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几个部位图片,痛风已2天好难忍受?
前一段时间,我有一位老同学咨询我,他痛风复发了,主要是左脚第一跖趾关节出现红肿热痛,这也是最典型的痛风好发部位。他问我该吃什么药?我就建议他服用痛风的特效药-秋水仙碱片,一次一片(0.5mg),一日三次,果然,第二天他就高兴地告诉我他已经好了,一定也不痛了。
同样,在这里我也建议您服用小剂量的秋水仙碱片,一次一片(0.5mg),一日三次效果最好。当然,一定是要咨询过医生后才可以服用,因为我们要排出你是否有服用秋水仙碱的禁忌症,这些在说明书中也有写到。如果没有相关禁忌症就可以服用,也可以配合非甾体抗炎药止痛,比如双氯芬酸、塞来昔布等,这样效果更佳!
一、低嘌呤饮食。我们都知道高尿酸血症或痛风都是嘌呤代谢紊乱的结果,当嘌呤摄入减少时,就有助于病情的控制!食物中有可以吃的,有少吃的,还有不能吃的!如下如所示!
二、严格戒饮各种酒类,尤其是啤酒,酒精可以抑制尿酸的排泄,啤酒比起其他酒类又富含嘌呤,因此,啤酒对于高尿酸和痛风患者来说,也是应该避免的。
三、多喝水!建议每天喝水3-4升,促进尿酸的排泄,也可以喝苏打水,碱化尿液,最好将尿液PH控制在6.2-6.8的范围,可以促进尿酸溶解,避免尿酸结晶沉淀形成结石,损害肾脏骨骼等!
四、适当运动减肥!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游泳,游泳不会损伤关节,而且属于有氧运动,建议一天运动30-60min,一周至少运动5次,体重下降之后,像高尿酸血症、痛风、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都会有所改善!当然,痛风急性发作时是需要休息的,待痛风缓解后才可以进行锻炼。
纯属手打,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若觉得写的还可以,请点赞关注一下!痛风的症状以及如何治疗?
我是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痛风科医生刘良运,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痛风的临床病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血中尿酸浓度高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a)通常需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才会有第一次痛风关节炎的发作或是其他临床表现,这时候才开始称之为痛风;从未有过关节炎发作或其他临床表现者,只能称为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此时虽然血中尿酸浓度高,但临床上无症状,必须经由血液检验才能发现。高尿酸血症只是一种生化上的异常,注意增加运动、增加水分摄取、调整饮食等生活型态调整,或找出引发高尿酸原因予以矫正,血尿酸值可能会回复正常。
但若仍持续出现高尿酸血症,未来进展到患痛风的机率,随着血液中尿酸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需要注意的是,90%一直只在轻度升高范围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可能终生都不会痛风发作。除血中尿酸浓度高以外,包括肥胖、体重增加、喝酒、高血压、使用利尿剂、肾功能不全的人也是发生痛风的高危险群。
基因因素亦为重要因素,肿瘤坏死因子基因863C/A多型性及位于染色体4q21的第二环GMP-依赖性蛋白激酶基因、转型生长因子β1基因869T/C和-509C/T多型性与痛风也呈现显著相关。
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不需要立即使用降尿酸药物治疗,但必须找出潜在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并控制相关问题和疾病,尤其是未来可能恶化心血管风险的代谢症候群相关疾病。
药物如阿司匹林、酒精、利尿剂、抗结核药、环孢灵、化学治疗药物等会导致血尿酸增加,少数使用者可能会引起高尿酸血症而造成痛风。
急性痛风关节炎——突然剧烈关节疼痛急性痛风关节炎,大多为单一关节炎,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剧烈的关节疼痛,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红肿热痛,但后期可多处关节炎发作和发烧。急性痛风关节炎大多是突然发作,常在午夜或凌晨发病,半夜被刀割般的疼痛所惊醒,有些病人可有轻微疼痛或刺痛为痛风发作的先兆。急性痛风主要侵犯下肢远端关节,初发时好发关节的频率依序为第一脚趾关节、踝、膝关节等,关节红肿、灼热发胀,不能触碰,甚至不能盖被子。
60%-70%首发于第一趾跖关节,反复发作逐渐影响多个关节,大关节受累时可有关节积液。最终造成关节畸形。夜间或清晨,通常在几小时内达到顶峰,常不能被触及,皮肤发红发亮,并会导致脱屑。大多是突然发作,常在午夜或凌晨发病,有些病人可有轻微疼痛或刺痛为痛风发作的先兆。急性痛风关节炎主要侵犯下肢远端关节,初发时好发关节的频率依序为第一脚趾关节、踝、膝关节等。若血尿酸值持续过高,经过一段时间产生结晶在关节腔内沉积,急性痛风关节炎的发作频率大多会随时间增加。
急性痛风通常是短时间摄入嘌呤过多而尿酸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发病,而且常常是晚上发病,半夜1-2点钟,脚的拇指和手拇指关节,剧烈疼痛、红肿发热,关节周围常见弥漫性红斑。痛风最常见的表现包括:
普通的痛风,就是走路的时候感觉不对劲;
再进一步,就是走路需要踮着脚或扶着桌子;
再加强的痛,就是下半身动一下就痛,上半身忍痛还能活动一下;
最厉害的痛,就是躺在床上,直不起腰翻不起身,任何部位一动就痛。
痛风痛起来就是钻心的痛,骨关节和软骨牵连其中,像是被撕扯。而且痛风还是不定期的,来去一阵风,所以说,即使关节痛,也要引起重视。
不发作间歇期——间隔时间差异较大不发作间歇期(Interval gout)是指两次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间的无症状不痛期间。急性发作后可自然缓解,不留任何后遗症而完全复原,此时无症状期称为不发作间歇期。
病人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急性痛风发作之间隔时间差异颇大,根据研究,约有4%的患者终生不再发作,大约61%在一年内复发,约88%在两年内复发,有些人甚至十几年后再复发,但一半以上患者发作的频率会随时间经过而增加,不发作间歇的期间越来越短。
慢性痛风石关节炎——关节和软组织形成结晶长期没有治疗时,痛风病人的疼痛会逐渐波及指、趾、腕、踝、膝关节等全身关节,进而周围软组织和骨质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功能障碍,尿酸结晶不断沉积,慢慢地形成了结石一样的痛风石(痛风结节,即尿酸钠盐的结晶),有些会导致关节变形,严重时关节丧失活动能力。
痛风石也可能在耳朵、皮下、脊椎关节、软骨等处发生,也可能沉积在内脏器官,尤其是肾脏,而影响脏器的功能。此种痛风石出现距离第一次痛风发作的时间自3至42年不等,平均为11.6年,但近年来报告已经缩短到平均5到6年即出现痛风石。
慢性痛风石关节炎(Chronic tophaceous gout)虽然可能不如急性发作的剧痛,却会引起该关节、组织的破坏、变形或功能损伤,而且痛风石在身上出现的部位会不断增多、体积增大。
要注意痛风石如果有表面伤口破皮容易流出白色尿酸盐结晶,宜注意有无并发细菌感染;也不宜只由患者自行处理,应尽速就医评估,以避免感染扩散甚而造成骨髓炎、坏死性筋膜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不幸时甚至可能导致必须截肢或死亡的遗憾,不可不慎。
由于尿酸结晶长期沉积,关节会造成永久性畸形和功能障碍;尿酸盐还会不断沉积到肾脏里,形成肾结石、临床出现水肿、少尿、蛋白尿、夜尿增多、高血压、贫血等现象,提示肾功能的损害逐步加重。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会出现不可逆转的肾功能衰竭进而危及生命。
痛风的治疗——药物和其他治疗药物治疗又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期两大类,两者使用的药物不同,所以患者一定要分清楚什么时候该服用哪类药物。例如:急性疼痛时宜使用消炎止痛药物,此时使用降尿酸药物并没有帮助;相反地来说,在不痛的痛风间歇期和慢性期,宜使用降尿酸药物,使血尿酸值持续维持在<300μmol/L,可以让痛风较不易再发作,痛风石也应可逐渐消失。另外宜对病患进行充分的卫教,改变生活型态,并告知遵循医嘱以及服用药物的益处。而且不要使用其他疗效未经证实之辅助疗法。
患者不要自己买药降尿酸,因为降尿酸的药物有很多种,每个人的发病原因不一样,用的降尿酸药物也不一样,而且一般降尿酸的药物副作用较大,所以必须在专业的医生监管下服用。成都风湿医院根据患者体质采取最安全的降尿酸方法,并且关键降的是沉积在各个关节组织的尿酸盐结晶,必须把这些结晶溶解了,才能让尿酸持续达标,减少复发。
痛风患者需长期综合治疗,定期门诊随访,定期复查血尿酸、尿尿酸、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常规、肾脏和输尿管B型超声波等,观察疗效、药物副作用、病情变化,调整治疗药物,指导饮食调整。
痛风的治疗除药物治疗外,治疗还应个体化,根据不同病人的病情、发病部位和相关合并疾病的不同,以及患者临床表现选择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
痛风的治疗是长期的,很多患者中途就放弃了治疗。为了坚持治疗,患者有必要准确理解进行治疗的目的。
首先痛风发作之际使用的药物和疗法,主要是缓解发作时的疼痛,并不降低痛风病因;其次发作结束后,自觉症状也消失,这时是疾病发作的初期。应该立即就医,进行药物和疗法综合的治疗,可以避免引发多种生活习惯病。
如果乐观看待痛风病的治疗,就不会引起痛风的持续发作和并发症。在控制尿酸的治疗中,饮食疗法和日常调理当然很重要。但是,这是建立在药物和疗法治疗的基础之上。如果持续在痛风科或风湿免疫科与医生配合,规律服药和加强治疗,尿酸控制和降到正常值,就可以让痛风不再复发。患者在坚持治疗时,有责任自我管理,做不做治疗在于患者自己。跟发作时产生的剧烈疼痛或严重的并发症比较,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不是什么难事。
经过常规检查与其他检查鉴别诊断,采用药物降尿酸和抑制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对于关节处痛风石,可以采用痛风石消融术取石,对于多关节、多部位尿酸结晶,可以采用针刀镜技术剔除,从而避免长期服药溶解结晶。术后采用软骨PRP、免疫净化治疗、关节修复治疗、中药渗透治疗和舒筋活络治疗能修复软骨细胞、清除尿酸盐结晶、增强自身抗体、预防关节进一步破坏,达到较佳的预后。
患上痛风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痛风
痛风就是人体内有种叫作嘌呤的物质,其新陈代谢发生了紊乱,身体未能将嘌呤进一步代谢成为可以从肾脏经尿液排出的排泄物,当血中尿酸(嘌呤的氧化代谢产物)浓度饱和时会形成结晶体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
主要病因:
情致不舒,和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五脏功能下降,肝分解和排毒功能受阻,肾脏的排毒功能下降。
主要症状:
一般发作部位为大母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突然发生红、肿胀、热、剧烈疼痛,且疼痛感逐渐增加,24小时内达高峰,然后慢慢减轻。急性痛风多在子夜发作,痛风初期发作多见于下肢,长期痛风患者有发作于手指关节。检查血尿酸浓度偏高,严重者会有痛风石,尿酸结石等现象
治疗方法:
先拍打发病的关节,缓解疼痛。全身冲击,重点冲击肝肾,每天每个部位不少于60分钟。
治疗过程中的现象:
此时的肝肾因气血的不畅会在冲击震动时感到疼痛,要冲击到每个部位疼痛消失。关节在冲击时会疼痛难忍,可能会出现紫痧,均属正常现象。
注意事项:
少食生冷的食物,注意保暖,饮食有节,禁忌酗酒尤其是啤酒,荤腥尤其是海鲜食品少食用。
痛风发病一般在哪些部位?
痛风病人怎么吃?
高尿酸该如何选择食物?
猪肉中嘌呤含量到底有多高?
……
这些常见又贴近生活的问题,大家却找不到标准的答案。这是因为,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建立一种简便、准确、统一、高效的食品嘌呤含量测定表,所以,很多食物的嘌呤含量无从查起!
为了更好地帮大家科普,小编收集了近几年关于食物嘌呤含量的权威数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常见食物嘌呤含量表(每百克)
不同食物嘌呤含量不同,整体嘌呤高低排序如下:
1. 果蔬类
果蔬类包含水果和蔬菜两大类,其嘌呤含量极低,对高尿酸朋友非但没有危害,反而能促进尿酸的排出,鼓励多吃!
2. 谷薯类
谷薯类即主食类,以提供能量为主,嘌呤含量相对较低。
3. 畜禽类
畜禽类包含猪、牛、羊、鸡、鸭等,其中鸭肉嘌呤含量最高,其他嘌呤含量适中,均在100~150mg范围。
4、鱼类
鱼类包含淡水鱼和海鱼,其嘌呤含量和鱼种类有关。整体上,鱼类嘌呤含量略高于禽畜肉类。
其中,尤为注意的是沙丁鱼、凤尾鱼和秋刀鱼,在鱼类中嘌呤含量最高,危险性最大,是要禁止食用!
5. 虾贝类
虾贝类主要是带壳的水产或海产类,如蛤蜊、基围虾、扇贝等。大家看看草虾,它的嘌呤含量甚至高达719mg。
整体上,虾贝类嘌呤含量要高于鱼类,所以我们常说吃海鲜容易得痛风主要是指虾贝类摄入过多。
6. 内脏类
内脏类主要是指肝、肾、心、脑等。内脏类除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严重超标外,其嘌呤含量往往也很高。因此,内脏类食材是需要严格控制的!
7、干货类
干货类包括干豆及脱水后的菌菇类,如干黄豆、干紫菜等。食物脱水后,嘌呤含量往往都异常的高,这类食物也是需要避免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黄豆(218.2mg)嘌呤虽然很高,但其制品通过加工或稀释后,嘌呤含量会大幅度降低,如豆腐(20mg)、豆浆(22mg)等完全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二、其他因素
此外,除了选择低嘌呤的食物外,还有很多其他方式可以避免过多的嘌呤摄入,如:
-01.不喝荤汤
嘌呤能够溶于水,研究也证实:水煮10 min后, 肉中嘌呤含量迅速降低,而汤中嘌呤含量升高, 并随时间延长趋于稳定。
-02.生肉代替熟肉
把刚买回来的生肉煮熟后,再进行加工烹调。
-03.不喝酒
酒类虽然嘌呤含量较低,但酒精能够抑制尿酸的排泄,所以“啤酒+海鲜容易导致痛风”是有一定道理的。
对于,尿酸高的朋友,此处的酒不单单是指啤酒,而是包含所有含酒精的饮料,如白酒、红酒、黄酒等。
有什么方法帮助预防和缓解痛苦吗?
痛风是尿酸单钠结晶沉积病,其生化特点是细胞外液中尿酸盐浓度达到饱和,在血液中表现为高尿酸血,即血清或血浆中的尿酸盐浓度超过6.8mg/dL(约400μmol/L);该水平接近于尿酸盐的溶解度极限。
痛风通常单关节发作且炎症强烈,多位于下肢。至少80%的初始发作累及单个关节,最常为拇趾底部(第一跖趾关节,称为足痛风)或膝关节。其他部位的关节也可能受累,患者可能表现为多关节发作,这种情况更多发生于病程较长的患者。持续存在慢性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患者可能出现组织中的固体尿酸盐沉积伴关节损伤。
踝关节、足背、腕关节、手指或鹰嘴囊受累,这些虽然可为始发表现,但在痛风复发时更常见–其他可能受累的部位包括其他滑囊、肩关节、髋关节和胸锁关节。
中轴关节受累不常见–虽然比外周关节受累少见得多,但痛风也可以发生在脊柱和骶髂关节,腰椎是最常报告受累的区域。大多数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背痛的确诊痛风病例与痛风石相关。也可能存在神经系统受累的体征和症状。
早治疗
患者感觉到发作后应尽快开始治疗,最好是在症状发作后的几个小时内开始。治疗越早开始,则症状缓解越快和越彻底,尤其是当初始治疗时就使用选定抗炎药物的推荐全剂量。患者应在发作期间坚持治疗,一般可在症状明显缓解后减少剂量。
1、秋水仙碱–若能在发作开始后的24小时内使用,则其效果至少与其他药物相当。秋水仙碱第1日的总剂量不应超过1.8mg,可以按1次0.6mg、一共3次给予,也可首先给予1.2mg,1小时后再给予0.6mg;第1日之后一日服药1次或2次,直到发作缓解。部分国家的秋水仙碱片剂规格为0.5mg而不是0.6mg。
2、强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尤其适用于年轻(60岁以下)无肾脏、心血管和活动性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如萘普生(一次500mg,一日2次)或吲哚美辛(一次50mg,一日3次)。
3、口服糖皮质激素–口服糖皮质激素特别是不宜在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和有NSAID使用禁忌证的患者。初始剂量为泼尼松或泼尼松龙30-40mg,一日1次或分2次给予
疗程
一般可在发作完全缓解后的2-3日内完全停止治疗,但我们有时会在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时减缓停药速度,以降低复发(“反跳”)风险。
预防发作
在降尿酸治疗的头几个月一般要继续使用低剂量抗炎药物。这种治疗称为“通风发作抗炎药预防”,其目的在于降低再次发作的风险,因为降尿酸治疗的早期常见痛风复发。
在发作期间继续降尿酸治疗
发作时已在接受降尿酸药物治疗(例如,别嘌醇、非布司他、丙磺舒、苯溴马隆或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的患者应继续治疗,不要中断。暂停用药没有益处,并且停药一段时间后的复用可能会诱发痛风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