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在身体哪个部位图,一旦饭后出现3种表现?
中医讲: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十人九胃病。
可见,胃不好,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通病!
研究显示,全球每年新发胃癌有40%以上发生在中国,而且85%以上的胃癌患者被确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其五年生存率迅速将到20%以下。
大量实验即临床显示,胃癌多与这3种因素有关:1、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包括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
其不良后果是胃癌,但并不是说,感染了以后就一定会得胃癌。
很多人因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胃部本身存在问题,再加上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胃部就开始患有疾病,比如胃炎、胃溃疡等。
2、遗传因素
胃癌患者中,有家族史明显比无家族史人群多。
“家族史”主要指家族中有人患过,或正患上与胃癌相关的疾病。
需注意的是,与患者疾病的发生最密切的,往往是与其关系最密切的亲人。
3、饮食和环境
胃癌的发生,和饮食,以及环境有直接关系。
环境不好的地区,往往水源差,包括所吃的蔬菜、水果、粮食等,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所以,在这种地区的环境下,胃癌病人就会有所增加。
一旦饭后,出现这3种表现,十有八九是胃病,最好做个胃镜检查!表现一:饭后腹胀
上腹部不适,是胃癌最常见的初发症状,主要表现为进食后有饱胀感,甚至在只吃了少量的食物后,你也会感到异常的饱。
经常反复发作,但持续时间并不长,症状也不是很剧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消化不良或胃炎,因此被忽视。
表现二:饭后黑便
一般来讲,长期出现黑便,往往提示肿瘤已经发生,胃癌也是如此。
因为胃癌会导致消化道或者小肠出血,由于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就会使患者粪便呈现黑色。
表现三:饭后恶心呕吐进食以后,除了会出现上面所讲的腹胀以外,胃部有问题的人,通常还会伴随着恶心、呕吐、或者呕血这些症状。
如果在肚脐上或者心口的地方可以摸到硬块,那么很有可能是患了胃癌。
3种行为,加速“胃癌”恶化,要警惕!1、生活毫无规律
都市人的常态:工作忙,没时间吃饭,加班到深夜,常吃夜宵,常熬夜......
殊不知,这样毫无规律的生活习惯,会慢慢损伤胃部健康!
要知道,胃,是一个严格遵守“时间表”的器官,如果在不正确的时间吃饭,会打乱胃液的分泌习惯,使其没有办法及时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对胃黏膜造成损害。
2、霉变食物老一辈人,生活节俭惯了。水果坏了一点舍不得扔,切掉坏处继续吃;
还有很多老人,即使粮食、薯类发霉了,也会挑好的地方继续吃,直至全部吃完。
殊不知,长期吃这些“霉变”食品易导致肝癌、胃癌等癌症!
研究数据显示,在食品受霉菌污染严重的地区,胃癌的发生率最高。
甚至在胃癌患者的胃液中,会检查出霉菌及其毒素!
3、经常贪凉
胃,喜温,怕凉。
一般的凉菜,冷饮等,都容易引起急性肠胃炎。
尤其是北方现在的季节,温度较高,很多人会在家里吃雪糕,喝冷饮!
长此以往,会造成脾胃虚弱,破坏身体的平衡。
养胃谨记:多喝二水,多吃二黄,常按二处多喝二水:
1、桂花红茶
桂花,性温、味辛,入肺、大肠经。其煎汤、泡茶或浸酒内服,有温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淤的作用,并且可以缓解胃部不适,引起的食欲不振腹痛等症。
适量饮用红茶,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一定效果。
所以二者相互搭配,对于修复胃黏膜,减轻胃部疼痛效果良好。
2、黄花苗根红茶
茶疗,在调理胃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尤其是代茶饮,将茶与药,完美的结合,温和持久,是调理脾胃最便捷的方式之一。
所以,在两餐之间,泡一杯黄花苗根红茶,养胃消炎,杀灭幽门螺杆菌。
黄花苗,又叫蒲公英,婆婆丁,古古丁,是一种常见的药食两用的小植物,将其完全发酵,制成黄花苗根红茶,可以大大降低黄花苗寒性,适合长久饮用。
黄花苗,被称为天然的抗生素,具有广谱的杀菌抑菌的作用,是一种抗炎良药,尤其对胃炎之炎有效,可起到缓解胃炎的作用。
并且,相关研究表明,黄花苗还可以杀死幽门螺旋杆菌,减少胃溃疡发生的几率,对于各型胃脘痛者能够清热润胃,消炎止痛,药性轻灵,且无壅滞之弊。
所以日常养胃,喝点此茶,是杀菌消炎,养护肠胃不错的选择。
多吃二黄:
1、黄小米
小米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2、烟酸和钙、磷、铁等营养成分,有健脾和中、清虚热的功效。
在古代,小米被称为“粟”,属于一种谷类植物,对身体具有诸多保健功效。
2、南瓜
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二经;
能补中益气、消炎杀菌、止痛,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营养不良的人群。
另外,南瓜中富含维生素A,可保护胃粘膜,避免胃进一步受损、加速胃粘膜的修复。
常按二处:
1、揉腹
经常揉腹,有利于改善便秘,对防治胃部疾病、疏脉经络有很大的作用。
睡前也可揉腹,这样更有助于消化,还能促进睡眠,有利于身体健康。
2、按穴足三里穴,是胃经穴位,常按此穴能促进胃部调节,增强胃肠的蠕动,促进消化酶的活力,并增强食欲。
临床上,按摩此穴用来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等胃部疾病。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
揉按足三里穴有什么功效?
足三里是胃经上的穴位,具有调理脾胃、疏通经络、活络益气、祛邪的作用,还具有祛风除湿、补中益气的作用。按摩足三里,可刺激胃肠蠕动,改善多种消化酶。它还可以帮助消化和改善食欲。促进脑细胞的恢复,同时提高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它能调节心率,增加红色素和血糖的含量。调节内分泌系统,提高机体防御能力,改善脾胃功能。
足三里穴的位置是在哪里?
足三里的位置在胫骨粗隆前缘后一寸,外膝眼下三寸的位置。足三里是人体的重要穴位,可以治疗下肢疾病,以及胃肠疾病,膝关节疼痛,可以补中益气,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平时可以适当的热敷,或者按摩足三里,也可以通过艾灸疗法刺激足三里,达到治疗效果。
补脾最好穴位是什么?
中医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养脾胃就是养元气,也就是养生命”
想要调和所有的脏腑,都要先通过脾这关,越是有营养的东西,越需要脾的功能强才能吸收,因此脾强才能进补,如果脾弱,就会虚不受补。
我们可以通过中医按摩的方式来进行补脾一、合谷穴
位于虎口处,可以加快新陈代谢、清热解表、理血调肺
二、天枢穴
位于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坚持按压可以促进消化、疏肝理气
三、足三里
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拇指垂直按揉足三里,可以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理脾胃、补中益气
四、中脘穴
位于人体上腹部,肚脐中上4寸,坚持按摩可以健脾和胃,疏肝消食,美容养颜
五、公孙穴
位于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可以改善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心烦、失眠
中脘穴足三里穴天枢穴在哪里?
中脘穴在肚脐上四寸,天枢穴在肚脐旁开两寸,足三里穴在髌骨下三寸。平常可以进行一些艾灸治疗,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艾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皮肤的距离,建议要保持3~5厘米左右,以免出现烫伤的症状。艾灸后一定要注意多喝水,避免咽喉出现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