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从多大开始吐舌头,你如果生下一个先天性疾病的孩子?
我一个比较要好的朋友,她家的二女儿就是先天性脑瘫,今年都12岁了。在她怀孕六个月的时候,吃了不认识的蘑菇,是她母亲去山上采榛蘑带回来的,看着像能吃的样子所以就和榛蘑一起炒着吃了。
结果那天晚上,她和她母亲老公还有她大女儿一家四口,全都恶心呕吐,迷糊,然后她老公身体比较强壮一些,大脑还清醒,就拨打了120全家去了医院急救,医生说是食物中毒。
住了三天院后,检查并没有大碍就回家了,后来孩子八个多月的时候检查医生说孩子的头偏大,其他的都正常,她们也都没放在心上。
后来孩子出生了,在医院检查一下,视力听力正常,四肢健全,心脏发育良好,就是孩子不会用嘴裹奶头。因为我们当地的小卫生院,医疗条件和水平有限,大家一致认为刚出生的孩子不会裹奶头也正常,后来就用奶瓶喂了一段时间,慢慢的教孩子自己裹奶,都快满月了孩子才学会,家人也没有发现什么。
后来孩子两个多月了,就发现孩子的头抬不起来,脖子软。抱去市医院检查医生生这孩子有可能是脑瘫,建议家属去省医院进一步检查。
当时我朋友就慌了,实在是不敢相信,于是就把孩子抱到省医院检查,结果孩子就是脑瘫,听了这个结果我朋友一下子就晕倒了。
后来省医院的医生建议她们随时观察着孩子的发育情况,等孩子大点了,再到北京大医院去做康复治疗。
后来孩子都两周岁了,仍然不会走路,感觉腿软就是站立不起来,也不太会说话,只会说一个字的,眼神看人有些发呆,去医院测智商说她的智商还不如一周岁的孩子,这可给我朋友和她老公愁坏了。
然后带孩子去了北京,去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身上带的五万块钱全都花光了。大家知道,对于一个农民来说五万块钱几乎是全家一年的生活费。康复治疗的费用实在是太贵了,而且也陪不起,据医生说她的这种情况得每年都去康复治疗一直到十一二岁以后才可能恢复,还不能确定,得随时看孩子的情况。
由于各个方面都不允许,后来就放弃了康复治疗,任随孩子自己成长。
结果孩子到了六岁才会像一个一岁多的孩子那样,摇摇晃晃地走路。说话才能成句,不过很多事情都不懂,自己不能独立的去厕所,也不能独立的吃饭,那个时候医生说她的智商还不到两岁。
很多亲戚朋友都联系她们不要这个孩子了,可是我朋友真的是舍不得,毕竟是自身掉下的肉。孩子每天都会妈妈妈妈地叫着,于心不忍。虽然孩子发育不正常,但是她我会哄人,知道逗爸爸妈妈的喜欢,每天爸爸上班她都要和爸爸说再见,注意安全!爸爸下班回来她就乐呵呵地爬到门口去等待,你说能舍得扔下她吗?
孩子长大八岁了,刚能走路利索点,但是还不能上台阶。也懂得大小便了。我朋友想让她去小学里面的幼儿园大班试试,学点东西,毕竟在家里面条件有限,而且医生说这孩子八岁的智商和三岁小孩差不多。
但是孩子到了幼儿园,不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跟随老师的节奏,来回上下楼都不行得有人领着,去操场上玩也跟不上,后来老师就不让她去了。
现在都12岁了,能独立行走了,独立吃饭了,独立去卫生间也可以就是得大人不断地告诉她。
去年开始去了我们县里的特殊教育学校,还学会了不少字,虽然写得歪歪扭扭的但是比在家强多了,而且也不用花钱。
这孩子和我关系也挺好的,叫我二姨,每次去她家我都要给她带点好吃的,她呢也特别热情,虽然脑瘫但是个子和正常的孩子一样高,现在还知道美了,就挑好看的衣服穿。
我家和她家就隔一条街,她还非得留我住下,每次去她家她有啥好吃的都给我,还挺招人稀罕的。
但是就是孩子的智商太低了,这次去她妈告诉她叫二姨,再过两天你再去她就不知道叫啥了,一个劲儿地问。有的时候一句话说好多遍,特别的粘人,眼神说实话一看就傻。而且牙齿发育得不好,几乎没有一颗是完成的,去医院看也整不了,她不知道配合。
有的时候看着她我还有些心酸,太可惜了,不然12岁了,小学都要毕业了,多好啊,可惜,每次都不敢提这些,因为我朋友难过。
她说就这么养着她,将来也不让她结婚,在她有生之年,给孩子办了低保,又买了保险,说将来她们死了,就让老大来照顾她,也不让她结婚去婆家怕受气。
其实我觉得我身边有很多的残疾孩子,她们的父母生了她们,多数都舍不得抛弃他们,毕竟是一条生命,而且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哪能舍得呢!当然也有狠心的人,别说是残疾的孩子就是健康的孩子她们也有为了自己的快乐去抛弃孩子的,这毕竟是少数。
孩子也是生命,我们要尊重生命,既然奔着我们来了,就是缘分,是啥样都是命,就安心地接受吧!这就是我的看法,大家说对吗?
脑瘫诗人余秀华的成功逆袭?
看到这个问题,我表示哭笑不得!
众所周知,余秀华的脑瘫是她在出生的过程中缺氧所致。所以,在这里提醒所有快临盆的孕妇,一定得做好孕期检查,为顺利分娩产出健康胎儿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相信所有的父母也都希望孩子健康平安,而不是希望残疾孩子将来在困境中逆袭。
据说余秀华写了2000多首“诗”,这就很蛋疼了!估计大多数人为了生计都没这么闲。又据说,同样是“诗人”的海子,在中国政法大学工作的6年时间内写下了近200万字的“诗”和“诗剧”,夸张!这说明,要么“诗”这玩意儿如今可以放在流水线上批量生产,要么就是“诗人”极度空虚寂寞冷遇外加闲得慌,渴望引起他人注意的一种梦呓甚至意淫。以李白杜甫的才华,两人诗歌的总产量都抵不过一个高产诗人余秀华。
余秀华现在是挺出名的,但出名的过程,靠的是李少君把持的《诗刊》力捧;出名的“诗”,是拿下半身说事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如今《诗刊》和李少君都成了诗圈里的笑话,余秀华充其量就是再给这个笑话增加一个注脚。但话说回来,《诗刊》跟余秀华实现了互利双赢:《诗刊》捧红余秀华,因余秀华的爆红让大家开始关注作垂死挣扎状的《诗刊》。这就说明,只要你敢写,又有一个不要脸的平台来力捧,你就有很大概率红起来。
综上,最近几年诗圈里的大片当属《诗刊》主编李少君及余秀华之流的出色表演,让我们欣赏到了什么是脸厚,什么是嘴臭。
申明,此段文字太好,照搬照抄,以示我爱才之心切!余秀华大诗,《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挽救了《诗刊》,真乃全国文学诗歌爱好者的一大幸事!
新生儿没满月就会翻身是正常的吗?
豆豆刚满月就会翻身了,这让豆豆妈惊喜不已,可惊喜之余她又有点疑惑:俗话不是说“三翻六坐九爬”吗?正常的宝宝三个月才会翻身,为什么自己的宝宝刚满月就会了呢?到医院检查后,才知道豆豆患了脑瘫。由于发现的早,经过一年多的各种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豆豆已经能够独立缓慢行走,康复得基本接近正常宝宝了。
豆豆的案例说明了小儿脑瘫患儿可出现过早翻身,但是一种突然的反射性翻身,全身翻身如滚木样,而不是有意识的节段性翻身。痉挛性双瘫的婴儿,坐稳前可出现双下肢僵硬,像芭蕾舞演员那样的足尖站立。
故而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小儿脑瘫患儿康复有着巨大的意义,一是因为宝宝早期发育快,脑可塑性强,受到损伤的神经细胞还有机会修复;二是趁着因神经损伤将要“跑偏”的功能还没表现出来,或者是刚刚表现出来但是没有固化,提前进行干预和训练比较容易纠正,并且可以避免关节挛缩、肢体变形等继发损害。
一般3个月内诊断叫超早期诊断,4~6个月内诊断叫早期诊断。越早进行干预越好,6个月以后进行干预,康复效果不如在早期和超早期干预。李女士的宝宝之所以康复效果比较好,就是因为发现早,治疗措施得力。西南儿童医院发育科主任颜泽明提醒“新手”父母在宝宝出生后,日常生活要注意观察观察宝宝行为是否有以下症状。一旦出现异常,要多留个心眼,尽早到医院检查,就诊。
具有早期症状可能是脑瘫儿
易惊: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
进食困难: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
感觉阈值低: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
两脚交互迈步动作: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3月龄时虽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既要怀疑小儿脑瘫。
不能抬头:过“百天”的婴儿尚不能抬头,4~5月挺腰时头仍摇摆不定。
握拳:一般生后3月内婴儿可握拳不张开,如4个月仍有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小儿脑瘫。
5月后不能伸手抓:正常婴儿应在3~5月时看见物体会伸手抓,若5月后还不能者疑为小儿脑瘫。
表情淡漠:一般生后4~6周会笑,以后认人。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表情淡漠,手足徐动型常呈愁眉苦脸的样子。
动作徐缓:肌肉松软不能翻身,动作徐缓。触摸小儿大腿内侧,或让小儿脚着床或上下跳动时,出现下肢伸展交叉。
僵硬:尤其在穿衣时,上肢难穿进袖口;换尿布清洗时,大腿不易外展;擦手掌时,以及洗澡时出现四肢僵硬。婴儿不喜欢洗澡。
如何应对手足口病?
我曾经在问答中讲过一个8个月大的患儿得手足口病的治疗经过,并提及了如何治疗、预防手足口病。
今天接收到问答的邀请,那么趁此机会,我们来把如何应对手足口病讲得更详尽一些,让宝宝们更健康的成长。
要想知道如何对付手足口病,得先了解其引起的原因和其症状表现。
手足口病的原因: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手足口病的症状: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具有潜伏期。⒈一般表现: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还可波及口腔内其他部位,故患儿会口痛、厌食拒食。肢、体部出现斑丘疹,继而疱疹。疱疹内少许液体,周围可见炎性红晕。手部、足部较多见。(也是手足口病的来由)
疱疹自愈期一般为一周左右,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
还会伴(不伴)有发热、流涎、腹泻、乏力、脱水等症状。
⒉重症表现:病情变化较快,去没及时发现控制,会导致生命危险,以3岁以下患儿多见。
①呼吸:出现咳嗽咳痰,呼吸会变快变浅,呼吸困难及口唇发绀,呼吸衰竭。
②心脏、血管: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四肢发凉,指(趾)端发绀,皮肤花纹等。血压、心率改变,可导致休克。
③神经系统: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眼球震颤、眼球运动障碍等,会出现惊厥、意识障碍等。
患病后如何治疗?①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故首注意消毒,隔离患儿,避免交叉感染。
②对症治疗。处理发热、腹泻、纳差等不适,防脱水,做好口腔护理,手足、身体及衣物清洁。疱疹过后的皮肤干燥易裂、出血,故保持皮肤清洁、滋润。
③加上宝宝自身免疫能力,必要时也可加以抗病毒治疗。也可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
④由于手足口病病情变化快,应及时到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采取以上治疗及护理。如有重症表现,切勿耽误病情,应立即送往医院,予以救治。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①因其传染性,一定要增强患儿自身抵抗力,留意其周围玩耍儿童,做好预防措施。
②注意居室通风。感冒期间或病情流行期间少到公共场所逗留。
③大人、小孩均要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注意不要将玩耍的玩具,特别是公共场所的用品,让患儿放入口中,注意清洁卫生。
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注射手足口病疫苗。
其实,手足口病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容易治疗的疾病。
医学上共济失调是什么意思?
简单说,共济失调是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运动协调能力障碍。
在人体肌力没有减退的情况下,肢体的运动、协调动作发生失灵,不平稳与不协调,这就叫运动的协调性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以及协调发生了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身体的姿势或者平衡,便为“共济失调”,“共济”就是指以上这几个因素,它们的协作功能出现障碍,其余表现还可以伴有肌张力的减退,眼球运动的障碍及言语障碍。
一般来讲,共济失调不包括肢体轻度的偏瘫或者瘫痪,出现的肢体的协调、眼肌的麻痹,以及导致随意运动控制,或者是视觉障碍造成的运动困难,以及大面积的大脑病变造成的失用症。
共济失调一般分为四类:
1、大脑性共济失调
特征是在站立或者步行的时候出现,症状轻,少数会伴有眼震。病因多为大脑额叶、顶叶、枕叶等部位的脑血管病、肿瘤、炎症、外伤、变性病等。
2、小脑性共济失调
特征是站、坐的时候都不稳,身体倾斜、摇摆,行走的时候无法走直线。其病因主要是小脑蚓部的损害,多见于小脑萎缩、小脑炎症、出血梗死以及肿瘤。儿童肿瘤主要以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为主,成人是以转移瘤为主。
3、深感觉性共济失调
它的特点是睁眼的时候,共济失调不明显,闭眼的时候明显,称“闭目难立征”,闭眼睛的时候站不稳。有深感觉的障碍,称“洗脸盆征”。深感觉性共济失调由于有不同的病变部位,因此病因不一。
与此对应,也有人提出普通的“感觉性共济失调”,为脊髓后索的损伤,患者不能辨别肢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方向,出现感觉障碍,站立不稳,迈步不知远近,落脚不知道深浅,常目视地面行走,在视野不良时难以行走。
4、前庭性共济失调
它的特点是运动和静止的时候,都会出现平衡失调,伴有眩晕、眼震、前庭迷路等一些症状。常见于急性迷路炎、内耳出血、前庭神经以及前庭神经核的急性病变。
此外,还有一种算是比较特殊的四肢共济失调,它的特征是,共济运动是正常的,常伴有严重的眩晕、呕吐和眼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