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健康知识,夏天吃哪些美食养生?
夏天吃酸梅汁,冬瓜汤,绿豆汤比较好一些。
夏天吃苦瓜炒肉丝,黄瓜炒火腿肠可以清凉败毒。
夏天要多喝水,对身体是不错的。
夏天一天要喝6―8杯水。为肌肤补充水分自己弹性,美容养颜。
立秋养生吃什么?
立秋的到来,预示着夏季过去了,正式进入丰收成熟的秋季,气温在这个时候开始有些降温了,但是也别忘了秋老虎的余威,闷热的天气还是会持续一段时间,期间还会伴着连绵的秋雨,此时却有四样食材又到了最佳食用的季节了。
1
莲藕
莲藕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含量也很丰富。莲藕具有通便止泻、健脾开胃,而且莲藕散发出一种独特清香,有一定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健中。
禁忌:莲藕偏凉性,脾胃功能低下者不宜生吃!
| 干煸藕条 |
By 肥小菇
用料
主料:莲藕一段
辅料:油适量、干辣椒适量、花椒适量、蒜三瓣、干淀粉适量、盐适量
做法
1.莲藕冲洗干净后去皮,将莲藕竖切面一切为二,切面朝着砧板,从右侧开始切起,就能切出长长的藕丝,这样切可以避开藕孔,不会切断
2.将藕丝用清水冲洗干净表面的藕粉沥干,在藕条上撒上干淀粉
3.锅内加入适量油,放入藕条炸至藕条表面变黄后捞出
4.将油倒出,留少许加入花椒葱蒜、干辣椒碎煸炒出香味
5.倒入炸好的藕条
6.撒上少许盐煸炒调味后即可出锅
2
茄子
“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吃茄子能降火气、初秋燥。中医认为,茄子味甘性寒,具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对于皮肤溃疡、口舌生疮等有一定的治疗功效。
| 蒜泥茄子 |
By 寓言7656
用料
主料:茄子2根
辅料:大蒜5瓣、香菜2棵、香油1汤匙、香醋3汤匙、香葱1棵、生抽2汤匙、食盐少许、白糖1/2茶匙
做法
1.准备食材,茄子、大蒜、香菜、香葱
2.茄子洗净,放入蒸锅蒸七八分钟左右,能用筷子轻松扎透即可。
3.蒸好的茄子取出晾凉
4.晾凉茄子的时候来调一碗料汁,大蒜捣成泥,放入少许食盐拌匀。
5.香葱和香菜分别洗净切末
6.切好的香葱放入蒜泥碗中,依次加入2勺生抽、3勺香醋、1勺香油。
7.最后加入少许白糖拌匀即成料汁。
8.晾凉的茄子撕成条控干水份
9.放入切好的香菜末,把调好的料汁直接浇在上面即可。
3
山药
山药有健脾益胃助消化的功效。山药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益肺气养肺阴,可治疗肺虚、痰多、嗽久之症。所以,立秋时节养阴养肺是重点,多食山药可以让养生功效更好。
| 玫瑰山药泥 |
By 1粗茶淡饭1
用料
主料:山药250克、玫瑰花茶4朵
辅料:炼乳40克
做法
1.备好所需食材
2.将山药去皮切片,放入电饭煲中蒸制
3.在蒸山药期间,可以把玫瑰花茶掰成碎片备用
4.山药蒸到能用筷子轻松扎透
5.用勺子把山药碾压成泥状,再倒入玫瑰花碎
6.放入炼乳搅拌均匀
7.将拌匀的山药泥装进裱花袋中,挤出自己喜欢的形状即可
4
冬瓜
冬瓜之所以叫冬瓜,是因为冬瓜成熟时表皮会形成一层白霜,每年8-10月份是冬瓜的成熟季节,冬瓜富含维生素且钾含量高,钠含量较低适合高血压的人食用,而且冬瓜的热量低不含脂肪,特别适合减肥期间的人食用。
| 鲜肉冬瓜卷 |
By 月落乌啼
用料
主料:冬瓜200克、肉末50克、胡萝卜半个、蘑菇2个
辅料:葱1根、姜2片、盐少许、酱油少许、料酒15毫升、水淀粉少许
做法
1.冬瓜切薄片
2.水开后,放入冬瓜片焯下,别太久,软了就好,捞出冷却
3.准备材料,都切末或丁
4.肉末,胡萝卜丁和蘑菇丁混合,加入姜末,葱花,盐,料酒,酱油,搅拌均匀
5.冬瓜片一端放上肉馅
6.卷起
7.排放在盘子上,水开后蒸10分钟左右,蒸出的汤汁加少许水,酱油煮开,加水淀粉勾芡,淋在冬瓜卷上,撒葱花。
夏季有哪些养生可口的清淡食谱?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熊苗营养师推荐几款健脾和胃的食谱,供您品尝。
1、凉拌莴笋
【用料】鲜莴笋350克,葱,香油,味精,盐,白糖各适量。
【做法】1.莴笋洗净去皮,切成长条小块,盛入盘内加精盐搅拌,腌1小时,滗去水分,加入味精、白糖拌匀。2.将葱切成葱花撒在莴笋上,锅烧热放入香油,待油热时浇在葱花上,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利五脏,通经脉。
2、青椒肉丝
【用料】猪肉(瘦肉)250克,青椒(肥厚者佳)250克,香油30克,精盐2克,酱油3克,湿淀粉30克,豆豉20克。
【做法】1.将瘦猪肉洗净,切成细丝状,加入香油、酱油各半,与湿淀粉调匀,腌30分钟待用。将青椒去蒂、籽,洗净切成丝状。2.将锅置于火上,注入香油,烧至八成热,倒入青椒、肉丝、豆豉,翻炒至肉熟时,加精盐、酱油,炒匀起锅盛盘即成。
【功效】开胃补虚。适用于脾胃虚弱,产后病后食欲不振,身体困倦者。
3、奶油冬瓜球
【用料】冬瓜500克,炼乳20克,熟火腿10克,精盐、鲜汤、香油、水淀粉、味精各适量。
【做法】1.冬瓜去皮,洗净削成小球,入沸水汆熟后,倒入冷水中冷却。将冬瓜球排放在大碗内,加盐、味精、鲜汤上笼用武火蒸30分钟取出。2.冬瓜球入盆中,汤倒入锅中加炼乳煮沸后,用水淀粉勾芡。冬瓜球入锅内,淋上香油搅拌均匀,最后撒上火腿末出锅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生津除烦,补虚损,益脾胃。
4、兔肉健脾汤
【用料】兔肉200克,淮山30克,枸杞子15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大枣30克。
【做法】1.兔肉洗净,与其他配料武火同煮。2.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煎煮2小时,汤、肉同食。
【功效】健脾益气。
5、鲫鱼汤
【用料】鲫鱼1~2条(约800~1000克),大蒜2头,姜少许,盐、酱油、葱等调味品少许。
【做法】1先将鲫鱼剖杀,洗干净,在鱼身抹少许盐。2.置一锅放入食油烧热后,放入干净鲫鱼,煎至两面黄捞出,放入另一锅,加水、大蒜,姜,大火煮几分钟,汤色泛白,放入葱花即可。
【功效】健脾养胃,利湿行气,通脉发乳。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纳呆、气滞等,还常用于产后少乳。
6、鲜藕蛋羹
【用料】鲜藕500克,鸡蛋2个,油少许,盐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1.先将鲜藕榨成汁,然后将鸡蛋打入碗内调匀,倒入鲜藕汁中,加入少许猪油、盐等调味品。2.将盛有鲜藕鸡蛋汁的碗放在蒸笼内,大火蒸10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开胃,益血生肌。
7、荷叶茯苓粥
【用料】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1.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2.出锅前加入白糖,见白糖化开即可。
【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
8、玉米粥
【用料】玉米面200克,大米100克。
【做法】1.锅内加适量水,用武火烧开,加入大米煮成粥。2.将玉米面放入锅中,边放边搅,使玉米面均匀地混合在粥中,煮开后,改用文火煮5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益气宁心。《本草纲目》提到其“气味甘平,无毒,主治调中开胃”。可以说,玉米是老幼皆宜的“黄金食品”。
文/熊苗营养师
夏至养生的经典语录?
夏至养生很重要,多喝开水勤洗澡,天热不要到处跑,早晚喝碗豆腐脑,水果多吃大蜜桃,多吃蔬菜少酒肴,不生气来没烦恼,身体健康精神好!
夏至到,养生忙,宜清淡,离牛羊,多青菜,利胃肠,别生气,和宜养,好激动,心肝伤,晨早起,身体强,适锻炼,寿无僵。僵?错了吗?夏至养生把握“三时”
俗语说“不过夏至不热”,可见夏至之后,将迎来盛夏的高温酷暑。夏至养生宜做到养阳当时、嬉心恰时、休息及时,方可歇出健康来。
什么是养生?
日常工作生活中,身心的放松非常重要。
国内外众多的研究已经表明.心理调节对心身的健康重要性是非常明显的,可以改变人对疾病的传统错误认识,明显地改变人对疾病的恐惧情绪,提高身体免疫能力,减轻或消除疾病症状,改善体质,延长生命。
养神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神的物质基础
神的表达形式有“神气”、“神明”、“精神”、“神机”等。
中医学认为,神是人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它包括精神意识、知觉、运动等,以精血为物质基础,是血气、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并由心所主宰。
也就是说,人的形体运动受精神意识支配,人的精神状态与形体功能密切相关,在同样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精神意志坚强的人,身心遭受的损害会比意志薄弱者轻得多。
神首先表现在气血方面。
因为气血是化生精神的基础物质,故气血的多少与人的精神状态息息相关,气血充盛则精神旺盛,气血不足则精神萎靡。
《黄帝内经》说: “神者,血气也。”
可见,人体的精神活动正常与否,要以气血的功能活动为前提,若气血化生障碍,运行、输布失调,皆可影响神的活动。
临床上,当心血不足时,可表现为心跳、心慌、健忘、失眠;反过来,若精神过用,又会暗耗气血,导致气虚、血虚,或气血两虚。
另外,神与五脏也是息息相关的。中医认为五脏藏精而化生神。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神、魂、魄、意、志都是属于人的精神活动范畴,但它们分别有赖于五脏所藏的物质基础,即血、气、脉、营、精。
“五脏藏神”在于强调人体内部有承担心理活动的统一系统,神是在全部生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最为高级的机能,即脏器间的整体协同作用,是产生精神活动的先决条件,如果各脏器不能协调和谐,则不可能有正常的神志活动
养神以不伤为本
古代养生家认为“神安则寿延,神去则形散,故不可不谨养也”。
养神以不伤为本,即首先要避免对精神的各种伤害,防止七情过度;其次是心欲常静,这里所说的静不是绝对的不动,静者即静动也,非不动也。精神不用则废,多用则疲,疲则不足;用之则振,振则生,神则足。由于“大用则竭”,所以合理用脑有助于健脑全神。
那么什么消耗我们的阳气最多呢?
是精神。从中医角度讲,人体阳气五种外在表现的神、魂、魄、意、志与人体器官有着紧密的联系。
神属心、魂属肝、魄属肺、意属脾、志属肾,精神上的不调和,也会引发脏器的病变,这种无形的阳气,随时左右着人体的健康。
就我们的形体来说,除去先天带来的疾病。
24岁以前发的病,一般都没有大问题,因为人24岁之前先天的元阳之气很足,人体神经、肌肉、骨骼都处于最佳状态。
24岁以后,人们身上的压力会逐步增多,耗费精神过度,也就是耗费阳气过度,身体呈现出阴盛阳虚的状态。
所以24岁以后的成年人生病,更应该从精神、情志层面去找病因,大部分疾病是精神、情志受到损害造成的。
得神与失神
《黄帝内经》说: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所谓有神、无神,主要表现在精神好坏、意识是否清楚、动作是否协调、反应是否灵敏等方面。
由于“目为五脏六腑之精气所注”“神藏于心,外候在目”,故察眼神的变化是判断有神、无神的重要标志。
若两眼明亮、灵活,鉴识精明,语言清楚,即为得神;相反,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则称为失神。
失神者表明身体正气已伤,病情严重,预后不好。用现代科学的话来说,得神即心理健康,失神就是指心里的某种异常和情志不遂。
心理健康、精神好的主要表现
1、情绪稳定、心情愉快。
情绪稳定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心情愉快则表明人的身心活动处于和谐与满意的状态。
2、有良好的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适应是个体为满足生存的需要而与周围环境发生的调节作用,心理健康要求自身和客观现实环境保持和谐的统一,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有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沉着冷静,积极稳妥地加以处理。
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因为社会分工和共生环境而存在着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建立良好的与人交往的关系则可以消除孤独感。
4、积极参加劳动锻炼。
劳动可以使人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