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早期症状饮食,糖尿病初期吃什么能快速降血糖?
所有糖尿病前期的人都可以依靠饮食来逆转高血糖,就看大家能不能把握住。这里为大家推荐四件“降糖利器”。
菊粉研究表明,每天摄食菊粉能使结肠中的有益菌大大增多,同时减少病原菌和腐败菌,如沙门氏菌、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现在很多酸奶里都添加了菊粉,它能使双歧杆菌增殖5~10倍,改善人体菌群分布。换句话说,菊粉是肠道有益菌的粮食,有了它,肠道有益菌的队伍就会变大变强,胰岛素的工作也就能正常运行了。
我们常吃的很多食物里都有菊粉,比如小麦、洋葱、韭菜、桔梗,但它们含量都极少。因此,一般都是将提取出的菊粉冲泡饮用,每天空腹喝10克菊粉,喝完血糖会有明显下降。即使你血糖不高,每天用一点菊粉泡水喝,还能美白皮肤。
β-葡聚糖β-葡聚糖也是有益菌的粮食,而且它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激活人体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有害菌进入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激活了它,身体对付有害菌的作战能力就会加强。现在美、法等国食药监局强制规定:“一般成人日均摄入食品中的这种物质绝对不能低于3克。
”在国外,人们多从燕麦和大麦里摄取β-葡聚糖,可是含量最高的食物既不是燕麦也不是大麦,而是我国的特产:青稞。青稞里 β-葡聚糖的含量高达10%左右,青稞的食用方法多样,做粥、制饼、蒸馒头皆可。
茯苓茯苓里的一种物质是所有食物中含量最高的,就是膳食纤维。每100克茯苓含膳食纤维80.5克。膳食纤维不仅能改善肠道功能,还能抑制肠道吸收糖分,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爱喝粥的人都担心粥的生糖指数高,放些茯苓进去煮一下,就可以有效降低生糖指数了。
多酚类物质多酚类物质被称作“第七类营养素”,它可以被肠道菌群很好地吸收,使外周血抗氧化力显著升高,还对人体的糖代谢障碍具有调节作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多酚类物质主要在绿茶、蔬菜、水果、豆类、红酒以及完整的谷类里。
在芝加哥举办的国际内分泌学会和美国内分泌学会的联席会议上,有一项研究显示,在糖尿病前期的成年患者中,有一种新药可以改变胃肠道中微生物种群及它们的环境,这种新药可以在4个星期的治疗后提高了葡萄糖耐量,又不用改变饮食。这种新药的主要成分正是菊粉、β-葡聚糖、膳食纤维和多酚类物质。因此,在少接触那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之外,再搭配富含这4种物质的食物,我们的血糖就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一口嚼30次低糖饮食的关键不只是食物的种类,食用方法也有讲究。研究表明,早餐吃同样的东西,咀嚼的次数不同,人体血糖值也不同。现在很多人吃饭都会不自觉地加快速度,时间是节省了,健康却被忽略了,这是很危险的。
当食物一口气进入体内的时候,胰岛素还来不及分泌,血糖值便会急剧上升,而慢慢进食则能够让胰岛素有充足的时间分泌,从而减缓血糖的上升速度。专家建议大家吃早餐时一口要嚼30下左右,这样血糖会大幅度下降,而且血糖的曲线也会变得平稳,没有了峰值。
先吃菜,后吃饭在食物种类不变的情况下,进食的先后也对血糖有影响。专家建议每顿饭先吃菜,后吃饭,吃菜也以蔬菜为先,肉类为后。别一上来就夹肉吃,先吃几口菜,然后再吃肉,你的血糖就会变得“安分”很多。这是因为吃菜就等于在吃膳食纤维,例如豆豉,可以让之后吃下的糖分附着在膳食纤维上,糖分的吸收就会变得比较慢。
餐后洗澡进食的过程很重要,进食之后的步骤也不能忽略。血糖偏高的人在餐后1个小时内最好消耗一定热量,但此时又不宜进行大剂量运动,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洗澡。晚餐后出去遛个弯,回来洗个澡,就可以带走身体的不少热量,而我们身体首先消耗的热量就是糖分。
糖尿病初期吃什么药好?
这是很多刚刚确诊了糖尿病的人最关心的问题,有些人恨不得立即服用降糖药把血糖降下来,有些人却正相反,不愿意服药,要么担心一旦吃了药就得一辈子吃,要么担心长期吃药会损肝伤肾,如此等等,到底该怎么办呢?
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地对待,得了糖尿病也是如此,特别是在糖尿病的初期,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案也要做具体的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全面检查身体糖尿病并非突然发生的,血糖是逐渐而缓慢升高的,有些人在诊断糖尿病前实际上高血糖已经存在1-2年,只是没有及时发现而已。而长期的高血糖对组织器官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害,比如很多人是得了冠心病、脑梗等疾病才发现患有糖尿病,对于已经发现有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人,立即服用降糖药把血糖控制好是必须的选择。
胰岛功能检查糖尿病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体内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所致,但大多糖尿病人,尤其是在糖尿病的早期,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即体内胰岛素并不缺乏,而是机体利用胰岛素的能力下降,此时如果采取不断刺激胰岛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的措施,不但血糖降不下来,还会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和损伤胰岛细胞。因此,应当进行胰岛功能检查,为是否用药以及用哪一类降糖药提供依据。
明确不同时间血糖的高低血糖的高低常通过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来判断,空腹血糖代表机体进餐8-12时后基础生理状态下的血糖水平,而餐后2小时血糖反映的是进餐对血糖的影响以及胰岛功能的状态,在降糖药的选择上是有区别的,这也是制定治疗方案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的早期,经过上述分析后,该不该用药,用什么药才能心中有数,比如:
如果已经有并发症发生,必须用药将血糖尽快降下来。
如果主要是胰岛素抵抗造成血糖升高,可以使用胰岛素增敏剂类的药物。
如果主要是空腹血糖高,则可使用双胍类的降糖药
如果主要是餐后血糖高,选择阻止血糖吸收或是促进胰岛素释放的降糖药更合适
如果只是血糖偏高,又没有并发症发生,则可先不用药,通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特别是循序渐进的减肥就能使血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得到良好的控制
总之,对因治疗才会有好的效果,特别是对糖尿病这种与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终生都需要治疗的慢性疾病来说,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早期糖尿病通过运动和饮食调理是否能够康复?
早期糖尿病要看是否已经确诊糖尿病,通常糖尿病前期是可以逆转的,糖尿病前期指的是没有达到糖尿病的基础,但是已经比正常的血糖高了,叫高血糖,如过能够在发现血糖升高的时候及时的从饮食和生活习惯上进行干预,是可以让血糖恢复正常的,不过具体也要看是一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通常1型糖尿病大多数与遗传因素有关,虽然环境因素也有,但是相比2型糖尿病来说,不可控的因素更多。对于从饮食或者生活习惯上改善糖尿病,2型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以下有糖尿病的诊断的标准,以及高血糖也就是糖尿病前期的临界值,可以作为参考:
从饮食以及运动上改善糖尿病,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控制一个合理的体重,尤其是对于2型糖尿病来说,可以起到非常有效的降低血糖的作用。
从饮食上来说:
1.控制总能量的摄入,不仅仅是控制升糖指数高的食物,还有总能量,就是摄入的食物要控制量,避免肥胖。
2.主食粗细搭配,可以延缓餐后血糖。
3.膳食荤素搭配,可以延缓胃的排空,同时也能控制餐后血糖。
4.多吃蔬菜,每天500g,蔬菜中不仅有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职务活性物质,可以修复空腹血糖受损的问题。这里要说一下土豆,土豆其实已经被划为主食,因为其淀粉含量高升糖指数也高,但是糖尿病患者也是可以吃的,只需要将土豆放凉以后再吃,酒会影响血糖,同时饱腹感强,还能起到减肥和润肠通便的作用。
5.水果如果想要吃升糖指数的高的,建议注意三点即可,首先要两餐之间吃,其次切成小块吃,第三慢慢吃,不同升糖指数高的水果,可以参考下图可以摄入的量:
6.不吃或者少吃油炸类的,烧烤类的食物,这些食物虽然升糖指数不高,但是能量过高,会引起肥胖,不利于体重的控制,当然也会影响到血糖。
从生活习惯及运动上来说:
1.早睡早起,每天充足的睡眠,这样身体的抗病能力才更好,并且也更有利于体重的控制。
2.戒酒,饮酒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3.足量饮水,每天1500-1700ml。
4.适量的运动,有氧运动最好每天进行,运动需要循序渐进,可以从每天半小时开始,逐渐过渡到每天1小时或以上。
5.避免久坐,尤其是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很容易引起腹型肥胖,增加糖尿病风险,也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从饮食方面要注意什么?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主的慢性病变,多表现为空腹血糖高,平时容易饥饿,口干饮水多,极速消瘦,上厕所频繁。患有糖尿病的病人不能吃含有高糖、高脂和腌制食品。需要少吃淀粉类,粥类,减少脂肪摄入,选择高纤维食物,如粗粮,含纤维高的蔬菜,可以少量多餐,进食规律,需要多喝水,多运动。
请问糖尿病的餐前血糖指标以多少为标准?
餐前血糖?应该是空腹血糖吧。
空腹血糖(简写为FPG)是糖尿病的监测指标之一,指在8~10小时未进食后所测的血糖值。通常为隔夜空腹检测,即在早上6~8点采早餐前血液进行检测。
【诊断标准】
<3.9 mmol/L 血糖偏低
3.9~6.1 mmol/L 血糖正常
6.1~7.0 mmol/L 空腹血糖受损(简写为IFG)
>7.0 mmol/L 可能为糖尿病,需要进一步进行糖耐量测试(OGTT)进行诊断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检测指标会有不同。
其中空腹血糖受损(IFG)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人之间的过渡状态,通常视为糖尿病前期的表现之一。在此状态中的人群尚有可能回到正常范围,只要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注意科学的饮食和运动。但如果继续发展,病情将不可逆转,完全进展为需要终身服药的糖尿病患者。
【注意事项】
为保证准确,检测前可少量饮水,但避免进食、避免剧烈运动、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初次就诊时,指标在边缘区间的患者可考虑换一天再次检测确诊。
对于刚刚进行过手术、和服用影响糖代谢药物的患者,不宜检测血糖。
除了血糖,控制糖尿病还要监测这几个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将显示你在8~12周以来血糖控制情况。
参考文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