家送秋牛图的习俗。一般会在一张红纸或黄纸上,印上整整一年的农历节气情况,还要配上农夫耕田的各种图样,名曰“秋牛图”。而送秋牛图的人都是选择的民间巧言善唱者,主要编排一些关于秋天耕种和顺应季节农时的吉利话,走到人家中便巧舌如簧、即景生情,见啥说啥,直到说唱得主人喜而给钱为止。编排的言词虽是随口而出,但却是句句有韵生动。俗称“说秋”,而说秋人也被称之为“秋官”。
(六)粘雀子嘴
每到庄稼秋收时节,麻雀等鸟类也会铺天盖地地飞来,跟人们抢食物。以前,农民在秋分日这一天都会按习俗放假,然后家家户户都要用糯米做汤圆吃,而且还会煮一些实心的汤圆,然后用细竹叉串着置放于田间地坎边,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麻雀、喜鹊等来破坏庄稼,影响秋收。农民们收完花生以后,还要赶紧再过滤一遍,否则喜鹊、乌鸦等一窝蜂地跟在后面,人还没有收拾完,它们就开始抢着吃了。
三、秋分节气的正善治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秋分作为昼夜时间均分的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人们在养生中也应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能够保持住动态的“阴平阳秘”。饮食上应根据食物的性质和效用合理调配,因时、因地、因人、因病辨证用膳,可以避免机体早衰,保证机体正气旺盛。历代医家和养生家都非常重视养护正气,将其视为机体强壮的根本所在。
秋分以后主要是要防治秋燥,秋燥分为温燥与凉燥两类,下雨以后防凉燥,太阳高悬热的时候就要防温燥。秋分后主要是以凉燥为主,肺主皮毛,因燥而皮肤紧绷,起皮脱屑,毛发枯燥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鼻喉咽冒火,口舌生疮。脾土生肺金,脾主肉,开窍于唇,燥则反伤其母,出现口唇干燥或干裂,大便干结。在燥的症状上增加受凉的体征表现,例如畏寒怕冷,咳嗽、口干唇燥,舌苔白而干。所以,我们要注意防治秋燥症。防治秋燥症主要有三大类养生方法。
第一类,首推的是精神养生,即意识的“正善治”。要注意七情六欲的调节,少私而寡欲,同步适应秋季气运的收敛之性。秋对应肺,肺里藏魄,魄主悲,夏花渐渐凋零而秋气日趋肃杀,因境生情,因情伤悲,人们的情绪未免会有垂暮之感,自古就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秋之叹,所以应注重肺魄神志的安宁与稳定,注意剔除阴金能量的影响,消除阴金肃杀悲凉之气对人体情志和身心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外修内炼同步提纯和升华身国内阳金的能量,与金秋季节中的阳性能量相感通、相呼应。
第二类,要加强命体养生。通过命体身识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第三类,饮食养生。虽然饮食养生与前面两种方法比起来只能算是皮毛,但口识的“正善治”也的确是需要把握的。口识养生,重在管住自己的舌头。吃出来的病,说出来的祸,故治理的重点,一个在语言,一个在饮食。
(一)身识养生
金秋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好时机,动静皆相宜。
1.灵剑子导引法(同白露)
以两手拳,脚胫下十余遍,闭气用力为之。此能开胸膊膈气,去胁中气,治肺臓诸疾。行完,叩齿三十六通,以应之。
2.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秋分
秋分坐功图势
运:主阳明五气。
时:配足阳明胃燥金。
坐功:每日丑、寅时,盘足而坐,两手掩耳,左右反侧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即:每天1~5时之间,盘坐,两手掩耳,十指向后相对,上体向左侧倾,至极而止。再慢慢向右侧倾。左右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各做15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
主治:风湿积滞胁肋腰股,腹大水肿、膝膑肿痛、膺乳气冲、股伏兔héng外廉足跗诸痛、遗尿失气、奔响腹胀、髀(bì)不可转、腘以结、腨(shuàn)似裂,消谷善饮、胃寒喘满。
(二)口识养生
1.秋分宜食
在口识养生方面,要多饮水,补充维生素B与C,多吃苹果和蔬菜,增加滋阴润肺类食物或保健品。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饮食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易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养阴益气是关键,养阴可以防止肺燥,益气可以温养脾气。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核桃、蜂蜜、乳品、雪梨、黑木耳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秋分时节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性食材,特别是食用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胃弱的人早餐宜食粥,如栗子粥、芝麻粥、大米百合粥、核桃仁粥、百合粥、菊花粥等。
寒凉食物如瓜类尽量少食,季节果蔬,如:荸荠[ bí qi ]、甘蔗、柑橘、山楂、苹果、葡萄、柿子等,可以适当多食用,这也正合“不时不食”的养生古训。可适当多食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少食辛辣煎炸热性食物,比如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以及炸鸡腿等煎炸的食物。
秋分药膳要善用百合,如百合莲子羹、银耳百合羹等。秋分上佳时令菜品是黑木耳。
2.养生粥品
甘蔗粥:
原料: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克。
做法:甘蔗洗净榨汁,高粱米淘洗干净,将甘蔗汁与高粱米通入锅中,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成薄粥即可。
功效:补脾消食,清热生津,养阴润燥。适宜于热病恢复期、津液不足所致的心烦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结等症。
黄精粥:
原料:黄精15~30克(或鲜黄精30~60克),粳米50克。
做法:黄精切片,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煮粥,粥成后即可食。每日1剂。
功效:滋阴润肺,平咳去痰。
禁忌:脾虚有湿,咳嗽痰多而稀白者,不可食用。
天门冬粥:
原料:天门冬20克,粳米100克。调料:冰糖。
做法:将天门冬捣碎,放入砂锅内,加水煎取浓汁,去渣。将粳米洗净,连同煎汁一起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改为小火煮约30分钟成粥,用糖调味即成。
功效:补中益气、益皮肤、悦颜色,润肺生津,养肾补亏。还可作为肺肾阴虚病人的食疗粥。
禁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者,不可食用。
3.养生饮品
苹果柿子汁:
原料:苹果500克,柿子500克。
做法:将苹果、柿子去皮,去核。柿子、苹果切成片,剁成泥,用凉开水适量,浸泡3~5分钟。用白布绞取苹果、柿子汁液,将汁液放入杯中,拌匀即成。
功效:清热,润肺,止渴。适用于热渴、咳嗽、吐血、口疮等症。生津止渴,降低血压,适宜高血压属肝肾阴虚患者饮用。
琼玉露:
原料:人参15克,生地60克,茯苓30克,蜜糖30克。
做法:生地洗净切成小粒,茯苓碎成小粒洗净,放进瓦煲,加入清水1500毫升(约6碗水量)煲1个小时,至汤约400毫升(约1碗半水量),用炖盅盛装,把人参洗净切片,放进炖盅内加盖,文火隔水炖3~4小时,取出待稍凉,溶入蜜糖则成。此量可供1~2人用,深秋时宜每周1~2次。
功效:温补肺气。
白果菊花雪梨饮:
原料:白果20克、白菊花3朵、雪梨3个、鲜牛奶或淡牛奶250~350毫升、蜜糖适量。
做法:白果去壳,用开水烫去衣、去心;白菊洗净,摘取花瓣;雪梨削皮去心,切成粒状。先把白果、雪梨放入开水锅里,水分不宜太多,文火煲至白果熟透,加入白菊、鲜牛奶或淡牛奶稍滚,熄火稍降温后,加入适量的蜜糖调成甜汤,此量可供2~3人用。
功效:美容,宜养秋日干燥肌肤。
4.养生菜品
全福豆腐:
原料:豆腐200克,蘑菇(鲜蘑)50克,油菜心100克,香菇(鲜)30克,植物油、酱油、盐、淀粉(玉米)各适量。
做法:香菇(鲜)清洗去蒂。鲜蘑洗净去蒂。油菜心开水烫至碧绿,凉水冲凉。豆腐用刀切数片。玉米淀粉放碗内加水调成湿淀粉。炒锅上火,烧热,用油少许滑锅,舀入素油烧热。豆腐入锅煎至两面金黄,添酱油、精盐、清水一碗,放入香菇、鲜蘑、菜心,焖烧至汤汁浓稠,离火。取大圆盘一只,用筷子将菜心装入盘中铺底(根向外),豆腐放在菜心上,再将香菇摆在豆腐上,最后摆上鲜蘑,成绿、黄、黑、黄四层。炒锅继续上火,将汤汁用湿淀粉勾上芡,浇在全福豆腐上即成。
功效:营养不良调理,健脾开胃调理,补充营养,预防疾病。
蜜饯双仁:
原料:炒甜杏仁200克,炒核桃仁200克,麦芽糖(软)300克。
做法:将炒甜杏仁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再加核桃仁,收汁,将干时加麦芽糖,拌匀至沸即可。
功效:补肾益肺,止咳平喘,润燥。
四、秋分的天文内涵
(一)秋分的天文古籍
《汉书·天文志》属于阴阳门类学科的著作,其中记载着:“春秋分日至娄、角,去极中,而晷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七尺三寸六分。”意思是:“春分、秋分当天太阳分别运行到娄宿、角宿,距离天北极正中,太阳晷影长度中等;立八尺圭表,测得太阳影长七尺三寸六分。”
《史记·天官书》:“参为白虎。三星直者,是为衡石。下有三星,兑,曰罚,为斩艾事。其外四星,左右肩股也。小三星隅置,曰觜觿[zī xī],为虎首,主葆旅事。其南有四星,曰天厕。厕下一星,曰天矢。矢黄则吉;青、白、黑,凶。其西有句曲九星,三处罗:一曰天旗,二曰天苑,三曰九游。其东有大星曰狼。狼角变色,多盗贼。下有四星曰弧,直狼。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
秋分斗柄方位图
“主葆旅事”,意为这些天象对应于旅途之事。“其南有四星,曰天厕。厕下一星,曰天矢。矢黄则吉”,这与人一样,大便的色泽是黄灿灿的,人才会健康;观这颗星的时候要观到有黄光,地上的事才吉祥。如果发现星光是青、白、黑的,为凶。
“狼角变色”,狼星的角如果变色,那么人世间就会多出盗贼。“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社会治安好;“不见,兵起”,可能就是会兵祸,或者治安混乱;“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意为秋分的时候在南郊方向的天空中可以看到它。
这段内容,既包括秋分的天文度数,也有简略的人事对应,还提示了观星象时根据星色来判定吉凶的信息。
在修身实践领域,对秋分天时的天文内容也有论述记载。如《修真十书金丹大成集》:“问曰:何谓分至?答曰:子时象冬至,阴极而阳生;午时象夏至,阳极而阴生;卯时象春分,阳中含阴;酉时象秋分,阴中含阳。人身亦有分至。紫阳曰:以身心分上下两弦,以神气别冬夏二至。”
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是“人法天”,天象的变化如何将一年的周期律浓缩成为十二地支周期律,并移植到人体内来进行置换。“子时象冬至,阴极而阳生;午时象夏至,阳极而阴生。”用子和午来分别体内阴和阳的变化,也就是肝和肺里面能量的变化。
(二)秋分物候
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一候雷始收声:观卦,六四。《周易·观卦》爻辞:“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巽伏震。震为雷,为鸣。今震伏,故曰收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
古人观内察天,发现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于二月阳中发生,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八月阴中收声,故不再打雷,雷始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观卦,九五。《周易·观卦》爻辞:“观我生,君子无咎。”《象》曰:“观我生,观民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巽为隐伏,故曰蛰虫。四五半艮,艮为门户,今半象,故曰坯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淘瓦之泥曰坯,细泥也。按《礼记注》曰:坯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坯,昔培。坯户,培益其穴中之户窍而将蛰也。”
一些春分出土活动的小虫,在秋分过后会修建穴与巢,正所谓蛰虫忙修屋,当起泥水工,陆陆续续回到土里,准备过冬了。
三候水始涸:观卦,上九。《周易·观卦》爻辞:“观其生,君子无咎。”《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上爻动,巽变为坎,坎为水。巽,坎象不成,故曰涸。”《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
此时水气不再像夏天时那么充沛,将开始逐渐干涸,空气会越来越干燥。
上述养生修身内容由德慧智及道德知音论坛整理,摘自 《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系列,是中华国学公益形象大使、道医学家熊春锦先生所著的“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系列专著之一,分别为《四时之春》、《四时之夏》、《四时之秋》、《四时之冬》、《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要略》。
本系列书籍从传统修身明德文化的角度,探寻节气文化的本源,校正被历史误解的修身养生治事时空坐标体系;将节气的天文、历法、农事、民俗、养生、文学等知识,与修身文化相结合,揭示节气文化的深层内涵,并给出可以致用的修身、养生、治事方法体系。
《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这一系列书籍,每个季节均分为“文化篇”、“修身篇”、“治事养生篇”、“民俗篇”四部分。每一部分各有重点,而以文化将其融贯成为一个整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农事、养生、民俗等等各项内容的背后,都有天人合一的修身文化背景,共同揭示出节气文化本身渊源及其对于人的最根本用途。读者若能始终不忘“修身”二字来阅读本系列书籍,自将可见中华文化实则是一部“幾学”“内文明”的生命文化。对于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自会形成更加清晰的见识。
以下采撷部分亮点以飨读者。
1、揭示出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之学的核心体系,并将二十四节气、脊柱、天干地支、二十八宿、五运六炁(气)、十二消息卦等全息对应融合。
2、本书的核心和关键,是以易道文化、法道文化和德道文化的思想学说为指导,追本溯源,运用幾学观,恢复慧识悊学文化时期古代圣悊创立节气文化的初衷和本义,助力当代人顺天应人地进行修身养生治事。
3、在“文化篇”中,本书从寻根探源入手,通过对节气名称的咬文嚼字,以及天文和物候现象的介绍分析,来揭示节气的特征和能量运动规律及其对人类养生、治事的影响。
4、在“修身篇”中,针对节气的不同特点,将农事与修身进行对照,将身内之“国”与身外之自然界进行辟喻,详细讲解了每个节气的五运六炁(气)特点和修身的重点领域以及方法要领。
5、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书在“修身篇”中针对把握天时法地法天修身实践的过程进行了细致全面的透彻解析,
6、“治事养生篇”重点梳理了古人总结出的节气里居家、出行、办事的准则性内容。如每个节气中治事养生宜忌、顺天时采药制药等
7、“民俗篇”则汇集了节气中全国各地的主要特色民俗活动和节气谚语。本书除了介绍民俗活动的特点,还简要分析了一些根据节气来治人事天而形成的传统特色活动的文化内涵。
8、亮点多多,不能一一明示。请读者用心去探寻、发现顺天应人、治人事天的奥秘,实现“与圣人居,与圣人谋”,从而获得生命品质的提升,拥有幸福健康的人生。
希冀本书帮助现代人建立起强大的文化自信,传播道德正能量,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更多此书介绍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看完后分享是一种美德,懂得分享美好的人,生活会越来越美!
当代著名国学家、教育家熊春锦先生创立的中华德慧智教育理念,源出于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以伏羲创立的易道文化、黄帝创立的法道文化和老子创立的德道文化为理论基石,根据生命的实质和发展规律确定教育体系;目前,德慧智国学教育已经向全社会推广了十几年,已超过百万人从中华传统根文化的教育中获益。更多理论理念及各地公益活动,请关注本号相关置顶文章及爱活动版块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中国文化的千年弊病 并非读经之过 而是未读真经!
高考分数线公布,分数背后看考题,我们与孩子将来该怎么学?
美国哈佛教授盛赞中国文化,西方到底瞄准了中国文化中的什么内容?
道德是宇宙万物之母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被忽视的生命真相!
《老子》被误传了几千年!
免责声明: 本号发布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源自网络的部分,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疑问敬请告诉我们,定将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