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治口腔溃疡最快的偏方,维生素b几治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通常表现为口腔粘膜溃疡,主要在上颌、颌部等部位,主要在角化不良的部位,会有明显的烧灼痛。口腔溃疡常缺乏维生素,主要是缺乏维生素b2,可以通过口服维生素b2的方法或口腔溃疡粉治疗,也可以用蜂蜜添加维生素b2为当地涂抹,有很好的效果,一般医学移植可以更好,尽量多吃一些含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
我口腔溃疡很厉害怎么办?
你好,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疾病,一个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发生。它是发生在口腔黏膜表面上的破损,犹如平整的路面挖了一个坑,在进食或说话时都会感觉疼痛。一般情况下,通过休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等,大多数口腔溃疡在1~2周能够自己恢复。
口腔溃疡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个人身体素质有关,因此要想完全避免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但可以针对病因尽量避免发生,具体措施有:
1、少食或不吃辛辣或刺激性食物;
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生活工作压力过大;
4、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5、注意生活规律、营养均衡,养成一定的排便习惯,防止便秘;
6、及时修补烂牙,调整尖锐牙尖,去除大块牙结石,避免刮伤口腔黏膜;
7、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8、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早发现,早治疗。
怎样做口疮好的快?
您好!您说的症状符合中医“热毒口疮”的范畴,您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进行调理、治疗。
欢迎关注我,为您提供优质的健康答案。
热毒口疮是因心脾素有积热,复感风热邪毒,而引起的以口颊、舌、上腭、齿龈等处发生疮疡 或溃烂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口疮病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气交变大论篇》说: “岁金不及, 炎火乃行……民病口疮。”根据发生部位、局部症状及发生时间的不同,本病又有口舌疮、口疡、 口疳、口破等不同名称。
【临床病象】
急性发作的口颊、舌、上腭、齿龈等处粘膜发红,发生成簇小水泡,继则形成浅表溃疡。局部 疼痛,饮食或说话时疼痛加剧,影响饮食。
【病位】
口疮病变虽表现在口腔内粘膜,实是脾、胃、心、肺等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隋·巢元方《诸 病源候论·口舌疮候》说:“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脏 腑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口齿》门 “附录” 载: “口舌生疮皆上焦热壅所致。”
【病性与病情】
本病多以热毒实邪为主,经治疗可迅速痊愈,不留疤痕,一般预后良好。但如调治不当,多延 久不愈,或此伏彼起,反复发作。恶化时,口疮数目增多,几个至十几个,疼痛剧烈,甚至伴发热 等全身症状。有日久不愈者,可逐渐扩大变深,如花生米大,如《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口舌》所 描述的“舌上病疮,久蠲成穴”,愈后可留下疤痕。
【发病季节】
本病四时皆有,但以节假日多见,与节假日人们饮食容易失节有关。
【病因病机】
热毒口疮的发生,是脾、胃、心、肺等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基本病因不离一“火”字,正如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所说:“总之,人之口中破者,皆由于火。”
(一) 心脾积热
舌为心之苗窍,诸痛疡疮,皆属于心;脾开窍于口,脾脉夹舌本,散舌下。故口疮之患,与心 脾关系密切。暴饮暴食,过食肥甘辛辣、煎炒炙煿、嗜酒等损伤脾胃,内蕴化热;或思虑过度,郁 怒忧伤等化火,致使心脾积热,热毒上炎而成本证。正如《圣济总录·口齿门》所说: “口疮者,心 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
(二) 外感邪热
口腔乃脾胃之门户,外邪入侵,肺胃邪热上蒸,势必导致口舌生疮。如《寿世保元·口舌》说: “口疮者,脾气凝滞,加之风热而然也。”《诸病源候论·伤寒口内生疮候》中亦指出伤寒病人可以口 内生疮。叶天士《温热论》提到“舌绛而有碎点白黄者,当生疳也,大红点者,热毒乘心也,用黄 连、金汁。”均指此类证候而言。
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及齿龈属胃与大肠,牙齿属肾,任督等经脉 均上络口腔唇舌,因此口疮虽生在口腔,实是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饮食 不节,七情失调,可致心脾积热上炎。外感风寒热邪入里化火,热毒气盛,熏蒸于上。皆可使口舌 肉腐而成疮疡之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诊断
口疮的诊断,主要靠局部望诊,凡口舌出现单个或多个黄白色的溃烂点者,即可诊为口疮。此 证多发于唇内侧,其次是舌尖、舌缘、舌腹、两颊、舌底、上腭等部位,通常每次只出现一个或几 个,初起为细小的红点,局部灼热,随后红点逐渐扩大并溃烂,形成黄豆大小的有凹、黄、红、痛 四个特征的溃烂点。凹指溃烂点凹陷,浅者较轻,深者较重。黄指溃烂处覆盖黄色或黄白色的分泌 物。红指口疮局部红肿及口腔周围有红晕微肿,其色越红,其热越盛,淡红或淡白属虚寒,越是淡 白,越虚寒。痛指口疮灼热疼痛,咀嚼进食时更为明显,甚至连说话亦困难。
(二) 鉴别诊断
1.口糜 口糜是口舌片状糜烂,而口疮是口舌点状溃烂。
2.舌岩 舌岩多发于舌的两侧或舌尖的下面,初期肿物如豆、坚硬,渐大如菌故又称舌菌。 头大蒂小,色红或紫,甚痛,不久溃破隆起如鸡冠,触之易出血,有恶臭,局部有渗液,一般难 治。其突起、坚硬、紫红与口疮的凹陷、柔软、黄红自不相同。
3.狐𧌒病 狐𧌒病虽亦有口疮,但更兼有眼病、皮肤二阴疮疡、默默欲眠、卧起不安、状如 伤寒等复杂症状。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源流》说: “伤寒狐𧌒, 虫蚀其脏则上唇生 疮,虫蚀其肛则下唇生疮,是脏腑之病,未尝不应之口。凡口疮者,皆病之标也,治病当求其本 焉。” 临床应予注意。
4.鹅口疮 又名雪口,多见于婴幼儿。口腔粘膜上生众多的白色点状突起,不久即相互吻合, “满口皆生白斑雪片,甚则咽间迭迭肿起”。患处表面呈丝绒状假膜,擦去后迅速复长假膜。疼痛不 甚或无痛,全身症状不明显。这与口疮自是不同。
【急救处理】
1.漱口法 用绿茶适量浓煎含漱,每日10余次。或用生甘草、竹叶、绿豆衣、银花各适量, 煎汤漱口,每日数次。
2.外治法 可外用消肿止痛、祛腐生肌的药物,如冰硼散、锡类散、珠黄散、西瓜霜喷雾剂 等,取适量,掺搽于患处,或吹于患处,每日3~4次。
3.中成药
(1) 复方大青叶合剂 每次10~15ml,每日2~3次,儿童用量酌减。适用于外感邪热证。
(2)西瓜霜含化片 每次1片,每日6~8次,含化。适用于心脾积热证。
(3)新雪丹 冲服,每次1瓶,每日2~3次;5岁以上一次半瓶,每日3次,5岁以下每次1/ 3瓶,每日3次。片剂每次2片,每日3次;5岁以上每次1.5片,每日3次。5岁以下每次1片,1 日3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心脾积热证。
(4)牛黄解毒片 每次2片,每日2~3次。适用于心脾积热证。
(5)牛黄清胃丸 每次1~2丸,每日2次。适用于口疮伴有大便秘结、口干口渴者。孕妇忌 服,年老体弱者慎用。
(6)六神丸 将药放在舌心中间噙化后,徐徐咽下,或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1岁小儿每次 1粒,2岁每次2粒,3岁每次3~4粒,4~8岁每次5~6粒,9~15岁每次8~9粒,成人每次10 粒。本品含剧毒药,按量服用,不宜多服。忌食辛辣食物。适用于心脾积热证。
4.针剂
(1)穿琥灵注射液 每次400~800mg,加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稀释后滴 注。适用于外感邪热证。
(2)双黄连注射液 双黄连粉针剂,每次每公斤体重60mg,每日1次,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 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适用于口疮伴有发热、恶寒者。
(3)清开灵注射液 每次20~40ml,稀释于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500ml中,每日1 次。适用于心脾积热证。
5.针灸
治则: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处方:取手太阴、手足阳明经穴为主,如少商、合谷、尺泽、陷谷、关冲。发热恶寒者配外 关、曲池。
手法: 毫针刺用泻法。
6.秘方验方
(1)霜后茄子1个,晾干,研细末,以蜂蜜调和于患处,每日数次。有清热解毒消肿作用,用 于实火口疮。
(2) 白矾6,冰片1,蚕茧1个。白矾研细末,装入茧内焙焦存性,再加入冰片同研细末。吹 于口疮处,每日3次。有清热防腐作用,用于实火口疮。
【辨证论治】
(一) 治疗原则
热毒口疮病位在心脾肺胃,病性以热毒实邪为主,本着“热者寒之”、“实者泻之”” 之原则, 采用清热解毒为大法。
(二) 辨证治疗
1.心脾积热
证候: 口疮三五不等,灼热疼痛,表面多黄白分泌物,周围鲜红微肿,心烦失眠,口渴口臭, 大便干少,小便黄短,舌红,苔黄,脉滑数。常因酒食燥热、七情刺激而诱发加重。
治法: 清泻心脾,利湿导热。
方药: 可用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合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出入。药用防风、藿香、栀 子、石膏、甘草、生地、木通、竹叶。泻黄散善泻脾胃伏火。用石膏、栀子以清脾热,藿香醒脾辟 秽,防风升发伏火,宗“火郁发之”之意;导赤散善泻心火,用生地、木通、竹叶以清心凉血,导 心经之热从小便而出。二方合用,共奏清泻心脾积热之效。
热甚者,可酌加黄芩、黄连、玄参之属,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功;如心脾积热伤阴,更兼湿热, 口疮表面黄白粘腻之分泌物多,疮周红肿,烦躁口干,舌红,苔黄腻,脉细数或滑数者,可用甘露 饮化裁。方以二冬、生地等清心脾而养阴;黄芩、茵陈清热利湿。疮周紫红或疮深火甚者,可加黄 连、犀角。若大便秘结,可加生大黄、元明粉通腑泄热。
2.外感邪热
证候: 口疮起病较急,数量较多,大小不等,表面多黄白色分泌物,疮周红肿或有水泡,常伴 有发热头痛,咽喉痹痛,咳嗽,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 疏风清热,泻火解毒。
方药:银翘散(《温病条辨》)。药用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芦根、竹叶、生甘草、荆芥 穗、淡豆豉。方中金银花、连翘辛凉清宣,透泄救邪,清热解毒为主药;薄荷、牛蒡子辛凉散风清 热,荆芥穗、淡豆豉辛散透表,解肌散风为辅药;桔梗、甘草清热解毒为佐;竹叶、芦根清热除 烦,生津止渴为使。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泻火解毒之功。
本方可加黄芩、栀子、人中白,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功; 口疮周围浮肿起水泡者,可加苡仁、滑 石、木通以化湿清热,大便秘结者,酌加芒硝、大黄通便泻火解毒。
(三) 权变法
热毒口疮以口舌点状溃烂,具凹、黄、红、痛等症状为特征,热毒为病机关键所在。治疗宜内 外结合为佳,其中心脾积热者,内治宜清泻心脾之火,可用泻黄散合导赤散,外治可用珠黄散、锡 类散外掺,或银花薄荷煎水漱口;外感邪热,宜疏风清热、解毒祛邪,宜用银翘散加减,并结合外 治法综合治疗。
治疗口疮应重视清热解毒药、凉血化瘀药、清热利湿药的使用。清热解毒药如蒲公英、紫花地 丁、野菊花、板蓝根、银花、连翘、人中白等,尤其人中白一药,具清热、凉血消瘀、降火解毒于 一体,治热毒口疮效果明显,为近代医家常用之药; 口疮局部见有红斑充血,系血热之征,故应用 清热凉血药,如生地、丹皮、紫草、赤芍等。病久痰结增厚则加活血化瘀、理气散结的药物,如丹 参、红花、川芎、连翘等; 口疮患者局部每见渗出水肿、舌苔滑腻,系湿热互结所致,应加重清热 利湿药的应用,如知母、黄柏、苍术、车前子、泽泻、滑石、苡仁、木通等。如热象不著,湿重于 热,则可用芳香类化湿药物,如藿香、蔻仁、苏梗、佩兰、泽兰等。
若平素体虚,口疮久治不愈者,宜用黄芪补气托毒,并用诃子、乌梅肉、五味子、白术、鸡内 金、乳香、没药、白芍等收敛生肌,促进愈合。
【调护】
1.选用适当中药煎剂频漱口,可以排除疮面污物并有治疗作用。
2.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避免粗硬食品,宜半流或素半流饮食,戒吃辛辣燥热食品。
3.注意休息,避免过劳或熬夜。
【预防】
1.注意口腔卫生
(1)勤漱口 早晨起床后、餐后、睡前要漱口,以去除食物碎屑和口腔污物,保持口腔的清 洁,可以减少口疮的发生。
(2) 常叩齿 叩齿可以促进唾液分泌增加,辅助消化,可以减少脾胃运化失常所酿成的脾火。 局部运动增多,促进气血流畅,亦可增进局部的抵抗力,减少口疮的发生。
(3)细咀嚼 进食时要充分咀嚼食物,使之变成碎粒,再吞咽下去,可以避免粗硬难化形成食 滞,酿成脾胃湿热,导致口疮,并注意缓慢细嚼,避免咬伤唇舌,防止咬伤溃烂成疮。
2.调节饮食 饮食有节,饥饱适宜,去除不良嗜好,勿暴饮暴食,避免烟酒及辛辣煎炒之品。
3.加强锻炼 注意身心健康,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过劳和精神刺激,可以防止心脾积 热或阴虚内热的形成。
【医案精选】
(一) 颜正华 ( 《中医古今医案精粹选评》)
毕某,女,55岁,退休职工。
1992年8月17日初诊。
素体健康,一月来口疮频发。曾自服黄连上清丸等效果不佳,遂来示治。刻下又伴咽峡痛,口 干,饮水多,喜凉食,大便微干,1~2日一行。察其舌,边尖及口腔粘膜有数个浅红色溃疡,苔 薄黄;触摸颌下,淋巴结肿大;切其脉,弦而有力。证属火毒内炽,炎上伤津。治以泻火解毒,消 肿利咽,佐以生津。药用金银花、蒲公英各15g,连翘、炒山栀、丹皮、桔梗、天花粉各10g,赤 芍12g,生石膏30g(打碎,先下),黄连2g,生甘草5g,生地黄15g。3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忌食辛辣油腻。
二诊,口腔溃疡好转,大便已不干。惟咽时痛,喜食物凉物,舌尖红,苔薄黄。上方黄连减为 1g,公英减为10g,去生石膏、连翘、生地,加玄参12g,紫花地丁、野菊花、青果各10g,续进7 剂。数日后其家人来告,药后病瘥。
(二) 许履和 ( 《中医古今医案精粹选评》)
李某,男,成。
初诊: 口腔内糜烂疼痛已半月,近四五天来发热,大便秘结,上腭、牙龈及舌体均糜烂,灼热 疼痛,难以饮食,痛苦异常。舌边尖微黄,脉有数意。此肺胃之热上攻所致。
(1) 口腔以绿袍散吹之,一日五次。
(2)内服
石膏18g,薄荷5g,芦根30g,竹叶10g,山栀10g,连翘10g,黄芩10g,桔梗3g,生草5g,玄 参10g,瓜蒌仁12g。
复诊: 口腔溃疡好转,但绿袍散吹之有疼痛感,故易养阴生肌散。大便仍干结难解,内服方加 生大黄6g,嘱服三帖。
三诊: 口腔溃疡已基本痊愈,大便通畅,原方去大黄,巩固疗效。
口腔溃疡特效治疗方法?
治疗口腔溃疡是可以选择贴药膜等方式来缓解,同时也可以通过蜂蜜等方式来治疗,出现口腔溃疡,多数是体内缺乏维生素导致引起的,所以期间也可以口服维生素来缓解症状,平时一定要多吃维生素高的食物,比如苹果,香蕉等食物,另外要多喝水有利于恢复。
口腔溃疡怎么好得快?
口腔溃疡,尤其是反复口腔溃疡,从西医的角度来讲,病因不明,由于没有明确的病因,就给治疗造成很大的困扰,也没有特效疗法,所以治疗很棘手,医生也很头痛。
在生活中,工作压力大、熬夜加班、长期紧张焦虑、饮食作息不规律等,都可能是口腔溃疡的诱因,嘴里长水泡,吃东西喝水摩擦疼痛,苦不堪言,如果还经常反复出现,确实很影响生活。
中医传统理论,一般把口腔溃疡病因分为以下几种:
1、外感暑热燥热邪气,火性炎上,燥邪易伤津液,津伤火灼,上蒸口腔,导致口腔溃疡发作,因此,很多口腔溃疡会在天气炎热燥热的时候发作频繁。
2、心肝火旺导致的口腔溃疡,这主要是因为情志过极,患者平素压力大,脾气暴躁,心烦不寐,肝郁而化火,或心火亢盛,心肝火热上炎熏灼口舌,可致口舌生疮;或者心肝火热暗耗阴血,导致阴液不能上荣口腔,阴虚内热上灼口舌,而致口疮反复发生。
3、有些人因为久病伤脾,脾气亏虚,脾不升清,水谷精微物质不能上荣口腔,口腔黏膜失养,导致溃疡久不愈合;或者脾虚水湿不运,胃肠湿热熏蒸,上灼口舌,从而导致口腔溃疡发生。
4、还有一些素体阴寒阳虚,或简单认为口腔溃疡就是火热邪气,久用寒凉药物伤及脾肾阳虚,导致阴寒内盛,寒湿内停,寒凝血淤,血脉凝滞不通,久致口舌生疮;或是阴寒阻滞下焦,虚阳浮越于上,蒸灼口腔,导致口腔溃疡发作。
综上所述,外感火热邪气,心肝火旺,阴虚内热,脾不升清,胃肠湿热熏蒸,寒湿阴寒内盛,均可导致口腔溃疡,病因相当复杂,治疗颇费心思,非常有难度,这也就是为什么口腔溃疡久久不愈的人很多,反复治疗不能见效的原因。
这里总结了一些小方法,可能对促进溃疡愈合会有帮助,大家可以参考。
1、用西瓜霜粉外涂:可以将西瓜霜片打成粉末,然后将粉末直接涂在口腔溃疡的表面,尽量保留的时间长点,一般两三天内会见效,能够促进口腔溃疡的愈合,西瓜霜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
2、儿童的口腔溃疡可以取西瓜汁含于口中,尽量保留的时间长一点,每次含西瓜汁2到3分钟之后咽下,每天可以重复多次,西瓜汁有清热解毒的效果,味道甘甜比较适合儿童使用。
3、溃疡发作厉害的疼痛难忍,可以选择用云南白药粉外敷于溃疡面上,云南白药具有抗炎、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对口腔溃疡的愈合也有一定的帮助。
4、还可以选择蜂蜜,直接外涂在口腔溃疡的表面,可以用棉签蘸取适当的蜂蜜,涂在口腔溃疡表面,并尽可能的保留时间长,可反复涂擦,蜂蜜有解毒、保护溃疡面、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5、其他简便药物,比如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外涂碘甘油或者冰硼散,外用喉风散等,对某些类型的口腔溃疡也能取得不错的疗效。
中医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从辩证的角度看,很多反复口腔溃疡的病人,传统用滋阴降火之类的方药治疗往往不能取效,不妨从温阳健脾胃这些方法入手,或许是一个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思路,临床所见反复口腔溃疡属于阳虚脾胃亏虚的病人也比较多见,应用补中益气丸、附子理中丸、引火汤、潜阳封髓丹等方药,都有很多治愈或改善溃疡反复发作的例子,这些方药思路必须得到重视,不宜盲目降火。
平时养生保健要做到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和易消化的食物,适当保持饥饿感,有助于溃疡愈合,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充足睡眠,不熬夜,适当锻炼身体,提高皮肤的修复能力。
关注我,头条号内有更多中医养生文章,有疑问可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