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的功效与作用归经,白头翁有什么药用功效?
这种农村常见的野草名唤白头翁,竟然有这么多用处
白头翁花语:才智、日渐单薄的爱、背信之恋
白头翁为毛茛科,银莲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等。原产中国,我国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黑龙江等省分布较多,白头翁全株被毛,花色优雅,果实形状奇特,极具观赏价值,可在庭院、园林中配植或丛植,也可用作布置花坛、花境点缀。白头翁对酸雨敏感性较强,使它常被用作检测环境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白头翁根可入药,有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主治痔疮等出血、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阴痒带下等症。
白头翁植株高15~35厘米,根状茎。基生叶,三全裂,有时为三出复叶。花单朵顶生,萼片蓝紫色,长圆状卵形。瘦果纺锤形,扁,有长柔毛,宿存花柱长,有向上斜展的长柔毛。花期4~1 5月、果期5~7月。白头翁喜凉爽干燥气候、耐寒、耐干旱贫瘠、忌高温,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最好。
白头翁的栽培技术
(1)育苗技术:于6月上旬采收成熟种子,将种子采回后放入纱网中晾干,取出揉搓,将种子上的柔毛搓掉,置于阴凉干燥处贮藏,翌年3~4月进行播种,播前将种子用25℃温水浸泡6小时,捞出置于湿纱布上催芽,待部分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整地做畦,畦宽1.2米,按行距4厘米开浅沟进行条播,播后覆细薄土,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幼苗出土后结合除草追施肥一次,当年8月即可出圃移栽。
(2)栽培技术: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按15×15厘米株行距进行栽种,栽后浇透水,白头翁管理粗放,后期无大旱情况下基本不需要浇水。及时松土除草,每年返青前适当施肥一次,促进根系生长旺盛。采收时选择2年生植株,于秋季割去地上部分,挖出根系,去掉泥土晒干即可。(中国农林科技网)
点击右上角,您的关注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中药太苦了怎么办?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了解中药的苦,能治疗哪些疾病?然后回答中药太苦怎么办的问题。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一般来说,中药都会有一股苦涩的滋味。苦味药在中药的应用中十分广泛,中医将中药归为五味:酸、苦、甘、辛、咸,其中苦味药在中药里占了很大一部分。
中药的苦,能治哪些疾病?中医认为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
一般来讲,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中药成分,多具有苦味。
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如黄芩、栀子清热泻火;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半夏、陈皮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热通便;龙胆草、黄连清热燥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知母、黄柏泻火存阴等。
通过以上分析,大家知道了,如果中医开具处方中的中药很苦,多半是因为需要治疗上述的病症。
中药太苦怎么办?对于中药的苦,每个人的耐受程度也不同,如果你感到中药太苦,甚至达到了喝不下去,喝下去又吐出了的程度。那么,教你试试以下两种方法,一定能解决你的问题。
第一:缓解苦味法:适用于很苦,但还能喝下去的人。可以在喝完中药后,立刻吃点甜味食品,缓解一下;也可以在汤药中,直接加入蜂蜜、蔗糖等甜味剂,来缓解苦味,减轻喝药时的痛苦。
第二:根除苦味法:适用于无法忍受,喝了就吐的人。可以先购买空的胶囊,然后将药液浓缩成浸膏,再添加一些淀粉制成颗粒,将颗粒烘干后,填进空胶囊里,再用水送服。也可以让医院代制成胶囊,这样更省事一些。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五脏别论中有哪些内容?
五脏别论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篇》,阐述以藏泻分脏腑的医学理论。
一:藏而不泻的奇桓之腑: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六种是禀承地气而生的,都能贮藏阴质,就像大地保藏万物一样,所以他们的作用是藏而不泻,叫做奇桓之腑。
二:泻而不藏的传化之腑: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者是禀承天气所生的。它们的作用,像天一样健运周转,它们是泻而不藏的,它们受纳五脏的浊气,所以称为传化之腑。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消化系统。“脾主运化”,“脾胃相表里”,中医上所有的消化系统都称脾,它的功能是消化荤腥类及碳水化合物等食物,运化精气血液以供应周身脏腑,传输和排除浊气。
三:凡治病须观察身体上下的变化,审视其脉候的虚实,查看其人情志精神状态。对那些拘守鬼神迷信观念的人,不需要与其谈论医疗理论,对那些讨厌针石治疗的人,也不要和他们谈论医疗技巧,有病不愿意医治的人,他的病是治不好的,勉强治疗也收不到应有的功效,意念的作用很强大。
乌梅能养肝补血吗?
感谢邀请!收藏问题的人不多,不过问题很好,有的人会把乌梅的功效夸大,实际乌梅并不能养肝补血。它是一味收涩药。
乌梅是药食同源的制品,是青梅经过加工后的中药材之一。
五月中旬,当梅果约八成熟时(果色由青绿转青黄色)即可采摘,将采摘的青梅按大小分开,均匀地分别放入备好的焙炕中,用木炭做燃料,先以60℃左右的温度烘烤1小时,再以50℃左右的微火烘烤24小时,然后取出并小心翻动,以不翻破果皮为妥。放置一天后再置于炕中仍以50℃左右的微火烘烤24小时,直至梅果肉起皱缩,呈棕褐色为止。要使乌梅成品乌黑,可将已烘干的乌梅堆放3~5天,颜色就会逐渐转黑,也可在炭火中加入少量油松柴,使烘烤产生的黑烟起到熏黑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当用炉火焙烤时,不宜用煤做燃料,以免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污染产品。
乌梅【性味归经】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临床应用】
1.肺虚久咳治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证,可与罂粟壳、杏仁等同用
2.久泻久痢治久泻、久,可与罂粟壳、诃子等同用;用于湿热泻痢,便脓血者,可配伍清热燥湿、解毒止痢之黄连
3.蛔厥腹痛,呕吐治蛔虫所致腹痛、呕吐、四肢冷的蛔厥病证,常与细辛、川椒、黄连等同用,以达安蛔止痛之效,如乌梅丸
4.虚热消渴治虚热消渴,可单用煎服,或与天花粉、麦冬、人参等同用,如玉泉散此外,本品炒炭后,收涩力强,能固冲止漏,可用于崩漏不止,便血等;外数能消疮毒,可治胬肉外突,头疮等。
【性能特点】本品酸涩之味浓厚,药性平和,归肝、脾、肺、大肠经。善敛肺、涩肠,肺虚久咳、久泻久痢均可选用;且味极酸,善生津止渴,用治虚热消渴;因“蛔虫得酸则静”,又为安蛔止痛之良药,用治蛔厥证。
乌梅小偏方(1)便痢脓血:乌梅25克,去核,烧炭为末,每次服6克,用米汤饮服。
(2)小便尿血:乌梅烧存性,研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次服40丸,用酒调服。
(3)鸡眼:乌梅肉不拘量,加盐水调匀,贴之即消。
(4)小儿蛔虫:鲜青梅,去核捣烂,绞去汁,将其残渣晒干研末。8岁以下小儿,每次服5克,早晚各服1次
(5)乳痛:乌梅捣烂贴之
(6)胃痛:乌梅2枚,砂仁3克同焙,研末,一起服用。
(7)慢性肾炎:乌梅炭15克,水煎服,连服2~3月。
(8)痢疾腹泻:乌梅20克,压碎,加香附10克,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9)钩虫病:乌梅2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10日为1疗程。
(10)急、慢性咽炎:乌梅1个,洗净,含服,将津液慢慢下咽,每日2次
(11)胆囊炎、胆结石:乌梅10个,金钱草30克,煎汤服,每日1剂。
(12)胆管蛔虫腹痛:乌梅10个,川椒5克,生姜2片,黄连5克,水煎,分3次服
救治无数生命的青蒿素?
首先青蒿素是不是中药?绝对不是。中药典籍中绝没有记载任何分子;都是动物、植物、矿物的某一部分。青蒿素也没有性味归经,临床医生使用青蒿素也不需要中医药理论指导。
青蒿素是不是西药?属于西药绝对没有问题。结构清楚、质量可控、疗效明确,经过了系统的动物、临床试验,生产符合西药标准。这也正是国际市场上,中国生产的青蒿素市场占有率仅有1%的原因;中国人是发现了青蒿素,但中国的药企达不到国际制药标准。
青蒿素是不是天然药物?当然是。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人工合成一直无法大规模开展,到目前,市场主流的产品还是从黄花蒿中分离纯化。其最开始也是从植物中发现的,所以肯定是天然药物。
青蒿素是不是化学药物?按定义也是。
那青蒿素到底是什么?和中药有没有关系?客观上说,青蒿素是从传统中药青蒿类似的植物黄花蒿(中药典籍无记载)中分离得到的天然药物,已经成功开发成为西药,不是中药。
中药: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中医理论是什么,要点基本上就是阴阳五行、气血津液、四诊八钢的观点诊疗疾病。中药的中医属性是什么,就是四气、五味、归经等,配伍上的君臣佐使等。中药的来源基本上动物、植物的某个组织器官及矿物质,绝没有人工的方法得到的自然界本来没有的动植物、矿物入药,也罕有纯的单体化合物作为中药使用(石膏、砒霜等算是例外)。中药讲究道地,绝没有控制药物的纯度的思想意识。
西药:相对于祖国传统中药而言,指西医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西药包括了天然动物、植物中提取获得的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纯的单体化合物,也包括通过人工设计合成出来的、自然界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并且这部分药物越来越多)。
天然药物:是指经现代医药体系证明具有一定药理活性的动物药、植物药和矿物药等。包含纯的单体药物,也包含混合物。但前提是经过现代医学实验方法证明其是有某方面药效的,其药效的基础来自于实验,而不是古代经验或者典籍。在中国,中药化学基本等同与天然药物化学,因为中国的天然药物化学家研究的植物、动物基本来源于中药;这也正是很多国人分不清中药,天然药物的原因。天然药物化学家有责任明辨是非,不要混淆视听。但事实上,目前基本上所有的常用中草药都被天然药物化学家提取分离了一遍,没有发现什么有用的化合物;中国的天然药物化学家也开始研究中药未记载的药用植物。
化学药物:我们将从天然矿物、动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以及经过化学合成或生物合成而制得的药物,统称为化学药物。绝对都是纯的单体化合物,没有一个混合物(复方制剂除外,即使复方制剂,其组成和比例都是明确的);相当一部分化学药的结构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是认为设计合成的,属于人类创造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