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被误诊为糖尿病,你有过被医院误诊的经历吗?
有啊,而且吓得半死。这也是我对那家医院始终印象不好的原因。
当然这不是我当医生以后的事情,是2000年前后的事情,我还读高中。
那段时间我胃肠功能紊乱,每天都有间断性腹痛,就需要去卫生间才会缓解。实在受不了了,给我爸妈打电话叫到学校,带我去了我们地区最大的综合医院------运城地区医院消化科。接诊的是一位女医生,给我触诊后建议我做个钡餐造影。然后我的噩梦开始了。
我那个时候是高中生,刚16岁,喝完苦逼的钡餐,躺在机器上接受检查。放射科的医生喊:脱裤子,我就开始往下脱裤子,那边就开始喊不是让你脱裤子,是让你把裤子往下脱。说实话,我当时胃里翻江倒海,我烦躁的继续往下脱裤子,那边又在喊,哎,别往下面脱裤子啊,把裤子往下脱一些就可以了。我似乎还是不能配合他们,然后就听到他们说算了算了,就这样吧。然后我就从机器上下来了。晕晕乎乎。
结果当天取不出来,我父母也就回了老家。一两天后我一个人去取了报告,拿着报告去了消化科。
那天的印象我极为深刻,也极具有粉刺意味。我走到医生诊室后,里面有几个实习生,说医生开会去了,说你要着急就问旁边的老医生吧。不懂医的人有一种天然的对白头发的医生莫名的尊重。我毕恭毕敬的拿着钡餐结果给这位白头发的老医生看,老医生一看,说你这个是乙肝,必须吃药,一个疗程600多(具体600或者800忘记了,但已经超过我的支付能力,我当时月月生活费才100多一点啊)。乙肝之类的广告在农村那个时候很多,也似乎知道这个病特别难治。当时就把我吓蒙了,我应该都快哭出来了,我只说我的钱不够,能少开点吗?老医生说那也要好几百。我哭着走出医院,在公共电话给我邻居打电话,叫到我爸妈过来。我哭着说医院给我确诊是乙肝,要吃药,钱不够,让他们过来。
我爸妈也吓坏了,说那赶紧回来吧,咱们去541医院看看去。顺便说一句,541是我们县城东镇的医院,也是三级医院,我的一个本村的叔叔在那里做内科主任医师,我们村生病了基本都去找他,人很好。
我回到学校立刻给班主任请了假回老家,班主任一听是乙肝也吓坏了,毫不犹豫就批准了我的假。
第二天去了541医院,叔叔一看到钡餐报告就告诉我不是乙肝,这个不能确诊乙肝。我爸妈和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当时我也就没有去做乙肝五项检查,可能也是有点贵的原因吧。
但是钡餐报告就可以看到是乙肝绝对的是忽悠人,大忽悠!这也是我读医学上了临床课后才知道的,这也是我这么多年一直对这家医院耿耿于怀的原因,也许那时是商业合作,但是拿医疗做合作,拿医疗来赚钱,绝对的是良心被狗吃了,当年的院领导、科主任、厂家一定是赚的不少,但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的运城市人民医院已经发展的相当不错了,还是饶了他吧,但这个事情我今天不吐不快,舒服多了。
大家为什么害怕得糖尿病?
宁光教授表示,目前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很高且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据数据统计,我国大概有1.5亿的糖尿病患者,18岁少年人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超过11%!还有大概5000万的潜在糖尿病患者。
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属于亚洲最高的国家之一。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具体说就是餐后血糖在7.8mmol/L到11.1mmol/L之间(即糖耐量减弱),或空腹血糖在6.1mmol/L到7.0mmol/L之间(即空腹血糖受损)的状态。而中国大约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没有进行足够的血糖控制。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是因为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引起一系列综合征的常见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脏、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并且致残致死率高。 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发病前期,主要表现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多食易饥!中期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大便干燥!晚期临床表现为身体消瘦,血糖升高,白内障,视力下降,失明,腿脚浮肿及脚部溃烂无法愈合甚至截肢!一旦患上糖尿病就会产生四大危害:一、对肾脏危害:高血压高血糖异常升高导致出现糖尿病肾病,最早时会出现蛋白尿,后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二、心脑血管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收缩或高血压、高血脂,严重会造成死亡。三、对周围血管的危害:糖尿病人群因血糖快速升高,导致周围血管病变,皮肤奇痒无比,脚部易出现局部组织溃疡。四、对神经的危害易有致死的几率!糖尿病对人类健康有极大的危害,并且致残率,致死率高,而且这种危害是在你不知不觉中发生的。糖尿病的危害还包括急性伴随症状,尿病合并感染:得病人数高,两者互为因果,必然要兼治。常见的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泌尿系感染和皮肤感染。危害还在于糖尿病高渗综合症: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半数无糖尿病史,临床表现包括脱水严重,有时可因偏瘫、昏迷等临床表现而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死亡率高达50%。如果您和您的家人出现了以上症状或者想咨询如何预防糖尿病、糖尿病需要注意什么的,请您第一时间登录移动健康专家APP寻找北京协和医院副主任医师进行寻医问诊,以免错过最佳诊断时间。景雅莉(副主任医师)现就职于北京协和医院 内分泌与代谢科 从事内科、内分泌临床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年来在临床一线参与了大量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和治疗工作,尤其在糖尿病、甲状腺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较多的临床经验。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科研项目。景医师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疾病治愈率高,患者好评率高达98%,很多来找他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一号难求。移动健康专家APP急患者所需,现特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开通实时线上寻医问诊服务,让糖尿病患者在家足不出户,免去舟车劳顿、排队,挂号等待的漫长时间,在家通过手机就可以连线北京协和医院景雅莉副主任医师实时在线问诊,从此不再为看病难、寻医难而烦恼。
血糖总是忽高忽低怎么办?
血糖总是忽高忽低更可能的原因是:触发了应激反应!或者原本是应激性糖尿病,被误判为二型糖尿病错误治疗。
我们的身体有非常精密的血糖调控机制,人体影响血糖水平的激素有很多种,除了降糖的胰岛素,还有胰高糖素,肾上腺素,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儿茶酚胺等多种升糖激素。
压力、紧张、熬夜、失眠、酗酒、高负荷工作、低血糖、负面情绪都是常见的应激刺激因素,都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当这些应激因素频繁出现,就会引发应激性糖尿病!
糖尿病有四种主要类型,一型,二型,应激性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一型糖尿病是胰脏受损,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所致,二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胰岛素相对不足和靶细胞胰岛素敏感度下降(胰岛素抵抗)。这里面最容易被忽视的,最容易被误判的,就是应激型糖尿病。
应激性糖尿病是指在严重应激状态下,胰岛素拮抗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加,引起的暂时性糖尿病。应激性糖尿病又称为特殊类型糖尿病,归入继发性糖尿病类型,以前仅仅特指烧伤、外伤等少数病人等情形,但是现在发现,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有明显的应激反应。
最新的糖尿病研究证实,持续紧张与压力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当我们处于压力状态,大脑为了保证正常运转,需要消耗大量血糖,身体会出现低血糖状况。糖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一旦低血糖情况发生,身体会启动低血糖应激反应,胰高糖素升高,胰岛素作用受到抑制,肝糖元分解出血糖,肌肉中的蛋白质以及脂肪都会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血糖,提高身体的血糖储备。
如果紧急情况反复出现,身体会处于战备(应激)状态,对血糖的需求大幅上升,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最强的升糖激素),持续提升胰高糖素(最主要的升糖激素),促进蛋白质脂肪通过糖异生作用产生血糖,大量游离脂肪酸补充进血液,为提升血糖提供原材料。
不识别应激反应错误降糖的结果:应激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身体通过提高血压、血糖、能量供应,让我们可以对外界危机及时作出反应,避免各种伤害。
在应激状态下,身体主动升糖,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糖素大量分泌的状态下,降糖药和胰岛素都会失效!当应激结束,药物发挥作用,又会突然导致低血糖,然后再次触发低血糖应激血糖再度升高!
如果你是应激性糖尿病,又错误的用药物或者胰岛素降糖,你的血糖就可能像受到了惊吓的兔子一样,不断的跳起落下又跳起!
因此应激性糖尿病一般不需要降糖治疗,更需要远离应激刺激,通过春山步疗、放松训练等非药物方式消除应激反应。医生很少会跟你提及应激性糖尿病,尽管糖尿病大部分由应激引发。
比如苏木杰现象,也是一种应激反应,就是低血糖后出现高血糖的现象。有时严重低血糖导致反应性高血糖,可持续数日之久。这是因为身体为了规避低血糖伤害,体内胰升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均显著分泌增加,故每次低血糖后会出现高血糖。
糖尿病是最易发生误诊的几种疾病之一!常规的糖尿病检查主要有:生化检查(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肾功能;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实验。
通常,只要血糖超过标准值(空腹血糖大于7mmol/l,餐后血糖大于11.1/l),你就被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然后大多都会按照二型糖尿病即胰岛素缺乏来降糖治疗。
敲黑板!医院几乎从不检查肾上腺皮质激素(GC)、胰高糖素、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引起血糖上升的激素,不排查应激反应和其他因素引发血糖高的情况。又如何知道你是不是由于应激刺激引起的血糖高?是不是继发性糖尿病呢?
也许你一直认为的二型糖尿病,可能正是应激性糖尿病却被错误治疗!
大量应激性糖尿病或者由于升糖激素影响导致的血糖高被误判为二型糖尿病,这绝不是开玩笑。二型糖尿病中只有15%存在胰岛素减少,85%存在胰岛素抵抗,而所谓的胰岛素抵抗中,少部分来自胰岛素血脂高引发的敏感度下降,更多的来自肾上腺素、胰高糖素、儿茶酚胺等一大波升糖激素的分泌增加,抑制了胰岛素的作用!
即使是典型的二型糖尿病,也会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导致血糖异常升高的情况,必须加以重视!
如何自我识别出应激性糖尿病呢?重点要看有没有触发熬夜、紧张等应激因素,然后看有没有饥饿、头晕、易怒、嗜睡等类似低血糖的反应,或者有血糖无端的异常升高,进一步可以去检测胰高糖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GC)的含量。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可能至始至终都在制造身体对高血糖的需求,而你所用的药物可能更进一步加快了这种发展趋势,如果你愿意停下来,反思一下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加以改变,你会发现,血糖紊乱状况很容易改变。
不论是二型糖尿病还是应激性糖尿病,作为生活方式疾病,除了药物控糖,更需要在识别清楚类别之后,通过饮食、运动、呼吸、放松训练等多方面进行调理。关于糖尿病精细调理,生酮饮食,应激反应等可查看我的问答,有具体调理方法。之前在疗养院指导慢病康复,全套非药物调理方法都在里面。悟空的第484个回答。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谢点赞欢迎转发!
vista专注非药物调理,给你的全是干货!怀疑有糖尿病该做哪些检查呢?
谢谢邀请: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致的慢性、全身代谢性疾病。主要是因胰腺不能正常产生胰岛素或身体不能正常利用胰岛素,导致血糖高于正常的一种综合征。
一、做空腹血糖(正常值)
①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mmol/L(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mmol/L(70~125毫克/分升)。
②空腹全血血糖≥6.7mmol/L(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mmol/L(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③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mmol/L(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6.4mmol/L(115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
④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mmol/L(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二、餐后血糖检查,正常值为:
①餐后1小时:血糖6.7-9.4mmol/L。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②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③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
三、孕妇血糖正常值
①孕妇空腹不超过5.1mmol/L
②孕妇餐后1小时:餐后1小时血糖值一般用于检测孕妇糖尿病检测中,权威数据表明孕妇餐后1小时不得超过10.0mmol/L才是血糖的正常水平;
③孕妇餐后2小时:餐后正常血糖值一般规定不得超过11.1mmol/L,而孕妇餐后2小时正常血糖值规定不得超过8.5mmol/L。
四、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血糖和血红蛋白的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给病人口服75g葡萄糖,然后测其血糖变化,观察病人耐受葡萄糖的能力,是目前公认的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在血糖异常增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为明确是否为糖尿病可以采用该试验。
假如这次真的感染病毒?
此次疫情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也涉及了许多方面,比如家庭,经济,生活方式等等,在疫情面前人人平等,疫情的传播是无差别的,不管你是贵人还是平民,都是有几率被感染,一旦感染了病毒,自愈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在第一时间送往医院就诊,这里就涉及到了医疗费用。当疫情刚出来的时候,国家就明令规定,只要是发热患者或者是感染者,到指定发热门诊就诊,不管最后是否被感染,前期的检查费都是由政府兜底,如果检测出来是感染者,那么后续费用也是由政府兜底,前提是必须要在指定发热门诊就诊。假如这次真的感染病毒,检查费、治疗费都下来,自己得花多少钱啊?
这个金钱的耗费是不确定的,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在疫情面前金钱就会显得有点微不足道,只要在第一时间就诊,那么治愈的可能性非常大,费用预计在10万以上,当然对于晚期感染者,费用又会不一样,而且治愈的可能性也非常小,如果是自己掏钱的情况下,估计很多患者都不会去治疗。就诊费用由政府兜底,这样做不仅可以解决感染者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同时也能做人口排查工作,让群众不再担心治疗费的问题。在疫苗没有真正研制出来之前,疫情就不会真正结束,所以最好的爆发就是减少外出,尽量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地方,这样是对家庭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