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脾虚的症状,腹满便溏什么意思?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脾虚湿滞是脾胃病证名称,脾虚是指脾胃失调,运化水谷津液的能力下降,引起了水液停滞为湿的一类病证。所以,脾虚是因,湿滞是果,湿邪停滞后,影响胃,肠的蠕动运行,气机升降异常,可引起胃肠和全身的临床表现,其中包括腹满便溏。所谓腹满就是腹部胀满,自觉有胃肠内有气体,上下不通气,排气后可暂时缓解。便溏就是大便不成形,排便粘腻不爽。这种情况的出现是脾虚湿滞的典型胃肠道的症状描述,同时,可伴有嗳气打嗝,胃痛腹痛,消化不良,舌淡苔厚腻,脉缓滑等。
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兰室秘藏》
除此之外,脾虚引起的湿邪停滞可造成其他脏腑或全身的临床表现,因湿邪粘腻重浊,且属于水液津液停滞的代谢产物,流动性大,破坏力较高,可影响全身的功能活动。如湿邪停滞于皮肤肌肉出现周身浮肿,晨起眼泡肿胀,体型肥胖,皮肤湿疹湿疮(尤其是渗出黄色液体类皮肤病);湿邪阻滞气血,出现头痛,头脑不清,整天昏沉沉的状态。《伤寒杂病论》中提到的“肾着证”就是湿滞于腰肾,可引的腰痛腰酸。女性湿邪停滞可引起湿邪下注于胞宫,引起带下量多,月经不调。以上是脾虚湿滞引起的全身性病证,临床上,脾虚湿滞涉及多种疾病,如胃肠道疾病,脂肪肝,高脂血症,湿疹以及内分泌疾病等。个人表现有一定差异,应注意辨别。★脾虚湿滞的形成与影响前段时间,我接诊了一位中年女性患者,主要的痛苦就是头晕,头脑不清,整天晕乎乎的,记忆力下降的明显,血液生化检查,甘油三酯高于正常水平,诊断为高脂血症。我为她做四诊分析发现,她除了头脑不清,头晕外,还有形体肥胖,痰多,咽喉不利,腹胀腹满,大便溏稀不成形,舌体胖大苔厚腻,这些表现符合脾虚湿滞证的特点,湿邪停滞作为一种代谢产物,极容易影响人体的脂质代谢,所以,这位患者的胃肠和全身症状均是脾虚水湿停滞所引发。脾虚多中湿,脾本喜燥恶湿者也。惟脾土衰弱,失健运之堤防,湿气停聚不化,使胀四肢.渍透皮肉——《证治汇补》
脾虚多病湿,内因酒面积多,过饮汤液,停滞腻物,烧炙膏粱过度,气热熏蒸,浊液不行,涌溢于中,此湿从内作——《景岳全书》
由此可见,脾虚湿滞并不特指某种症状,如腹满便溏,它所引起的病证较多,常为一组临床表现,胃肠道的腹部胀满,大便溏稀,可做为常见的湿滞基础症状,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脾虚湿滞的临床表现有人说肥胖一定就是有湿滞问题,实际并非如此,湿邪停滞可侵犯肌表,引起皮下肿胀,体重增加,需注意这种肥胖一定是有脾虚湿滞基本病证症表现,接下来朱大夫总结一下脾虚湿滞的基本症状特点。①脾胃症状:湿滞源于脾胃,胃肠首先受到影响,脾的功能体现在运化饮食方面,胃体现在受纳饮食,蠕动吸收水液。湿滞以水液停聚为本,所以患者多以便溏腹泻为主,溏泄便是水与大便混合的状态,类似于鸭粪,《医宗金鉴》说“鸭溏清痛乃寒湿”,是对湿滞便溏的形容。湿邪阻滞胃肠道气机运动,引起腹胀嗳气,打嗝,食欲不振。水液充斥舌体,舌体胖大,长期胖大舌,舌边容易出现牙齿咬磨的痕迹(齿痕舌),脉多是缓弱的脾虚脉象。脾虚湿滞的脾胃症状是核心表现,不论伴发何种疾病,脾胃的表现都是医生辨证的主要方面。湿为重浊有质之邪。从外受者,皆由地气之升腾;从内生者,皆由脾阳之不运——《临证医案指南》
②全身症状:湿滞发生后,可造成全身病证表现,实际上,均是脾虚和湿滞对整体的影响,注意与脾胃症状相联系,《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胃失调,水液停滞,易发生颜面色白,周身浮肿,湿易损伤阳气,常出现周身乏力,头脑不清,头重好似有物体裹住,阳气受损后,肌表不固可出现自汗,冒虚汗,怕风,易感冒等。湿邪阻滞气血,可引起关节疼痛肿胀,侵犯皮肤可发生湿疹,皮肤瘙痒水泡,皮肤出油,脱发等。湿邪下注,引起女性带下,男性腰痛等。中医常说“脾为生痰之源”,就是脾虚湿聚成痰,有些患者常有咽喉不利,有异物感,咳痰,若伴有脾胃症状,多是脾虚湿滞引起。全身症状的表现,取决于脾虚湿滞的存在时间和严重程度,临床常见的疾病有胃肠道功能性疾病,急,慢性胃肠炎,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症等等。脾胃之湿,淫流于四脏、筋骨、皮肉、血脉之间者,所治之药,各有所入——《证治准绳》
★其他病证也引起的腹满便溏。腹满便溏并不是单一对应脾虚湿滞证,肝郁脾虚和脾肾阳虚也可出现腹满腹胀,便溏腹泻,只是病证特点与脾虚湿滞不同,肝郁脾虚的腹胀便溏多因情绪波动而加重,脾肾阳虚多表现出晨起腹泻即五更泻的表现。★总结和建议脾虚湿滞多属慢性疾病,腹满腹胀,大便粘腻不成形是比较常见的脾虚湿滞症状,注意其他伴随症状的多少,有无寒湿和湿热问题,有无合并器质性病变,湿邪是正常水液津液停滞引发,属代谢产物致病,局部病证以脾胃症状为主,全身性病理改变与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相似,但要注意辨证是否存在脾虚湿滞问题。建议:脾虚湿滞以健脾化湿燥湿为主要调治原则,可适当增加运动量,控制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发生复杂情况或较严重的脾虚湿滞问题,应请专业医生给予诊断。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黄帝内经》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尽量用易懂的文字解释中医理论,文中参考了中医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和看法,图片来源于网络。
脾虚身体有什么症状?
脾虚可引起许多与脾生理功能相关的症状,如气虚、疲劳、精力不足和言语懒惰、四肢疲劳、困倦、全身水肿、排尿困难,即尿频或排尿量少。脾肾阳不足时,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饭后腹胀、大便溏泄,甚至五更腹泻。然而,一旦脾的升清功能,即脾产生水谷精和微精的功能减弱,就会出现反应缓慢、记忆力减退、健忘频繁、失眠多梦的现象。
胃热脾虚的症状有什么?
会导致人体出现肺金失养,最终引起人们出现胸闷、气短、头晕脑胀、气促气喘等等肺气虚的表现。还会引起人们出现肠胃相关的疾病症状,比如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偶有恶心呕吐之症,也会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导致人们精神不振、情绪起伏大、失眠健忘等等。
脾虚肝火旺的症状?
脾虚肝火旺盛它的主要症状有眩晕耳鸣头目胀痛,痛如刀劈,头重脚轻的感觉,面部出现面红耳赤口苦口干爱急躁易怒夜晚失眠多梦出现腰肌酸软的症状,严重者出现吐血,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为什么说脾虚最可怕?
谢邀:
文/癌上健康,本文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当你觉得不舒服,可又说不出来具体哪里不得劲,检查了也没发现什么问题,有人告诉你可以去看看中医,中医把脉之后告诉你,你有点脾虚,什么是脾虚呢?脾虚的人有什么表现?
中医讲的脾虚,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
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脾虚的人都有什么表现呢?
易胖体质减不下去
对于爱美人士来说,最不想听到别人说自己“又胖了”,有时自己也会疑惑,明明吃的不多啊,怎么就减不下去呢,可能是你脾虚导致的。因为脾虚会导致人体代谢受阻,过多的代谢产物无法排出,这会使人更加肥胖。
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
脾脏实际上是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脾虚的人往往免疫力低下,很容易生病。
大便不正常
脾虚,往往会导致人大便失调。通常情况下,脾虚会导致经常腹泻或是大便不成形,容易冲不干净马桶。但也有可能会便秘,这是因为我们的肠胃功能缺乏动力导致的。
月经量异常
很多女性的妇科炎症也会使脾虚的产生,女性月经量的异常及白带的过多或过少都会使得可能致使脾虚,脾是统摄血液的,月经量少有可能是气血不足导致的,月经量的多少则与脾非常相关,长期下去会影响女性子宫内膜的生长。
既怕冷又怕热
中医中有“虚不固表”的说法——当身体腑脏功能低下的时候,人体周围的表气就容易不足,导致身体调节体表温度的能力下降,人就会变得既不耐寒又不耐热了。
容易脱发
寒冷的冬季,很多人会发现自己开始脱发,其实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与休息不好有关,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是否脾虚,脾脏作为气血的生化器官,与毛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随着脾虚的发生,人们会出现气血亏虚,从而导致脱发。
困乏睡不醒
中医讲,脾有“运化水谷精微”“主升清”的作用,能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上济大脑,为大脑进行的多种精神活动提供能量。如果总觉得脑袋昏昏沉沉,人迷迷糊糊的,在中医看来则是脾的问题——脾的升清功能受到限制,清气无法上升到大脑,人就容易出现头脑不清醒、嗜睡等症状。
脾胃是人体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腑,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
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甘寒生津之品;若气机阻滞者,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
如果你有文中讲述几个特征,可能就是脾虚导致的。日常生活中,一定不要忽视这些症状,因为脾虚对生活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加强锻炼,规律作息,健康饮食,任何时候都是应该遵守的养生规则。
只有生活方式健康,才能健康的生活。更多健康知识持续更新中,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