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丁啉的副作用有哪些,放疗有哪些副作用?
放射治疗是指应用游离辐射(X光、伽马射线、光子和电子射线等)来消灭或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在治疗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出现一些副作用。下面来盘点一下放疗的副作用。
放射性皮炎皮肤接受射线照射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反应,表现为红斑、烧灼感、瘙痒、破损脱屑等,是肿瘤放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急性放射性皮炎在放射治疗中几乎不可避免,大约有80%的放疗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30%~40%的放疗患者会发生湿性皮炎,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生活质量,增加了感染机会。
口干、 喉咙痛一般在放疗两个星期以后出现,属于急性反应。 放疗开始后,黏膜细胞会脱落,但同时也有更新,平衡在两个星期的时候被打破,脱落速度比更新速度快,正常腺体的腺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唾液,唾液变得少而粘稠,出现口干。
致癌放疗也是一种辐射,有致癌的可能,但是概率是相当低的。
疲劳放疗的第一副反应是疲劳 , 疲劳可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体育锻炼与疲劳呈负相关 , 每天进行有规律的、 低强度的体育锻炼 , 可以减少疲劳的发生。
胃肠功能紊乱放疗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常见的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厌食是放疗中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因放疗引起的食欲不振,建议患者少食多餐 , 进食易消化的软食 , 为增加热量和维生素 , 可加奶 、蜂蜜 等,必要时可静脉补液 。
骨髓抑制放疗时骨髓内各种造血细胞的分裂繁殖受到抑制,向周围血中释放的成熟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寿命很短,因此外周血中计数很快下降,红细胞的生产时间很长,贫血出现较晚。患者接受放疗时,尤其是照射较大范围的扁骨、骨髓、脾及大面积放疗,如全肺放疗、全骨盆放疗、全腹放疗。造血系统受影响导致全血细胞下降,如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白细胞下降明显者注意预防感染,血小板减少者注意有无出血向,防止损伤。对于血象下降严重者,应停止放疗,及时纠正,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放疗期间应每周检查血象,加强营养,饮食宜高维生素、高蛋白。
发热放疗过程中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多方面。放疗本身造成的组织损伤,尤其是肿瘤组织坏死吸收;血象下降、免疫功能减退也易合并病毒或细菌感染而引起发热;联合化疗或其他免疫增强药等可使发热加重。 体温低于 38℃,可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促其排汗、排尿,多能耐受并稳定至正常。体温超过 38℃,有明显头痛或全身不适,可使用退热药,如阿司匹林、解热镇痛剂等,也可用物理降温,进一步明确病因后再做相应处理。体温持续升高达 38.5℃ 以上,暂停放疗,静脉输液给予支持。
脱发放疗使用的高能射线穿透能力很强,而人的头颅大小有限,所以射线完全可以穿透。只要头颈部照射野内有头发或射线通过的路径上有头发,射线对头发毛囊的生长都会有影响,达到一定剂量后就会引起脱发。放疗引起脱发为可逆性的,脱发一般发生于首剂化疗后 2-3 周,在停止化疗后 6-8 周再逐渐长出,头发长出来的时间因人而异。为预防头部放疗导致的脱发 ,可 在放疗时戴帽子 、头巾或假发以保护头皮。
吸系统反应胸部放疗可引起气短 、咳嗽及呼吸 困难 , 放射次数多 , 剂量大 时可发生放射性肺炎。
性功能问题骨盆部位放疗可影响性功能。 部分妇女可有瘙痒、绝经期的症状 , 如阴道痉痒、干涩、 灼痛。 放疗对 胎儿有损伤 , 应避免在放疗过程中怀孕 。 男性精子数目可减少 , 但仍有 生育能 力 。
吗丁啉和奥美拉唑能一起吃吗?
可以一起吃,但是注意的是,吗丁啉在很多国家已经限制使用了,副作用主要在心脏上面,会出现心率失常的表现。
痛风长期吃苯溴马隆有什么副作用?
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高尿酸血症(hyperuricimia,HUA)和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因此,导致的死亡率亦不断增高。据估计,我国普通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大约为10%,与糖尿病患率相当;我国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达20%。来自2007~2008年美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结果显示,5.9%的美国男性和2%的美国女性患有痛风。高尿酸血症为痛风发生的最重要的生化基础,可以影响机体多个脏器的功能,也是多种代谢相关性疾病和心血管事件(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事件及死亡、慢性肾病等)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往往伴有其他疾病,包括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分析显示,苯溴马隆的严重不良反应中肝损害问题比较突出。根据国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国外监管措施情况,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苯溴马隆的风险效益评估,认为苯溴马隆在我国治疗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获益仍大于风险。
一、什么是苯溴马隆?
苯溴马隆是一种排尿酸药物,它是通过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以利于尿酸排泄,从而降低血中尿酸浓度的。临床上主要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各种原因引起的痛风以及痛风性关节炎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上世纪70年代苯溴马隆首先在法国上市,2003年国际上报道了该药严重肝毒性后,陆续在一些国家撤市,目前苯溴马隆在德国和日本、新加坡等一些亚洲国家使用。我国上市的苯溴马隆主要是片剂和胶囊剂,规格为50mg。2004 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收到苯溴马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533 例,不良反应/事件主要为胃肠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肝胆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等。
二、苯溴马隆的作用机制
人体内尿酸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胃肠道等途径排出体外,其中约70%的尿酸是经肾脏排泄的。尿酸盐阴离子转运蛋白(urate anion transporters 1,URAT1)是一个重要的肾脏尿酸盐转运体,主要位于肾皮质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刷状缘,主要参与尿酸在肾近曲小管的重吸收。URAT1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URAT1对尿酸重吸收作用,增加尿酸排泄,控制血尿酸水平的效果显著。苯溴马隆为苯骈呋喃衍生物,具有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而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中尿酸浓度,是一种强有力地促进尿酸排泄药物。
三、肝损害病例报告情况
1.在533例报告中涉及肝损害报告28例(占5.25%),不良反应表现主要为肝功能异常14例次、肝细胞损害9例次,肝酶升高2例次、肝炎2例次、谷丙转氨酶升高2例次、谷草转氨酶升高1例次、肝区疼痛1例次。
其中,用药人群28名患者,男性26人,女性2人;平均年龄 59.55±14.84岁,45岁以下7例,45-64岁11例,65岁及以上9例,年龄不详1例。
2.用药情况分析
(1)用法用量
28例患者均为口服用药,26例用药剂量在用药说明书规定范围,50mg/次,1次/日;仅2例为超说明书用药,分别为100mg/次和150mg/次。
(2)用药时间
用药10天以内的14例,11-30天7例,30天以上7例,多数肝损害病例(75%)报告发生于用药1个月之内。
(3)合并用药
28例肝损害报告中有10例存在合并用药并用药物主要涉及秋水仙碱、别嘌醇、洛芬待因、吲哚美辛、泼尼松、甲氨蝶呤、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来氟米特、甲磺酸倍他司汀、尿毒清颗粒、肾石通颗粒等。在这些并用药物中,别嘌醇、吲哚美辛、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来氟米特、尿毒清颗粒、肾石通颗粒亦存在肝损害风险。
3.肝损害程度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肝损害药品不良反应判定评价标准(轻度肝损害:ALT 异常伴 1×ULN<TB≤5×ULN,病人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重度肝损害:ALT≥10×ULN,伴5×ULN<TB≤10×ULN,病人出现明显肝损害症状和体征),对28例肝损害病例进行了分类,轻度肝损害16例,重度肝损害3例,无法分级的9例,无肝衰竭病例。
4.典型病例
男性患者,67岁,因痛风服用苯溴马隆片、碳酸氢钠片一个月,自行停药2周后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尿色深黄。1周后,患者感觉症状加重,自行口服吗丁啉1粒,上述症状较前加重,患者到医院检查:肝功能:ALT:1257U/L,AST:797U/L,TBIL:134.7umol/L,DBIL:102.6umol/L,γ-GGT:375U/L,AKP:128U/L,TBA:135.2umol/L,诊断为药物性肝炎。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等药物抗炎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摘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 65 期))
四、苯溴马隆其他不良反应:
苯溴马隆不良反应还涉及肝胆系统 、运动系统 、循环系统等。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 、腹痛、腹泻、黄疸 、肝损害、关节红肿 、疼痛 、与华法林合用导致出血、INR升高、皮疹、瘙 痒、尿频、尿急、头昏、眩晕、共济失调、咳嗽、咳痰、肺泡出血以及眼部发痒、异物感、结膜充血等症状。
1.停药接受治疗后
18例患者均对症处理治疗,其中17例停用苯溴马隆,1例急性痛风行关节炎患者症状稳定后减量继续使用,6例肝胆系统损害中,3例死亡,1例痊愈,2例缓解。除肝胆系统损害外,其余系统损害均治愈,转归较好,治疗时间不等,最短2d,最长3月。
五、男女比例
苯溴马隆ADR/ADE性别比例统计发现,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可能与HUA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性使用苯溴马隆的基数更大有关。
六、用药时间越长,损害程度越严重。
苯溴马隆可致严重的肝脏损害,且有致死性报道。CFDA数据显示多数肝损害病例 (75 )发生在1月内,而综述结果显示致死性肝衰竭发生在用药第11周~5月后,可能意味着用药时间越长,肝损害程度越严重,预后越差。综述还显示苯溴马隆存在致严重肾损害的案例,可能是由于尿酸排泄过快,导致肾小管高浓度尿酸析出结晶致肾损害。建议长期用药者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当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倦怠感、腹痛、腹泻、发热,尿液、巩膜、皮肤 黄染等,应及时咨询就诊。
用药小贴士:
1.用最小的有效药量
目前,药典及一些有关痛风的文献规定,苯溴马隆的剂量为每日50-100毫克,这个定量是从西方国家医书中转抄过来的,西方人多高大,平均体重远大于国人,所以用药量大。我国病人一般每日苯溴马隆25毫克,即可达到血尿酸下降的目的,约30%-40%的病人间日服25毫克也能维持血尿酸正常。
2.常监测血尿酸
血尿酸的浓度不但受药物的影响,还受饮食、机体代谢、肾脏排泄功能及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左右,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血尿酸的升降,所以要经常测试血尿酸的水平,根据血尿酸的高低调整苯溴马隆的用量。监测血尿酸的间隔时间,在用药初期或调整药量时一般15-30天测试一次,待血尿酸基本稳定后适当延长检测时间。
3.不并用其他降尿酸药
一些痛风病人为了迅速降低过高的血尿酸浓度,常在用苯溴马隆的同时何用别嘌醇,其结果往往因血尿酸下降太快,引起“外转移性关节炎”发作,药物不良反应也明显增加。
4.合理用药
尿液中尿酸浓度与应用苯溴马隆的量和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用药量愈大、血尿酸愈高,尿液中尿酸浓度愈高,形成肾结石和尿酸盐阻塞排尿系统通道的可能性愈大。
5.多饮水
多饮水可淡化因服用苯溴马隆后尿液中出现的高浓度的尿酸,减少肾中尿酸盐对肾脏的损害。每日饮水量在2000-3000毫升为宜。
6.用药前检查肾功能
据统计数千痛风病例发现,肾脏功能下降者占70%以上,美国痛风病专家也发现,痛风合并肾病发生率很高。对这些肾功能损害严重的病人,一般不宜使用苯溴马隆,以免增加肾脏的负担,如需使用苯溴马隆,最好并用补肾健脾、活血化瘀、增强免疫功能的中成药。
注意事项:
苯溴马隆不能在痛风急性发作期服用,因为开始治疗阶段,随着组织中尿酸溶出,有可能加重病情。如果患者既往长期服用苯溴马隆,痛风急性发作,苯溴马隆则可以继续使用。孕妇、妊娠期妇女以及哺乳期妇女禁用。伴有肿瘤、放化疗患者均不宜使用苯溴马隆,不推荐儿童、老年人、消化性溃疡者使用。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分享给您的朋友并关注我们。您的支持便是我的动力!
猴头健胃灵胶囊能和吗丁啉同吃吗?
这两种药可以一起吃的,一起口服用可以用于治疗胃炎,消化不良。按时吃药观察不适症状是不是能够好转。平时应该观察有没有胃部不舒服的时候。同时也要积极把饮食调理好,如果饮食控制不好的话,胃病会反复发作的,平时一定要注意按时吃饭,不要着凉。
药品盐酸莫沙必利的主治功能是什么?
盐酸莫沙必利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促进胃肠道动力的药物,主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胃灼热、嗳气、恶心、呕吐、早饱、上腹胀、上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也可用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糖尿病性胃轻瘫及胃部分切除患者的胃功能障碍。但临床上莫沙必利的应用条件和作用特点与我们经常使用的促动力药不同,因此在应用时必须注意莫沙必利的适用范围。
莫沙必利的作用特点莫沙必利属于5-羟色胺4受体激动药之一,其作用原理是促进身体释放更多的乙酰胆碱,这样就能够刺激人的胃肠道产生更多的动力,从而能够加强胃肠道的蠕动,这样就对于消化功能有改善作用。
莫沙必利的作用特点如下:
①起效快,口服后吸收迅速,半小时后即可达到药物峰值;
②莫沙必利在促进胃肠动力时,是不会刺激胃部分泌过多的胃酸的,因此更适合那些针对那些合并有胃酸分泌过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③莫沙必利是全胃肠动力药,不仅仅针对胃部疾病,可以用于肠道动力不足,例如功能性便秘
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的区别多潘立酮(吗丁啉)属于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是临床最常用的促进胃动力药之一,其与莫沙必利在主要功能和临床适应症上并无明显差异,但在作用特点上差异较大。其与莫沙必利片最大的区别在于以下2点:
①作用的地点不同
莫沙必利是全胃肠动力药,可以治疗胃部、肠道两方面的动力不足性疾病;多潘立酮仅作用于上消化道(胃部及食管下段),对肠道功能无明显促进作用
②起效时间和作用强度不同
莫沙必利作为新型胃肠动力药,其起效快,并且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较强;多潘立酮的作用稍弱于莫沙必利,并且起效较慢,药物峰值在半小时以上。
莫沙必利,西沙必利,伊托必利的区别此三种药都属于新型胃动力药,但三者之间的作用特点是有区别的。
①莫沙必利VS西沙必利
两者的作用机制和临床适应症几乎完全相同,区别在于西沙必利在胃里吸收的时间较慢,一般需要1-2小时后才能发挥作用,但持续时间较长,可维持10个小时作用。其次,西沙必利的副作用稍多,因为代谢得比较缓慢,因此对肝肾功能的负担较大,临床上一般不将其作为首选药物。
②莫沙必利VS伊托必利
伊托必利具有多巴胺D2受体阻滞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的双重作用,其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强于莫沙必利,并且吸收较快、起效迅速,但本品的副作用较多,特别是尤其老年患者易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不如莫沙必利,一般不作为临床首选药物。
使用莫沙必利的注意事项①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② 老年人用药需注意观察,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减量用药。
③儿童、孕妇、妊娠期妇女的其安全性未确定,应避免使用本品。
④与抗胆碱药物(如硫酸阿托品、溴化丁基东莨菪碱等)合用可能减弱本品的作用。
⑤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口干、皮疹及倦怠、头晕等。偶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甘油三酯升高及肝功能损伤。
⑥莫西沙星的常规服用方法为:5mg,一次1片,一日3次,饭前服用。
⑦服用一段时间(通常为2周),消化道症状没有改变时或者症状消失时,应停止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