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功效大全,中医各个穴位命名的来历及作用是什么?
谢谢邀请。
中医各个穴位命名的来历及作用是什么?答:中医所说的穴位,其学名又叫腧穴,是指人体可以针灸的那些特殊的感觉点(或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也称穴、穴道。
答:据考证,早在公元前五至一世纪,我国的《黄帝内经》就有关于中医穴位的记载:“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其记载了人体160个穴位的名称。
在晋代,我国首次出现了关于针灸专科的书,名叫《针灸甲乙经》,此书一一描述了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位置及治疗作用。
宋代,我国又出现重新修订的《铜人腧穴针灸图位》,因其做了造型逼真,穴道精准的两座铜人用来教学而得名。
后来,在《类经·人之四海》有载:“输、腧、俞,本经皆通用。”因而,中医所说的穴位,其学名又叫腧穴,是指人体可以针灸的那些特殊的感觉点(或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也称穴、穴道。
由此看来,其命名来自中国古代传统的医学,经过不断修订和改进、实践,形成了现在的中医穴位学。
二、其作用是什么?
答:据悉,人体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
1.由于它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可用来经络缓解疾病、预防疾病。
2.由于它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可以用来按摩、针灸、推拿、气功等等,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3.通过体表的某个痛点,可以采用中医拔罐、针灸、刮痧、推拿等方式,具有去病迅速的神奇功效。
我是小晓样儿,擅长健康、真诚分享育儿心得,以及喜欢PS、涂绘。欢迎关注。欢迎在评论区多互动。想自学穴位按摩?
一、穴位按摩的定义和作用
穴位按摩是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
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二、穴位和按摩手法
穴位、也叫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按摩手法,并不一致,但归纳起来,常用手法可选如下八种: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法。应该知道,上述八种手法,不是单纯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几种手法相互配合进行的。
三、学习方法1、建议先了解经络学说,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等。特别是十二经脉是经络的主干,然后通过十二经脉上的穴位来了解每个穴位的大概用途,这样对穴道有个大概的了解。比如足三里是胃经上的,因此这个穴位就能治疗胃部的疾病。
2、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再寻找相关的穴位。比如皮肤过敏,一般由于湿气太大造成,解决问题就是祛湿,祛湿就找脾经的穴位进行健脾。
3、背诵经络穴位歌诀。比如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如果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给本文点赞并转发一下,非常感谢您对本文的亲睐!
你觉得中医穴位对你有帮助吗?
我是一名中医医生,我坚信中医穴位对于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医医生,我经常使用中医经络理论和穴位疗法来治疗疾病。穴位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些特定点位,通过针灸、按摩等手段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增强免疫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常见的穴位有足三里、太冲、合谷、大椎等等。足三里穴位在膝盖外侧凹陷处,常用于治疗肠胃问题和疲劳乏力。太冲穴位在脚背部的第一跖骨之间,常用于治疗失眠和焦虑。合谷穴位在手背上,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凹陷处,常用于治疗头痛和月经不调。大椎穴位在颈椎第七椎体上,常用于治疗颈肩痛和头晕。除了以上这些常用的穴位外,中医还有很多其他的穴位,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作用。但是,穴位治疗需要有专业的技术和经验,不当使用可能会有不良反应,因此不建议自行尝试。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医穴位疗法对我个人有很大的帮助,也希望更多人了解和尝试中医疗法,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的效果。我是大潘,部分资料来源自我的公众号:大潘中医,如果想了解更多健康养生知识,可以关注我。
你对穴位养生了解多少?
祛痘还能减肥!只需要配合按摩穴位
好像长到了25岁突然就变得很养生,不知道你们会不会
现在基本茶不离手天天喝,白开水里都要放两颗枸杞
下面分享一波想减肥和容易长痘的人(尤其是女生)应该怎么按摩穴位
----额头和眉心长痘(压力大造成心火血液循环问题、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心情烦躁)----
【可以按摩以下四个穴位】:
按摩方法:每天早晚按压1~3分钟
鱼际穴:主治肺热和咳嗽,往下按压0.5~0.8寸,有点痛感即可
曲池穴:可以清热解表、疏通经络,对肠胃和血管都有帮助
少府穴:按压可有效缓解心情、胸痛、小便不利等症状
后溪穴:缓解心神、泄心火、调颈椎、明目
【可以喝的茶】:薰衣草、茉莉花
功效:薰衣草和茉莉花可以镇定情绪、对压力过大,情绪波动油脂过多引起的痘痘有缓解作用
----脸颊长痘(热毒,易疲劳,肝功能不顺、肺功能失常、痛经)---【可以按摩以下两个穴位】:
三阴交穴:治痛经、经期不顺、气血不足、调理脾胃
太冲穴:畅通气血、清肝火、湿热、暗疮
脸颊长痘可以记住的就是:左肝右肺
- 左脸颊长痘是肝热 - 右脸颊长痘是肺热
【肝热可以喝的茶】:菊花、甘草
可以降火排肝肺毒、甘草具有抗过敏消炎的作用,加在一起可以去因肝气旺盛的痘痘
【肺热可以喝的茶】:百合
可以清心润肺、缓解口干舌燥,滋阴润燥
----唇边痘、下巴痘(内分泌失调、消化系统出问题、新陈代谢慢、便秘等)----【可以按摩支沟穴】
支沟穴:缓解消化不良、泻热通便
【可以喝的茶】:枸杞、红枣、芍药花
用沸水闷10分钟即可,可以调理内分泌失调导致的痘痘
还有便秘引起的唇边痘可以喝,我觉得见效很快,需要在医院让医生开一包,可以喝很久,清宿便很见效,喝几天肠胃通畅了皮肤也变好了
除了这些身体内部的辅助调理,痘痘肌还可以用对长痘的皮肤有帮助的护肤品长痘伴随屏障受损:
早上清水洗脸,晚上氨基酸洗面奶洁面,早晚洗脸后轻拍有抗炎成分的爽肤水,后续使用温和的乳液(自用一整套致己新颜的)
单纯的油脂分泌过多长痘:
早晚氨基酸洗面奶洁面,洁面后轻拍有抗炎镇静控油作用的爽肤水,油脂过多的话可以用露状的调理液,比乳液更轻薄也足够补水
还有就是停用含有香精和防腐剂这些成分的面膜,可以用爽肤水每周敷2-3次的水膜能推荐几个养生穴位吗?
感谢邀请!
给您推荐几个四季养生的特效穴位:1、春季:
春季肝气旺于春,应以养肝为主。可每天按摩——太冲10-30分钟。
中医有“春夏养阳”之说,故应助阳气。双手拇指按压——风池,每天轻按10-30分钟。
气血生化有赖于脾,故养肝得先健脾,每天按摩——足三里10-30分钟。
太冲穴:有清肝火,消怒气的作用。情绪不好,容易发怒,可以经常多按揉。
风池穴:平肝熄风,祛风散毒。以及疏风散寒治感冒,很多感冒用上这个穴位。
足三里穴:又称天然的营养品。健脾和胃,通经活络。每天日常按摩保健大穴。
2、夏季:
夏季火旺,故应养心安神。可每天按摩——百会10-15分钟;
夏季也多雨,暑湿之邪容易阻滞经络,故应谨防湿邪,可以每天按摩——阴陵泉10-15分钟;
夏季暑热邪盛,会伤人体阳气,故应护养阳气。可用食指点按——印堂穴。
百会穴:叫长命百岁保健穴。头晕、头痛、中风、惊悸、失眠健忘都可以按摩此穴。
阴陵泉穴:下焦湿热的克星。清利湿热,健脾理气。
印堂穴:提醒脑神的作用。清头明目,通鼻开窍。比如头痛、失眠、血压升高,都可以用中指指腹点按3-5分钟,会缓解不适感。
3、秋季:
秋季尤以养肺阴为主,故应滋阴养肺,可每天按摩——列缺10-15分钟。
初秋湿燥易侵袭人体,故应清燥祛热。可每天下午1:00-3:00按摩——曲池2分钟。
深秋凉燥易侵袭人体,故应润燥,可每天按摩——合谷。
列缺穴:主治咳嗽气喘,偏、正头痛,咽喉痛等。
曲池穴:清热、祛风通络。主治感冒、发热、咳嗽以及皮肤病等等。
合谷穴:合谷是保健大穴,口腔,鼻炎,感冒发热,头晕,血压高等等都可以按摩此穴。
4、冬季:
秋冬养阴,应保养精气。可按摩——中府,可充养肺阴。
南方冬季寒湿较重,故应温阳化湿,可每天晚上按摩——关元5分钟,然后喝一杯温开水。
北方冬季寒冷中夹杂燥气,故应温阳防燥,可每天晚上泡脚后按揉——太溪穴5分钟。
中府穴:宣肺止咳。
关元穴:培肾固本,调气回阳。如月经不调、痛经、肠胃疾病等等,都可以经常按摩。
太溪穴:滋阳益肾,壮阳强腰。用拇指指腹由上往下刮太溪,每日早晚左右足各刮1-3分钟,可缓解肾炎、膀胱炎等病症。
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