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脘的准确位置图与作用,有温中散寒作用的穴位?
有温中散寒作用的穴位有神阙穴,足三里,上脘穴,中脘穴,脾俞穴,肾俞穴,关元穴。寒湿是一种疾病。中医认为寒湿包括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两个方面。外感寒湿,外感寒湿邪气,气血运行受阻。内生寒湿,寒湿内困而损伤脾阳,或脾肾阳虚而寒湿内停。
中脘一按就痛怎么办?
中脘部位出现按压疼痛,这种很有可能属于是有一些消化道疾病造成的,比如说胃炎胃溃疡之类的,当然首先要排除局部的外伤可能。如果说伴随有一些进食后疼痛明显,或者是恶心反酸,那么最好是去医院的消化科检查一下看看。另外也可以进行腹部ct的检查,排除一些其他的病变。
胃癌多是养起来的?
喝点冷饮,胃痛,
稍微吃得多一点,胃胀,
一受寒,便腹痛,胃脘痛......
这一系列的胃部不适,正在“折磨”着大多数人。
冬季,胃病高发,需格外注意胃,喜温怕寒,对温度十分敏感。
寒冷的冬季,气温比较低,对于胃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此时,稍一受寒,胃就会感到不适,胃肠蠕动规律易被扰乱,导致胃病复发。
甚至,有许多人,由于没有注意日常习惯,在此阶段,会诱发一些新胃病。
因此,秋冬交替,寒冷到来之时,养护胃部健康,是重中之重,不可忽视。
天渐冷,胃不好的人,有3大表现,莫忽视表现一,胃痛、胃胀
进入秋冬时节,天气冷了,胃痛,胃胀的人,也多了起来。
一方面,是因为,温度下降,对肠胃之中的神经,产生一定的刺激,减慢胃的蠕动,不能正常的消化进入到胃的食物,容易出现胃痛,胃胀等不适。
另一方面,寒冷的季节,人体内,阳气减少,脾胃阳气受损,胃寒的人,也特别容易出现胃脘疼痛,得温后痛感减轻。
表现二,腹泻或便秘
天气一冷,很多胃不好的人,还会出现腹泻,或者是便秘。
腹泻或便秘,多呈慢性经过,也可腹泻与便秘不规则交替出现。
如果,胃火大,也就是胃热,会导致食物残渣下行缓慢,水分易流失,从而导致便秘,而与此相对的,大便常不成形,很稀,多半为脾胃虚寒所致。
所以,腹泻或便秘,除了要考虑肠道问题以外,还要注意,是胃部健康出现了问题。
表现三,嗳气,反酸,烧心
天气冷了,很多人,开始“进补”了,而稍微吃得多一点,就会出现消化不良。
如,上腹部闷中不适,出现胃痛,嗳气,反酸,烧心,以及进食的时容易饱等。
消化不良,还会导致夜里也不易安睡,睡后常有恶梦。
还有一部分人,会腹胀明显,腹部肠鸣,排气增多,甚至大便中常可见不消化的食物残渣。
此时,要注意保护你的胃部了。
胃不好的人,想健康,改掉三习,多饮三茶,做好三件事改掉三习1、喝酒
酒精入胃,会直接损害胃粘膜,加速胃部病变。
酒精度数越高,对于胃部的损害也就越严重,养护胃部要注意少碰酒饮。
长期大量喝酒,会增加胃部癌变几率,因此,养护胃部,要注意少喝点。
2、不吃早餐
经过一夜的消化吸收,早起后,胃中有大量胃酸,若是缺乏食物中和,强酸环境之下,易伤害胃粘膜,进而对胃造成伤害。
所以,早餐不能省,并且,最好吃“热食”,以保护“胃气”。
3、吃宵夜
在晚上大量进食,不仅易导致营养过剩和肥胖,还可能引发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会导致在半夜胃反酸、烧心,还会引发失眠,严重危害健康。
并且,吃宵夜后,会加重胃部消化负担,不利于胃粘膜自我修复,危害胃部健康。
所以,想要养好胃,一定要少吃宵夜。
多饮三茶1、红苏子叶茶
冬季,天气逐渐变得寒冷,很多人容易胃寒、胃痛。
此时,用红苏子叶泡水喝,可缓解脾胃气滞,促消化,保护肠胃健康。
中医认为,红苏子叶具有暖胃作用,能缓解脾胃气滞,胸闷,腹泻,呕吐之证。
冬季养胃,泡上一杯,有益胃部健康,还可促进肠壁的蠕动,帮助消化,预防秋燥导致便秘。
2、白古丁根茶
白古丁根,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入胃经,有益胃部健康。
清代《外科证治全生集》记载,白古丁可治胃脘痛。
据现代研究发现,白古丁对胃溃疡具有改善作用,可减轻胃溃疡的发生几率,并且,还可杀灭幽门螺杆菌,对于胃部健康,十分有益。
3、刺玫菊茶
刺玫菊,泡水喝,可暖胃止痛,有益胃部健康。
刺玫菊,是一种野生的小玫瑰,药性温和,《纲目拾遗》记载,将其阴干,冲汤代茶服,可改善肝胃气痛。
经常泡上一杯,能治腹中冷痛,胃浣积寒,顺行血气、安神、通便,降火气,调理血气、活血化瘀,缓和情绪。
做好三件事1、不熬夜、不赖床
良好充足的睡眠,是开胃的补药,不仅可以缓解疲劳,更是修复胃的一剂天然的良药。
通过睡眠,胃部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进行自我修复。
如果,睡眠不足,胃部的血液流量会降低,削减胃的屏障自保能力,大大增加患胃溃疡的机会。
而长期睡眠不足,是引发胃溃疡、胃癌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
经常赖床不起,势必打乱胃肠功能规律,时问一长,胃肠黏膜将遭损害,易诱发胃炎、溃疡及消化不良等疾病。
所以,要想保护好你的胃,除了要保证睡眠质量以外,还要注意睡眠时间,莫贪多。
2、戒烟
给胃减负担,就要远离香烟。
吸烟,会加重胃炎、溃疡病的病情,不利于胃炎、溃疡病的康复。
据研究发现,吸烟者,溃疡病的发病率,是非吸烟者的2-4倍。
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约40%可发生胃粘膜炎症。
主要是香烟中尼古丁,作用于迷走神经系统,破坏正常的胃肠活动,破坏胃粘膜,促使胃酸分泌增多,胃粘膜粘液分泌减少,损害胃粘膜,导致胃病。
3、经常按揉,健脾胃
经常揉腹,可促消化,有益胃部健康。
闲来无事,可以揉揉腹,促消化,更健康。
揉足三里,打通胃经,促进消化,延年益寿。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脾胃虚按什么穴位?
脾胃虚多点按中脘穴、揉按心窝、推按两肋等穴位有缓解作用。如推按两肋,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上脘的准确位置和作用在哪里?
上脘的准确位置和作用在哪里
上脘穴是任脉的穴位,上脘的准确位置在上腹部,肚脐上面5寸的地方,作用是治疗胃肠疾病和癫痫。
上脘穴位于前正中线上,在中脘穴的上面,取穴的时候可以找到神阙穴,也就是肚脐,然后根据骨度分寸法向上选取五寸,就是上脘穴的位置。
上脘穴可以治疗胃肠的疾病,如胃脘部疼痛,呕吐,呃逆,腹胀等疾病。还可以辅助治疗癫痫。
一般上脘穴可以进行针刺和艾灸治疗,针刺要注意深度,不能刺伤内在器官。艾灸该穴位对于虚寒性的疾病有好处。该穴位的操作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