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的重要性,中医养生语录?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有哪些中医养生书籍推荐?
严格意义上中医书都是养生书,这是中医的理论特征决定的。
专门养生书也很多。陶弘景有《延生'保命录》,孙思邈《千金方》有很多养生理论,宋代的《寿老养亲》,明朝的《遵生八笺》等,都是不错的养生书。
最近中华书局、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出不少养生书,都可以参考阅读。
学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可以当中医吗?
不能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是否可以当中医,主要是看考生的成绩。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不能当中医,如果考生想要报考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一定要注意报考时间。
因为报考时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在复习的时候就没有时间来学习相关的知识,那么很可能导致成绩不理想。所以,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以免浪费掉宝贵的复习时间。
对于高考科目成绩不理想的考生来说,就可以参考考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以及考生高中阶段参加过的相关考试评价来确定考生是否符合报考条件。
所以如果考生考分数不理想,就可以参考自己的成绩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医学专业。虽然说高考考试科目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大多数人都不会太在意考的科目。
你们对中医养生怎么看?
在大部分人看来,中医就是把手搭在病人的腕部号脉,开出一个中药方,然后就是每天煎药熬药喝药。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是中医的画像大概就是这一个样子。
无疑,这是中医,但是这绝不是中医的全部。仅仅以看病而言,这样的看病就远远没有掌握中医的精髓。中医应该是望闻问切,但是只是这样的功夫,又有多少人精通呢?而且外面排队等待看病的病人,排成长长的队列,又怎么有时间慢慢望闻问切呢?
而诊病治病也不是开出一个中药方那么简单,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这应该是中医诊治的必要内容。但是,又有几个中医大夫这样做了呢?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经典,但并没有一开始就告诉人们怎么切脉看病,而是告诉人们怎么不得病: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其实才是真正的中医精髓,中医第一要旨就是让人们不得病,而不是治病。
那么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本身就是一种养生的功夫。而《黄帝内经》在后面提到的食饮有节,起居有常,都是养生的内涵。
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因素有许多,无非就是这样几个:遗传、心情、饮食、习惯、环境等等。而中医恰恰在这些方面都有涉猎,这也就是中医养生。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中医,重点挖掘中医养生的内涵,让人不得病,让中医治未病。这才是中医之大医。