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风热还是风寒感冒,为什么有的医生不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感冒分类型,没想象那么简单
文/小编倔奇
许多人有轻视感冒的倾向,认为感冒是小事儿,不用大惊小怪,许多西医更是煞有介事的认为,感冒是自限性疾病,3――7天就可以自愈,在小编倔奇看来,这些想法、看法、观点值得商榷。
在中医看来,人有卫气,即卫外之气。卫气具有温养内外,护卫肌表,抗御外邪,滋养腠理,开阖汗孔等作用,卫气不固人体就容易遭受外邪侵袭从而发病。这类似于一个单位的传达、门卫、安保人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把有害因素隔绝在外,保护一方太平。
中医把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时行感冒、体虚感冒等,事实上这样的划分仍然是最基础的划分,只是给予人们治疗感冒时一个大的诊断框架,具体到不同地域、工作、环境、气候、年龄等因素的人群,还会细分为不同的证型。中医是辨证论治的,会通过望闻问切,来分辨一个人是风寒表证、风热表证还是其它。
普通人群,具备一定的较强的机体免疫力,普通感冒可致病,但会导致机体免疫力的强烈反击,于是大多时候感冒外邪被驱除,外在表现是患者感冒自愈。因此,人们常常轻视感冒,认为感冒是自限性疾病。但,你必须知道,它的前提是你具备一定的免疫力,并且这样的自限性疾病,是在你的机体遭受一定损失的情况下“自愈”的。这就像汉朝时的匈奴,明朝时的倭寇,时不时地骚扰边境(边关、海域),烧杀掳掠、抢夺财物,蜂拥而来、嚣张而去。等贼寇远去,机体暂时得到“自愈”的表象,身心遭受的创伤能那样轻易消除吗?贼寇会不会得寸进尺,卷土重来呢?
因此,科学不是迷信,人们常见的观点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印在书本甚至课本上的内容也不是一点纰漏都没有。在小编倔奇看来,西医对于感冒的认知,有很大的局限性,给出的治疗方案简单、机械,药物只是解热镇痛药、抗过敏药、减充血剂、镇咳化痰药等西药成份的叠加,并且如果你认真研究,西药抗感冒药,不仅只能缓解症状,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非常多且易发。这不是危言耸听,西药感冒药不良反应给普通人群带来的健康隐患是毋庸讳言的。
西医认为感冒是对症治疗,通过缓解症状,寄希望于自限性疾病――感冒在7天以内自愈,思路狭窄且保守。西医把感冒分为普通感冒(病毒感染所致)、流感(流感病毒所致),若再细分,还可以加上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感染)。严格来说,把普通感冒与上感(上呼吸道感染)划等号是错误的,因为感冒不等同于细菌感染。所以,西医是不会分风寒、风热来为患者治疗感冒的。
中医认为,风邪夹杂其它邪气侵袭人体导致风寒表证、风热表证等,并且认为疾病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有联系的、会发生传变的。表证可以与里证里应外合,在机体正气很虚邪气很实的情况下,表证甚至可以长驱直入变成心腹大患。可以这样说,一名中医大夫如果不能通过分证诊治感冒,就不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大夫。
综上所述,感冒对于普通人群并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给人以“自限性疾病”的假象,对于患有隐疾或素有疾病的人群,感冒绝对不能等闲视之,尤其是流感症状很隐蔽易被忽视,给健康人群带来生命安全的风险,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怎样区分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的症状是清水鼻涕,喷嚏多,患者同时还会伴随有怕冷,发热,汗比平时少的症状,还有就是,就是咽喉不红,舌头会变淡红色,苔薄白等表现,而风热感冒就是浊涕,可能是黄色,比较粘稠,患者也不太怕冷,汗出的比平时多,有口渴的感觉,舌苔是是薄黄的。
如何区分荨麻疹风寒型和风热型?
区分荨麻疹风寒型和风热型可以观察在什么环境条件下疾病会加重,当病人遇冷病情就加重的时候,那么患的就是风寒型荨麻疹,当病人遇热或者心情一激动,病情就加重的,那可能患的就是风热型荨麻疹。
五月份感冒属于什么感冒?
感冒的种类很多,不但要看月份,还要看所处的环境。
长城以北,尤其是家住东北的人,这个月份可能还是已风寒感冒为主;黄河以北,已风热为主;南方多为暑湿。
所以,您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来判断。
同时,感冒如果长期不能痊愈,最好还是查一下为好。
我有一位同事,“感冒”后,随便吃了点药,结果同样半个月没好,每天体温在38度左右,后来检查才发现,他是气管有了炎症。
所以,不要自己来“诊断”是不是感冒,哪怕医院的人,也容易犯错的!
从中医看新冠是风热还是风寒?
本次瘟疫病位在脾、肺,旁及于肾,以脾为枢。
轻症以脾病为主(腹痛、呕恶、泄泻,不发热、无咳嗽;或上述症状伴发热、咳嗽,乃脾虚为本,水湿内停,母病及子,肺失肃降);中到重症乃脾肺同病、上中失衡(脾病如前述,以阴证为主,上则肺有痰热、或上焦水热互结,常见于中焦有湿而上焦素有热者,脾病生湿与上焦之热互结);危重症为脾虚或脾肾两虚(为阳虚)、水湿泛滥(平素体弱者,老年人多见。多因脾肾阳虚,水湿泛滥,上凌心犯肺,而致死亡。)本次瘟疫病性为虚实夹杂。虚多因脾阳气虚,甚或脾肾阳虚,实邪为湿、痰、饮、水,常夹热。因此,本次瘟疫既非伤寒,亦非单纯湿温,宜辨证论治,不可求一方统治。治疗之关键在于祛湿,根据情况或健脾益气、或清化痰热、水热,上中并治;危重症则要回阳救逆、制水。总之治脾贯穿于治疗之始终。本病传变规律:1、仅脾虚、湿阻中焦、中焦湿热者,多顺证,症状较轻,以中焦症状为主,兼肺之轻症;2、兼上焦有热者,中、上焦同病,症状较重;3:脾肾阳虚者,可发作为危重症,为逆。
中医治疗新冠肺炎不是某一个单纯的作用和某一个单纯的靶点,中医讲究君臣配伍,讲究整体布局。整个病程过程中还要照顾到人体的正气,这样就能起到鼓动正气、扶助正气。
中医认为新冠肺炎属瘟疫叫疫毒,一般是从口鼻而入,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病人常表现有发烧、咳嗽,这是肺的症状,另外有腹泻、乏力,这是脾的症状。国外新冠患者早期有嗅觉、味觉丧失。嗅觉主要是肺开窍于鼻,味觉主要是脾开窍于口。中医认为新冠肺炎病变部位还是在肺和脾。
新冠肺炎早期是以湿毒为主,中期有化热倾向,后期就耗伤正气。
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上,中医认为在人体的上部,叫上焦,上焦就是宣肺清泄、疏散上焦,在人体的中部,是化湿和胃、斡旋中焦,在人体的下部,要活血解毒、畅通下焦。在整个新冠病人病程来看,早期要祛邪为主,到了中期清热化湿比较多,到了后期一般扶正用的比较多。
中医讲的是辨证论治,要根据病人病情的演变具体情况来辨证施治,这实际就是中医的用药思路,是起效的一个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